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肺动脉瓣狭窄产前诊断、治疗与转归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颖玉 庞程程 +3 位作者 申俊君 杨柳青 李渝芬 潘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在胎儿期的超声特点、出生后转归、手术干预手段及时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胎儿单纯PS并生后随诊的患儿79例,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产前及...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在胎儿期的超声特点、出生后转归、手术干预手段及时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胎儿单纯PS并生后随诊的患儿79例,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产前及生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PS按动脉导管血流方向(正向和逆向)分为2组,2组胎儿PS在肺动脉瓣血流速度、三尖瓣反流程度、主肺动脉与主动脉内径比值、三尖瓣瓣环与二尖瓣瓣环比值、右心室与左心室纵径比值、心胸面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患儿中75%(30/40)取得双心室结局,5%(2/40)取得一个半心室结局,20%(8/40)在B-T分流术后随访观察中,3.7%(3/18)死亡。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PS并且评估生后预后的重要手段。胎儿PS总体预后较好,由于部分患儿呈进展性改变,诊断胎儿PS后,尤其动脉导管血流方向改变、三尖瓣反流重度的胎儿应进入产前生后一体化诊疗体系,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超声 肺动脉瓣狭窄 一体化诊疗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宇 吴洋 李娅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 分析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BPV治疗并进行相应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4例.结果 接受手术的患儿平均年龄为3.8岁.研究显示,所有患儿均没有手术并发... 目的 分析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BPV治疗并进行相应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4例.结果 接受手术的患儿平均年龄为3.8岁.研究显示,所有患儿均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峰值压差从PBPV术前(80.96±28.06)mm Hg下降到术后(28.12±12.86)mm Hg(P<0.001).PBPV手术前后相比肺动脉瓣反流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PBPV是治疗儿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需要更长时间的超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针刺复合麻醉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成形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嘉 沈卫东 +3 位作者 李国安 池浩 傅国祥 朱湛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针刺复合麻醉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切开成形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心脏病患者 外科领域 医疗费用
下载PDF
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 被引量:5
4
作者 谢立 黄灿 +8 位作者 吴斯杰 金万存 高雷 吴勤 杨进福 吴忠仕 赵天力 杨一峰 宋逢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0.7~42(14.8±15.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尖瓣反流5例,均在TEE引导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人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呼吸机辅助0.5—41(6.8±12.3)h。监护室停留时间2~85(31.1±22.8)h,住院时间6~20(11.4±5.1)d。术后肺动脉跨瓣压差降至16~45(31.1±9.8)mrnHg,较术前明显降低(P〈O.001)。全组无住院死亡,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在TEE引导下行杂交手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杂交手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及联合使用诊断肺动脉瓣狭窄患儿瓣膜数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慎义 张轶 +3 位作者 陈红天 龙湘党 刘亮 危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探测新生儿及小儿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肺动脉瓣瓣叶数目的效果。方法分别对新生儿及小儿PS患儿的肺动脉瓣进行超声心动图及浅表高频超声二维成像。结果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浅...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探测新生儿及小儿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肺动脉瓣瓣叶数目的效果。方法分别对新生儿及小儿PS患儿的肺动脉瓣进行超声心动图及浅表高频超声二维成像。结果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对明确新生儿及小儿PS患儿肺动脉瓣数目的敏感性分别为81.25%、87.50%和93.75%,特异性分别为75.00%、84.62%和92.31%,准确性分别为73.33%、83.33%和90.00%,阳性预测值为72.22%、82.35%和88.24%,阴性预测值为75.00%、84.61%和92.31%。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浅表高频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为结果值,分别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30和0.897。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浅表高频超声能获得比单用心脏探头更清晰的肺动脉瓣膜二维信息,可为新生儿及小儿PS的瓣膜数目做出更准确判断,从而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超声心动扫描术 超声检查 婴儿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华仰德 黄敏 +3 位作者 李锦康 钱晋卿 陈秀玉 杨思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手术治疗 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 血液动力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2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树水 张智伟 +4 位作者 徐衍梅 李虹 王慧深 李渝芬 潘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861-862,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例经皮穿刺Inoue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患儿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9.5-14.0(11.2±2.6)岁,先行右室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肺动脉瓣环直径,应用Inoue环形导丝建立钢丝...