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肠胃积滞论治小儿抽动症 被引量:8
1
作者 孔祥勇 孙云廷 +1 位作者 王延飞 王庚 《光明中医》 2006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肠胃积滞
下载PDF
从肠胃积滞论治小儿消化不良
2
作者 孔祥勇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肠胃积滞论治 小儿 消化不良 通腑导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荞麦善治肠胃积滞
3
作者 黄嘉欣 《保健与生活》 2021年第21期42-42,共1页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字介绍了一个关于养麦治疗肠胃积滞和慢性泻痢的故事。有一个叫杨起的医生,在壮年时期患了肠胃病,腹部经常微微作痛,并且一大便就泻,白天夜里反复泻好几次。于是,杨起为自己治疗,用了很多消食行气的药都没有效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字介绍了一个关于养麦治疗肠胃积滞和慢性泻痢的故事。有一个叫杨起的医生,在壮年时期患了肠胃病,腹部经常微微作痛,并且一大便就泻,白天夜里反复泻好几次。于是,杨起为自己治疗,用了很多消食行气的药都没有效果,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他的身体日渐消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积滞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肠胃 行气 杨起
原文传递
中医“下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桂芝 薛佩莲 张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下法治疗 中医八法 肝病治疗 急慢性肝病 中西医结合 基本治法 肠胃积滞 调畅气机 《内经》 留者攻之
下载PDF
温补肾阳,选对药物是关键
5
作者 秦国政 陈洁 +1 位作者 张娇 杨春霞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绝佳时机,进补的重点便是补肾。在药补与食补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如何补肾尤为人们所关注。然而,一些人进补之后,感觉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人虚症不减反而加重,甚至出现烦热失眠、肠胃积滞、牙龈肿痛等反...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绝佳时机,进补的重点便是补肾。在药补与食补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如何补肾尤为人们所关注。然而,一些人进补之后,感觉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人虚症不减反而加重,甚至出现烦热失眠、肠胃积滞、牙龈肿痛等反应。他们往往以为“虚不受补”或“补之不够”,于是四处寻求“更好更新更强”的补肾良方,盲目地补益一番,但却难以获得滋肾固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补肾阳 药物 肠胃积滞 牙龈肿痛 虚不受补 进补
下载PDF
浅析当前中医处方存在的问题
6
作者 薛建海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0年第2期63-64,共2页
处方是医生下达给药剂人员调配药剂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是医生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对疾病进行防治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关系着病人能否康复及生命安全。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所以正确的书写处方是医生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处方是医生下达给药剂人员调配药剂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是医生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对疾病进行防治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关系着病人能否康复及生命安全。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所以正确的书写处方是医生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笔者在药房工作多年,发现不少处方书写马虎、极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处方 药剂人员 理法方药 书面文件 中医药工作 调配人员 缺科 调剂人员 不良反应 肠胃积滞
下载PDF
浅谈下法
7
作者 丁文 李俊杰 《河北中医》 1985年第1期41-43,共3页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用泻下法排到体外,从而使病征得到消除或缓解。但也有的病证,不一定是实邪,如肝昏迷、尿毒症等,使用下法,亦可以使病证痊愈或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亦属下法使用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下法 肠胃积滞 泻下法 肝昏迷 尿毒症 实热 水饮 胃内
下载PDF
小儿厌食症证治 被引量:5
8
作者 许劲师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年第3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厌食症 肠胃积滞 湿困中焦 胃阴亏虚 脾胃气虚 治疗
原文传递
良药苦口话黄连
9
作者 廉洁 《家庭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55-56,共2页
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包括三角叶黄连、峨眉野连和云南黄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等省。由于四川省的黄连不但产量大而且质量好,是黄连中的道地药材,故常称川黄连。在秋季采挖,去须根及泥土,晒干。入药可生用或炒... 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包括三角叶黄连、峨眉野连和云南黄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等省。由于四川省的黄连不但产量大而且质量好,是黄连中的道地药材,故常称川黄连。在秋季采挖,去须根及泥土,晒干。入药可生用或炒用,包括酒炒、姜汁炒、吴茱萸水炒等,用时捣碎。黄连味大苦,性大寒,入心、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泄火解毒、清热燥湿,可以泻心胃之实火、燥肠胃积滞之湿热,是清心除烦、消痞止痢、治疗湿热郁火之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 肠胃积滞 大肠经 川黄连 郁火 酒炒 消痞 三角叶黄连
下载PDF
秋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10
《大医生》 2017年第9期110-110,共1页
一、注意多喝水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 mL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 mL,而在秋天喝2 000 mL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二、穿衣注意保暖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 一、注意多喝水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 mL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 mL,而在秋天喝2 000 mL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二、穿衣注意保暖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 外套 常识 呼吸道 肚子疼 脾胃虚寒 胃肠道 白萝卜 肠胃积滞 胡萝卜
