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6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间质病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润兮 王辉 张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0引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2020年肺癌新发病例数为2206771例,占所有癌种新发病例数的11.4%;肺癌死亡病例数为1796144例,占所有癌种死亡人数的18%[1]。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肺栓塞和肺... 0引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2020年肺癌新发病例数为2206771例,占所有癌种新发病例数的11.4%;肺癌死亡病例数为1796144例,占所有癌种死亡人数的18%[1]。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肺栓塞和肺间质病变较为常见且预后欠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间质性病变 个案报道 文献回顾
下载PDF
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肺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1例
2
作者 李珺 刘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本文报道1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动脉血栓,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取栓术 体外循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宋福遥 刘巧林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 planar reformatting,MRP)、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副主任职称以上)医生采用双盲法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并在工作站分析患者肺动脉CTA图像中肺动脉干及两下肺动脉CT值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常规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与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估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肺动脉干、两下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肺静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别。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无明显差异,客观评估无统计学意义,并且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无影响,且所用造影剂剂量较少,故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效降低了对比剂的使用量,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CTA 诊断 低剂量对比剂 CT
下载PDF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汪劭川 曾一红 +2 位作者 孙政文 许馨予 成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I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双低剂量 碘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1-0074,共4页
探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在2022年9月-2023年6月范围内,对50例肺动脉栓塞开展研究,全部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分析以下指标:(1)诊断效能;(2)栓塞具体部位;(3)病症分型;(4)CT征象表现。结... 探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在2022年9月-2023年6月范围内,对50例肺动脉栓塞开展研究,全部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分析以下指标:(1)诊断效能;(2)栓塞具体部位;(3)病症分型;(4)CT征象表现。结果 (1)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CT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而误诊率、漏诊率较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从肺栓塞检查部位上看,从多到少依次是主肺动脉、叶间动脉、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CT检出率非常高。(3)从CT诊断结果上看,周围型肺栓塞检出率为48.0%,中央型肺栓塞检出率是50.0%,附壁型栓塞检出率是2.0%。(4)从CT征象上看,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受累表现为团块状或者条状;大多数患者血栓表面比较光滑,而少数患者血栓表面呈凹陷状;部分患者出现肺实变影和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等症状。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不仅能够准确判断栓子具体存在部位,还能够通过CT征象对病症分型进行判断,为医生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肺动脉成像技术 肺动脉栓塞 诊断效果
下载PDF
采取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28-0031,共4页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实施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125例入院后经综合诊断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本项研究工作,对所有患者开展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分析各项...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实施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125例入院后经综合诊断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行本项研究工作,对所有患者开展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分析各项结果数据。结果 125例患者中右心系统形态变化、肺动脉收缩压升高、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人数依次为95例、100例和30例,而总数占比则依次为76.00%、80.00%及24.00%,125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30例内血流显像伴有腔内血流缺损充盈轻,且其中有11.20%(14/30)例患者属于左肺动脉内血栓回声阻塞或者是右肺动脉内血栓回声阻塞,剩余12.80%(16/30)则经过诊断后显示为左肺动脉出现不活动附壁血栓以及右肺动脉出现不活动附壁血栓,占比为12.80%。其中主要表现如下:左肺动脉中以及右肺动脉中伴有低回声、中回声以及高回声,而血流则表现为近端信号暗淡,经过检测后无典型前向血流信号;右心心态发生变化95例患者中59例出现右心室扩大,占比为47.20%,36例出现右心房扩大,占比为28.80%,与重度患者对比,轻中度患者无论是肺动脉收缩压,还是三尖瓣反流速度更低,(P<0.05)。结论 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无论是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或者是肺动脉栓塞患者,都能够很好的展现自我存在价值。