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立明 胡建国 +4 位作者 尹邦良 杨一峰 张伟 易定武 刘少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肺灌注组(n=15),对照组(n=15)。肺灌注组患者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肺灌注组(n=15),对照组(n=15)。肺灌注组患者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于术前、CPB结束及术后0,6h测算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变化。CPB停机后30min,取患者右上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灌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患者CPB结束和术后0,6h的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肺间质水肿明显,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灌注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动脉灌注 肺损伤
下载PDF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聪 曹民娟 +5 位作者 李伦明 林华赋 李佩贤 周新明 马伦超 闵振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低温肺保护液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CPB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 目的研究低温肺保护液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CPB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在T1、T3、T4、T5各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α、IL-10进行性增高。TNF-α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对照组(148.42±23.10)ng/L,保护组(103.29±32.15)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对照组(66.75±25.82)ng/L,保护组(85.12±20.68)ng/L],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肺保护组增高更显著(P〈0.05)。CPB开始后,两组A—aD02和RI进行性增加(A—aD02对照组195.8±72.5,保护组161.3±33.2;RI对照组0.72±0.05,保护组0.56±0.08);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肺保护组(P〈0.01)。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低温肺保护液可以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肺保护液 体外循环 肺动脉灌注 肺保护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应用肺动脉灌注减轻肺损伤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6 位作者 黄福华 陈永铭 牛永胜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8.3%;灌注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减轻了患者肺损伤,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肺损伤
原文传递
间歇性阻断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安桂 宋剑非 +2 位作者 梁岳培 杜振宗 林峰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882-883,共2页
关键词 间歇性阻断选择性 肺动脉灌注 化疗 治疗 晚期肺癌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史艺 许建屏 +5 位作者 龙村 关彬 赵明霞 高国栋 史世勇 葛翼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HTK液 肺动脉灌注
下载PDF
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安卓翌 曹劝省 郭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PaO2 /FiO2 水平试验组在 3h、6h和 12h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P <0 .0 0 1) ,在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体外循环前 ,在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停止的肺循环在心肺循环过程中是引起肺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循环 持续肺动脉灌注 婴儿
下载PDF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30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丛伟 曾富春 +3 位作者 甘崇志 陈文辉 谢家勇 舒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6年第4期222-223,共2页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30例报告丛伟,曾富春,甘崇志,陈文辉,谢家勇,舒俊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9~72岁,平均64岁。除2例无症状外,多伴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转移:颅内转移...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30例报告丛伟,曾富春,甘崇志,陈文辉,谢家勇,舒俊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9~72岁,平均64岁。除2例无症状外,多伴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转移:颅内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血胸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肺动脉灌注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持续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彬 向小勇 赵兴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800-1803,共4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动脉灌注 肺保护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柏松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秀和 张柏民 姜亦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5-979,1119,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及氧合机器血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合血组(B组)及保护液组(P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CPB)期间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分别经肺动脉灌注氧合机器血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及氧合机器血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合血组(B组)及保护液组(P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CPB)期间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分别经肺动脉灌注氧合机器血和肺保护液,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氧合血组CPB后15和60min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5)。各组CPB后15和60min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min肺血管阻力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CPB后15和60min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min氧指数明显高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肺保护液组CPB后60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01)。肺保护液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P<0.05),且氧合血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肺保护液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且氧合血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肺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矫德馨 贾鉴慧 张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进展期中央型N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用药同步3DCRT方案。治疗期间记录药物毒性反应,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与2年生存率。结果 1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化疗后胸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2年内生存时间(月)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同步放化疗比较,支气管肺动脉灌注+栓塞性化疗同步3DCRT放疗能在不增加化疗药物剂量前提下提高近期疗效与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定程度减轻药物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非小细胞癌肺癌 肺动脉灌注 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生存质量 生存率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聪 曹民娟 +6 位作者 李伦明 马丽芳 关柏锐 闵振兴 周新明 张志刚 王广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柬、术后6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动脉灌注 支气管灌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肺癌术后行肺动脉灌注化疗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甘崇志 丛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比较肺动脉灌注化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PAI组于肺叶切除后行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 ;VI组则于术后行外周静脉化疗。结果 PAI组共化疗 2 15疗程 ,平均 4.8疗程 ... 