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例经皮穿刺Inoue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患儿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9.5-14.0(11.2±2.6)岁,先行右室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肺动脉瓣环直径,应用Inoue环形导丝建立钢丝轨道,使导丝前端在肺动脉形成自然圆圈状以固定轨道钢丝。选用最大径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20%~40%Inoue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本组22例均扩张成功。5例术后出现反应性右室流出道狭窄,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三尖瓣乳头肌断裂,经外科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较大儿童应用Inoue球囊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但应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球囊扩张术 Inoue球囊 儿童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杰贤 张永勤 +1 位作者 柴云飞 李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13例,PA/IVS5例)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2、ECG、SBP、T、ETCO2、出血及尿量。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入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mmHg降低至(41.2±3.6)mmHg,SPO2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PA/IV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经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麻醉
下载PDF
球囊成形术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端珍 朱鲜阳 +3 位作者 崔春生 韩秀敏 王琦光 张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V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共对44例2~35个月的重度PVS患儿进行PBPV治疗,并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n=18)、幼儿一组(12~23个月,n=1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婴幼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V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共对44例2~35个月的重度PVS患儿进行PBPV治疗,并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个月,n=18)、幼儿一组(12~23个月,n=13)、幼儿二组(24~35个月,n=13)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PBPV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实施PBPV,术后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显著下降,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3例(29.5%),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11.4%)。婴儿组术前右心室收缩后和术后右心室收缩后、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与幼儿一组、二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显示,患儿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基本保持稳定,仅1例患儿再次升高。结论 PBPV治疗重度婴幼儿PVS安全可靠,能有效解除肺动脉瓣狭窄。与幼儿一组、二组比较,婴儿PBPV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成形术 婴儿 幼儿
下载PDF
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3 位作者 余志庆 王荣发 朱铭 杨建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7-197,共1页
为探讨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简称PS)球囊扩张术(简称PBPV)效果,采用超大球囊法为34例瓣膜发育不良型PS进行球囊扩张术。34例中轻型21例(平均年龄4.40岁),重型13例(平均年龄5.15岁),最小年龄11月。应用PBPV术球/瓣比值轻型1.36~1... 为探讨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简称PS)球囊扩张术(简称PBPV)效果,采用超大球囊法为34例瓣膜发育不良型PS进行球囊扩张术。34例中轻型21例(平均年龄4.40岁),重型13例(平均年龄5.15岁),最小年龄11月。应用PBPV术球/瓣比值轻型1.36~1.64(平均1.41),重型1.20~1.64(平均1.52),术前后观察跨肺动肺瓣压差(△P),出院后随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监测△P。结果:轻型中18例(85.7%)效果良好(≤25mmHg),3例(14.3%)1年后△p回升>30mmHg需作第二次球囊扩张;重型中7例(53.8%)效果良好(△P≤25mmHg),其球/瓣比值达1.52±0.12;而术后△p>25mmHg6例(46.2%)球/瓣比值为1.27±2.26。结论:(1)瓣膜发育不良型病变程度是影响PBPV疗效的主要因素;(2)瓣叶明显增厚、充盈缺损、射流消失、无狭窄后扩张者疗效差,轻型疗效良好;(3)超大球囊法(球/瓣比值1.4~1.5)对轻型及部分重型病例获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PS 球囊扩张术 PBPV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 被引量:9
11
作者 金梅 王霄芳 +6 位作者 郑可 梁永梅 郭保静 肖燕燕 李伟 王志远 韩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经验...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PBPV治疗婴儿重度PS及PA/IVS患者共33例,男性24例,女性9例,手术年龄3~12(8.9±2.9)个月,体质量5~11.5(9.0±1.6)kg。术前完善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采用单球囊扩张完成PBPV。PA/IVS患儿需先行肺动脉瓣射频打孔术。结果:球囊扩张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97%(32/33)。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iessure,RVSP)由术前的95~205(130.8±28.2)mmHg(1 mmHg=0.133kPa)下降至28~135(73.2±27.4)mmHg(t=12.067,P<0.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的81~180(110.3±26.3)mmHg下降至10~112(47.7±23.8)mmHg(t=12.958,P<0.001)。1例术中出现心脏压塞,转外科急诊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1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50 mmHg;随访中值时间26个月,3例残余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接受二次PBPV后压差降至轻度。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以上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ulmonary insufficiency,PI)22例。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已成为救治婴儿危重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瓣闭锁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婴儿