而其中该诊断方式具体优势表现为诊断结果精确性的提升,便于后期临床面对此类疾病患者提供早期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无创心血管超声 诊断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卢寒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35-0138,共4页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与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栓塞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记录常规超声及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与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栓塞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记录常规超声及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对PE与DVT的检出情况。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经常规超声诊断,检出PE的28例(75.68%)和DVT的18例(54.55%);经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检出PE的35例(94.59%)和DVT的28例(84.85%)。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栓塞中的价值颇高,值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栓塞 无创心血管超声 常规超声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李东妮 郑瑶 于丽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8-0131,共4页
探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均给予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以肺动脉造影为最终标准,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均给予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以肺动脉造影为最终标准,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 在肺动脉造影中,检出肺动脉栓塞46例(57.50%),深静脉血栓34例(42.50%);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检出肺动脉栓塞47例(58.75%),深静脉血栓33例(41.2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分别为91.30%、85.29%、88.75%,均高于常规检查的71.74%、52.94%、63.75%,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鉴别诊断中,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检查诊断效率,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无创心血管超声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分析
9
作者 曹卫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6-0059,共4页
探讨分析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研究人员选择该时段我院资料登记的25名深静脉血栓与25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患者采用无... 探讨分析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研究人员选择该时段我院资料登记的25名深静脉血栓与25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患者采用无创心血管超声与常规超声进行诊断,研究人员判断最终结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将无创心血管超声应用于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中,能够获得较高诊断准确度,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超声诊断来说,采用无创心血管超声进行诊断,准确度更高,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作为诊断工具,能够在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我们的研究中,无创心血管超声在两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而与常规超声相比,其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度更高。这表明无创心血管超声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区分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无创心血管超声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2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左坤 赵有红 +5 位作者 陈德 董燕 杨清芳 康亚辉 刘小晖 王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PTE)孕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危重症孕妇救护中心治疗的27例PE并发急性PTE孕妇为研究对象,按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分为中高危组(n=1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PTE)孕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危重症孕妇救护中心治疗的27例PE并发急性PTE孕妇为研究对象,按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分为中高危组(n=10)和低危组(n=17),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母婴结局。结果:①27例PE合并急性PTE的孕妇,其中重度PE患者18例(66.7%),超声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40.7%),发生于产后26例(96.3%),其中剖宫产后25例;②27例患者D-二聚体均不同程度升高,平均4.10(2.69,5.87)mg/L,所有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平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为59.63±13.29 mmHg,N-末端脑钠肽前体升高17例(63.0%);③中高危组PaO_(2)较低危组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小板分布宽度、D-二聚体较低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17例PE合并急性PTE低危患者经氧疗、抗凝治疗,无孕妇死亡。10例中高危患者,经抗凝、高级生命支持、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治疗,死亡4例,总死亡率14.8%。23例产妇产后42天随访,21例血压降至正常,15例行心脏彩超、血气分析复查均未见异常。分娩的25例新生儿其中早产14例(56.0%),低体重儿13例(52.0%),围产儿死亡3例(12.0%)。结论:PE合并中高风险PTE更容易导致孕妇死亡,血气分析中PaCO_(2)、血乳酸,以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凝血指标中D-二聚体在PTE危险度分层中具有指导价值,针对PE合并PTE应采取以抗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静脉血栓栓塞 肺动脉栓塞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海彦 吕川 +6 位作者 马金花 冯媚 房欣 臧秀娟 侯建宁 张宏晶 张景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3-296,F0003,共5页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肺动脉内栓阻塞的部位及程度计算CT PAOI,依据CT PAOI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2例)、中... 