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做“小胖墩”,儿童肥胖要治疗
1
作者 尹经霞 廖涌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期73-73,共1页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吃”得越来越多,而“动”得越来越少,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基数较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28%的7岁及以上儿童可能出现超重或肥胖,总数达到4948万。更糟糕的是,41%~80%的儿童期肥胖会...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吃”得越来越多,而“动”得越来越少,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基数较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28%的7岁及以上儿童可能出现超重或肥胖,总数达到4948万。更糟糕的是,41%~80%的儿童期肥胖会延续到成年期,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肥胖 儿童期肥胖 超重和肥胖 超重或肥胖 成年期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两种肥胖类型PCOS患者生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刘文琼 左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对两种肥胖类型PCOS患者炎性因子及生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证)肥胖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为均匀性肥胖... 目的探究穴位埋线对两种肥胖类型PCOS患者炎性因子及生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证)肥胖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为均匀性肥胖组(A组,WC<80cm,n=33)和腹型肥胖组(B组,WC≥80,n=31)。两组均给予穴位埋线配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比3个月后两组的性激素(E_(2)、T、FSH、LH),炎症因子(TNF-α、hs-CRP、APN、IL-6),卵巢功能(卵巢体积、AMH、INHB),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PI、RI),并统计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BMI、治疗后2个月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后,均匀性肥胖组(A组)和腹型肥胖组(B)组T(0.74±0.07 VS 1.05±0.13)ng/mL,LH(10.43±1.07 VS 14.08±0.95)mIU/mL,IL-6(17.84±0.36 VS 21.06±1.34)ng/L,TNF-α(16.19±1.61 VS 19.95±0.95)ng/L,hs-CRP(4.75±0.35 VS 6.66±0.27)ng/L,卵巢体积(10.7±0.64 VS 11.31±0.62)cm^(3),PI(2.33±0.10 VS 2.55±0.13),RI(0.62±0.04 VS 0.74±0.03),体质量(63.83±2.87 VS 69.47±3.29)kg,BMI(24.23±1.46 VS 26.35±1.31)kg/m^(2)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匀性肥胖组(A组)降低明显(P<0.05)。均匀性肥胖组(A组)和腹型肥胖组(B)组APN(57.15±3.6 VS 48.16±1.52)pg/L,FSH(7.24±0.86 VS 6.66±0.81)mIU/mL,E_(2)(98.75±4.63 VS 70.19±23.61)pg/mL,子宫内膜厚度(8.95±0.22 VS 8.29±0.29)cm,AMH(8.60±0.54 VS 7.56±0.55)ng/dL均显著提高(P<0.05),且A组(均匀性肥胖组)提高明显(P<0.05)。A组(均匀性肥胖组)的排卵率为80%,高于B组(腹型肥胖组)的40%(χ^(2)=10.00,P=0.000)。A组(腹型肥胖)的妊娠率60%,高于B组(腹型肥胖组)的33.3%(χ^(2)=4.29,P=0.04)。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能够改善PCOS(肾虚痰湿证)肥胖患者的性激素、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炎症状态相关。均匀性肥胖组改善更明显。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均匀性肥胖PCOS效果更好,临床应针对腹型肥胖PCOS患者特点,采取更精准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均匀性肥胖 腹型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殖指标 炎性因子 卵巢功能 子宫内膜容受性
原文传递
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189例血清微RNA-221表达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3
作者 李文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微RNA-221(miR-221)表达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性肥胖T2DM病人18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8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微RNA-221(miR-221)表达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性肥胖T2DM病人18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8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miR-221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有无并发微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血清指标对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腹围、身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221水平高于对照组(0.86±0.27比0.32±0.06,P<0.05);观察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97/189);并发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占比、病程、未按时服药占比及空腹血糖、HbA1c、hs-CRP、UA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血清miR-221水平高于未并发组(0.91±0.25比0.81±0.16,P<0.05),且均是中心性肥胖T2DM病人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221水平诊断中心性肥胖T2DM病人微血管并发症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8.66%、79.35%、0.81,其诊断价值低于HbA1c水平(P<0.05),高于hs-CRP和UA水平(P<0.05),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21水平在中心性肥胖T2DM病人中呈高表达,是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对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肥胖 糖尿病 2型 微核糖核酸-221 肥胖 腹部 身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肝酶对钢铁工人代谢健康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关联影响
4
作者 于淼 张生奎 +1 位作者 王利华 袁聚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探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和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关系,以及肝酶相关异常对此关系的影响,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参加河北钢铁公司职业体检的6868名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 为探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和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关系,以及肝酶相关异常对此关系的影响,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参加河北钢铁公司职业体检的6868名钢铁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代谢健康全身肥胖的钢铁工人患HUA的风险增加2.13倍(比值比OR=2.13,95%置信区间CI:1.08~4.21);代谢健康腹型肥胖的钢铁工人患HUA的风险增加2.25倍(OR=2.25,95%CI:1.14~4.45)。在分层分析中,肝酶升高组MHO的钢铁工人HUA患病率显著高于肝酶正常组,不同肥胖表型和肝酶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MHO与HUA的高患病率相关。肝酶升高可能改变MHO和HUA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酶 钢铁工人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 高尿酸血(HUA) 全身肥胖(GO) 腹型肥胖(AO)
