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康丽 袁平年 +3 位作者 王洋 刘通 赵晨 张娟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各3...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率、收缩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可改善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胺碘酮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肥厚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影像组学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2
作者 官乐 林辉 +1 位作者 赵振华 林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和危及生命的遗传性心肌病[1]。目前认为HCM的患病率至少为1/200[2],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活检或基因检...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和危及生命的遗传性心肌病[1]。目前认为HCM的患病率至少为1/200[2],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活检或基因检测等检查来综合诊断[3]。CMR成像由于其无创性和多功能性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被广泛接受[4],但CMR无法区分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或扩张性心肌病和运动员心脏重塑[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心肌 心脏磁共振 心肌活检 心脏结构和功能 高血压心脏 心脏超声 肥厚性心肌病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苏乙涵 王成玺 张鹏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猫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质量异常增加为特征,使心室壁厚度异常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此外,该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比14.7%。就目前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患病猫的年龄段含括了从6月龄到16岁,但大多数为中年公猫,以杂交猫... 猫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质量异常增加为特征,使心室壁厚度异常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此外,该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比14.7%。就目前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患病猫的年龄段含括了从6月龄到16岁,但大多数为中年公猫,以杂交猫为常见,纯种猫较少,根据文献报道猫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年龄通常为5-7岁,但随着宠主对宠物体检的意识提高,根据调查在我国该病的多发年龄为1-3岁,且普遍认为具有品种倾向性,即集中于布偶猫、加菲猫、美国短毛猫、中华田园猫、英国短毛猫和斯芬克斯猫这6个品种。并且从疾病严重程度的角度分析,雄性往往要比雌性更严重。HCM是不可逆疾病,并且难以痊愈。本文阐述了一例猫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心肌 斯芬克斯 严重程度 异常 心血管疾 室壁厚度 年龄
下载PDF
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继发动脉血栓的病例分析
4
作者 刘菲凡 史帅奇 +2 位作者 何志强 张一帆 齐永华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猫肥厚性心肌病是指心脏乳头肌和左心室壁向心性原发性增厚,使左心室腔变小,左心房腔扩张心输出量下降的一类疾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发病率为15%,该病多发于2-8岁的猫,公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猫,纯种猫的发病率高于田园猫,有研... 猫肥厚性心肌病是指心脏乳头肌和左心室壁向心性原发性增厚,使左心室腔变小,左心房腔扩张心输出量下降的一类疾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发病率为15%,该病多发于2-8岁的猫,公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猫,纯种猫的发病率高于田园猫,有研究证实,肥厚性心肌病在布偶猫、美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和缅因猫中具有遗传性。该病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听诊有时可见心内杂音、心律失常和奔马律,发病后期常见呼吸窘迫、咳嗽、运动不耐受和血栓性瘫痪等症状,许多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猫的预期寿命正常,但有些猫会突然死亡,或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动脉血栓栓塞。心脏超声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随着小动物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心脏超声的普及,使得更多的肥厚性心肌病的患猫得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后期 呼吸窘迫 心输出量 充血心力衰竭 心室腔 动脉血栓 临床症状
下载PDF
猫肥厚性心肌病继发动脉血栓栓塞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水莲 曲燕燕 +9 位作者 白雨曼 黄健佳 谢文婷 于义博 龚晓佩 邱文粤 庞晓玥 章心婷 张鑫 苏荣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特征是心室壁向心性增厚并发乳头肌肥厚。猫HCM继发动脉血栓栓塞(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检出率逐年升高,此病总体存活率低至35%,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猫最常见的心脏病,特征是心室壁向心性增厚并发乳头肌肥厚。猫HCM继发动脉血栓栓塞(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检出率逐年升高,此病总体存活率低至35%,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猫HCM继发ATE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并特别介绍了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及其疗效。提出针对好发品种尽早建档,定期体检筛查,发病后及时送医;选育新品种;提高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技术;谨慎使用治疗血栓药物,尝试使用新型抗栓溶栓药物等综合措施以期提高此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 肥厚性心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6
