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
1
作者 吴振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95-0098,共4页
大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是最常见的三种癌症之一,排名第二。分析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常规体检)与观察组(肠镜活检组织病理),对比诊断... 大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是最常见的三种癌症之一,排名第二。分析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常规体检)与观察组(肠镜活检组织病理),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诊断后检出率、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都高(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选择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效果明显,可推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组织 结直 诊断效果
下载PDF
600例大肠癌肠镜活检及术后诊断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柳忠美 曹惠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型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600例肠镜活检为癌术后检查证实的病理资料。结果:对比观察表明,肠镜活检与术后诊断... 目的:探讨大肠癌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型及DUKES分期标准,回顾性研究600例肠镜活检为癌术后检查证实的病理资料。结果:对比观察表明,肠镜活检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病理组织学分型符合率为85%(510/600)。DUKES A期205例,B期178例,C期217例。结论:肠镜活检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肠镜活检 根治术 病理
下载PDF
不同肠镜活检方法对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晓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2期3688-368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镜活检方法对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内镜圈套器取材,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钳取材。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大体病理切片组织... 目的探讨不同肠镜活检方法对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内镜圈套器取材,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钳取材。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大体病理切片组织学分级,对比两种活检方式病理分级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术前病理分级准确率为81.63%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检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套器取材活检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性,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 病理分级
下载PDF
纤维肠镜活检诊断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坚 马东升 +1 位作者 王建蔚 周伟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75-75,共1页
患者女性,32岁。不明原因腹泻20余天。体重下降5kg。肠镜显示回盲瓣溃疡,取活检。病理检查巨检:送检灰白色组织3块,最大径0.2cm。镜检:结肠黏膜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见溃疡,黏膜组织少量腺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 患者女性,32岁。不明原因腹泻20余天。体重下降5kg。肠镜显示回盲瓣溃疡,取活检。病理检查巨检:送检灰白色组织3块,最大径0.2cm。镜检:结肠黏膜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见溃疡,黏膜组织少量腺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中见紫红色核内包涵体样物(图1,2),可疑巨细胞病毒(C/W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结 AIDS 纤维肠镜活检
原文传递
结直肠腺癌肠镜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3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肠镜活检组织病例诊断对结直肠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已经临床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为所有患者进行二次研究性诊断,对... 目的分析并研究肠镜活检组织病例诊断对结直肠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已经临床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为所有患者进行二次研究性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测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肠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次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59.62%,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结直肠腺癌患者的诊断,采用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方式进行诊断,能够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可以为临床患者的诊断提供更高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腺癌 肠镜活检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刘武飞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镜活检组织检查,分析病灶组织的病理分型、病灶部位及浸润深度等... 目的 探讨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经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镜活检组织检查,分析病灶组织的病理分型、病灶部位及浸润深度等情况。结果 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中,腺癌67例(83.8%),占比最高,其中中分化腺癌60例,低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3例(3.8%),印戒细胞癌5例(6.3%),其他类型癌5例(6.3%);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直肠部位发病48例(60.0%),占比最高,左半肠24例(30.0%),右半肠6例(7.5%),回肠末端2例(2.5%);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27例(33.8%)病灶组织浸润至正常黏膜,37例(46.3%)浸润至黏膜下层,16例(20.0%)浸润程度不确定。结论 肠镜活检组织检查可鉴别结直肠癌病灶的组织分型及浸润程度,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肠镜活检组织 病理组织分型 浸润深度
下载PDF
肠镜活检病理报告都在说什么
7
作者 张垚 《健康》 2024年第3期24-25,共2页
