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2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月英运用六经辨治肝硬化肠道感染经验
1
作者 王振 李怀长 曹月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3期29-31,共3页
曹月英主任医师认为肠道感染是肝硬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该文介绍曹月英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肠道感染的经验,其以六经辨证为依据,临证提出先抓主症,再辨六经,继辨方证,结合汗、清、温、和、补治法,治疗肝硬化肠道感染疗效显著。
关键词 肝硬化 积聚 鼓胀 泄泻 肠道感染 六经辨治 曹月英
下载PDF
真实世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846例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2
作者 史卜文 李利寻 +2 位作者 谢雁鸣 王志飞 王淇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1017-1021,1026,共6页
目的 明确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特征,为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6日至2019年6月1日全国14家三甲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3 84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对临床一般用药记录信息、... 目的 明确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的临床用药特征,为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6日至2019年6月1日全国14家三甲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3 846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患者,对临床一般用药记录信息、诊断方案信息、一般治疗信息及合并用药信息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3岁最多(2 378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合并疾病类型分析中前3位包括其他形式心脏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代谢疾病。联合用药方面,联合西药类别以其他心脏病用药、肝素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药、黏液溶解药、H2-受体拮抗药等为主;联合中药类别以清热剂、清热解毒剂为主。西药类别联合抗生素药物中最常见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结论 通过合并疾病和关联规则发现,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还可能会合并或继发其他心脏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此类疾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要注意避免药物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 喜炎平 注射液 细菌性肠道感染 用药特征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临床用药及复杂网络分析
3
作者 张强 谢雁鸣 +4 位作者 李利寻 王淇 范海伟 吕朗 庄严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8期32-38,共7页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的特点,筛选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及并发症临床用药方案。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真实世界临床用药的特点,筛选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及并发症临床用药方案。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仓库中,抽取了全国29家三甲医院3727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的数据,采用Tabu搜索算法对真实世界临床用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3岁以内儿童是细菌性肠道感染高发人群。对于基础治疗,喜炎平注射液常联合使用西咪替丁、蒙脱石散制剂、氨基酸多肽复方、活菌制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抗感染治疗,常用二代、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者,成人可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西咪替丁+胸腺肽,儿童可联合头孢菌素。细菌感染严重者,如有伤寒菌血症,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可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头孢替安+免疫球蛋白类+干扰素α+多巴酚丁胺+醒脑静注射液。志贺氏菌引起急性全身感染者,可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纳美芬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胞磷胆碱+中药灌肠。志贺氏菌和痢疾引起发热、精神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者,可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多巴胺+氢化可的松+咪达唑仑+美罗培南。安全性上,须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注意避免混合配伍。结论:真实世界喜炎平注射液常用于儿童细菌性肠道感染治疗,在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中多合并使用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细菌性肠道感染 TABU搜索算法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开胃消食糖浆对幼龄大鼠厌食合并肠道感染模型的肠道粘膜病理学及绒隐比的影响
4
作者 邓豪 明阳灿 徐辉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57-0060,共4页
观察开胃消食糖浆对幼龄大鼠厌食合并肠道感染模型肠道绒毛及其绒隐比的影响。方法 健康幼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病因模拟及特殊喂养法初步造模后,喂养三周后,分别予以治疗组糖浆1.6ml/100g灌胃、正常组和模... 观察开胃消食糖浆对幼龄大鼠厌食合并肠道感染模型肠道绒毛及其绒隐比的影响。方法 健康幼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病因模拟及特殊喂养法初步造模后,喂养三周后,分别予以治疗组糖浆1.6ml/100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2ml/100g灌胃7天,然后所有幼龄大鼠予以禁食处理,但不禁水。第28天各组常规操作半小时后,模型组和治疗组按30mg/kg的标准腹腔注射脂多糖,用于建立合并肠道感染模型。上述操作8h后处死全部SD大鼠,取部分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学表现及测量绒隐比。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治疗组绒毛形态良好,模型组绒毛破坏较多;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P=0.001<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0.04<0.05,正常组与治疗组相比P=0.568>0.05,提示在本次实验中,模型组与正常组、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说明厌食合并肠道感染会影响小肠绒毛吸收营养的功能,而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开胃消食糖浆对厌食及肠道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少小肠绒毛被炎症因子破环,促进机体的营养吸收,改善食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胃消食糖浆 脂多糖 肠道感染模型 小肠绒毛 绒隐比
下载PDF