作者 王翠霞 李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8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21例。单药组仅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组采用...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21例。单药组仅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组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单药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2257.11±498.13)次/24 h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1.29±0.56)阵/24 h均少于单药组的(2879.84±447.37)次/24 h、(4.49±1.69)阵/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肥厚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 肥厚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吴璨 饶燕彪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7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表现与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4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心脏核磁共振影像资料,将44例左心室流出... 目的 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表现与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4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心脏核磁共振影像资料,将44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双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与临床资料特征。结果 观察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5.31±4.06)mm、最大心室壁厚度(66.42±3.86)m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7、3.333,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41.58±9.03)mm、心室流出道梗阻压差(73.51±5.23)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8、21.489,P<0.05)。结论 通过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双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表现与特征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双心室流出道梗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治
8
作者 杨洋 董黎黎 +3 位作者 曾企辉 胡宇豪 万昕泽 孟庆蕊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95-98,共4页
1只异国短毛猫因表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及运动不耐受等症状,主人怀疑其患有心脏病来我院就诊。通过常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因肥厚性心肌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随即对该猫进行急诊救治,在救治中怀疑出现医源... 1只异国短毛猫因表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及运动不耐受等症状,主人怀疑其患有心脏病来我院就诊。通过常规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因肥厚性心肌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随即对该猫进行急诊救治,在救治中怀疑出现医源性急性肾损伤,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4个月后电话回访,患猫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充血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的心室造影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晨 袁晋青 +11 位作者 杨跃进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李健军 刘海波 吴永建 姚民 秦学文 乔树宾 高润霖 陈纪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分析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室造影结果及形态学特征。方法纳入1995~2005年收治入院并接受心室造影和超声检查的74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以左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压力差≥30 mmHg为梗阻型,〈30 mmHg为非梗阻型,将... 目的分析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HOCM)患者心室造影结果及形态学特征。方法纳入1995~2005年收治入院并接受心室造影和超声检查的74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以左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压力差≥30 mmHg为梗阻型,〈30 mmHg为非梗阻型,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其形态学和造影结果。结果 (1)入选74例患者,梗阻型14例(18.9%),其中收缩期前向运动6例(42.9%),冠心病3例(21.4%);非梗阻型60例(81.1%),其中11例合并冠心病(18.3%)。(2)超声显示室间隔增厚至(11.4±2.5)mm,左室后壁厚度(9.8±1.7)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8±5)mm,左心房内径(36±5)mm。(3)左室造影显示左室舒张末容积为(123±31)ml,左室收缩末容积为(27±11)ml,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为(78±6)%。(4)左心室造影形态学特征为梗阻型心室结构14例,其中正常5例;非梗阻型左心室结构60例,正常27例。结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与HOCM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室收缩末容积、EF值,以及呈现正常形态的病例数等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左室造影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心肌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斑点追踪显像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房芳 李治安 +5 位作者 赵映 杨娅 栾姝蓉 裴金凤 孙琳 刘文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应变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于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HCM组(n=34)和正常对照组(n=3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应变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于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HCM组(n=34)和正常对照组(n=30)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将HCM组分为梗阻型(n=15)和非梗阻型(n=19)。采用STI技术测量患者径向(RS)、圆周方向(CS)、纵向(LS)、横向应变(TS)幅度以及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室间隔、左室后壁到达径向峰值应变的时间差值(SPWPSD)。结果HCM组与正常组相比EF值无明显差异,但各种应变均显著降低,SPWPSD升高。分组资料表明梗阻型患者较非梗阻型应变进一步降低,不同步性高于非梗阻型患者。结论HCM早期即可出现心肌变形能力下降及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剧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斑点追踪显像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宇平 张立新 +1 位作者 李怀东 王国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81-1484,1489,共5页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oprolol fumarate,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辨证为气血痹阻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BIS治疗,观察组应用BIS+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NYHA心功能分级、自觉症状、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1)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43%和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40, P =0.045)。