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肠道微生态失调探讨“内热”之邪对糖尿病肾脏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1
作者 魏蜀吴 孙卫卫 +3 位作者 姜伟民 张佳乐 王文娜 刘化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717-2720,共4页
肠道微生态失调介导肾脏炎症状态,并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热邪是导致肾络失衡、癥瘕形成、肾体受损的关键因素,“内热致癥”是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肠源性肾损伤与“内热致癥”病机不... 肠道微生态失调介导肾脏炎症状态,并促进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热邪是导致肾络失衡、癥瘕形成、肾体受损的关键因素,“内热致癥”是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肠源性肾损伤与“内热致癥”病机不谋而合。清热类中药在改善肠道菌群稳态、延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失调 糖尿病肾脏病 内热 内热致癥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文辉 杨景云 +2 位作者 王亚贤 于晓红 颜培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造成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及灵芝孢子粉奥曲肽联合治疗组;于给药...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造成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及灵芝孢子粉奥曲肽联合治疗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大鼠,进行肠道菌群、肝脏及胰腺细菌易位检测。结果SAP时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易位。经治疗后发现,灵芝孢子粉能够扶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杆菌的数量减少,并可控制细菌易位。将灵芝孢子粉与奥曲肽合用作用更佳,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可调整SAP时出现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其与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SAP可降低感染率,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灵芝孢子粉 肠道微生态失调
下载PDF
粪便涂片检查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訾慧芬 李佩铂 +1 位作者 广慧芳 张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48,共1页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 我们于97年8月至98年11月应用粪便涂片染色法对我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30例做了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之比的检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收住院的秋季腹泻30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月~1岁16例,~3岁14例,平均年龄1.2岁,病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微生态失调 婴幼儿 粪便涂片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临床及干预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秀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 ,并取新鲜大便进行 p 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微生态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或继发腹泻患儿的性别、喂养方式、原发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大便性状和腹泻病程进行问卷调查及观察 ,并取新鲜大便进行 p H测试和细菌培养。对确诊者给以促菌生治疗。结果 :5 4例为菌群失调 ,其中男孩 36例 ,女孩18例。 1岁以下的 37例中母乳喂养者 16例 ,人工喂养者 8例 ,混合喂养者 13例。原发疾病为轻症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 ) ,中症 (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川畸症 ) ,重症 (先天性心脏病、颅内感染、鼠伤寒、心衰、呼衰 ) ,慢性病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出生即腹泻 )发生菌群失调的例数 (构成比 )分别为 7例、18例、13例、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抗生素史 ,用抗 G+球菌者 18例 ,抗 G- 杆菌 2 9例 ,广谱抗生素者43例 ,联合用者 36例。稀水和稀糊样便 2 6例 ,粘液和脓血便 2 7例。大便常规有 17例和 2 6例呈菌痢和肠炎样改变。粪 p H值分布在 <5 .5~ 7.5之间。治疗后多集中在 5 .5。所有病例均停用抗生素 (除 2例重症外 )给予促菌生口服 ,3天后每日大便平均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t=17.5 6、P<0 .0 0 1。结论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构成比以男孩为多 ,以母乳喂养者占优势 ;原发疾病较轻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失调 临床 干预 菌群失调 腹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调所致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雪芹 陈悦 +5 位作者 张湘卓 周俊鹏 白玉豪 吴航宇 李杰 陈伶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肠道中数以亿计的微生物构成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在失衡时会引起多种肠道内外疾病。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传统中医中早有应用,近年来重新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该治疗方法可以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所以在治疗肠道相关疾病中... 肠道中数以亿计的微生物构成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在失衡时会引起多种肠道内外疾病。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传统中医中早有应用,近年来重新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该治疗方法可以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所以在治疗肠道相关疾病中效果最为突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发现,粪便移植不仅能治疗肠道相关疾病,而且在代谢性、心血管、神经性等疾病的治疗上渐露头角。本文从粪菌移植的历史、相关疾病、治疗措施及未来前景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粪菌移植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失调
下载PDF
基于“土壅木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联系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凤娇 熊钦 +5 位作者 姚承佼 罗利红 李奕霖 刘虹伶 李廷林 冯培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22-3630,共9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高发病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诸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代谢、免疫、炎症等反应在NAFLD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追溯NAFLD的中医病因,“土壅木郁”理论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土壅引起脾...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高发病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诸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的代谢、免疫、炎症等反应在NAFLD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追溯NAFLD的中医病因,“土壅木郁”理论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土壅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导致运化失司,进一步反侮木气,引起肝之木气郁滞,久而发展成本病。此外,在本病中,“土壅木郁”所产生一系列症状与肠道微生态失调所致病症相似,故推测“土壅木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之间存在联系。此前,我们师承的研究团队关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对于NAFLD中“土壅木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联系的推测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除了二者宏观病理联系,也可以大胆推测中医“土壅木郁”的微观物质改变即表现为肠道微生态失调,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需更多临床实验和技术证实。目前理清二者的宏观联系可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选择。总体而言,NAFLD的治疗方案可融会贯通中西医,综合择优选择中西医单独或者联合治疗。此外,二者微观联系的探索不仅为中医理论的更加客观化,更具有辨识、可信度奠定基础,也可以将这种联系拓展运用到更多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和“土壅木郁”有关的疾病中,赋予它新的见解和更多临床运用,以期解决更多疑难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土壅木郁 肠道微生态失调 肠道菌群 论治 中医理论客观化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弘君 覃树林 +1 位作者 王新明 肖林 《生物产业技术》 2016年第6期67-71,共5页