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肠道感染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于欢坤 彭增斌 +3 位作者 孙艳 单虎 王新 吴帅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26,共6页
为评价中药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本试验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3个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小鼠通过口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诱导腹泻模型,12 h后... 为评价中药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效果,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本试验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3个组,大肠杆菌K88组和肠炎宁组小鼠通过口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诱导腹泻模型,12 h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肠炎宁药液,连续给药3 d,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存活时间、体重变化、肠道病理变化、结肠长度变化、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因子等指标变化,并分析炎症因子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K88组小鼠出现死亡,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显著下降(P<0.05),结肠显著缩短(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大肠杆菌K88组相比,肠炎宁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体重显著增加(P<0.05),结肠显著增长(P<0.05),肠道通透性和血清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肠炎宁可缓解大肠杆菌K88感染导致的结肠杯状细胞肿大和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肠炎宁可抑制大肠杆菌K88导致肠道组织中iNOS和TLR4的上调。结果表明,肠炎宁对猪大肠杆菌肠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试验结果为肠炎宁应用于兽医临床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宁 猪大肠杆菌 肠道感染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鑫阳 刘道展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8例小儿肠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8例小儿肠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腹泻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散 小儿肠道感染 腹泻
下载PDF
167株小儿肠道感染致病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姜胜玲 崔喜红 +1 位作者 杨俊文 周文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该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从 774例急慢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 16 7株小儿肠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7株致病菌中...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该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从 774例急慢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 16 7株小儿肠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 7株致病菌中痢疾杆菌占 2 7.5 %。肺炎克雷伯杆菌占 19.8%。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 18.6 % ,铜绿假单胞菌占 13.8% ,白色念珠菌占 9% ,肠杆菌属占 5 .36 % ,其余为散发菌株。对氧氟沙星、复达欣、丁胺卡那霉素普遍敏感 ,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普遍耐药。结论 该地区条件致病菌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细菌的耐药谱广 ,敏感药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道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卫红 周丽雅 +3 位作者 林三仁 于岩岩 程留芳 袁耀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成人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完成可评估病例共203例。其中试验组101例,对照组102例。试验组用药为利福昔明,对照组为环丙沙星。两药的用法为利福昔明每...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成人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完成可评估病例共203例。其中试验组101例,对照组102例。试验组用药为利福昔明,对照组为环丙沙星。两药的用法为利福昔明每次400mg,环丙沙星每次200mg,第一日三次,第二、三日为二次,疗程三天。结果:在治疗急性肠道感染中,利福昔明与环丙沙星在止泻率、止泻时间、大便常规、性状及次数的复常率、主要伴随症状的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与96.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与3.9%。利福昔明与环丙沙星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在统计学检验上无意义。结论:利福昔明治疗成人急性肠道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环丙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 临床试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时军 单小鸥 +2 位作者 叶景 韩国强 严纯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临床可见肠炎患儿骤然高热、惊厥或意识障碍,继之肝酶显著升高,这是一种新的临床现象,我们将其称为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目前尚无文献描述,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以下总结13例患儿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 患儿 实验室检查 惊厥
下载PDF
儿科医院内获得性肠道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廖斌 王兰英 +1 位作者 郑秋实 王树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为探讨儿科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的感染率、病原、临床表现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某儿科医院1994~1996年,94例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5.8%,为医院感染首位... 目的为探讨儿科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的感染率、病原、临床表现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某儿科医院1994~1996年,94例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肠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5.8%,为医院感染首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1岁以下患儿占54.25%。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29.26%。