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肠黏液屏障在肠道中的作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冰
于岩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1764-1771,共8页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及黏液屏障通透性功能形成的关键因素.肠黏液屏障能防止腔内细菌接触上皮,发挥抗感染作用,调节肠道免疫与外来刺激之间的平衡.而黏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肿瘤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或许会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液屏障
黏蛋白
杯状细胞
肠
道菌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宏
江茜
+5 位作者
康利
袁玲
崔晓雪
陈冠
王璐瑶
王蕾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53,共8页
目的研究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组(2.5 g·kg^(-1))和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生药6.0、3.0 g·kg^(-1)),每组14只...
目的研究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组(2.5 g·kg^(-1))和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生药6.0、3.0 g·kg^(-1)),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CRF模型。连续ig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剖取残存肾脏和结肠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改变;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阳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纤维化评分显著增加(P<0.01);结肠黏液层变薄,杯状细胞减少;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降低,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1);肾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液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增多;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升高,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黄-丹参药对能够有效保护CRF大鼠的残存肾功能,延缓CRF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恢复CRF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丹参药对
慢性肾衰竭
肠黏液屏障
黏蛋白2
原文传递
霉菌毒素引起肠毒性的机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振
肖凯
徐庆强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769-774,共6页
霉菌毒素是主要由曲霉菌、青霉菌或镰刀菌类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是人类和动物食物中最常见的天然食品污染物。摄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引起以急性死亡、生殖紊乱、生长障碍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等为特点的毒理学改变。此...
霉菌毒素是主要由曲霉菌、青霉菌或镰刀菌类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是人类和动物食物中最常见的天然食品污染物。摄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引起以急性死亡、生殖紊乱、生长障碍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等为特点的毒理学改变。此外,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肠道是霉菌毒素摄入机体的首要屏障,与其他器官相比,霉菌毒素对肠道的影响是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开始,具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从霉菌毒素改变肠上皮及黏液屏障、肠微生物组成以及肠免疫功能等四个方面,综述了霉菌毒素造成肠毒性的主要原因及机制,为进一步药物研究或抑制霉菌毒素肠吸收寻找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肠
上皮紧密连接
肠黏液屏障
肠
微生物
肠
免疫
原文传递
题名
肠黏液屏障在肠道中的作用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冰
于岩波
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1764-177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NSFC81670486~~
文摘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及黏液屏障通透性功能形成的关键因素.肠黏液屏障能防止腔内细菌接触上皮,发挥抗感染作用,调节肠道免疫与外来刺激之间的平衡.而黏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肿瘤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或许会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肠黏液屏障
黏蛋白
杯状细胞
肠
道菌群
Keywords
Intestinal mucus barrier
Mucin
Goblet cells
Intestinal microbiota
分类号
R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宏
江茜
康利
袁玲
崔晓雪
陈冠
王璐瑶
王蕾
机构
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心脑血管药物研究室
出处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53,共8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21163)。
文摘
目的研究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组(2.5 g·kg^(-1))和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生药6.0、3.0 g·kg^(-1)),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CRF模型。连续ig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剖取残存肾脏和结肠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改变;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阳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纤维化评分显著增加(P<0.01);结肠黏液层变薄,杯状细胞减少;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降低,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1);肾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液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增多;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升高,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黄-丹参药对能够有效保护CRF大鼠的残存肾功能,延缓CRF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恢复CRF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关。
关键词
大黄-丹参药对
慢性肾衰竭
肠黏液屏障
黏蛋白2
Keywords
Rheum palmatum-Salvia miltiorrhiza drug pairs
chronic renal failure
colonic mucus barrier
Muc2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霉菌毒素引起肠毒性的机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振
肖凯
徐庆强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
出处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4期769-77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3280)。
文摘
霉菌毒素是主要由曲霉菌、青霉菌或镰刀菌类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是人类和动物食物中最常见的天然食品污染物。摄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引起以急性死亡、生殖紊乱、生长障碍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等为特点的毒理学改变。此外,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肠道是霉菌毒素摄入机体的首要屏障,与其他器官相比,霉菌毒素对肠道的影响是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开始,具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从霉菌毒素改变肠上皮及黏液屏障、肠微生物组成以及肠免疫功能等四个方面,综述了霉菌毒素造成肠毒性的主要原因及机制,为进一步药物研究或抑制霉菌毒素肠吸收寻找新靶点。
关键词
霉菌毒素
肠
上皮紧密连接
肠黏液屏障
肠
微生物
肠
免疫
Keywords
mycotoxins
intestinal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s
intestinal mucus barrier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intestinal immunity
分类号
TQ460.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肠黏液屏障在肠道中的作用
李冰
于岩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王宏
江茜
康利
袁玲
崔晓雪
陈冠
王璐瑶
王蕾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3
霉菌毒素引起肠毒性的机制
王振
肖凯
徐庆强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