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测定血浆miRNA-19b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张青 熊伟 +4 位作者 刘明 张诚实 王妮妮 陈荣荣 赵云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浆miRNA-19b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共156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分为AECOPD组(A组)45例、AECOPD合并PH组(B组)111例...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浆miRNA-19b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共156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分为AECOPD组(A组)45例、AECOPD合并PH组(B组)111例。测定两组入院时血浆miRNA-19b、PASP、经细胞分布宽度(RDW),并绘制血浆miRNA-19b和RDW诊断COPD相关P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血浆miRNA-19b和RDW诊断COPD相关PH概率;绘制血浆miRNA-19b和RDW联合诊断COPD相关PH ROC曲线,计算诊断价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miRNA-19b明显降低、RDW、PASP明显升高(P<0.05)。血浆miRNA-19b和RDW联合诊断COPD相关PH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浆miRNA-19b和RDW对于辅助诊断COPD相关PH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测定可以提高COPD相关PH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肺动脉高压(ph) 血浆miRNA-19b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下载PDF
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飞 彭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80例COPD合并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80例COPD合并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0mg/d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比二者治疗后肺动脉压、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将枸橼酸西地那非片COPD合并PH,能够降低肺动脉压以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应该在临床上治疗COPD合并PH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动脉高压(ph) 肺功能
下载PDF
西藏小型猪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蓉 侯梦 +9 位作者 廖海星 张新凤 赵瑾 刘宝骅 钱元新 吴清洪 莫自耀 廖东江 李洪涛 顾为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方法建立幼龄西藏小型猪慢性肺动脉高压(PH)动物模型,并通过右心导管术和肺脏结构形态进行评价。方法2月龄西藏小型猪12头,体质量5.0-6.0kg。随机均分为实验组(MCT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MC... 目的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方法建立幼龄西藏小型猪慢性肺动脉高压(PH)动物模型,并通过右心导管术和肺脏结构形态进行评价。方法2月龄西藏小型猪12头,体质量5.0-6.0kg。随机均分为实验组(MCT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MCT12.0mg/kg和同样剂量的溶剂(体积分数75%乙醇);6周后采用右心导管术测定小型猪肺动脉压;观察小型猪右心肥大指数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T组西藏小型猪平均肺动脉压显著增加(24.62±1.38mmHgVS15.10±0.76mmHg,P〈0.01)。肺组织有明显血管堵塞、血管腔消失,也可见肺小血管重构,有肺小动脉闭塞、向心性内膜增厚(丛状血管)的改变。实验组小型猪右心肥大指数增加明显(O.36±0.16VS0.28±0.13,P〈0.01)。结论通过腹腔注射MCT6周后,可以建立西藏小型猪慢性PH动物模型,其病理特征与人类PH临床指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ph) 野百合碱(MCT) 西藏小型猪 右心导管术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书茵 姜俭 +7 位作者 邵荣海 汤文夏 李响 赵益明 张宇航 刘国涛 朱静亚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情方面的价值,探索其联合血液学指标评估AECOPD患者合并PH病情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回顾性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诊... 目的探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情方面的价值,探索其联合血液学指标评估AECOPD患者合并PH病情的临床应用潜力。方法回顾性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ECOPD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患者心动超声检查结果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合并PH。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液标本进行流式分析,探索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联合血液学标志物与AECOPD患者合并PH的相关性及对相关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入组122例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n=45)及AECOPD合并PH组(n=77)。按照PASP将入组患者分为无PH组(n=45)、轻度PH组(n=42)、中重度PH组(n=35)。PH组患者患病时间(年:18.3±14.7 vs.11.9±11.4,P<0.05)、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参数CD62P+/CD61+血小板百分比(%:20.7±8.6 vs.7.9±2.8,P<0.01)和荧光强度(48.8±12.9 vs.38.7±10.6,P<0.01)均明显高于单纯AECOPD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CRP、高IL-6浓度及高血小板活化百分比是AECOPD患者合并PH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拟合优度P=0.984,能正确分类90.2%的研究对象。联合IL-6、CRP及CD62P+/CD61+血小板百分比对AECOPD患者合并PH有一定辅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AUC=0.972)。血小板活化百分比、PASP与P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22,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参数CD62+/CD61+血小板百分比对AECOPD患者合并PH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 肺动脉高压(ph) 白细胞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GDF-15 BNP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贝雪艳 李军 +2 位作者 曲忠慧 马秀芬 李秀华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2025-2027,共3页
目的:测定左心疾病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BNP水平,探讨其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左心疾病患者163例,所有患者入院一周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参照2009年美国肺动脉高... 目的:测定左心疾病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BNP水平,探讨其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左心疾病患者163例,所有患者入院一周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参照2009年美国肺动脉高压指南以PASP>40mm Hg作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依据,其中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2例为对照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PH-LHD组)。并将PH-LHD组分为轻度PASP(40-59mm Hg)30例、中度PASP(60-79mm Hg)35例、重度PASP(≥80mm Hg)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中GDF-15、BNP的水平。结果:GDF-15值:重度PH-LHD组>中度PH-LHD组>轻度PH-LHD组>对照组,(P<0.05)。BNP值:重度组PH-LHD>中度组PH-LHD>轻度组PH-LHD>对照组,(P<0.001)。血浆中GDF-15、BNP与PHLHD患者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558,r=0.789,P<0.O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F-15、BNP升高是左心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中GDF-15、BNP水平与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PASP有相关性,并随着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升高,GDF-15、BNP是左心疾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15 BNP 肺动脉高压(ph) 左心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
下载PDF