另有3例粪便轮状病毒PCR(+),提示粪便细菌培养(-)者,应做粪便轮状病毒PCR,以警惕病毒引起的获得性肠道感染。结论基础病情重、免疫力低下、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小儿生活不能自理、医务人员不注意洗手通过手传播等是造成医院感染获得性肠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肠道感染 儿童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肠道感染与应激对实验兔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利华 方秀才 +2 位作者 潘国宗 温淑豪 杨晓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研究肠道感染、应激对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寒冷束缚应激或 (和 )E .Coli 0 15肠道感染兔模型研究应激、肠道感染对末端回肠、远端大肠动力指数、形态学和肠神经组织的影响。其中肠运动功能指标为肠壁埋置银电极记录肠... 目的 研究肠道感染、应激对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寒冷束缚应激或 (和 )E .Coli 0 15肠道感染兔模型研究应激、肠道感染对末端回肠、远端大肠动力指数、形态学和肠神经组织的影响。其中肠运动功能指标为肠壁埋置银电极记录肠肌电计算出的动力指数 ,以实验期平均指数 /对照期平均指数× 10 0来表示。肠肌间神经丛检查采用NADPH染色法。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单纯应激组、单纯肠道感染组、感染加应激组和感染后应激组 (分别于感染停止后 1周、2周施加寒冷束缚应激 )。结果 应激可增强兔末端回肠和远端大肠的动力指数 ;单纯肠感染在感染停止 1周、2周时肠动力指数与对照期无差别。感染加应激组在肠道感染停止后 1周、2周时末端回肠和远端大肠的动力指数较单纯应激后 1周、2周时和单纯感染后 1周、2周时的动力指数要高 ;在感染停止后 1周、2周施加寒冷应激 ,可使兔末端回肠和远端大肠的动力反应更加强烈 (动力指数分别为对照期的 45 2 96(3 5 14 %、40 5 19(12 74% ,P <0 0 1)。光镜检查未发现各组实验动物肠黏膜或肌层结构受到损伤 ,黏膜固有层内未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 ;感染后应激组在感染停止后 2周末端回肠、远端大肠NADPH染色显示其肠肌间神经丛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应激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肠道感染 肠易激综合征 肠肌间神经
下载PDF
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急性肠道感染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翁亚丽 严友德 +2 位作者 张永祥 李军 于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完成可供评估病例216例,其中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用药利福昔明胶囊(200mg/次,每6h1次)+氧氟沙星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完成可供评估病例216例,其中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用药利福昔明胶囊(200mg/次,每6h1次)+氧氟沙星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用药氧氟沙星胶囊(每次200mg,每日3次)+利福昔明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6h1次),疗程3天。结果:在治疗急性肠道感染中,利福昔明和氧氟沙星在止泻时间、大便常规复常率、细菌清除率、主要症状复常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1%和95.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4%、2.75%。利福昔明和氧氟沙星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急性肠道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氧氟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 治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丽萍 陈洪 +3 位作者 温燕 叶嗣懋 朱元莉 杨燕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2-145,i001,共5页
目的 建立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方法 云南大理株旋毛虫幼虫囊胞 (4 0 0 0条 1mlNaCl)感染成年雄性SD大鼠 ,分别于感染后 7、14、2 8、5 6d取大鼠小肠及结肠组织 ,4 %多聚甲醛 4℃固定过夜 ,常规石蜡浸润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 ... 目的 建立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方法 云南大理株旋毛虫幼虫囊胞 (4 0 0 0条 1mlNaCl)感染成年雄性SD大鼠 ,分别于感染后 7、14、2 8、5 6d取大鼠小肠及结肠组织 ,4 %多聚甲醛 4℃固定过夜 ,常规石蜡浸润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 ,用组织形态学积分评定肠道炎症的变化。结果 大鼠于感染后 7d肠道明显充血水肿 ,糜烂 ,黏膜下出血 ;组织学观察肠黏膜绒毛破坏、融合变短 ,隐窝加深 ,绒毛隐窝比减小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 14d黏膜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小肠病变最为显著。感染后 2 8d肠道炎症明显减轻 ,5 6d肠道黏膜恢复正常。结论 大鼠旋毛虫感染所导致的肠道病理变化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肠道一过性感染的动物模型 ,可用于感染后肠道功能改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肠道感染 旋毛虫 肠道功能 肠易激综合征 IBS
下载PDF
国产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宝霞 陈富超 +1 位作者 李鹏 时晓亚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1994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l5篇文献共计2443名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了Meta... 目的:探讨国产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1994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l5篇文献共计2443名患者的相关疗效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相比,国产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利福昔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39/1184),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93,95%CI为0.60~1.44,P=0.74]。结论:目前国内证据表明,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相比,国产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随机对照试验 细菌性肠道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107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道锋 吴亮 +1 位作者 张蓓 田德英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 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 21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7例,每次给予利福昔明 0. 2g,po,q6h,同时给予环丙沙星模拟安慰药...  目的 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 21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7例,每次给予利福昔明 0. 2g,po,q6h,同时给予环丙沙星模拟安慰药片 1片,bid,疗程 5d;对照组 104例每次给予环丙沙星 0 .25g,po,bid,同时给予利福昔明模拟安慰药片 2片,po,q6h,疗程 5d。评价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肠道感染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是 75 7%和 18 .7%,总有效率为 94 .4%;对照组分别是 84 .6%和 13 .5%,总有效率为 98 .1%。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的细菌清除率分别是 96. 2%和 96 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8%和 2. 9%。各项结果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环丙沙星的疗效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环丙沙星 肠道感染 细菌性 急性
