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肩关节正位片对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肩胛骨位置的研究
1
作者 谢露 张延明 +2 位作者 罗丁元 王玮宁 王安然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84-589,共6页
目的基于肩关节正位DR片,研究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静息位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的79例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8.37±9... 目的基于肩关节正位DR片,研究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静息位时肩胛骨位置的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的79例退行性肩袖撕裂患者作为试验组,男3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8.37±9.09)岁。招募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21±9.9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肩关节DR片的拍摄,并对其肩胛骨位置的相关指标[即肩胛骨内缘与脊柱中线的成角(θ角)、肩胛盂最大前后径与上下径的比值(CD/EF)、喙突类型、肩胛骨的内外侧移动距离(OA)、上下移动距离(OB)]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1)试验组的θ角、CD/EF值分别为(10.58±3.88)°、(0.51±0.12),与对照组的(8.77±3.53)°、(0.47±0.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喙突类型分布:试验组Ⅰ型38例(48.1%),Ⅱ型28例(35.4%),Ⅲ型13例(16.5%);对照组Ⅰ型16例(20.0%),Ⅱ型47例(58.8%),Ⅲ型17例(21.3%)。两组研究对象喙突类型分布不同,其中Ⅰ型和Ⅱ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OA值、OB值为(64.00±11.27)mm、(59.09±11.95)mm与对照组(62.73±11.36)mm、(59.63±13.76)mm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3种旋转运动中存在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且肩胛骨位置改变表现为上旋增加、内旋增加,肩胛骨处于前倾位置;在2种平移运动(即上下移动和内外侧移动)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肩胛骨位置 肩胛骨动力障碍
下载PDF
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晓程 李典 +3 位作者 沈鹏 郑殿宾 王延芳 白伦浩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康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肩关节正位DR片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肩胛骨在静息位相对于胸壁的位置... 目的探讨患者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康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肩关节正位DR片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肩胛骨在静息位相对于胸壁的位置进行评定。结果在肩关节正位DR片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的肩胛骨位置有明显改变,多数向外展、旋前和前屈移位,少数向内收和后旋移位。结论肩关节正位DR片中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提示临床筛查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肩胛骨位置 诊断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烁 钱菁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究4周肩胛带及上肢D2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干预对肩胛骨静态、特殊角度位置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患有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学科女... 目的探究4周肩胛带及上肢D2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干预对肩胛骨静态、特殊角度位置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患有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的学科女生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进行4周上肢PNF干预,C组不做干预,2组受试者实验期间均保持正常的活动。干预前后对肩胛骨平衡角(scapula balance angle,SBA),肩胛侧方滑移测试(lateral scapular slide test,LSST),肩关节功能指标(DASH评分,Y-Balance)测试,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1)T组SBA明显减小(P=0.01),C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2)LSST中,T组外展90°位肩胛下角向外滑移减少(P=0.028),C组无显著性差异;(3)肩关节功能指标:①T组和C组干预前后DASH评分均无差异。②T组Y-Balance成绩分数显著提高(P=0.002),且在3个方向:内侧线(P=0.005)、外上线(P=0.008)、外下线(P=0.003)测试距离均有增加。结论4周PNF干预可有效改善肩胛骨静态和动态位置:表现为肩胛骨平衡角减小,肩外展90°时肩胛骨外移减少;肩胛骨位置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动力障碍 PNF 肩胛骨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