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多发伤致肠空气瘘患者行分段式营养治疗的护理
1
作者 殷伟 乔丽 +3 位作者 刘宝晨 吴翠丽 叶向红 章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总结1例严重多发伤肠空气瘘患者分段式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肠空气瘘局部创面大,消化系统连续性遭到破坏,营养支持难度高,采取腹腔开放处瘘口肠管保护及负压辅助关腹技术的护理,结合分段式肠内营养治疗和肠液回输护理。患者瘘口肠... 总结1例严重多发伤肠空气瘘患者分段式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肠空气瘘局部创面大,消化系统连续性遭到破坏,营养支持难度高,采取腹腔开放处瘘口肠管保护及负压辅助关腹技术的护理,结合分段式肠内营养治疗和肠液回输护理。患者瘘口肠液引流顺利,后期腹壁缺损处愈合良好,肠内营养支持达到目标量,住院60 d后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技术 营养支持 液回输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防治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黎介寿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389-392,共4页
腹腔开放能够减轻腹腔内压力,便于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止血,及时发现肠外瘘等并发症,目前腹腔开放疗法已成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重度腹腔感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开放仍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继发肠空气... 腹腔开放能够减轻腹腔内压力,便于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止血,及时发现肠外瘘等并发症,目前腹腔开放疗法已成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重度腹腔感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开放仍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继发肠空气瘘,一旦发生肠空气瘘,则需要调整治疗思路,建议采用阶段性治疗策略,同时重视此过程中肠内营养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 内营养 腹腔感染 损害控制 腹腔间隙综合征
下载PDF
1例肠空气瘘患者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鲍书欣 雍雅 丁威威 《东南国防医药》 201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肠空气瘘是发生于腹腔开放患者中的特殊类型肠瘘,治疗、护理繁琐、复杂。文章旨在介绍1例肠空气瘘患者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的护理。根据病情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分段式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消化液... 肠空气瘘是发生于腹腔开放患者中的特殊类型肠瘘,治疗、护理繁琐、复杂。文章旨在介绍1例肠空气瘘患者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的护理。根据病情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分段式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消化液回输护理,营养代谢的动态监测,效果评价,腹腔开放及周围皮肤的管理,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有效促进了疾病的恢复,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分段式内营养 消化液回输 护理
下载PDF
高处坠落致肠空气瘘患者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盖玉彪 张婷 +1 位作者 张建 赵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8期117-119,共3页
高处坠落伤病情复杂且严重,常呈多发性损伤,早期明确其严重程度对高处坠落伤救治至关重要[1-2]。严重高处坠落常累及脑、心、肺、肝、肾、胃肠及血管等重要脏器,可直接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同时由于急性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低... 高处坠落伤病情复杂且严重,常呈多发性损伤,早期明确其严重程度对高处坠落伤救治至关重要[1-2]。严重高处坠落常累及脑、心、肺、肝、肾、胃肠及血管等重要脏器,可直接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同时由于急性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流与缺氧等病理生理变化,多伴随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脓毒血症等可引起组织器官的继发性损害,若未给予有效控制,将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处坠落 肠空气瘘 营养支持 护理
下载PDF
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建议
5
作者 蔡明 刘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0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对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湖北省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2例腹腔开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肠空气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目的对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湖北省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2例腹腔开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肠空气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本组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形成的发生率为19.54%;形成组伴有炎症性肠病、伴有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开放前腹内压>20 mmHg、腹腔开放后肠粘连、肠道修补处/吻合口漏、腹腔开放治疗时间>30 d构成比明显高于未形成组,且均是其危险因素(P<0.05);形成组负压辅助关腹应用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未形成组,且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形成的风险高,危险因素多,应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肠空气瘘形成 危险因素 防治建议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运用研究