原文传递
儿童肥胖危害大,别让“小胖”变“大胖”
5
作者 桂丽琼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29-30,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儿童肥胖的危害,并采取措施防止“小胖”变成“大胖”。
关键词 儿童肥胖 肥胖人群 饮食结构 身心健康 采取措施
下载PDF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6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292-294,306,共4页
1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 1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骨关节炎 成人肥胖 肥胖 慢性代谢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超重和肥胖 胆结石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谷君 夏楠 +5 位作者 许峥嵘 史丽 邓文娟 张秋子 左丽娟 任卫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myon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yon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6例T2DM患者,根据体...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肌联素(myon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myonectin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6例T2DM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糖尿病正常体重组(60例)、糖尿病超重组(65例)和糖尿病肥胖组(61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且BMI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各组血清myonec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BMI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血清myonectin水平,并分析血清myonec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正常体重组、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血清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比较,糖尿病超重组和糖尿病肥胖组的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超重组比较,糖尿病肥胖组的myonecti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T2DM患者BMI的主要因素为myonectin、HOMA-IR、LDL-C、HDL-C、HbA1c。影响HOMA-IR的主要因素为myonectin、BMI、HbA1c、HDL-C。结论 血清myonectin水平在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显著降低,myonectin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与糖脂代谢共同参与了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超重 肌联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合成酚类化合物的脂代谢干扰效应与致肥胖作用
8
作者 刘惠楠 孙振东 +2 位作者 刘倩 周群芳 江桂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流行疾病。除了受到遗传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外,肥胖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机体脂代谢,如促进脂肪细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流行疾病。除了受到遗传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外,肥胖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机体脂代谢,如促进脂肪细胞形成、引起体内脂质累积增加等,这类物质被称为“环境致肥胖物质”。合成酚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塑料制品、消毒剂、杀虫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它们可通过饮食、饮水或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研究显示,合成酚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可以影响脂肪生成过程、干扰脂代谢,具有致肥胖作用。由于这类物质都具有类似的苯酚结构,因此系统梳理这类化合物脂代谢干扰效应与致肥胖作用,有助于理解其构效关系与潜在健康风险。本文阐述了筛选环境致肥胖物质的3种常用研究模型,即体外分子互作研究模型、细胞成脂分化模型和动物脂代谢实验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模型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3种合成酚类化合物,即双酚A及其类似物、烷基酚和酚类抗氧化剂,结合其体外细胞与动物实验数据,对这些化合物的暴露现状和脂代谢干扰效应进行了分类描述,从它们对脂肪生成和代谢、肝组织脂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近年来脂代谢和致肥胖效应的相关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干扰脂代谢的内在毒理机制,主要包括核受体调控作用、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微环境、表观遗传和其他信号通路。最后本文指出了当前针对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新污染物,影响机体脂代谢引起肥胖效应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酚类化合物 肥胖 环境致肥胖物质 脂代谢 综述
下载PDF
肌肉减少性肥胖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磊 朱克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49,共7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肌肉减少性肥胖正在成为与多种临床环境(包括癌症)中不良事件和结局风险较高的相关因素。但目前对于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且其与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系...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肌肉减少性肥胖正在成为与多种临床环境(包括癌症)中不良事件和结局风险较高的相关因素。但目前对于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且其与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肌肉减少性肥胖的相关定义及诊断方法,将其对癌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展开具体论述,包括对手术及化疗患者的影响,并总结其主要防治策略。本文总结文献得出,肌肉减少性肥胖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对于其定义及诊断标准仍具有争议。肌肉减少性肥胖是癌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肉减少症 肥胖 肌肉减少性肥胖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非肥胖人群胆结石检出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师阿盟 何鑫 +5 位作者 王莹 姜珏 周琦 王倩 史海涛 董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调查非肥胖体检人群胆结石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体检的非肥胖人群(BMI≤24 kg/m^(2)),行腹部超声和血生化检测。结果2021年度参加体检人群66221例,超重人群31427... 目的调查非肥胖体检人群胆结石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体检的非肥胖人群(BMI≤24 kg/m^(2)),行腹部超声和血生化检测。结果2021年度参加体检人群66221例,超重人群31427例,发现胆结石1591例(5.1%),有胆囊切除术862例(2.7%),非肥胖人群34794例,发现胆结石1309例(3.8%),胆囊切除术657例(1.9%),两组差异显著(P<0.001);非肥胖胆结石患者女性、年龄大、高BMI占比高,SBP、DBP、FBG、TG、TC、LDL-C、UA、ALT、AST、ALP、GGT、TBIL水平和合并脂肪肝者更高(P<0.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BMI、FBG、GGT和脂肪肝是非肥胖人群胆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则为保护性因素(P<0.001);非肥胖胆结石患者女性占65.0%,≥45岁者占62.4%,高SBP占32.7%,低HDL-C占29.4%、高LDL-C占27.3%、高TG占24.6%、高DBP占21.3%、高TC占21.3%、高FBG占19.6%、脂肪肝占16.8%和高UA占16.0%。结论非肥胖人群胆结石检出率显著低于超重人群,但这些人群中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合并脂肪肝者仍可存在胆结石,需要注意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肥胖 流行率 体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对肥胖症的作用
