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红斌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采取粗隆块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33,采取股骨大粗隆入路)。两组术中复位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从两组的术中复位质量、术中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术后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颈干角、术后4周、8周、12周的Harris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前倾角、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PFNA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骨块间隙入路 PFNA 股骨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宇宙 杨利谦 黄晓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按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合并慢性病种类、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746(95%CI:0.596~0.935),该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3种、贫血输血、骨折发病时长>1 d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指导医师完善个性化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
下载PDF
HA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敖鹏 夏卫民 赵学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分为HA组(n=12)与PFNA组(n=10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1、3、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逐步升高,HA组均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HA组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与PFNA内固定对于不稳定A2/A3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相较于PFNA内固定,HA术中出血量更多,但HA能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隆间骨折 术后出血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苏气汤内服合局部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32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鑫 傅利锋 王政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分析苏气汤联合局部穴位贴敷干预气滞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本院就诊的IFF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在术后1d... 目的:分析苏气汤联合局部穴位贴敷干预气滞血瘀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筛选本院就诊的IFF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在术后1d予苏气汤联合局部穴位贴敷。两组均观察2周。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疗效、疼痛、髋关节功能以及气滞血瘀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下调,且观察组下调更加显著(P<0.05);术后12周,两组Harris评分显著增加,气滞血瘀证评分明显下调,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苏气汤联合局部穴位贴敷干预气滞血瘀型IFF PFNA内固定术后病例的疗效确切,可以减缓术后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和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苏气汤 穴位贴敷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6
作者 谢金辉 赵保辉 +1 位作者 刘清磊 郑根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18-1622,共5页
目的观察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AO/OTA分... 目的观察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AO/OTA分型、骨折侧别与其相匹配的45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尖顶距、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整体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7.63±15.33)min,较对照组[(78.96±14.41)min]长,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分别为(6.25±1.17)d、(6.52±1.27)周、(12.17±2.22)周,均较对照组[(7.89±1.45)d、(8.44±1.45)周、(14.96±2.87)周]短,术中出血量为(187.74±30.29)mL,较对照组[(142.23±25.56)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尖顶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术后1周、6个月、1年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3.11±6.07)、(88.97±4.27)、(89.45±4.82)分,均高于对照组[(80.14±5.69)、(86.52±4.96)、(86.86±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整体复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辅助外侧壁重建结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地和开始负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外侧壁重建 InterTan髓内钉 外侧壁破裂股骨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凌燕 赵洪波 +3 位作者 杨东海 梁辉 曹成明 刘晓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益肾补骨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阴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叶伟 彭利平 赖华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31-136,共6页
目的:观察益肾补骨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3月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诊治的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6... 目的:观察益肾补骨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3月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诊治的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肾补骨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骨碱性磷酸酶低于治疗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钙素、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骨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骨钙素、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肾补骨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强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补骨汤 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 肝肾阴虚 骨代谢水平
下载PDF
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陈焕青 易陈鹏 +2 位作者 葛辉 陈帅 焦锋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基于研究对象的CT数据,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CAD、逆向工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股骨粗隆间... 目的建立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基于研究对象的CT数据,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CAD、逆向工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经检验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应用价值,可用于股骨的力学研究。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了软骨,韧带,肌肉,应力接触点等对股骨的力学影响,模型更加接近人体实际,其力学研究结果更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HS及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吴锦华 袁志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次日扶患者下地负重站立时间、术后引流量)、HHS、骨密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次日扶患者下地负重站立时间早于对照组,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HS的时点、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HH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较术后6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部位骨密度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较术后6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该术式也存在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 生物 骨水泥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BMP-2、N-MID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龚国星 苏川涛 +2 位作者 熊铭 晏新 黄桂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642-264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 目的分析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结果分为术后良好组(n=67)和术后不良组(n=29)。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BMP-2、N-MI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Spearman法分析血清BMP-2、N-MID水平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关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BMP-2、N-MID水平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良好组与术后不良组患者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有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内固定方式、骨质疏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组血清BMP-2、N-MID水平显著低于术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BMP-2、N-MID水平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呈负相关(r=-0.564、-0.638,P<0.05);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Ⅴ型、有术后并发症、骨质疏松分级4~6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BMP-2、N-MID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BMP-2、N-MID、两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883、0.977,联合预测价值更高(Z_(两者联合-BMP-2)=2.220,P=0.026;Z_(两者联合-N-MID)=3.162,P=0.002)。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患者血清BMP-2、N-MID水平显著降低,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两者联合能更好地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股骨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不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及风险模型构建
13
作者 唐振州 姜为民 +6 位作者 杨小海 李苏成 潘明铭 李人杰 季逸超 蒋东冬 钱佳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因素对老年(≥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共收纳了来自2家医院的15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卧床天数、吸烟和饮酒习惯、...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因素对老年(≥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共收纳了来自2家医院的15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卧床天数、吸烟和饮酒习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以及多种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浓度,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下肢血栓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低血清白蛋白含量,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长时间卧床以及高IL-6水平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因素的变化对骨折术后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基于上述发现,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其发生。结论低PNI、长时间卧床、高炎症指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风险高,术后营养不良是患者出现下肢DVT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股骨隆间骨折 深静脉血栓 老年人
下载PDF
补肝益肾强骨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TGF-β1、tPINP、VEGF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4
作者 夏可莹 谢水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57-1464,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护骨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65/69),对照组为82.61%(57/6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173,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益肾强骨方 老年人 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 肝肾亏虚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骨代谢指标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蔡祥春 温子欢 潘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上饶市立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PFNA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PFN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Harris评分量表(HS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F-3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PFNA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富血小板血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三维CT与X线摄影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结果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朱晓炜 蒋中信 +3 位作者 吴光星 毛水伟 周翔 吴梅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影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出率与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CT重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评估骨折断端稳定性和骨皮质连续性情况,并进行骨折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原文传递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陈胜利 黄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HA治疗的2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其手术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HS)评分、骨密度,记录其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假体松动或滑脱、关节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及患肢恢复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R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H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OH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高于术前,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采取HA治疗,可提高其骨密度,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促使其患肢尽早恢复负重并开展日常活动,且安全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不稳定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固定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沈利平 陈闵昌 +2 位作者 陈孝军 万磊 王世浩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2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固定失败危险因素及上述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28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固定效果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固定失败危险因素及上述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本院接受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28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固定效果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固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术后固定失败风险方面临床效能。结果本研究纳入128例术后随访1年固定失败18例,固定失败率为14.0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重度骨质疏松、尖顶距>3 cm、螺旋刀片置入骨折中上部及股骨粗隆近端外侧壁缺失均是术后固定失败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尖顶距、刀片置入部位及股骨粗隆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均可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固定失败风险预测,且上述指标联合在预测固定失败风险方面具有更佳临床效能(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固定失败可能与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尖顶距、刀片置入部位及股骨粗隆近端外侧壁完整性等因素有关;而通过综合评估上述指标能够更为准确预测患者术后固定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