肠道微生态失调会导致人体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的许多疾病的发生。许多研究涉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文章综述了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及益生菌与其他微生态制剂在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消化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失调 菌群失调 消化道肿瘤 消化病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内毒素休克 小肠蠕动 肠易激综合征 生态制剂
下载PDF
青春期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一凡 卫海燕 魏勇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具有参与营养吸收代谢、阻止病原入侵、保护肠道屏障和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1]。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调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2],例如肥胖[3]、炎症性肠病[4]、癌症[5-6]等。肠道菌群通过...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具有参与营养吸收代谢、阻止病原入侵、保护肠道屏障和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1]。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失调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引发疾病[2],例如肥胖[3]、炎症性肠病[4]、癌症[5-6]等。肠道菌群通过反馈等机制维持自身的稳定与平衡[7]。饮食、环境、压力、生活方式、益生菌和抗生素等因素均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构成,进而影响肠道菌群的稳态,引发肠道微生态失调。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多组学技术为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和宿主的关系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采用粪便标本来检测宿主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多样性,其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F/B)值被认为是健康和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标本 肠道微生态失调 组学技术 神经内分泌调节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肠道生物 吸收代谢
下载PDF
生命早期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素水 张翠芳 +2 位作者 袁芳 范彦蓉 李秀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8期3514-3518,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遗传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但未发现特异性的ASD基因,单基因突变解释了不足1%的病例。近年来,报道ASD患病率持续增加,1992年为1/500,2007年为1/110,最新为1/68,提示环境因素也对发病起着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遗传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但未发现特异性的ASD基因,单基因突变解释了不足1%的病例。近年来,报道ASD患病率持续增加,1992年为1/500,2007年为1/110,最新为1/68,提示环境因素也对发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有研究提示存在肠道微生物改变、小肠渗透性增加和不恰当免疫应答三方面病理变化者易患ASD[2]。de Magistris等[3]首次提出"小肠—脑—免疫系统"轴的异常与ASD病理学机制有关,肠道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异常者可能为ASD的一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失调 炎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分析及其与癌变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明 陈茜 +1 位作者 吕金锋 张攀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其与癌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其与癌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前后肠道菌群计数、肠道菌群失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计数(10.85±0.50)、粪肠球菌计数(10.12±0.55)显著高于术前(8.34±0.41,7.76±0.37)(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双歧杆菌计数(2.56±0.68)、乳杆菌计数(2.83±0.71)显著低于术前(5.20±1.06,5.93±0.88)(均P<0.01)。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Ⅰ度菌群失调比例(23.60%)显著低于术前(55.06%)(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Ⅱ、Ⅲ度菌群失调比例(50.56%,25.84%)显著高于术前(34.83%,10.11%)(均P<0.05)。随访3年显示89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为33.71%,性别、病理类型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息肉直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遗传史、肠道菌群失调程度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存在明显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肠道微生态失调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的危险因素,这对临床防治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肠道微生态失调 癌变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态失调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莉 叶鹏 +13 位作者 Yang T Santisteban MM Rodriguez V Li E Ahmari N Carvajal JM Zadeh M Gong M Qi Y Zubcevic J Sahay B Pepine CJ Raizada MK Mohamadzadeh M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2-422,共1页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是维持生理动态平衡的关键,该研究旨在验证微生态失衡的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相关这一假设,因为遗传、环境和膳食因素对肠道菌群和血压有很大影响。方法:从2种高血压模型大鼠和一个小队列患者人群的粪便样本...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是维持生理动态平衡的关键,该研究旨在验证微生态失衡的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相关这一假设,因为遗传、环境和膳食因素对肠道菌群和血压有很大影响。方法:从2种高血压模型大鼠和一个小队列患者人群的粪便样本中提取细菌DNA,用于细菌基因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失调 高血压 肠道菌群 生态失衡 细菌DNA 细菌基因组 膳食因素 模型大鼠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1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东山 肖钧刚 高翔 《武警医学》 CAS 2000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生态平衡失调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干预措施 被引量:12