肠镜是评价肠道健康、早癌筛查较直观、准确的方法。肠镜检查如发现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大夫的回答往往很“谨慎”,例如:“大夫,我切下来的东... 肠镜是评价肠道健康、早癌筛查较直观、准确的方法。肠镜检查如发现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大夫的回答往往很“谨慎”,例如:“大夫,我切下来的东西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等病理结果吧。”“大夫,这个是早期还是晚期的啊?”“病理结果出来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结果 可疑病变 全结 肠镜活检 病理报告 道健康 病理
原文传递
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对策 被引量:19
8
作者 卫旭彪 高显华 +1 位作者 王颢 傅传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病例的处理原则。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3例肠镜活检诊断为HGIN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直接接受根治术156例,全瘤切除活...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病例的处理原则。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3例肠镜活检诊断为HGIN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直接接受根治术156例,全瘤切除活检47例,分别将术后诊断与肠镜活检诊断进行对比.并对两组问的临床病理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结肠(P=0.02)、肿瘤无蒂(P=0.00)以及体积大(P=0.00)是导致选择直接行根治术的影响因素。术后共有163例(80.3%)诊断为浸润性癌,而仅有40例(19.7%)证实为HGIN。156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140例手术标本确诊为浸润性癌,16例仍为HGIN。47例行全瘤切除活检的患者中,24例术后确诊为HGIN,23例被诊断为浸润性癌,其中15例后续行根治术。结论基于肠镜活检诊断的HGIN应积极行全瘤切除活检明确诊断:在不具备全瘤切除的条件下,对于不涉及保留肛门的高度疑癌病例也可直接行根治术以防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黏膜下层浸润 肠镜活检 病理 结直肿瘤
原文传递
黏膜下层浸润证据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卫旭彪 高显华 +3 位作者 王颢 傅传刚 郑唯强 郑建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结直肠癌的术前肠镜活检标本中能否发现黏膜下层浸润证据与肿瘤临床病理学以及肠镜取材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相应的肠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进行回顾性阅片... 目的回顾性研究结直肠癌的术前肠镜活检标本中能否发现黏膜下层浸润证据与肿瘤临床病理学以及肠镜取材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例相应的肠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进行回顾性阅片,观察是否具有黏膜下层浸润证据,利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与能否在活检标本中发现黏膜下层浸润证据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1例结直肠癌病例中,共216例(67.3%)可以发现黏膜下层浸润,单因素分析显示活检组织块直径较小的病例(P=0.042)、黏液腺癌(P=0.003)、高级别肿瘤(P=0.001)、淋巴结阳性的病例(P=0.011)以及深层次浸润病变(P=0.092)中发现黏膜下层浸润证据的比例显著下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级别肿瘤(OR2.155,95%CI1.081~4.296,P=0.029),以及活检组织直径较小的病例(OR1.944,95%CI1.149~3.290,P=0.013)与活检组织中无法确定黏膜下层浸润相关。结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恶性的结直肠肿瘤,虽然肠镜活检标本中未发现黏膜下层浸润,不能简单的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怀疑为晚期或者恶性程度较高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黏膜下层浸润 肠镜活检 病理 结直肿瘤
原文传递
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丹 林士珊 +1 位作者 刘磊 信嘉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8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36例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组,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1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全瘤切... 目的:分析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36例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组,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1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全瘤切除活检18例患者为参照组,分析2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位于直肠所占百分比、肿瘤为有蒂所占百分比、肿瘤最大径数值、浸润性癌所占百分比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数据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需接受全瘤切除相关活检进行确诊,若不存在全瘤切除标准,对不需保留肛门的高度怀疑存在癌变的患者可对其开展根治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 结直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600例大肠癌肠镜活检及术后诊断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忠美 曹惠林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0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肠镜活检术后病理分型 ,分期的关系 ,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型及 DU KES分期标准 ,回顾性研究 6 0 0例肠镜活检为癌术后检查证实的病理资料。结果 :对比观察表明 ,肠镜活...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肠镜活检术后病理分型 ,分期的关系 ,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 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型及 DU KES分期标准 ,回顾性研究 6 0 0例肠镜活检为癌术后检查证实的病理资料。结果 :对比观察表明 ,肠镜活检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 10 0 % ,病理组织学分型符合率为 85 % (5 10 / 6 0 0 )。DU KESA期 2 0 5例 ,B期 178例 ,C期 2 17例。结论 :肠镜活检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 根治术 病理 诊断
原文传递
目前常见内窥镜操作的成本-效益比较:对比Barrett食管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监测、乳糜泻活检、显微结肠炎活检
12
作者 Harewood G.C. 李翔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12-13,共2页