下载PDF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临床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亮 杨道锋 +1 位作者 张蓓 田德英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痰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237例,随机分为:①治疗组118例,给予利福昔明0.2g,po,q6h,同时给予盐酸环丙沙星模拟片1片,b...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痰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患者237例,随机分为:①治疗组118例,给予利福昔明0.2g,po,q6h,同时给予盐酸环丙沙星模拟片1片,bid,疗程5d,②对照组119例,给予环丙沙星0.25g,po,bid,同时给予利福昔明模拟片2片,po,q6h,疗程5d。结果:治疗组肠道感染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是79.49%,17.09%,总有效率96.58%;对照组分别是79.49%,16.24%,总有效率95.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福昔明和环丙沙星的细菌清除率分别是96.55%,100%。经确认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和3.36%。各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昔明治疗肠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该药有疗效高、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急性肠道细茵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环丙沙星 肠道感染 急性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方 王承党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肠道感染、肠道菌群与IBS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此文探讨IBS与肠道感染、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效果。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感染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肠道感染后继发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玉嫦 陈毅斌 +1 位作者 张宝庭 刘凤婷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总结肠道感染后继发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1例肠道感染后的IBS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症状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平均得分(9.21±... 目的总结肠道感染后继发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1例肠道感染后的IBS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症状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平均得分(9.21±1.35)分,治疗后(2.36±1.28)分,治疗前后比较,t=6.1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感染 护理
下载PDF
肠道感染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贺星 崔立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323-3329,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以及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尚无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近年来,人们对肠道感染与IBS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肠道感染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以及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尚无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近年来,人们对肠道感染与IBS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肠道感染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肠道感染参与IBS发病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肠道感染 肠黏膜屏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脑-肠轴
下载PDF
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患者胃底腺息肉、肺部感染及肠道感染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玉良 戴一扬 +3 位作者 郑培奋 陈新宇 杨俊 朱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109-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黄种人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患者胃底腺息肉、肺部感染及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选取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患者100例,根据服用时间长短随机分为3组,另选30例胃镜检查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胃镜检查活检诊断息肉类型... 目的研究中国黄种人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患者胃底腺息肉、肺部感染及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选取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患者100例,根据服用时间长短随机分为3组,另选30例胃镜检查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胃镜检查活检诊断息肉类型,统计各组的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例数。根据随访记录统计近一年来肺部感染及腹泻例数,计算相关感染率。结果 4组胃底腺息肉检出率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1年后胃底腺息肉检出率明显增加,1~2年和>2年逐渐增加,并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43),主要是B组和C组低于对照组(P=0.025,P=0.022),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后腹泻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增加,与服用时间不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1年以上胃底腺息肉检出率可能出现明显增加,且时间越长检出率越高,而服用埃索美拉唑镁片后肺部感染率及肠道感染率可增加,可能与服用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镁 胃底腺息肉 肺部感染 肠道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