6
作者 贾海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0039-0040,共2页
分析对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内选择30例研究,对其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干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消失时间为(3.13±0... 分析对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干预后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外伤患者内选择30例研究,对其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干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消失时间为(3.13±0.46)h、出血量为(11.76±1.24)mL、住院时间为(4.29±0.34)d。并且,30例患者中,成功救治的人数为29例,成功率为96.67%。结论:对腹部外伤后出现肠空气瘘的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外伤 肠空气瘘危重 救治
下载PDF
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191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锦鹏 滕依恬 +7 位作者 刘野 田芮瑕 张哲瑞 吴磊 洪之武 任华建 王革非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开放患者并发肠空气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暨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开放患者并发肠空气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暨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病、腹腔开放原因、肠空气瘘的瘘口位置及其瘘口管理策略(三套管近端肠管收集肠液,远端回输;或使用3D打印肠瘘支架进行封堵)、腹腔开放治疗时间、确定性手术(切除瘘段肠管后,采取腹壁组织层次分离技术并根据缺损大小及腹壁顺应性,选择放置生物补片行肠道重建和腹壁修补)等待时间及腹壁缺损处理方法、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和总住院时间等。根据腹腔开放创面临时关腹的措施分为创面植皮组和单纯缝合皮肤组,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共计收治214例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的患者,除去23例死亡(1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腹腔出血,4例肺部感染,气道出血、坏死性筋膜炎及外伤致颅脑损伤各1例)外,191例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56例(81.7%),年龄(46.5±2.5)岁。原发病中外伤89例(46.6%),胃肠肿瘤31例(16.2%),消化道穿孔22例(11.5%),肠梗阻17例(8.9%),急性胰腺炎和其他32例(16.8%)。腹腔开放原因依次为严重腹腔感染(137例,71.7%)、损伤控制性手术(29例,15.2%)和腹腔高压(25例,13.1%)。瘘口位置:胃15例(7.8%),小肠105例(55.0%),结肠25例(13.1%),多发瘘46例(24.1%)。单纯缝合皮肤组104例,创面植皮组87例。相较创面植皮组,单纯缝合皮肤组男性患者占比更低[74.7%(65/87)比87.5%(91/104),χ^(2)=5.176,P=0.023],年龄更大[(48.3±2.0)岁比(45.0±1.9)岁,t=-11.671,P<0.001],外伤患者占比更少[32.2%(28/87)比58.7%(61/104),χ^(2)=13.337,P<0.001];重症监护住院时间更短[(8.9±1.0)d比(12.7±1.6)d,t=19.281,P<0.001],总住院时间更短[(29.3±2.0)d比(31.9±2.0)d,t=9.021,P<0.001];结肠瘘占比更高[18.4%(16/87)比8.7%(9/104),χ^(2)=3.948,P=0.047],但是多发瘘更少[11.5%(10/87)比34.6%(36/104),χ^(2)=14.440,P<0.001]。瘘口管理方面,与创面植皮组比较,单纯缝合皮肤组使用3D打印肠管支架封堵方法占比更高[60.9%(53/87)比43.3%(45/104),χ^(2)=5.907,P=0.015],实施临时关腹时间更短[(9.5±0.8)d比(16.0±0.6)d,t=66.023,P<0.001],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更短[(165.0±10.7)d比(198.9±8.3)d,t=26.644,P<0.001],生物补片使用率更低[56.3%(49/87)比71.2%(74/104),χ^(2)=4.545,P=0.033]。结论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以男性患者多发,创伤和胃肠肿瘤为常见病因,严重腹腔感染为腹腔开放的主要原因;瘘口位置以小肠多见。肠液收集回输及3D打印肠瘘支架封堵后行创面植皮及单纯缝合皮肤法是处理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的有效方法,更早地进行单纯缝合皮肤法关腹可缩短确定性手术等待时间及减少生物补片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肠空气瘘 腹腔感染 内营养
原文传递
负压辅助临时关腹技术用于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临床价值研究(附45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吴寒 赵允召 +4 位作者 赵日升 田维亮 杨帆 黄骞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60-762,78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时应用负压辅助关腹(VAC)技术的可行性和对腹腔开放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肠瘘治疗中心收治的45例肠瘘导致严重腹腔感染行腹腔开放治疗病人的临床资... 目的研究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时应用负压辅助关腹(VAC)技术的可行性和对腹腔开放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肠瘘治疗中心收治的45例肠瘘导致严重腹腔感染行腹腔开放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负压辅助关腹VAC和聚丙烯补片PPM关腹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时应用VAC技术可以明显缩短从腹腔开放到创面植皮的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高远期筋膜关腹率。结论 VAC技术是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有效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肠空气瘘 腹腔感染 负压辅助关腹
