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于润原 王晓玉 +7 位作者 陈浩月 张昊 罗丁元 孙丽敏 刘忠煊 宋文苑 吕小倩 郑遵成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脊髓损伤作为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但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长期的压力。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以便秘、大便失禁等症状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给脊髓损伤后期护理工作带... 脊髓损伤作为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但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长期的压力。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以便秘、大便失禁等症状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给脊髓损伤后期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阻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本文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及目前可能的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研究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机制 治疗 便秘
下载PDF
miR-155调节脓毒症诱导的炎症反应及肠道功能障碍的机制
2
作者 李志华 黄玮玮 +2 位作者 马涛 王毅 于湘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miR-155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其在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肠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9例脓毒症患者及12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绘... 目的探讨miR-155在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其在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肠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9例脓毒症患者及12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iR-155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所有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83)和脓毒性休克组(n=46)。根据欧洲危重症医学会(ESICM)提出的诊断标准,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急性胃肠损伤(AGI)组(n=75)和非AGI组(n=54),比较两组循环miR-155及外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表达水平。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3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CLP组、miR-155阴性对照组(CLP大鼠术前1个月腹腔注射250μL miR-155腺相关病毒空载体)和miR-155腺相关病毒抑制组(CLP大鼠术前1个月腹腔注射250μL miR-155腺相关敲低病毒),每组8只。于造模后24 h经腹主动脉采血并取大鼠小肠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肠黏膜损伤评分(Chiu′s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1(Claudin-1)及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量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且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量亦高于脓毒症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55表达量可区分脓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AUC为0.932,敏感度为91.9%,特异度为90.5%),也可区分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AUC为0.883,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80.6%),也可区分脓毒症AGI和非AGI患者(AUC为0.933,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93.4%)。此外,脓毒症组外周血miR-155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DAO、IL-6及TNF-α呈正相关(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小肠黏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绒毛破坏塌陷、排列紊乱、部分腺体结构不完整,Chiu′s评分明显升高,血清TNF-α、IL-6、DAO水平明显升高,小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与CLP组相比,miR-155抑制组大鼠肠道损伤得到明显缓解,表现为Chiu′s评分、IL-6、TNF-α、DAO水平下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155可能是诊断脓毒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降低其表达水平可减轻脓毒症诱导的炎症反应和肠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MIR-155 炎症反应 急性胃肠损伤 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1 闭合蛋白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丹丹 陶菊 +4 位作者 陈霞 叶燕 刘家梅 刘倩如 郭文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自我管理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住院脑卒中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自我管理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住院脑卒中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自我管理动力不足(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认知不足、内驱力不足、反馈激励不足)、自我管理困扰体验(习惯固化、机体功能受损、用药困扰)、自我管理适应与调节(依赖药物、积极生活方式调整、应急行为调适)。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自我管理动力不足、困扰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专科指导,多途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 肠道管理 自我管理 护理干预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德国2022版脊髓损伤/疾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管理指南解读(附一例临床病例应用报告)
4
作者 刘根林 周红俊 +8 位作者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蒙倩茹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脊髓损伤/疾病(spinal cord injury/disease,SCI/D)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指南,探讨诊治NBD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系统学习德国医学科学协会2022年发布的《脊髓损伤/疾病... 目的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脊髓损伤/疾病(spinal cord injury/disease,SCI/D)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指南,探讨诊治NBD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系统学习德国医学科学协会2022年发布的《脊髓损伤/疾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管理指南》的基础上,选择1例NBD导致严重腹胀、腹痛的男性四肢瘫患者,有针对性地运用该指南提出的推荐建议,观察应用指南的实际效果。结果采用指南推荐的处理方法后,腹部症状明显减轻,取得了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学习运用《脊髓损伤/疾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管理指南》有助于提高SCI/D NBD患者的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指南 康复
下载PDF
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
5
作者 胡永玉 侯星丽 +4 位作者 申银艳 骆影超 梁妹 李丹 闫清月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2期4082-4086,共5页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入住粤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60例脊髓损伤后NB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入住粤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60例脊髓损伤后NB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便秘、腹胀、药物依赖发生率及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天枢穴能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NBD,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中频电刺激 天枢穴 护理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贵芳 么改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5-759,共5页
