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致严重并发症1例
1
作者 林忠智 周世勇 傅定然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4期186-189,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女性,57岁,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持续时间1~2 h,伴呃逆。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SMA栓塞;(2)小肠坏死并弥漫性腹膜炎;(3)腹主动脉多发溃疡并血肿、... 本文报道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女性,57岁,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隐痛,持续时间1~2 h,伴呃逆。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1)SMA栓塞;(2)小肠坏死并弥漫性腹膜炎;(3)腹主动脉多发溃疡并血肿、主动脉硬化。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后在全麻下行经SMA切开Fogarty球囊扩张动脉成形+肠系膜动脉取栓术+肠切除吻合术,术中取出SMA中2 cm栓塞物,根据患者肠管坏死情况切除约200 cm小肠。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术后患者表现为典型的“断肠综合征”症状,门诊长期口服中药(辨证用药)治疗,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坏死 弥漫性腹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肠淋巴再灌注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多器官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春晖 牛春雨 +3 位作者 赵自刚 张玉平 韩瑞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血压、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血压、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观察3h期间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后,观察肺、肝、肾、心肌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记录24h存活率。结果:①sham、MLR、SMAO组大鼠24h存活率(分别为100%、83.3%、66.7%)显著高于MLR+SMAO组(0%)。②夹闭SMA或ML前10min,组间MAP无差异;SMAO组MAP在夹闭后多个时点显著高于MLR+SMAO和sham组;再灌注后,MLR和sham组MAP无明显变化,SMAO和MLR+SMAO组MAP迅速下降,后逐渐回升,SMAO组多个时点低于MLR和sham组,MLR+SMAO组在所有时点均低于MLR、sham和SMAO组。③MLR+SMAO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显著高于sham组、MLR组、SMAO组,且SMAO组的这些指标显著高于sham组、MLR组。形态学观察显示sham组与MLR组的肺、肝、心、肾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各脏器有一定的组织学损伤,而MLR+SMAO组则可见炎症、出血、核浓缩、破碎等严重病变。结论:MLR可加剧SMAO休克多个器官损伤,肠淋巴途径在SMAO休克的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休克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血压 多器官损伤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艳蕾 景友玲 +5 位作者 李宏杰 张一兵 段国贤 王小君 张伟 赵春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腹分离兔肠系膜上动脉并夹闭2h后松夹,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并于松夹前、后各15min分别将黄芪注射...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腹分离兔肠系膜上动脉并夹闭2h后松夹,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并于松夹前、后各15min分别将黄芪注射液1mL/kg以2倍的NS配制自耳缘iv,观察动物血压、血浆及红细胞膜丙二醛(MDA)、红细胞膜微黏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乳酸脱氢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MAO组血压和红细胞SOD降低(均P<0.01),红细胞膜微粘度、红细胞膜MDA以及血浆MDA,XOD,LDH和ACP的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光镜下小肠病理损害明显.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较SMAO组明显改善(80.1±3.6 vs 39.4±5.2,4.63±0.57 vs 3.44±0.61,3.35±0.34 vs 4.09±0.38,0.23±0.02 vs 0.41±0.02,3.61±0.41 vs 4.32±0.92,71.4±13.1 vs 92.5±13.9,50.2±18.2 vs 105.5±37.0,37.0±11.8 vs 71.7±22.0,均P<0.01).结论:SMAO休克伴有氧自由基代谢紊乱,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黄芪注射液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改善红细胞膜微黏度,减轻组织损伤,延缓SMAO休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脂质过氧化 红细胞膜微黏度
下载PDF
触珠蛋白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前后血清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宏杰 要瑞莉 +3 位作者 武慧丽 李常颖 王世鑫 赵化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3-144,17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对血清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质点只见于SMAO休克后血清双向电泳图中;8个蛋白质点明显见于SMAO休克前的血清双向电泳图中。鉴定并验证了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含量增高。结论:家兔SMAO休克后血清触珠蛋白含量增高,可能参与了SMAO休克后机体的代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肠淋巴再灌注加重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大鼠的脑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5 位作者 商爱民 田嘉铭 韩瑞 张春晖 张玉平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894,共6页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脑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中性粒细胞、膜泵、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其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脑组织形态学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中性粒细胞、膜泵、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其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再灌注2h后,选择固定位置留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同时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乳酸(L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一氧化氮合酶(NOS)、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膜泵(ATPase)及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或活性。结果:Sham与MLR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大鼠可见神经元有坏死、变性,偶见肿胀;MLR+SMAO组神经元损伤情况较SMAO组重。