原文传递
3D打印肠瘘支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金健(综述) 吴秀文 +1 位作者 李宗安 任建安(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3-696,共4页
腹腔开放疗法是治疗腹部战创伤的突破性进展,其中,3D打印肠瘘支架可以有效封堵腹腔开放合并的肠空气瘘,重建消化道完整性,减少肠液外溢和创面污染,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为确定性肠瘘切除手术做好准备。文章根据东部战... 腹腔开放疗法是治疗腹部战创伤的突破性进展,其中,3D打印肠瘘支架可以有效封堵腹腔开放合并的肠空气瘘,重建消化道完整性,减少肠液外溢和创面污染,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为确定性肠瘘切除手术做好准备。文章根据东部战区总医院肠瘘治疗中心临床实践,结合国际上3D打印最新进展,系统性探讨3D打印肠瘘支架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植入方式以及临床疗效等,进一步推动3D打印肠瘘支架的普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肠空气瘘 3D打印支架
下载PDF
3D打印肠瘘支架封堵肠空气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运罡 黄金健 +4 位作者 刘野 徐子岩 吴秀文 陈军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4-909,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肠瘘支架对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EAF)进行瘘口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开放疗法;(2)合并EAF。排除标准:(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口;(2)远端梗阻;(3)肠管... 目的评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肠瘘支架对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EAF)进行瘘口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开放疗法;(2)合并EAF。排除标准:(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口;(2)远端梗阻;(3)肠管狭窄超过50%。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患者。通过窦道造影、CT重建和手指探查方式评估瘘口大小、瘘口周围肠管直径和瘘口周围肠管角度,基于评估数据设计并制作3D打印肠瘘支架,经瘘口置入支架。观察指标包括:(1)支架置入成功率;(2)置入后肠内容物流出量;(3)可耐受运动时间;(4)接受肠瘘确定性手术时间;(5)恢复肠内营养时间。用t检验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肠内容物流出量以及可耐受运动时间,肠内容物流出量和可耐受运动时间变化的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 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肠瘘支架置入术,置入后2 d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提示消化道通畅、无梗阻;且支架成功保持在原位直至确定性手术。未发现行肠瘘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出现支架置入相关不良反应。支架置入后肠液流出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17例患者肠液流出量从第1天的(702.7±198.9)ml/d降低至第7天的(45.8±22.4)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0,P<0.001)。支架置入后患者离床时间、运动时间均持续增加,运动耐受时间从第1天的(9.1±3.8)min/d延长至第14天的(106.9±21.8)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7,P<0.001)。截止支架置入术后120 d,15例患者成功实施肠瘘确定性手术和腹壁重建术。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为3(2,5)d,自支架置入至接受手术行瘘口修复时间为(87.2±17.6)d。2例患者因严重腹腔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 3D打印肠瘘支架可减少EAF瘘口处肠内容物的流出,并可促进患者恢复肠内营养和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 支架 3D打印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锦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行损伤控制理念救治的13例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均先行简短剖腹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月间行损伤控制理念救治的13例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均先行简短剖腹损伤控制手术随后行重症监护复苏,其中3例患者复苏后不需再次手术康复出院,8例患者重症复苏后行再次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重症复苏期间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死率15.4%。结论:损伤控制外科在救治腹部外伤致肠空气瘘危重患者中病死率较低,具有较好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损伤控制外科 肠空气瘘
原文传递
肠空气瘘影像学评估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6-819,共4页
腹腔开放疗法(open abdomen,OA)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治疗重度腹腔感染以及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甚至是救命手段,得到多个国际协会最新指南的推荐应用。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 内营养 腔隔绝
原文传递
1例腹部多次术后肠瘘并腹壁植皮患者的护理
13
作者 姜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5期194-196,共3页