下载PDF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萍 杨杰 +4 位作者 杨敏 刘莉莉 孙若鹏 赵翠芬 王玉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随访效果。方法27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同时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其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随访效果。方法27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同时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其临床效果。结果27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测量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由术前的(79±62)mmHg降至(49±36)mmHg,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过程中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持续下降。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3.4~24.6(11.7±6.9)mm,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8~32(14.6±8.7)mm,27例中有24例成功进行封堵。结论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并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特别是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房间隔缺损 球囊瓣膜成形术 经导管封堵
下载PDF
心电图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燕 李筠 +3 位作者 朱敏 邢海华 王红平 屈顺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对34例单纯性重度PS患儿(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岁)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前后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34例轻中度患儿心电图进行比...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对34例单纯性重度PS患儿(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岁)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前后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34例轻中度患儿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重度PS的心电图电轴极度右偏、P波及V1R波振幅增高,与轻中度PS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V1T波振幅与重度PS的右心室压力、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呈直线正相关(r=0.81,0.82Pa<0.05);PBPV不同疗效组间心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BPV术后近期心电图随访显示,其在心电轴、V1R波的电压、V1T波异常方面均有显著好转(Pa<0·05)。结论心电图对PS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根据V1R波振幅可估测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的压力阶差;心电图无法预测PBPV术的疗效,但对PBPV术后的随访有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肺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儿童
下载PDF
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新生儿治疗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晴 杨健萍 +3 位作者 沈加 陈笋 武育蓉 孙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断分为产前组(n=15)及产后组(n=13)。产前组于胎儿期明确诊断后即制定干预方案,产后组自外院转诊并明确诊断后制定干预方案。所有患儿均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在新生儿期接受PBPV,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心脏彩色超声及介入术中的测量值。结果 28例患儿接受PBPV平均日龄为(7.53±3.18)d,平均体质量为(3 102.32±708.40)g,其中PA/IVS 9例,CPS/IVS 19例,随访时间(18.82±5.22)月,无死亡病例。产前组入院日龄及首次治疗日龄明显小于产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产前组血流动力学较产后组稳定,产后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访过程中,两组再介入率、双心室循环情况及术后1年右室和肺动脉瓣的发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有助于对PA/IVS及CPS/IVS患儿的早期干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 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 产前诊断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胎儿的分型、评估及其出生后随访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鹏 孙善权 +4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李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进行分型与评估。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PA/IVS和CPS的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右心室的发育及肺动脉瓣开放的进展及相关性。结果100例PA/IVS和CPS胎儿中,Ⅰ、Ⅱ和Ⅲ型分别为69、19和12例。Ⅰ和Ⅱ型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Ⅲ型未发现TR。Ⅲ型均为PA/IVS,其中有7例出现心室冠状动脉交通。在PA/IVS中,11例胎儿出现肺动脉的明显发育不良。生后接受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15例为PA/IVS,8例为CPS,Ⅰ和Ⅱ型分别为21和2例。2例分别由胎儿期的中度和重度肺动脉狭窄(PS),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新生儿期的右室长径与左室长径的比值(RV/LV长径比值)较胎儿期变小。胎儿与新生儿期的中至重度TR均有22例。