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对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 目的分析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及自护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评分是(62.86±8.88)分,高于对照组的(54.87±8.8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为(90.11±7.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9.26)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为(71.52±9.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6±9.17)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是(111.39±17.18)分,高于对照组的(97.75±16.49)分(P<0.05)。结论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其知信行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恢复,还能增强患者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治一体化健康宣教 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功能独立性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飞 徐明杰 +1 位作者 王三木 邢光卫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骨折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反应和下肢运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骨折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反应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HSS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可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升下肢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 微骨折技术 膝关节骨折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对其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5-0068,共4页
研究颅脑外伤者进行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2.01~2022.08抽取40例颅脑外伤患者,抽签法随机分组,分析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其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 针对颅... 研究颅脑外伤者进行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2.01~2022.08抽取40例颅脑外伤患者,抽签法随机分组,分析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其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 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加强护理十分必要,选择阶段式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更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辅助患者达到理想预后,干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大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新新 金志丽 潘思忆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1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干预措施、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1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干预措施、康复训练及中医按摩,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疗法。连续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53/58)高于对照组(83.7%,36/43),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中药热奄包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疗法 康复训练 老年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5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
6
作者 梁丹丹 陈秀丽 +1 位作者 刘利梅 陈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眠护理、中医护理等,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优化康复治疗过程,加速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卒中 协同管理 功能锻炼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
下载PDF
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云霞 孙立 +1 位作者 张晓娟 吴文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112例。单双号法分为2组,观察组将接受呋塞米联合高压氧... 目的分析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112例。单双号法分为2组,观察组将接受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而对照组将接受常规呋塞米治疗。对患者进行疗效、脑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6%vs.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6,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周围脑水肿体积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NIS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最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7.14%vs.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9,P<0.05)。2组治疗期间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最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和高压氧可以协同发挥作用,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脑损伤,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高压氧疗 重症 脑出血 继发性脑水肿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魏雅云 刘美娟 罗静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0-32,38,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4例C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4例C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干预,共1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FMA、MBI评分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IS各维度评分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针刺应用于CIS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穴位按摩 针刺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地舒单抗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骨代谢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黄勇明 穆臣会 陈艺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7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地舒单抗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骨代谢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用药不同,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观察地舒单抗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骨代谢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用药不同,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院区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胶囊组(30例,术后予以骨化三醇软胶囊)与XGEVA组(30例,术后予以地舒单抗注射液+骨化三醇软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相关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不良反应。结果XGEV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胶囊组(96.67%vs.73.33%,χ^(2)=5.192,P=0.023)。治疗结束后,2组血清BALP、CTXⅠ、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G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XGEVA组改善幅度优于胶囊组(P<0.05或P<0.01);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XGEVA组改善幅度优于胶囊组(P<0.01)。XGEVA组与胶囊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10.00%,P=1.000)。结论地舒单抗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骨代谢水平,减轻疼痛,加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再次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地舒单抗 骨化三醇 骨代谢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及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经单...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及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 d均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0 d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后,8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轻度、中度、重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 d均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应尽早采取康复措施,有利于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 危险因素 康复措施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11