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肺动脉内栓阻塞的部位及程度计算CT PAOI,依据CT PAOI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28例)与重度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AOI与各参数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组LVMSA水平高于中度组与重度组(P<0.05),RVd/LVd、RVA/LVA、RVMSA、MPAd、SVCd、AZd均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OI与RVd/LVd、RVA/LVA、RVMSA、MPAd、SVCd、AZd正相关(P<0.05),与LVMSA负相关(P<0.05);PAOI、RVd/LVd、RVA/LVA、RVMSA、LVMSA、MPAd、SVCd、AZd及联合诊断APR患者预后的AUC依次为0.752、0.682、0.663、0.714、0.685、0.659、0.617、0.597、0.785,敏感度依次为60.0%、75.0%、70.0%、85.0%、85.0%、65.0%、45.0%、70.0%、90.0%,特异度依次为80.0%、55.4%、60.0%、53.8%、53.8%、72.3%、78.5%、54.8%、6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恶性肿瘤疾病、肺部感染均为影响A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 PAOI与APE患者右心功能密切相关,且可以联合作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存在高血压史、恶性肿瘤疾病、肺部感染的APE患者预后情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栓塞指数 急性肺动脉栓塞 右心功能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减轻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12
作者 冉继朋 刘子腾 +1 位作者 张莎莎 张静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5期402-405,416,共5页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 目的:探究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APE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传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每组93例。传统溶栓组采用尿激酶传统溶栓治疗,导管溶栓组采用猪尾导管联合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导管溶栓组血流动力学、丙二醛(MDA)、平均肺动脉压、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传统溶栓组,右心房直径小于传统溶栓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溶栓组,血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溶栓组(P均<0.05)。结论: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APE患者MDA水平,上调SOD及GSH-px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碎栓 溶栓治疗 急性肺动脉栓塞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肺动脉CT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许冬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观察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进行临床研究,经患者与家属同意后,辅助患者完成肺动脉CTA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肺动... 目的:探讨观察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进行临床研究,经患者与家属同意后,辅助患者完成肺动脉CTA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肺动脉CTA诊断价值。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50例患者有44例确诊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CTA检查的诊断准确性92.00%、诊断敏感性93.18%、诊断特异性83.33%。肺动脉CTA检查的单发栓塞、多发栓塞检出符合率、总检出符合率是93.75%、91.67%、93.18%。肺动脉CTA检查的肺动脉及主干、段动脉、亚段动脉、叶动脉检出符合率是88.24%、92.11%、90.91%、85.71%。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采用肺动脉CTA诊断,诊断准确性、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单发栓塞 多发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胸部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全志成 黄光建 +2 位作者 韩鑫 薛斌 盛杰鑫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59-164,共6页
目的利用双源CT高、低管电压优势行胸部平扫研究肺动脉栓塞(PE),观察分析肺动脉腔内密度异常区的平均CT值的差异性,分析研究临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经双源CT高、低管电压筛查的肺动脉... 目的利用双源CT高、低管电压优势行胸部平扫研究肺动脉栓塞(PE),观察分析肺动脉腔内密度异常区的平均CT值的差异性,分析研究临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经双源CT高、低管电压筛查的肺动脉CTA确诊的PE患者232例及肺动脉正常病例80例,对其平扫图像资料进行后处理,测量肺动脉腔内异常密度区域及正常病例的平均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2例确诊PE患者中,肺动脉腔内图像局限性密度减低者156例,局限性密度升高者76例;低管电压低密度区域平均CT值为(25.362±0.164)Hu,高密度区域平均CT值为(35.651±0.252)Hu;高管电压高密度区域平均CT值为(64.027±0.516)Hu,低密度区域平均CT值为(60.054±0.684)Hu。低管电压高、低密度病灶CT值与高管电压高、低密度病灶CT值及正常区域高、低管电压图像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管电压高、低密度病灶CT值与正常区域高、低管电压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平扫能更清晰地显示出肺动脉密度差异,能够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为临床提示PE存在,进行及早治疗,并可以择期进行增强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双源CT 高低管电压 胸部 栓子 造影剂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浆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加压超声在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龙 张超 +1 位作者 严继萍 刘莎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55-157,1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US)及D-二聚体对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可疑APE且影像资料及住院病历完善的患者共计176例,其中APE组51例,非APE组125例。...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US)及D-二聚体对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可疑APE且影像资料及住院病历完善的患者共计176例,其中APE组51例,非APE组125例。TTE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右心室扩大、右心室游离壁运动减低、三尖瓣反流速度加快、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减低,CUS主要观察下肢静脉有无血栓。记录患者D-二聚体检查结果。任何一项参数阳性认为超声诊断APE阳性。以CT肺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标准。结果TTE联合CUS诊断APE的敏感度(84.31%)高于TTE或CUS单独使用,准确率(73.86%)略低于CUS单独使用,但AUC(0.770)最大,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TTE、CUS及TTE联合CUS及D-二聚体。