在镶嵌治疗后,1例PA/IVS患儿在术后7 d死亡,22例门诊随访,三尖瓣Z值、TV/MV比值和RV/LV长径比值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加,手术前与随访后的中至重度TR由22例减少至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分型与评估,TR的程度轻而右室发育不良较重,胎儿期部分中至重度PS可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胎儿右室发育不良程度呈加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室发育不良 三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随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继军 张智伟 +3 位作者 李虹 李渝芬 李俊杰 张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70-2671,共2页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诊的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16例,并进行定期随诊。介入治疗均采用球囊两次扩张方法...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诊的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16例,并进行定期随诊。介入治疗均采用球囊两次扩张方法。术后定期随诊,评估疗效及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右室压力由术前(107.60±23.31)mmHg下降至术后(50.47±16.34)mmHg(P<0.01)。3例病例残留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后3个月再次行PBPV,其余病例正常。术后三尖瓣反流均明显减轻,动脉导管均自行闭合。所有病例术后伴轻度-中度肺动脉瓣反流。结论介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确切,随诊结果满意,可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新生儿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自平 徐岩 +3 位作者 朱润硕 许邦龙 陈斌 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kPa。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 2 58kPa± 0 85kPa升为术后 3 98kPa± 1 0 6kPa。右室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 6 82kPa± 1 53kPa降为术后 1 0 9kPa± 0 84kPa。并且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 治疗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宇明 黄凯 +4 位作者 伍伟锋 郭盛兰 吴棘 张炳东 曾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9例患者,年龄2~34(11.5±10.6)岁,其中7例<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右心导管诊断为重度PS合并ASD,TT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9例患者,年龄2~34(11.5±10.6)岁,其中7例<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右心导管诊断为重度PS合并ASD,TT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6~32(16.6±9.6)mm,其中4例房水平双向分流,无完全右向左分流。5例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例有中度三尖瓣反流。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均采用巴特球囊;而后置入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8.0~36.0(21.1±10.2)mm。结果:本组9例行PBPV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118.0±10.5)mmHg降至(48.7±12.2)mm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PTG)由术前(100.0±11.3)mmHg降至(20.0±7.8)mmHg(均P=0.00),PBPV术后即刻PTG下降达优良为8/9(88.9%)。同期行ASD介入封堵治疗,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9%。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1、3、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房间隔缺损 同期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瓣狭窄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52例近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红梅 张刚成 +2 位作者 尚小珂 彭婷 邓晓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单纯PS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56(9.2±7.6)岁,体重10~60(17.3...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单纯PS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56(9.2±7.6)岁,体重10~60(17.3±8.9)kg。完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PBPV术后,导管测右心室肺动脉瓣跨瓣压差(13.8±7.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86.3±27.6)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例(1.9%)出现心室颤动而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1.9%)突发呼吸、心跳骤停,24例(46.2%)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1.9%)低血压,1例(1.9%)心动过缓,1例(1.9%)氧饱和度下降,给予相应处理均好转;2例(3.8%)出现穿刺后血肿,2例(3.8%)术后反应性漏斗部狭窄。结论 PBPV术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流出道痉挛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乃琤 王大为 +4 位作者 王凤鸣 秦玉明 钱建华 曹黎明 龚晓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25-2726,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纯性重症肺动脉辫狭窄的婴幼儿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总成功率90%(9/10),术后跨瓣压差由(8.28±2.32)kPa降为(3.72±1.53)kPa(t=7.52,... 目的:探讨婴幼儿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纯性重症肺动脉辫狭窄的婴幼儿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总成功率90%(9/10),术后跨瓣压差由(8.28±2.32)kPa降为(3.72±1.53)kPa(t=7.52,P<0.05),右室收缩压由(10.99±1.81)kPa降至(5.76±1.71)kPa(t=9.62,P<0.05)。随访期间跨瓣压差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期单纯性重症肺动脉辫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球囊扩张术 婴幼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