总结了1例腹部多次术后肠瘘并腹壁植皮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植皮后肠瘘的护理、保证植皮皮片的存活、植皮区微小肠空气瘘的处理及植皮创面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个体化心理支持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经护理,患者5处肠瘘口... 总结了1例腹部多次术后肠瘘并腹壁植皮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植皮后肠瘘的护理、保证植皮皮片的存活、植皮区微小肠空气瘘的处理及植皮创面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个体化心理支持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经护理,患者5处肠瘘口及肠空气瘘自行愈合,顺利从全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多次术后 腹壁植皮 肠空气瘘 营养支持 护理
下载PDF
肠瘘诊断和治疗进展
14
作者 王革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肠瘘是胃肠外科术后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后继可能引起腹腔感染、脓毒症、腹腔高压、腹腔大出血、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慢性危重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肠瘘并发的腹腔感染是高死亡危险的始动因素,导致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应基于... 肠瘘是胃肠外科术后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后继可能引起腹腔感染、脓毒症、腹腔高压、腹腔大出血、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慢性危重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肠瘘并发的腹腔感染是高死亡危险的始动因素,导致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应基于肠瘘发生早期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合腹部症状、生命体征、细菌学与感染标记物检测以及小肠造影CT等检查及时精准诊断。遵循损伤控制理念,采取阶段性治疗策略,明确肠瘘所处阶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与治疗目标。重点关注肠瘘引起的腹腔感染,可以采用递增式治疗方案。内镜下夹闭技术可以促进肠瘘愈合,对于不能自行愈合的肠瘘,在腹腔粘连松解、营养状况改善、器官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实施确定性手术。再发肠瘘是令人沮丧的并发症,但再发肠瘘的治疗策略与初发肠瘘相同,只要继续努力,再发肠瘘也可能得到治愈。肠空气瘘是特殊类型肠瘘,使用3D打印肠瘘支架进行肠腔隔绝可以控制瘘口肠液流出,从而可以充分实施肠内营养,为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进行消化道重建与腹壁缺损修复创造条件。如何早期精准诊断肠瘘及腹腔感染仍然是一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提供解决方案。如何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的同时兼顾肿瘤的治疗以及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瘘及肠瘘复发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感染 内镜治疗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开放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8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黄金健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7-214,共8页
腹腔开放疗法是处理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高压等腹部危重症的有效手段,但这一疗法实施难度高,加之腹腔开放时机和开放方式以及后续的处置和管理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这一疗法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并未普及,也不够规范。本专家共识为采取腹腔开放... 腹腔开放疗法是处理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高压等腹部危重症的有效手段,但这一疗法实施难度高,加之腹腔开放时机和开放方式以及后续的处置和管理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这一疗法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并未普及,也不够规范。本专家共识为采取腹腔开放疗法的适应证和实施原则、腹腔开放创面的分类方法、腹腔开放后关腹措施以及肠空气瘘的处理方式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引,从而提高中国腹腔开放疗法的可及性与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Bjork分类法 确定性关腹 创面保护 肠空气瘘
原文传递
水凝胶保护腹腔开放创面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灿文 陈康 +7 位作者 李泽 蒋运罡 瞿桂文 刘野 李思澄 黄金健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8-902,共5页
腹腔开放创面的保护是创伤外科的重要课题。早期如何促进肠管间肉芽组织填充, 减少肠壁磨损, 从而避免肠空气瘘的发生, 成为腹腔开放后创面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高, 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仿细胞外基质材料, 被广泛... 腹腔开放创面的保护是创伤外科的重要课题。早期如何促进肠管间肉芽组织填充, 减少肠壁磨损, 从而避免肠空气瘘的发生, 成为腹腔开放后创面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高, 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仿细胞外基质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本文综述了天然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腹腔开放创面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为后续腹腔开放创面早期保护材料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创面保护 肠空气瘘 仿生腹膜 水凝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