结论TTE联合CUS对于诊断APE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下肢静脉加压超声 急性肺动脉栓塞 D-二聚体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 熊壮 +2 位作者 陈树清 谢军 韩明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106例,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病变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直接征象中偏心充盈缺损43例、中心充盈缺损33例、附壁环形充盈缺损20例、血管栓塞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106例,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病变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直接征象中偏心充盈缺损43例、中心充盈缺损33例、附壁环形充盈缺损20例、血管栓塞10例;间接征象中肺动脉高压3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32例、肺梗死19例、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9例;CTPA共发现栓子639个,以Ⅱ型栓子309个为主,I型栓子120个、Ⅲ型栓子116个、Ⅳ型栓子94个;栓塞部位,两肺下叶动脉、上叶动脉、右肺中叶动脉分别424个、129个和86个。结论应用SCTPA扫描能显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栓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双功能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预测急性期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风险
17
作者 张静秋 陆永萍 +2 位作者 王锦 吕燕芬 杨兴应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 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双功能超声(DUS)联合血浆D-二聚体评估急性期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IDDVT)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的IDDVT患者... 目的 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双功能超声(DUS)联合血浆D-二聚体评估急性期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IDDVT)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的I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阳性患者作为PE组(n=46),CTPA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n=47)。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超声测值、剪切波杨氏模量值及D-二聚体等多项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肺动脉栓塞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OR=1.370,95%CI:1.101~1.705),血栓宽度最大值(OR=1.892,95%CI:1.357~2.639),杨氏模量均值(OR=0.806,95%CI:0.680~0.954)是IDDVT患者发生PE的预测因素。筛选变量后构建的Nomogram可直观显示IDDVT后发生PE的风险,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2。在单项指标的分析中,血栓宽度最大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0(95%CI:0.665~0.855),杨氏模量平均值的AUC为0.635(95%CI:0.522~0.748),D-二聚体的AUC为0.740(95%CI:0.641~0.839)。三者联合预测PE的AUC为0.851(95%CI:0.775~0.927)。经DeLong检验,预测模型AUC与血栓宽度最大值、血栓杨氏模量平均值、D-二聚体比较显著提高(P=0.021、0.001、0.011)。结论 SWE、DUS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预测急性期IDDVT患者发生PE的风险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该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指导进一步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双功能超声 D-二聚体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郑家桔 姚伟根 +3 位作者 徐建华 鲁鹏聪 谷华丰 沈烨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593-597,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方法选取行急诊MS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325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将其分为栓塞组(n=119)和非栓塞组(n=206)。比较两组CT阻塞...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方法选取行急诊MS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325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将其分为栓塞组(n=119)和非栓塞组(n=206)。比较两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RV)/左室短轴最大径(LV)比值、肺动脉直径。将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49)和轻、中度组(n=70),比较两组的CT阻塞指数、RV/LV、肺动脉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肺动脉栓塞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体征曲线(ROC)评估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肺动脉阻塞指数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栓塞组的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非栓塞组;重度组的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阻塞指数呈正相关(r=0.541、0.512、0.42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AUC(0.998)、灵敏度(97.5%)、特异性(99.5%)均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与急性肺动脉栓塞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 急性肺动脉栓塞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若熙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60例肺栓塞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记录常规超声及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的检出情况,并以肺动脉...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应用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60例肺栓塞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记录常规超声及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栓塞的检出情况,并以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经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共发现肺动脉栓塞患者31例,深静脉栓塞患者23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94%(31/33)、85.19%(23/27)、90.00%(54/60);经单纯常规超声诊断,共发现肺动脉栓塞患者24例,深静脉栓塞患者15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73%(24/33)、55.56%(15/27)、65.00%(39/60)。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栓塞中的价值颇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栓塞 无创心血管超声 常规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