2)治疗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及心功能分级均较其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t =9.048, P =0.000)、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t =3.345, P =0.001)、心功能分级( t =4.637, P =0.000)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3)治疗后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 P <0.05)。2组间治疗后自觉症状( t =24.199, P =0.000)、生命质量评分( t = 8.627, P =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4)治疗用药期间2组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异常心率减慢出现2例(2.25%,2/80),对照组出现9例(10.11%,9/8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320, P =0.007)。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BIS的中西药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富马酸比索洛尔 益心舒胶囊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 气血痹阻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齐玉琴 魏国 葛才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753-755,共3页
肥厚性心肌病 (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其特点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本病可累及所有年龄的人群 ,但往往在 5 0岁以后才被发现。作者对HCM的病理、遗传学特征、诊断和治疗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遗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肥厚性心肌病MR心肌灌注成像研究——附33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苗翠莲 张兆琪 +3 位作者 徐超 郭曦 温兆瀛 王成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MR心肌灌注成像特点和延迟强化心肌的功能表现。方法采用不同的MR成像序列,对33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形态、功能及心肌灌注成像。观察分析心肌灌注成像特点,用Argus心功能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左心室整体及异常强...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MR心肌灌注成像特点和延迟强化心肌的功能表现。方法采用不同的MR成像序列,对33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行心脏形态、功能及心肌灌注成像。观察分析心肌灌注成像特点,用Argus心功能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左心室整体及异常强化区心肌功能。结果24例(24/33)出现延迟期心肌强化,中层心肌强化发生率最高(22/24),强化形式为散在斑点状、不均匀片状及均匀致密片状强化。延迟强化者心肌厚度均大于无强化者,其收缩期心肌增厚率显著减低。散在斑点状强化心肌者局部心肌增厚率显著大于不均匀片状或均匀致密片状强化者。结论肥厚性心肌病MR心肌灌注成像可出现延迟期心肌强化。MR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检测肥厚性心肌病的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延迟心肌强化 HR心肌灌注成像 左心室 心肌功能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联合心脏MRI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思 秦蕾 +2 位作者 阮坚 蒋云秀 潘永寿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联合心脏MRI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5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肌声学造影和心脏MRI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与...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联合心脏MRI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5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肌声学造影和心脏MRI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心指数(CI)、左室高峰射血率(LVCO)、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每搏输出量指数(LVSVI)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声学造影、心脏MRI检查及其联合对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显示,观察组LVMMI、CI、LVCO、LVESV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A、Am、E、LVSV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心脏MRI检查显示,观察组LVMMI、CI、LVCO、LVESVI均高于对照组,LVSVI、E/A、Am、E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Am和LVS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肌声学造影和心脏MRI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AUC分别为0.865和0.932,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90%、80.00%、91.58%和96.47%、90.00%、95.79%,两者联合应用的AUC为0.994,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8.82%、100%、98.95%,均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联合心脏MRI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心脏MRI 肥厚性心肌病 左室容积 收缩功能
下载PDF
地尔硫对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和室间隔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汝敏 罗晓颖 +1 位作者 龚兰生 于金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索地尔硫对肥厚性心肌病(HCM)病人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室间隔厚度(IVST)的影响。方法:32例HCM病人(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8a±s10a)给地尔硫片30~60mg,po,tid×5a... 目的:探索地尔硫对肥厚性心肌病(HCM)病人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室间隔厚度(IVST)的影响。方法:32例HCM病人(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8a±s10a)给地尔硫片30~60mg,po,tid×5a,给药前、给药后0.5a与5a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地尔硫治疗0.5a左心室舒张功能包括等容舒张时间、E峰减速度与舒张早期加速度面积(EAA)已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治疗5a上述效应进一步增加;同时IVST及左心房内径有轻度减退趋势(P>0.05)。结论:长期服用地尔硫能持续改善HCM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抑制室间隔的进一步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ZHUO 心功能 肥厚性心肌病 室间隔厚度
