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薛晓峰 魏永康 +7 位作者 乔晓红 杜玉勇 牛建军 任立新 杨慧峰 张治民 郭媛 陈维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7,共6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背景: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由于患肢短期内常常不能负重,且高刚度的内植物对骨折断端存在应力遮挡效应,易导致患肢出现骨质疏松,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布发生变化,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对股骨近端及空心钉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骨质疏松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影响,探究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头坏死进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9.0、3-Matic、UG 11.0、Hypermesh 14.0、Abaqus软件建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股骨近端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1种术后股骨近端无骨质疏松、3种术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有限元模型,测量分析4种模型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及云图,对比分析股骨头内部应力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股骨头及下前空心钉的应力、接触压力随骨质疏松程度变化较大,4种模型的位移峰值随着骨质疏松程度加重而缓慢增长。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程度对不同部件的应力、接触压力、位移峰值无显著性影响,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随骨质疏松发生相应变化,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环境变化对股骨头坏死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2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赵伟光 颜继英 +7 位作者 石彩英 王志云 郭微 李晓蕾 刘振武 赵建龙 刘利 杨朝晖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少见的高能量创伤,占股骨干骨折的1%~9%[1]。由于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和诸多合并损伤,虽临床上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漏诊率仍较高,20%~50%的病例会延迟或遗漏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时识别股骨颈骨折有助于...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少见的高能量创伤,占股骨干骨折的1%~9%[1]。由于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和诸多合并损伤,虽临床上对其关注度逐渐提高,但漏诊率仍较高,20%~50%的病例会延迟或遗漏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时识别股骨颈骨折有助于早期固定,降低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风险[2-3]。相反,若在固定股骨干之前遗漏该骨折则可能会导致手术时股骨颈骨折移位加大,且由于初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物的限制易造成二期对股骨颈的固定难度加大等[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漏诊
下载PDF
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霞 袁红 高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81-184,189,共5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究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行动功能、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疼痛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行动功能评分及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行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疼痛程度 行动功能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5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王振宇 吴斌 鞠德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4例。对比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5.73±10.7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8.62±41.59)mL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2、22.123,P均<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但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梅伟 洪博文 丁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固定治疗,15例)和CCS组(采用CCS固定治疗,27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固定治疗,15例)和CCS组(采用CCS固定治疗,27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步态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切口长度CCS组短于FNS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FNS组少(短)于CC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约3个月CCS组2例出现CCS松动及退钉现象,经减少活动后未影响骨折愈合。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NS组均短于CCS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可部分负重行走。结论与CCS固定相比,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短,且固定稳定、牢靠,在“早活动、晚负重”原则下利于患肢功能锻炼,更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8
作者 王晓梅 张舒 寇伯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回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疼痛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水平呈下降趋势,且B组术后1 d、3 d疼痛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且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对于手术耐受能力较低的患者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更佳,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梁广权 许鹏雍 +2 位作者 黄金实 陈仕 班付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按术中置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置钉方式进行空心螺钉置入,试验组则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进行螺钉置入。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螺钉位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置钉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总钻孔次数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正、侧位螺钉夹角小于传统组,离散度大于传统组(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8个月,两组Harris量表各维度得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具有缩短置钉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精准度的优势,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孙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SuperPATH组均短(少)于Hardinge组(P<0.05)。手术时间SuperPATH组长于Hardinge组(P<0.05)。术后6个月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髋臼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6个月SuperPATH组高于Hardinge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uperPATH组低于Hardinge组(P<0.05)。结论与Hardinge入路比较,SuperPATH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虽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也可准确置入假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短期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Hardinge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刺激仪 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愈合提供可靠方向。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正常愈合组(n=...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愈合提供可靠方向。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正常愈合组(n=87)和延迟愈合组(n=33)。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愈合情况患者的微循环因子水平,并分析微循环因子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结果:正常愈合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积分均低于延迟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01、6.368、12.805、11.616、18.788和17.980,P值均<0.05)。正常愈合组血清内皮素(E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延迟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84和6.410,P值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襻周积分及ET、CRP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结论:微循环状态及微循环指标ET、CRP水平均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中呈高表达,是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股骨颈骨折 延迟愈合 循环因子 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任宗凯 丁强 郭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前外侧入路(OCM)与后外侧入路(PLA)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1—2022-11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行FHA的82例老年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OCM入路施术41例(OCM组)... 