SMAO与MLR+SMAO组脑匀浆MDA、NO、LA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ChAT活性与DA、NE含量显著低于MLR与sham组,且MLR+SMAO组脑匀浆MDA、NO含量、AChE、NOS与MPO活性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脑匀浆SOD、Na+-K+-ATPase活性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Mg2+-ATPase活性、ATP含量显著低于MLR组;MLR+SMAO组脑匀浆的SOD、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sham与MLR组,且DA含量、Ca2+-ATPase、Mg2+-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ATP含量均显著低于SMAO组。结论:MLR加重SMAO休克大鼠的脑损伤、降低脑组织DA水平、增高AChE活性,其机制可能与MLR加重或增加脑组织氧自由基损伤、NO合成与释放、中性粒细胞扣押、能量代谢障碍及降低脑组织细胞膜泵活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再灌注 休克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脑损伤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前后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宏杰 要瑞丽 +2 位作者 武慧丽 李常颖 王世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其在SMAO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蛋白,找出凝胶上的差异蛋...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其在SMAO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蛋白,找出凝胶上的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在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质点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表达明显上调;8个蛋白质点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表达明显下调。从中选取4个差异最明显的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和数据库搜索共鉴定出符合条件的2个差异蛋白点,为对氧磷酶和触珠蛋白,均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含量增高。结论: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会发生明显变化,对氧磷酶和触珠蛋白可能参与了SMAO休克后机体的代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双向电泳 质谱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皓 史炼钢 +2 位作者 王玉杰 孙琳 贾友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期62-62,69,共2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其他急腹症很难鉴别,肠道耐受缺血时间不过数小时,错过时机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急性肠缺血 早期诊断 治疗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缺血时间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经介入抢救成功一例
8
作者 曹明花 欧柏青 +3 位作者 潘宏伟 郭一清 向华 张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则更为罕见。该病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经多科合作抢救成功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则更为罕见。该病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经多科合作抢救成功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合作抢救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 介入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及时处理
下载PDF
以右下腹痛为表现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例报告
9
作者 王欣宇 穆玉 张明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期74-75,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2天"收入院,冠心病病史7年,6年前于我院行介入治疗。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脑梗病史1年,间断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房颤病史4个月,未系统治疗。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自...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2天"收入院,冠心病病史7年,6年前于我院行介入治疗。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脑梗病史1年,间断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房颤病史4个月,未系统治疗。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自行胰岛素治疗,既往多次出现右下腹疼痛,于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右下腹痛 高血压病史 介入治疗 间断口服 硝苯地平片 胰岛素治疗 右下腹疼痛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一例
10
作者 聂丽芬 舒建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6-286,293,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 患者男,58岁.因腹部不适3小时,伴呕吐1次于2003年4月7日20:10入院.患者4月7日下午开始出现全腹不适,以闷、胀感为主,伴全身大汗,畏寒,呕吐1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伴咖啡样液,拟"腹痛查因"收入消化内科.当天中午曾饮1~2两"白兰地"酒.有多年"脂肪肝"病史,否认心脏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动脉血栓 胃肠减压 肠梗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2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王明泽 王猛 李维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335-336,共2页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等;2例行导管溶栓、支架植入,8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有明显的诱因,包括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等;2例行导管溶栓、支架植入,8例行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抗凝治疗。死亡8例,病死率为66.7%。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SMA急性闭塞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诊断·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耀辉 李云龙 +1 位作者 贺奋飞 李纪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是临床上一种严重急腹症,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导致易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近年来...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是临床上一种严重急腹症,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其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导致易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SMAO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在肠坏死发生前及时行介入治疗成为了一项必要选择。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实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瘘的发生。总之,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诊断 损伤控制外科
原文传递