Health care costs ar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udy outcome. Endoscopic pra ctice consum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gastroenterology- related health expenses. An economic comparison of several currently accepted endosc... Health care costs ar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udy outcome. Endoscopic pra ctice consum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gastroenterology- related health expenses. An economic comparison of several currently accepted endoscopic practices was p erformed, ranking them according their cost- effectiveness, as viewed from the payer perspective.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four currently accepted standard endoscopic practices was examined: small bowel biopsy to assess for celiac sprue , colonoscopic biopsy to assess formicroscopic colitis, surveillance of Barrett’ s esophagus, and surveillance of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CUC). Parameter est im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Charges were based on Medica re professional plus facility/technical fees. Performing colonoscopic biopsies f or microscopic colitis in the setting of chronic nonbloody diarrhea was the most cost- effective practice ($ 2447/case detected), while small bowel biopsy for sprue in the setting of a patient with a first- degree relative with sprue ($ 3042/case detected) or with anemia ($ 2982/case detected) was also a cost- ef fective approach. Small bowel biopsy in the setting of diarrhea ($ 3900/case de tected) was less cost- effective, while CUC surveillance ($ 14,119/ detection of dysplasia) and performance of small bowel biopsy in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 $ 15,209/case detected) were clearly the least economical. As efforts are made to reduce the costs of health care, more attention will be focused on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routine endoscopic practices. Although, our findings put endos copic practices into economic perspective, future perspective, future prospectiv e trial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 Barrett食管 乳糜泻 成本-效益 内窥 肠镜活检 医疗开支 疾病 无症状 参数依据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组织病理特点分析
13
作者 张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目的对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240例经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理分型,各年... 目的对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240例经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理分型,各年龄段的好发部位,了解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通过240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平均发病年龄为(65±17)岁,其中>60~80岁发病率最高,为64.58%,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的发病率最高为34.58%,然后依次为乙状结肠、升结肠、结肠肝曲、降结肠、回盲部、横结肠、结肠脾曲。>40~60岁患者直肠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升结肠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为大肠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96.67%,然后依次为印戒细胞癌占2.50%、黏液腺癌占0.42%、鳞状细癌占0.42%。结论肠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对于大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鉴别肠癌病灶部位、组织分型,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磁共振结肠成像检测大肠炎症性疾病:炎症活动度的量化
14
作者 Ajaj W.M. Lauenstein T.C. +1 位作者 Feister G. 雒向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44-45,共2页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 (MRC) for its ability to detect and quantif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ffecting the colon. Endos...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 (MRC) for its ability to detect and quantif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ffecting the colon. Endoscopically obtained histopathology specimens were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ifteen normal subjects and 23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BD of the large bowel underwent MRC. Three dimensional T1 weighted data sets were collected following rectal administration of water prior to and 75 second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paramagnetic contrast (gadolinium-BOPTA).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patients was documented based on bowel wall contrast enhancement, bowel wall thickness, presence of perifocal lymph nodes, and loss of haustral folds. All four criteria were quantified relative to data obtained from normal subjects and summarised in a single score. This MRC based score was compar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data based on conventional endoscopic findings. Results: MRC correctly identified 68 of 73 segments found to reveal IBD changes by histopathology. All severely inflamed segments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such and there were no false positive findings. Based on the proposed composite score,MRC detected and characterised clinically relevant IBD of the large bowel wi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values of 87%and 100%, respectively, for all investigated colonic segments. Conclusion: MRC may be considered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endoscopic biopsy in monitoring IBD activity or assessing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动度 病灶周围 顺磁性 炎症性 肠镜活检 消失情况 组织 病理 假阳性 壁厚度