颈脊髓损伤除了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外,也可导致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稳态和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受... 颈脊髓损伤除了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外,也可导致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稳态和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得肠道菌群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肠道菌群不仅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还可以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提供治疗靶点.现从肠道菌群在脊髓损伤后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代谢产物3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分析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颈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脑肠轴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晴 吴国艳 +1 位作者 龙燕 王兆北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8期717-722,740,共7页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NBD的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证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从中整合及评价所有证...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方法确立循证问题,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NBD的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方案的证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从中整合及评价所有证据,该过程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的提取及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3篇,最终整合出35条最佳证据,包括神经源性肠的评估、分型、基本肠道管理、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和辅助治疗6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NBD评估及非手术类管理的最佳证据,但实际应用应结合临床现有环境及考虑到障碍因素等方面,对证据进行选择性地选取和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评估 管理 证据
下载PDF
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现状特征分析
8
作者 胡安明 张文豪 杨德刚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现状特征。方法基于《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2.0版)》和《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问卷量表,以116位成年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关于排便功能的6项...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现状特征。方法基于《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2.0版)》和《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问卷量表,以116位成年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关于排便功能的6项核心问题:排便频率、平均排便时间、排便方法/肠道管理方式、排便地点、排便独立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评估分析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现状特征。结果多数患者(59.5%,69/116)排便频率为2~6次/周;排便时间相对较长,51例(44.0%,51/116)患者平均排便时间分布于31~60 min;排便方法和肠道管理方式主要为灌肠剂介入,93例(80.2%,93/116)使用小包装灌肠剂(开塞露)为主;58例(50.0%,58/116)患者在床上排便;排便独立程度较差,63例(54.3%,63/116)需全部帮助,27例(23.3%,27/116)需部分帮助;69例(59.5%,69/116)患者认为对生活质量严重影响。结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成年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脊髓损伤康复治疗需要重视的问题。患者排便时间较长,多选择床上或坐便椅/坐桶上排便,多需要灌肠剂介助,排便独立性差,对生活质量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肠道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症状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龄漪(综述) 郭声敏(审校) +5 位作者 王剑雄 黄厚强 廖如榆 周星辰 邓雅 蒲霞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466-470,476,共6页
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常会引发便秘症状的发生。这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或)失去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等原因所致的肠功能障碍有关。长时间便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降低,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逐渐增加,患者个体化的肠道管理应... 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常会引发便秘症状的发生。这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或)失去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等原因所致的肠功能障碍有关。长时间便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降低,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逐渐增加,患者个体化的肠道管理应引起重视。目前,临床对该便秘症状有药物和非药物的干预管理措施,该文主要从非药物肠道管理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带来新的启发,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 肠道管理 非药物干预 综述
下载PDF
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林清洋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8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8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神经功能、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结果:治疗前,两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对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拘挛感及疼痛、肌肉萎缩、心悸、腹胀、面色白、便秘或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BDNF、NSE、5-HT、CGRP水平、运动功能、轻触感觉、针刺感觉评分、NB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对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拘挛感及疼痛、肌肉萎缩、心悸、腹胀、面色白、便秘或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BDNF、NSE、5-HT、CGRP水平、运动功能、轻触感觉、针刺感觉评分、NBD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对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拘挛感及疼痛、肌肉萎缩、心悸、腹胀、面色白、便秘或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BDNF、NSE、5-HT、CGRP水平、运动功能、轻触感觉、针刺感觉评分、NBD评分改善更明显,疗效更佳(P<0.05)。结论:耳穴疗法联合针灸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改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耳穴疗法 中医证候积分 5-羟色胺 神经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梦也 毛雅君 +1 位作者 薛宇豪 高真真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3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20例脊髓损伤NB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20例脊髓损伤NB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NBD评分、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约肌静息压、高压带长度、肛管压力差、肛门收缩压、直肠压力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除高压带长度以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前25项WHOQOL评分、食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B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高压氧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可更好地改善NBD患者的肠道动力指标和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高压氧治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循证综合疗法在腹部外科术后肠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亮 陈鹏 曾景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究循证综合疗法在腹部外科术后肠道功能障碍(PO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研究组采用腹... 