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天鹏 蒋成行 +1 位作者 胡升安 胡朝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1例患者为对照组.检验93例患者入院就诊后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照两组间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ABP、D-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5%CI 0.719~0.902,P<0.001)、0.806(95%CI 0.707~0.904,P<0.001)、0.695(95%CI 0.584~0.806,P=0.002)、0.918(95%CI 0.850~0.985,P<0.001).结论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有临床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和小鼠缺氧的影响
14
作者 叶启智 覃玉智 莫少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8-140,382,共4页
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1h,开夹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至零,制成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ocdusion,SMAO)休克模型。将小鼠放入125ml 密闭瓶中,造成小鼠缺氧至死亡。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作用。实验表明:该药能增强开夹... 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1h,开夹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至零,制成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ocdusion,SMAO)休克模型。将小鼠放入125ml 密闭瓶中,造成小鼠缺氧至死亡。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作用。实验表明:该药能增强开夹血压迅速下降后引起的升压反射,能显著延长开夹后血压维持在8kPa 以上的时间和动物存活时间(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开夹后4h,对照组动物死亡率是100%,而高药量组仅为36%。提示该药有抗兔休克小肠再灌流损害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注射液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缺氧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中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凌毅群 万梅 刘彬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2期65-66,共2页
实验采用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模型,测定了休克前后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动态观察了NO合成抑制剂L-NNA对休克时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肺动脉压(PAP)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并测定了血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发现SMAO休克后血中N... 实验采用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模型,测定了休克前后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动态观察了NO合成抑制剂L-NNA对休克时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肺动脉压(PAP)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并测定了血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发现SMAO休克后血中NO含量与休克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注入L-NNA后显著增加了休克后PAP,缩短了存活时间,并使血中MDA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内源性NO对兔SMAO休克具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内源性一氧化氮 SMAO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化民 王红 +1 位作者 张凤珍 马志华 《微循环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5-17,T001,共4页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微循环障碍,在SMAO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动脉闭塞性休克 酸中毒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SMAO休克 血液流变性 发生机理 溶酶体酶 氧自由基 循环血量 血液粘度 血液气体 内毒素
下载PDF
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陈雷 张自云 戴云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许多研究认为能改善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的氧供、氧耗,但对肠道的氧供、氧耗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 目的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许多研究认为能改善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的氧供、氧耗,但对肠道的氧供、氧耗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经腹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复制SMAO休克模型。对照组静脉泵入米力农0.1ml·kg-1·min-1,治疗组静脉注入负荷量米力农50μg·kg-1,随后持续泵入米力农0.5ug·kg-1·min-1,液体总量和A组相同。实验期间于夹闭前-1h、松夹后休克时0h、松夹后1h、2h、定时观察MAP,HR,SMAF;测定肠系膜上静脉、颈内动脉血气,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氧供(DO)2、和氧耗(VO)2。结果松夹后1-2h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MAP,HR,SMAF,肠道DO2及VO2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米力农能显著增加SMAO休克兔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提高肠道的氧供、氧耗、及全身血压,改善了缺血脏器的血供和氧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氧代谢 肠道
下载PDF
快速诊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赵学文 陈伯棠 陈子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7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2008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动脉内血栓形成4例;其中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术,6例行动脉取栓加肠段切除术,4例在介入下行支架植入术,3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病死率为50.O%。结论早期诊断、早期解除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治疗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况耀 黄克勤 万方荣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9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了解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通过家兔模型拟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动物存活时间为主要指标,探讨家兔SMAO休克时等渗(NS)或高渗(HS)盐水腹腔灌洗的抗休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等渗、高渗盐水 腹腔灌洗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 家兔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成功1例
20
作者 郭开同 徐瑞峰 唐剑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