下载PDF
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
15
作者 苏乙拉其木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017-0020,共4页
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研究分析肠镜活检组织病例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病理科诊断19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研判。全部19例患者均进行了肠镜活检。通过活检结果对患者的病灶位置、组织类型以及浸... 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研究分析肠镜活检组织病例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病理科诊断19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研判。全部19例患者均进行了肠镜活检。通过活检结果对患者的病灶位置、组织类型以及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肠镜活检结果显示,1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病灶出现在直肠位置的有10例(52.63%),左半肠位置的有6例(31.58%),右半肠位置的有2例(10.53%),回肠末端位置的有1例(5.26%),其中出现在直肠位置的最多,回肠末端位置的最少。组织类型有中分化腺癌7例(36.84%),低分化腺癌3例(15.79%),黏液腺癌2例(10.53%),印戒细胞癌3例(15.79%),未分化癌2例(10.53%),其它癌2例(10.53%),其中腺癌患者的最多有12例(63.16%)。浸润到正常粘膜的有6例(31.58%),浸润到粘膜下层的有9例(47.37%),浸润情况不确定的有5例(26.32%)。结论 通过肠镜活检组织病例诊断有效的判断出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灶位置、组织类型以及浸润情况,诊断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活检 结直 诊断效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51例浅表性空肠炎临床用药后内镜随访观察分析
16
作者 胡群璋 王邦全 +1 位作者 杨钟福 罗清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40-40,共1页
我科应用Olympus STF-B型纤维小肠镜以来,检出浅表性空肠炎51例,随机分成3组,用不同药物试治观察,分析探讨本病的可能病因、治疗价值及预后等有关问题。 观察方法 病例选择:本文病例均经小肠镜活检确诊为浅表性空肠炎,内镜下空肠粘膜皱... 我科应用Olympus STF-B型纤维小肠镜以来,检出浅表性空肠炎51例,随机分成3组,用不同药物试治观察,分析探讨本病的可能病因、治疗价值及预后等有关问题。 观察方法 病例选择:本文病例均经小肠镜活检确诊为浅表性空肠炎,内镜下空肠粘膜皱壁有散在点状花斑状充血水肿,附灰白色分泌物,活检炎症局限于固有层,无绒毛萎缩,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男44例,女7例。17~48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随机分入第1、2、3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小 可能病因 反酸嗳气 肠镜活检 白色分泌物 粘膜 固有层 充血水肿 浆细胞浸润
下载PDF
脾虚泄泻患者的肠粘膜病理变化及其粘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平 杨长培 +9 位作者 杨发端 陈维珠 林各珍 林峻 金斌 蔡跃生 陈红绉 林其信 余征宙 林求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文就1989年10月至1991年4月间95例经纤维肠镜活检标本(睥虚泄泻患者42例,非脾虚泄泻患者53例)进行肠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一)标本:睥虚泄泻组(以下称病例组)及非脾虚泄泻组(以下称对照组)标本均来自本院病理科。
关键词 脾虚泄泻 粘膜 肠镜活检标本 病理组织学 肥大细胞 嗜银细胞 细胞百分率 末段 慢性刺激 阳性物质
下载PDF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对结肠癌前病变的监测作用
18
作者 周曾芬 袁世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97-97,共1页
本文对95例结肠腺瘤和29例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Ag—NOR_s形态定量研究,以探讨该技术对结肠癌前病变的监测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95例结肠晾瘤取自本院1984~1991年结肠镜活检存档蜡块标本。分为(1)管状腺瘤40例(不典型增生Ⅰ级17例,... 本文对95例结肠腺瘤和29例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Ag—NOR_s形态定量研究,以探讨该技术对结肠癌前病变的监测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95例结肠晾瘤取自本院1984~1991年结肠镜活检存档蜡块标本。分为(1)管状腺瘤40例(不典型增生Ⅰ级17例,Ⅱ级18例和Ⅲ级5例)。(2)绒毛状腺瘤30例(不典型增生Ⅰ级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管状腺癌 肠镜活检 不典型增生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蜡块标本 监测作用 规律性变化 连续切片
下载PDF
小肠移植术后早期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实验指标的研究
19
作者 陈辉星 尹路 彭承宏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小肠移植迅速而严重的排斥是临床成功进行小肠移植的主要障碍,随着近年免疫抑制剂的长足进展,如新型的强力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等的问世,使小肠移植成为可能。但其发生排斥的机率仍远高于心肝肾等器官移植,故及时发现排斥是及时进行免疫... 小肠移植迅速而严重的排斥是临床成功进行小肠移植的主要障碍,随着近年免疫抑制剂的长足进展,如新型的强力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等的问世,使小肠移植成为可能。但其发生排斥的机率仍远高于心肝肾等器官移植,故及时发现排斥是及时进行免疫抑制干预的前提。因此临床上对小肠发生排斥的早期判断尤为迫切,而目前小肠移植术后除了肠镜活检病理检查外尚缺乏其他公认敏感和特异的检验指标,该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小肠移植研究的重点。此文对已有的该类研究作一归类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急性排斥反应 实验指标 早期预测 免疫抑制剂 移植 他克莫司 器官移植 早期判断 验指标 病理 肠镜活检 临床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16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吕柯 曹青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吻合口瘘 癌保肛 临床分析 癌患者 肠镜活检 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