作者 陈祥科 邢莉菊 +2 位作者 孙恒聪 邢小贝 张雪海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局部振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估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7.21±1.76)分比(9.47±2.13)分]、血清S-100β水平[(0.67±0.22)μg/L比(0.93±0.28)μg/L]均明显较tDCS组低(P<0.05);两组FMA、WMFT、MBI评分及血清NGF、N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FMA评分[(71.28±10.59)分比(63.87±9.24)分]、WMFT评分[(59.36±5.73)分比(52.11±4.27)分]、MBI评分[(73.28±6.57)分比(64.58±7.62)分]及血清NGF[(147.96±17.51)ng/L比(139.81±15.37)ng/L]、NT-3[(11.25±1.94)ng/L比(9.62±1.53)ng/L]水平均明显较tDCS组高(P<0.05)。结论对HAS病人实施tDCS结合局部振动治疗,可有效调节血清NGF、NT-3、S100-β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显著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振动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分期针刺法治疗对BrunnstromⅠ~Ⅱ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程芳 赵辉 +5 位作者 杨晓静 沈菲 张静 高宏波 袁玉欣 郝建雯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变化相关性与BrunnstromⅠ~Ⅱ期脑卒中患者应用分期针刺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分期为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变化相关性与BrunnstromⅠ~Ⅱ期脑卒中患者应用分期针刺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分期为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73例)、常规组(7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分期针刺治疗;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及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活动指数、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甘氨酸(Gly)、血-氨基丁酸(GABA)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MA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比较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和MMSE评分明显升高且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Ⅱ期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的Gly、GABA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Lp-PLA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MA评分与NIHSS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BrunnstromⅠ~Ⅱ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期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stromⅠ~Ⅱ期 脑卒中 分期针刺法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通督交泰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王俊涛 吕文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 观察通督交泰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针刺及相关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通督交泰针法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Fu... 目的 观察通督交泰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针刺及相关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通督交泰针法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82.35%(P <0.05),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督交泰针法对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肢体障碍 通督交泰针法 八脉交会穴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胡清慧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基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探讨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1月~2023年8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4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n=70)和渐进式... 目的:基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探讨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1月~2023年8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4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n=70)和渐进式分级护理组(n=7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渐进式分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并比较各项指标。结果:经比较,护理结束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较治疗前下降,渐进式分级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下降更明显;护理结束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渐进式分级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升高更明显,渐进式分级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处于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在多方面(如减轻认知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等)体现出显著优势,更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 认知缺损程度 肢体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郑伟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78.38%)对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46±0.19)、(1.28±0.26)、(1.27±0.18)、(1.21±0.15)、(8.40±1.15)分,较对照组的(2.39±0.27)、(2.15±0.31)、(2.38±0.29)、(1.96±0.24)、(12.10±1.59)分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8.97±4.4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5.96±2.87)分较对照组的(42.58±3.69)、(20.49±2.15)分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184.37±10.87)分比对照组的(163.25±11.90)分高(P<0.05)。结论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血府逐瘀汤加减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神经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且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死后偏瘫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贾越晴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CI)后偏瘫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CI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CI)后偏瘫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CI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前,2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I后偏瘫患者来说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其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 CI 偏瘫 锻炼依从性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耳皮内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缪丹 殷梦云 +2 位作者 胡书银 王怡 张佳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观察耳皮内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分为耳皮内刺组和假耳皮内刺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耳皮内刺组加用耳皮内刺治疗,假耳皮内刺组加用假耳皮内刺干预。结果:治疗后两组简... 目的:观察耳皮内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分为耳皮内刺组和假耳皮内刺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耳皮内刺组加用耳皮内刺治疗,假耳皮内刺组加用假耳皮内刺干预。结果:治疗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及下肢的评分、关节活动体质量指数(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屈曲)均升高,耳皮内刺组高于假耳皮内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均上升,但耳皮内刺组与假耳皮内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皮内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假耳皮内刺组(P<0.05)。结论:耳皮内刺法能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耳皮内刺法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分期式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钟舒 张艳萍 +1 位作者 刘俏萍 欧阳潭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究分期式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远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究分期式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远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期式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得分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及其总分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分期护理模式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而言,更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更能提升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式护理干预模式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指导下护理联合疼痛干预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罗园 熊聃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指导下护理联合疼痛干预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疼痛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指导下护理联合疼痛干预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7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疼痛干预,观察组采用ITHBC指导下护理联合疼痛干预。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平衡功能[博格平衡量表(BB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康复锻炼积极性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FMA-LE、BBS、VAS评分、肿胀程度、康复锻炼积极性及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LE、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积极性中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HBC指导下护理联合疼痛干预可有效提升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缓解疼痛及肿胀程度,提升康复锻炼积极性,并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疼痛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健康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