目的 比较肺动脉灌注化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PAI组于肺叶切除后行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 ;VI组则于术后行外周静脉化疗。结果 PAI组共化疗 2 15疗程 ,平均 4.8疗程 ;VI组化疗 195疗程 ,平均 4.3疗程。PAI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9%、77.8%和 47.4% ,VI组则为 82 .2 %、5 3 .3 %和 2 0 .5 % ,两组间 3、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AI组根治手术病例 3年局部复发率为 12 .8% ,VI组为 3 5 .0 % (P <0 .0 5 )。PAI组 1、3、5年血行转移复发率为 17.8%、2 0 .0 %和 2 6.3 % ,VI组为 15 .6%、3 5 .6%和 5 1.3 % ,两组间 3、5年血行转移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肺叶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 ,能够杀灭和抑制局部微转移灶 ,减少局部复发和远期血行转移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介入治疗 选择性肺动脉灌注 肺叶切除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低温钾葡聚糖液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下未成熟犬肺的保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宿学家 易定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进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未成熟犬肺损伤的预防作用 .方法 杂种幼犬 ( <30 d)1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 n=6 )和灌注组 ( n=6 ) .建立体外循环后 ,灌注组在心脏停跳的同时 ,肺动脉灌注 10℃低钾葡聚糖( L PD...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进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未成熟犬肺损伤的预防作用 .方法 杂种幼犬 ( <30 d)1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 n=6 )和灌注组 ( n=6 ) .建立体外循环后 ,灌注组在心脏停跳的同时 ,肺动脉灌注 10℃低钾葡聚糖( L PD)保护液 ,阻断 90 min,复跳再灌注 6 0 min后 ,取肺组织观察肺表面活性剂 ( PS)、NO水平、肺湿干比 ( W/ D)、肺血管通透性 ( EB值 )和丙二醛 ( MDA)含量及肺组织结构变化 .对照组体外循环建立及阻断、再灌注时间同灌注组 .结果 灌注组 PS,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 P<0 .0 5 ,P<0 .0 1) ,而灌注组肺组织 W/ D,EB值和 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对照组肺间质水肿、肺泡内渗出、出血严重 ,超微结构肺泡 型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消失 ,板层体减少、排空 ,内皮细胞肿胀 .灌注组结构变化明显减轻 .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 L PD肺保护液 ,可明显减轻体外循环对未成熟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有效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水平 ,减少肺血管外水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未成熟肺 肺动脉灌注 保护 钾葡聚糖
下载PDF
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立明 胡建国 +4 位作者 尹邦良 周新民 宋国宝 易定武 喻杰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CPB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术前、术后0h、6h抽取病人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TNF-α、IL-8血浆浓度。结果同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灌注组术后0h、术后6hTNF-α与IL-8血浆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CPB心脏手术可引起术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的升高,CPB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降低术后TNF-α、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液灌注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灌注损伤 含氧血 肺动脉灌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仁腾 汪曾炜 +3 位作者 王辉山 姜辉 宋恒昌 李宁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本实验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时,不同的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家犬随机平均分为一个对照组及三个灌注组,模拟临床体外循环肺损伤特点建立动物模型。体外循环期间... 目的本实验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时,不同的灌注压力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家犬随机平均分为一个对照组及三个灌注组,模拟临床体外循环肺损伤特点建立动物模型。体外循环期间,分别以三个不同的压力段(低:15~20 mm Hg,中:25~30 mm Hg,高:40~45 mm Hg)对灌注组动物实验肺实施保护液灌注,对照组动物无保护液灌注。90 min体外循环肺缺血后,再灌注4 h,行实验肺肺功能变化测定。结果较之基础值,4组动物实验肺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较之对照组,中压灌注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减低。较之中压组,低压组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减低。高压组各指标的变化幅度稍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有效缓解体外循环后肺功能损害。灌注压力是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30 mm Hg以下的灌注压力是安全而有效的,15~20 mm Hg的效果更佳;高至40~45 mm Hg的灌注压力,未见明显有益的肺保护效应。不同灌注压力下的液体流量负荷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机械应力,可能是灌注压力影响肺保护效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肺功能 肺动脉灌注 灌注压力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柏松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秀和 李一雷 李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沐舒坦 肺动脉灌注 肺保护液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安 刘迎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10-12,16,共4页
关键词 低温保护液 肺动脉灌注 体外循环术 肺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机制 外科医生 肺损伤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盐酸戊乙奎醚低温保护液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春秋 于晓强 +1 位作者 王春战 仲崇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81-83,共3页
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出现的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常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肺部渗出和肺间质水肿,影响肺脏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为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我们... 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出现的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常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肺部渗出和肺间质水肿,影响肺脏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为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我们设计、利用肺保护液在CPB期间对PH患者进行肺动脉盐酸戊乙奎醚低温灌注,以期减轻术后肺脏的损伤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盐酸戊乙奎醚 低温保护液 先天性心脏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 呼吸功能
下载PDF
肺动脉灌注压力对兔离体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齐敏 廖崇先 陈道中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应用肺保存液Euro-colins(EC液),观察不同肺动脉灌注压力对兔离体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灌注压力1,2,3,4kPa的不同将兔分为G1、G2、G3、G4组,每组10只,按70ml/kg的总量经肺动... 目的应用肺保存液Euro-colins(EC液),观察不同肺动脉灌注压力对兔离体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灌注压力1,2,3,4kPa的不同将兔分为G1、G2、G3、G4组,每组10只,按70ml/kg的总量经肺动脉灌EC液,根据压力调节流量,灌洗后肺脏置4℃保存液中冷藏4h后予新鲜静脉血进行复灌,测定血气分析、肺阻力、气道压力、肺组织的湿/干重比例及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结果发现G2、G3的上述各项指标优于G1、G4组,G2、G3血氧满意,肺阻力降低,而G1组肺阻力明显增加,病理切片肺水肿明显,G4则肺泡出血明显。结论EC液对兔肺脏保存其最佳肺动脉的灌注压力为2~3k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存 肺动脉灌注压力 离体肺 保存质量
下载PDF
经化疗泵肺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志德 何苡 +2 位作者 李殿清 宋言峥 袁天柱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本文报告自1994年6月~1996年10月,对经开胸探查不能切除的晚期肺癌采用选择性肺动脉置管、皮下埋藏化疗泵灌注化疗药物治疗15例。经1~3个疗程用药,肿瘤完全消失2例,占13%;肿瘤缩小≥50%的7例,占47%;... 本文报告自1994年6月~1996年10月,对经开胸探查不能切除的晚期肺癌采用选择性肺动脉置管、皮下埋藏化疗泵灌注化疗药物治疗15例。经1~3个疗程用药,肿瘤完全消失2例,占13%;肿瘤缩小≥50%的7例,占47%;肿瘤缩小<50%,而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消失4例,占27%;无效2例,占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动脉灌注 药泵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