目的比较分析前外侧入路(OCM)与后外侧入路(PLA)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1—2022-11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行FHA的82例老年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OCM入路施术41例(OCM组),经PLA入路实施手术41例(PL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术前、术后72 h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OCM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 h的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时,OCM组患者的血清CRP、IL-1β水平低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OCM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FNF患者采用OCM入路行FHA,切口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程度轻,可早期下床活动、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炎症因子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叶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 目的分析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优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快优康复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快优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不同复位条件下股骨颈骨折最优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彪 李冀 +6 位作者 李彬 孙博 宗双乐 王宏润 李冬梅 李力更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近端CT数据重建三维模型,进行头下型骨折造模,将骨折模型分为解剖复位组、髋内翻组、髋外翻组,各骨折模型组均分出3个亚组,用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进行转配,于髋臼顶向股骨头施加垂直向下1400 N的应力,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股骨及内固定物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对比股骨和固定物的应力和位移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解剖复位时,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别为41.35,31.27,43.32MPa,螺钉抬高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大(28.58 MPa),股骨的位移峰值标准组最大;②髋内翻时,3个亚组的应力均相对分散且均匀;标准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小,但位移峰值最大,固定的稳定性可能不佳;螺钉压低组股骨的位移峰值最小;③在髋外翻时,螺钉压低组出现明显的螺钉应力集中,且位移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出现in-out-in现象;螺钉抬高组螺钉的应力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但位移峰值最小;④提示在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当完全解剖复位时,推荐采用标准的倒三角置钉方式固定;当出现复位标准允许范围内的髋内翻及髋外翻,置入螺钉时,推荐采用随髋内或外翻同方向转动相应的角度置入倒三角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复位质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装置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远博 李建涛 +3 位作者 刘道宏 陶笙 王道峰 吴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63-4769,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选用仍存在争议,选择提供稳定固定强度的内固定是实现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的关键基础。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试3种类型内固定应用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股骨CT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出一个完整的股骨及其骨松质,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逆向建模,并在UG-NX软件中创建出倒三角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将3种内固定模型分别装配至股骨模型上;通过Hypermesh软件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最后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实验分析,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系统固定股骨颈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应变情况及位移分布。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块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端附近股骨颈下方区域,动力髋螺钉组的应力峰值最大,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最小;②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骨折线附近的螺钉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应力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③股骨近端骨块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骨与螺钉接触的上表面区域,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④内固定装置模型的主要应变场分布于股骨颈螺钉的上表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的屈服应变最小,倒三角空心螺钉组最大;⑤3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近端骨块、远端骨块、内固定装置以及内固定与股骨整体的位移分布值均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其中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组的位移峰值最大,动力髋螺钉组最小;⑥结果表明,在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时,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力学传导特性更好,其承受了较低的屈服应变、较高的应力和较高的位移;具有相对更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优越的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出院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
17
作者 刘敏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4期9-9,共1页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正确的锻炼方法。许多患者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但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引发血栓。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患...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正确的锻炼方法。许多患者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但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引发血栓。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患者出院后在家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肌肉萎缩和股骨颈骨关节僵硬,其中主要有3种方法:关节活动度锻炼、肌肉锻炼和负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活动度 关节僵硬 促进骨折愈合 股骨颈骨折 负重锻炼 肌肉萎缩 出院后 骨折类型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对比
18
作者 李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自2021年1月起,且2022年12月前,进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有60例,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即闭合复位内固定...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自2021年1月起,且2022年12月前,进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有60例,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即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就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手术有关指标,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前者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即13.33%虽低于对照组26.67%,但组间差异化较为均衡(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更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会过度增加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维护患者术后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后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
20
作者 苗江科 张志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空心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空心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空心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空心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空心钉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单用空心钉治疗,患者康复的时间更短,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显著,髋关节功能及骨密度水平改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激素(1-34) 空心钉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