下载PDF
大黄在急、危、顽症中的运用
11
作者 牟竞欧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大黄性味苦寒,功用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急症,危重症,顽固症,只要体内有实热稽留,均加大黄于相应方中,常收显效。其中有超常规用量者,有连服一个月者,也有脉证呈虚象者,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大黄有促进胆汁排泄,降谷... 大黄性味苦寒,功用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急症,危重症,顽固症,只要体内有实热稽留,均加大黄于相应方中,常收显效。其中有超常规用量者,有连服一个月者,也有脉证呈虚象者,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大黄有促进胆汁排泄,降谷-丙转氨酶等作用,现举例介绍如下。一、急性白血病高热不退王××,男,10岁。初诊日期:1985年9月29日。主诉:高热39.5℃,人中处发疮疡、唇肿、颌下淋巴肿14天。现病史:今年9月15日发热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积滞 初诊日期 唇肿 现病史 常规用量 急性白血病 脉证 疮疡 胆汁排泄 湿热毒邪
下载PDF
秋季养生肺当先
12
作者 霜天 《家庭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60-60,共1页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也有所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 中医认为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也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关键词 皮肤干燥 咽燥 秋季气温 肺阴 空气湿度 组织系统 伤损 益胃生津 关节痛 肠胃积滞
下载PDF
观舌诊病
13
作者 容小翔 《医药与保健》 1996年第7期16-16,共1页
观舌诊病文容小翔中医认为,舌与人体内部脏腑器官有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观察舌的表现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预知病情的深浅轻重,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所以,中医以舌作为辨证用药的主要凭证之一。正常人的舌象... 观舌诊病文容小翔中医认为,舌与人体内部脏腑器官有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观察舌的表现情况,可以了解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预知病情的深浅轻重,从而达到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所以,中医以舌作为辨证用药的主要凭证之一。正常人的舌象为:舌体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富有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舌上有瘀点 气阴两虚 辨证用药 指导临床用药 主要凭证 早期诊断 脏腑病变 肠胃积滞 舌体
下载PDF
观舌苔调饮食
14
《税收与企业》 1999年第12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消化功能紊乱 慢性消耗性疾病 清热利湿 寄生虫病 肠胃积滞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食物 百合汤 舌苔白腻
下载PDF
常用的煲汤药材
15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8期95-95,共1页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归肺经。可以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宜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淮山(山药),可补中益气、壮阳滋阴、镇心安神、润肤养发,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治五劳七...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归肺经。可以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宜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淮山(山药),可补中益气、壮阳滋阴、镇心安神、润肤养发,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治五劳七伤诸疾。但湿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 煲汤 补中益气 镇心安神 肠胃积滞 缩小便 健脾胃 肺经
原文传递
按摩巧治小儿厌食
16
作者 唐传兵 《养生月刊》 2013年第12期1118-1119,共2页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乳食不节: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果乳食没有规律,会导致脾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或者小儿吃了过多肥厚油腻、生冷难于消化的食物,使脾胃不能消化而肠胃积滞。则产生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乳食不节: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果乳食没有规律,会导致脾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或者小儿吃了过多肥厚油腻、生冷难于消化的食物,使脾胃不能消化而肠胃积滞。则产生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②痰湿滋生:乳母吃了过多寒凉的饮食,或小儿喜欢吃生冷瓜果,使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影响消化机能,以致不思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 消化吸收功能 按摩 不思饮食 肠胃积滞 食欲不振 消化机能 受伤
原文传递
冰糖葫芦 无冰糖有福禄
17
作者 程璐 《科学新生活》 2013年第4期6-7,共2页
红果从不清洗健康并无大碍过去,一入冬,大街上便传来一阵阵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到了春节,庙会里冰糖葫芦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作为一种小吃,能够流传至今并受万千宠爱可不仅仅因为它样子好、味道佳,而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脾胃虚寒者 宋光宗 姜波 食材 肠胃积滞 物资匮乏 第三天 补肺 定喘 膳食纤维
原文传递
小验方
18
作者 邬时民 《农民文摘》 2013年第11期47-47,共1页
花生治病之妙方花生又名落花生,俗称长生果。因花生营养丰富,所以有"素中之荤"、"植物肉"等雅号。花生不但营养丰富,还能药用。以花生为主要原料的食疗方可见如下:治贫血、血小板减少花生仁150克,红糖30克,牛蹄筋10... 花生治病之妙方花生又名落花生,俗称长生果。因花生营养丰富,所以有"素中之荤"、"植物肉"等雅号。花生不但营养丰富,还能药用。以花生为主要原料的食疗方可见如下:治贫血、血小板减少花生仁150克,红糖30克,牛蹄筋100克。花生仁、牛蹄筋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1200毫升,文火煮40分钟,加入红糖,至牛蹄筋煮烂。连汤同服。治咳嗽干花生仁150克,蜂蜜30克,甜杏仁10克。甜杏仁晒干,与干花生仁磨成细粉,锅中加水350毫升,待水烧开,加入干花生粉、甜杏仁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筋 杏仁粉 食疗方 植物肉 煮烂 甜杏仁 粳米粥 肠胃湿热 肺燥咳嗽 复合维生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