下载PDF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4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2 位作者 苗志林 王守力 荆全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I219-I219,共1页
关键词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功图 诊断
下载PDF
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述斌 吴忠东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马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551-1552,共2页
目的:报告并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A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均具有... 目的:报告并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HCM)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A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15例均具有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典型心电图表现。经胸心脏超声左心室心尖短轴测量心尖最厚处达18~22 mm,收缩末心尖部心腔缩小近于闭塞。经冠脉造影显示15例都未能诊断冠心病。X线右前斜位30度电影下显示左心室腔舒张期呈"黑桃"样变化,左心室心尖部较前壁明显增厚,并且心尖部活动幅度很弱。结论:临床医师对AHCM的诊断缺乏认识和超声科医师未能常规行心尖短轴切面检查是引起15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误诊 分析
下载PDF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慧青 刘昕 +3 位作者 崔翊 傅群峰 刘子腾 郭淑芹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CM患者40例(HCM组)和健康成人40例(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应用RT3D-STI技术测量两组左室整体长轴应变(...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CM患者40例(HCM组)和健康成人40例(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应用RT3D-STI技术测量两组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周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及面积应变(GAS),并比较上述参数。结果两组受检者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组GLS、GRS分别为(-9.3±6.5)%、(42.3±10.5)%,均较正常对照组[(-22.1±0.5)%、(56.0±0.9)%]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S、GAS与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的最大厚度相关性较好(r=0.861、0.812,均P<0.01)。结论RT3D-STI技术能准确地评价HCM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三维 实时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性心肌病 心室功能
下载PDF
MRI对肥厚性心肌病解剖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怡 王德杭 唐立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肥厚性心肌病 (HCM)解剖及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UCG)诊断为HCM的患者 ,进行MRI扫描 ,并用ARGU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 目的 :探讨MRI对肥厚性心肌病 (HCM)解剖及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UCG)诊断为HCM的患者 ,进行MRI扫描 ,并用ARGUS专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等参数。比较UCG和MRI检测心脏解剖和功能的作用。结果 :①HCM主要累及室间隔及左室前、侧壁 ,呈非对称性分布。②MRI和UCG在检测左室心肌质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时 ,2种技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I能全面了解心脏解剖和功能异常 ,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脏做功指数联合血浆脑钠素水平对肥厚性心肌病心室功能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学靖 朱梦云 +4 位作者 吴家康 夏嫒珍 沈国才 陈艳清 徐亚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在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心室功能状态中的价值,以及HCM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Tei指数的关系。方法共选择42例HCM患者(HCM组)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美国超声协会的标准进行传统的M型超声及二维... 目的探讨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在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心室功能状态中的价值,以及HCM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Tei指数的关系。方法共选择42例HCM患者(HCM组)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美国超声协会的标准进行传统的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 HCM组的Tei指数为0.55±0.1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5±0.07(P<0.001);等容舒张期(IRT)、等容收缩期(ICT)分别为(118±25)、(44±31)m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18)、(29±16)ms(P值均<0.001)。Tei指数与血浆BNP水平的相关性较弱(r=0.33,P=0.02)。但在非梗阻型HCM亚组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比较明显(r=0.75,P<0.0001);对年龄进行校正后,血浆BNP水平与Tei指数的相关性仍然存在(r=0.63,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非梗阻型HCM亚组患者的二尖瓣前向血流E/A比值(r=0.49,F=13.1)和Tei指数(r=0.37,F=7.6)是血浆BNP水平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HCM患者的Tei指数异常反映了其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异常。血浆BNP水平在非梗阻型HCM患者中增高的程度与Tei指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血浆脑钠素 心功能 心脏做功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