目的 探究循证综合疗法在腹部外科术后肠道功能障碍(PO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研究组采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防治POI综合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及POI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5-羟色胺(5-HT)、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POI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术前1天,两组CRP、IL-6、5-HT、MCP-1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CRP、IL-6、5-HT、MCP-1水平均高于术前1天,术后第5天两组CRP、IL-6水平均低于术后第2天(P<0.05);且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研究组CRP、IL-6、5-HT、MCP-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综合疗法,能够降低POI发生率,降低术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综合疗法 腹部外科 肠道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八髎穴推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13
作者 谢粟梅 陈中英 +3 位作者 林岳卿 万燕娃 游远坤 廖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八髎穴推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肠道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八髎穴推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道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肠道功能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八髎穴推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排便困难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2.993、Z对照组=-2.921,P观察组=0.003、P对照组=0.003<0.05)。治疗前,两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发生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02<0.05);对照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发生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0,P=0.000<0.05);两组治疗后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八髎穴推拿可在常规肠道功能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推拿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郭莹 商艳萍 +5 位作者 贾静 田立 曹鲜艳 李文 谢粟梅 陈中英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3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肠道管理情况以及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平均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便秘、腹胀、药物依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Wexner评分及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量表(NBD)评分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肠道管理效果和肠道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自我效能理论 肠道管理 肠道功能
下载PDF
美国肠道管理指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蒋玮 李青 +5 位作者 张欢欢 殷樱 张茂舒 邓进君 虞乐华 谭波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77-4879,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排便功能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 管理指南 应用 美国 排便功能障碍 肠道功能紊乱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文豪 杨德刚 +9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杜良杰 高峰 刘长彬 徐珮珮 郭韵 张洁 秦川 张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腹胀、便秘、大便失禁、排便困难以及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目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主要通过一般情况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检查、评价量表以及肠道微生物等进行评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评估 肠道微生物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与肠道功能障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娟 李建军 +2 位作者 王兰 关骅 杨明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障碍 SCI 并发症 临床表现 排便机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龙志华 高飞 +5 位作者 张锋良 岳军忠 王磊 王烨 刘文国 徐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结肠中P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60只体质量(220±4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正常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氯胺酮6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利用NYU脊髓打击器,...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结肠中P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60只体质量(220±4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正常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氯胺酮6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利用NYU脊髓打击器,以75 g·cm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1周、3周和5周时切除大鼠结肠组织制作标本,检测肠道传输功能,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和组织中的P物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物质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肠道传输功能下降,且于造模后3周时肠道传输达到最低值;造模后3周时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P物质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结肠组织中P物质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P物质的表达是模型组的(3.12±0.51)倍(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结肠中P物质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P物质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大鼠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岳雨珊 谢斌 +2 位作者 程洁 张文毅 朱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3-640,共8页
目的:了解电刺激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ISI Web of Knowledge、OVI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 目的:了解电刺激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ISI Web of Knowledge、OVI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电刺激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报道,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10.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通过分析发现:电刺激疗法主要包括经皮电刺激疗法、经直肠电刺激疗法、经膀胱电刺激疗法、骶神经调节疗法,通过调节脊髓损伤患者包括脊柱裂患儿、脊髓脊膜膨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肠道内、外的神经支配,改善胃肠道的局部血流,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患者的肠道控制能力,改善患者的大便失禁或便秘的症状.结论:电刺激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这方向的临床研究报道数量较少,且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尤为稀少,同时纳入研究中样本量小,干预强度、结局指标、随访周期不一致,故仍需开展大样本量、实验设计更完善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电刺激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