13
作者 盛国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肠道菌群可以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生态平衡,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1]。肝衰竭是肝脏病变最危重的临床阶段,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相... 肠道菌群可以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生态平衡,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1]。肝衰竭是肝脏病变最危重的临床阶段,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相互影响,可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生态变化 肝衰竭 干预措施 肠道微生态失调 患者 机体免疫功能 肝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卫英 张顺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5-1186,共2页
近20多年来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借以调整人体特别是肠道微生态失调,保持菌群平衡,促进内环境的稳定,提高宿主的健康状态,对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生态制剂 肠道微生态失调 菌群平衡 健康状态 内环境 多疾病
下载PDF
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
15
作者 黄亦红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率。方法对26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12例采用微生态疗法,观察组1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d后复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14%,观察组为69.33%。经统... 目的探讨门诊感染性腹泻的微生态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率。方法对26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12例采用微生态疗法,观察组15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3d后复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14%,观察组为69.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生态治疗能够补充生理性细菌,较快恢复肠道茵群,对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生态治疗 肠道生态平衡失调
下载PDF
皮肤生态制剂和皮肤病的生态防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德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57-59,共3页
皮肤生态制剂和皮肤病的生态防治北京解放军三0四医院北京100037熊德鑫微生态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其主要从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所栖息的宿主及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目前在胃... 皮肤生态制剂和皮肤病的生态防治北京解放军三0四医院北京100037熊德鑫微生态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其主要从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所栖息的宿主及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目前在胃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生态防治方面如丽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治 肠道微生态失调 正常生物群 生态 疮疱丙酸杆菌 皮肤疾病 条件致病菌 分子水平研究 生态平衡 菌群分析
下载PDF
烧伤后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7
作者 小达瓦 孙明亮 王宁宁 《西藏医药》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菌群和宿主两方面的失调,包括肠道菌群种属和数量的失调、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等。抗生素问世后的确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产生了大量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以及机体各处如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菌群和宿主两方面的失调,包括肠道菌群种属和数量的失调、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等。抗生素问世后的确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产生了大量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以及机体各处如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的生理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医源性疾病。对调节生态平衡和防治二重感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易位 肠道菌群 防治研究 肠道微生态失调 烧伤后 抗生素耐药 二重感染 医源性疾病 正常菌群 人类健康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锋玲 骆欢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69-2271,共3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代谢器官,肠腔内栖息的细菌总重量约1千克,数量超过1014个,至少包含500个菌种,是人体总细胞的10多倍,因此被称为“微生物器官”。这些细菌与宿主间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作用,构建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发...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代谢器官,肠腔内栖息的细菌总重量约1千克,数量超过1014个,至少包含500个菌种,是人体总细胞的10多倍,因此被称为“微生物器官”。这些细菌与宿主间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作用,构建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发挥营养、免疫、应答、代谢等一系列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代谢器官 门静脉系统 肝动脉 血供 肠道微生态失调 治疗作用 酒精性肝病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介导肝损伤影响肝再生微环境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勤芳 许翠萍 《肝脏》 201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系统。口腔、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肠道内微生物伴随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兼具生理作用与致病... 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系统。口腔、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肠道内微生物伴随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兼具生理作用与致病作用,决定人体生命的质量。正常的肝脏功能与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形成生物调控体系,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有助于实现肠道和肝脏的最佳状态。目前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宏基因组(metagenome)和代谢组(metabolome)如何介导肠道黏膜稳态以及相关微生态成分和代谢物的改变来影响人体均有了更新的理解,但对于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肠源性内毒素(intestinal endotoxin,IET)对肝组织损伤、再生与癌变的影响及机制未予充分重视,特别对肝组织再生与癌变所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与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的影响罕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内毒素 再生环境 肝损伤 肠道生态系统 介导 肠道生物 肠道微生态失调 生理作用
下载PDF
儿童烧伤后补充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红兵 张建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肠道菌群变化 临床意义 烧伤 益生菌 肠道生态平衡失调 儿童 病理生理变化 双歧杆菌 肠道功能紊乱 婴幼儿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