11
作者 陆江 朱道仙 +2 位作者 卢劲晔 刘莉 刘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干预肥胖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Gene Cards及TCMSP数据库获取肥胖症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肥胖症相关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银杏叶与肥胖...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干预肥胖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Gene Cards及TCMSP数据库获取肥胖症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肥胖症相关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银杏叶与肥胖症的共同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网络(PPI),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肥胖犬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得到27种活性成分,108个银杏叶与肥胖症相交靶点。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活性成分与肥胖症关系密切。TNF、Akt1、IL-6、PPARG等53个靶点为银杏叶治疗肥胖症的潜在核心靶点,主要富集于GO生物过程(BP)和KEGG通路中的TNF、癌症等信号通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能与TNF、Akt1、IL-6、PPARG靶点稳定结合。银杏叶干预后,肥胖犬体质量、血脂及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脂肪组织PPARγ、Akt1、TNF-α、IL-6 mRNA表达降低(P<0.05),PPARγ及Akt1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PPARG、Akt1、TNF、IL-6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来治疗肥胖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肥胖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与哮喘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丹 张睿 +1 位作者 刘峰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 研究超重和肥胖与哮喘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9月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68例哮喘患儿,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超重肥胖组235例(63.8%)、超重组57例(15.5%)、肥胖组76例(20.7%),检测3组患儿肺功能的指标。... 目的 研究超重和肥胖与哮喘患儿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9月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68例哮喘患儿,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超重肥胖组235例(63.8%)、超重组57例(15.5%)、肥胖组76例(20.7%),检测3组患儿肺功能的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1秒率(FEV_(1)/FVC),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_(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_(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_(75)),用力呼气中期流量(FEF_(25~75)),呼气峰值流量(PEF)。结果 在超重和肥胖患儿中,哮喘控制不良的比例更高,与非超重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8例哮喘患儿中,BMI数值和FEV_(1)/FVC呈负相关(r=-0.22,P<0.05),与FVC、FEV_(1)、FEF_(25)、FEF_(50)、FEF_(75)、FEF_(25~75)各指标呈正相关(P<0.05)。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中,BMI数值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表现结果同前。结论 超重和肥胖患儿中,哮喘控制不良的比例更高。随着BMI数值的升高,哮喘患儿的FEV_(1)/FVC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对哮喘患儿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超重 哮喘 肺功能 儿童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龙宜 杨佳明 +2 位作者 叶花 钟燕彪 王茂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0,共6页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胰岛素抵抗和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可以修复骨骼肌,促进骨骼肌再生,有望成为少肌性肥胖的新型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少肌性肥胖的关系,综述当前有关细胞外囊... 背景:细胞外囊泡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调节胰岛素抵抗和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可以修复骨骼肌,促进骨骼肌再生,有望成为少肌性肥胖的新型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少肌性肥胖的关系,综述当前有关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细胞外囊泡在少肌性肥胖中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extracellular vesicle,exosome,sarcopenic obesity,obese sarcopenia,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skeletal muscle mass regulation”和“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少肌性肥胖、肥胖肌少症、骨骼肌再生、骨骼肌质量调节”,检索时间为2022年6-11月,经过筛选后纳入8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双向通讯的重要媒介,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参与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②少肌性肥胖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细胞外囊泡主要通过调节骨骼肌炎症反应和肌细胞平衡稳态参与少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③脂肪和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外囊泡包裹而释放到细胞外循环并发生相互作用,促进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生成,是少肌性肥胖中骨骼肌发生萎缩的主要病理生理学。④细胞外囊泡不仅通过提供特定的致病标志物促进少肌性肥胖的疾病发展进程,也是少肌性肥胖中具有价值的诊断指标。⑤由于运动期间骨骼肌释放细胞外囊泡增强了新陈代谢反应,促进骨骼肌再生,因此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少肌性肥胖的治疗靶点,而且还可通过装载药物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方式,治疗少肌性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少肌性肥胖 肥胖肌少症 增龄性脂代谢异常 骨骼肌再生 代谢稳态 炎症 细胞间通讯 综述
下载PDF
肥胖患者情绪异常与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
14
作者 许艳 窦翊愷 +4 位作者 王敏 杨潇 程中 陈亿 马小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背景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存在异常的情绪及较高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影响减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对于该群体术前情绪状态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减重手术效果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术... 背景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存在异常的情绪及较高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影响减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对于该群体术前情绪状态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减重手术效果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术前情绪异常与肥胖患者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患者减重手术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2月30日—2023年6月3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8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将HAMD-17或HAMA评分≥7分或有抑郁或焦虑障碍史的患者纳入情绪异常组(n=34),将HAMD-17与HAMA评分均<7分且无上述既往史的患者纳入不伴情绪异常组(n=47)。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定自杀意念、进食及睡眠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当日清晨空腹体质量和身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BMI与患者术前HAMD-17总评分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62例肥胖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情绪异常组27例、不伴情绪异常组35例。情绪异常组最近一周和最抑郁时的BSI-CV评分、EDI总评分、PSQI总评分、外周血CRP及IL-6水平均高于不伴情绪异常组(Z=2.677、2.975,t=3.573、4.035、1.990、2.799,P<0.05或0.01)。两组BMI的组别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27.740,P<0.01)。情绪异常组基线期、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BMI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9、0.510、0.559,P<0.05或0.01),术后6个月的BMI与HAMD-17总评分呈正相关(r=0.390,P<0.05),术后6个月ΔBMI%与HAMD-17总评分呈负相关(r=-0.421,P<0.05)。不伴情绪异常组基线期BM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1)。结论伴或不伴情绪异常的肥胖患者行减重手术的短期效果可能一致,减重手术的效果可能与术前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抑郁 炎症因子水平 减重效果
下载PDF
“互联网+”模式下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效果
15
作者 陈凌华 雷玲 +2 位作者 张沥文 李杰 何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互联网+”模式对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顺庆区4所条件基本相同的幼儿园中2018年6~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 目的:研究“互联网+”模式对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充市顺庆区4所条件基本相同的幼儿园中2018年6~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饮食行为干预+“互联网+”干预+个案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饮食行为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儿童干预效果,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等。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互联网+”模式下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相比传统线下干预模式效更显著,可以更好达到预防、干预、控制肥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饮食行为 互联网+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寇静 史琳娜 +2 位作者 吕瑞华 马添翼 环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 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分析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预测价值的比较
17
作者 聂倩 孟翠巧 +4 位作者 刘焕欣 张令霞 王芸 刘承浩 宋光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照组,并按基线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分别按照腰围(WC)、腰围身高比(WtHR)分为正常和超标组;内脏脂肪指数(VAI)按四分位数法分为4组(VAI-Q1~VAI-Q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对新发NAFL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WC、WtHR、VAI对NAFLD预测价值。结果NAFLD组在基线时及随访结束时,其BMI、WC、WtHR、VAI、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在基线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发生NAFLD患病率为29.41%。NAFLD发生风险BMI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是正常组的2.579倍和3.318倍;WC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22倍;WtHR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92倍;VAI-Q2、VAI-Q3、VAI-Q4组NAFLD发生风险均增加,Q4组是Q1组的2.559倍。BMI、WC、WtHR、VAI对10年后NAFLD发生有预测价值(P<0.05)。AUC>0.7者男性组为BMI,AUC为0.717,切点为24.0 kg/m^(2);女性组为BMI和VAI,AUC分别为0.717和0.705,切点分别为23.9 kg/m^(2)和1.17。结论N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tHR、VAI水平升高而增高;BMI对不同性别人群NAFLD的发生均有较高预测价值,而VAI对女性NAFLD亦有较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内脏脂肪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18
作者 秦迁 杨阳 +3 位作者 闫肃 闫航 王守俊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3 mg/mmol为对照组(n=3844),3~≤30 mg/mmol为ERFI组(n=11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ERFI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ERFI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HbA1c、总胆固醇(TG)、TyG指数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TyG指数>8.77(OR=2.138,95%CI:1.411~3.240)、正常血压高值(OR=2.450,95%CI:1.652~3.635)和HbA1c 5.61%~<7.00%(OR=1.510,95%CI:1.024~2.226)是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危险因素。TyG指数与血压有交互作用(RERI=1.754,95%CI:-0.126~3.636;APAB=0.405,95%CI:0.068~0.741)。结论:TyG指数≥8.77、正常血压高值和HbA1c 5.61%~<7.00%可增加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患病风险,且血压与TyG指数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超重/肥胖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早期肾功能损伤 正常血压高值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9
作者 祝捷 尚博睿 +3 位作者 周林 刘华煊 洪晓彬 梁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活动行为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肥胖 自我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