血液标志物和心脏彩超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芸 陆士奇 +3 位作者 屠苏 尤春媛 王洋 龚彦霖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研究血液标志物和心脏彩超检查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及进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患者66例.... 目的研究血液标志物和心脏彩超检查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及进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患者6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相关血液检查,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右心参数,研究各指标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以肺动脉收缩压(PASP)≥36 mm Hg为PH的诊断标准,把患者分为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组)和肺动脉高压组(PH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情况.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相关性P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预测PH的效果.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资料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pg/mL)、糖类相关抗原125(CA125,U/mL)、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MPI)在N组和PH组中分别为13.16±0.91 vs.13.99±2.01,4.01(2.33,6.10)vs.5.55(3.95,8.55),143.80(82.38,284.00)vs.834.00(359.05,1825.00),11.80(6.79,20.15)vs.18.53(12.30,46.05),0.37±0.08 vs.0.51±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液指标及右心参数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性别、年龄、RDW、NLR、NT-proBNP、CA125、RMPI为自变量,以COPD是否合并PH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PI增大(OR=1.004,95%CI l.001~1.007)、NT-proBNP升高(OR=1.181,95%CIl.068~1.305)为COPD患者并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对判断PH的最佳切点值为391.75 pg/m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9和0.838.RMPI对判断PH的最佳切点值为0.485,ROC曲线AUC为0.79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21和0.919.而NT-proBNP联合RMPI的ROC曲线AUC为0.93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3和0.919.NT-proBNP和RMPI的AUC比较,Z值为0.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联合RMPI的AUC分别与NT-proBNP、RMPI比较,Z值为2.449和2.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NT-proBNP联合RMPI预测PH的价值优于NT-proBNP和RMPI.结论RDW、NLR、NT-proBNP及CA125的增高可能预示PH.心脏彩超是COPD相关性PH患者评估肺动脉压力重要的无创评估手段,RMPI和NT-proBNP诊断PH较敏感,联合其他右心参数可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RMPI联合NT-proBNP可增强对AECOPD相关性PH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肺动脉高压(ph)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娇阳 是文辉 +5 位作者 姜婧 王铮 王瑞 邹红云 余伍忠 桂俊豪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建立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4、7、10、14、21d组及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置于模拟6000m海拔的大型人工气候舱,每天运行24h;应用开胸直接测压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心肺组织标本... 目的:建立模拟6000m海拔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氧4、7、10、14、21d组及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置于模拟6000m海拔的大型人工气候舱,每天运行24h;应用开胸直接测压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心肺组织标本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图像分析。结果:低压低氧条件暴露10、14、21d的S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血管壁中层壁厚占外径比值(MT%)较同时点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模拟海拔6000m高原低氧10dmPAP即可升高,至14d即可成功建立出P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压低氧 肺动脉高压(ph) SD大鼠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树军 张勇 +1 位作者 马玉磊 张培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7期163-164,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COPD引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入住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应用C...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COPD引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入住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应用COPD常规治疗方法如吸氧、控制感染、化痰、解痉等,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新活素,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血氧饱和度(SpO_2)、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用药前后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7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肺动脉收缩、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肺动脉收缩压(PS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新活素能一定程度的降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增加动脉血氧分压;2新活素对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但本文样本量小,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动脉高压(ph)
下载PDF
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朝 葛利军 +3 位作者 赵霞 耑冰 陈更业 张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6-1157,共2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OPD合并PH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吸氧、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OPD合并PH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吸氧、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和西地那非组(常规治疗+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25mg,2次/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w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6 min步行距离,血浆NO及eNOS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及西地那非组治疗后PAS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且西地那非组更为明显(P<0.05)。常规治疗组及西地那非组治疗后血浆NO和eNO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西地那非组治疗后血浆NO和eNOS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常规治疗比单用常规治疗更有效。西地那非可能通过上调NO含量和eNOS活性来抑制血管重建和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运动耐量,从而治疗COPD相关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动脉高压(ph) 西地那非 一氧化氮(NO)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下载PDF
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复合因素诱导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动脉高压治疗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周新 沈俊岭 +3 位作者 余海滨 梅晓峰 吴婉柳 肖振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95-2499,共5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COPD大鼠肺组织损伤和肺血管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香烟烟雾复合克雷伯杆菌滴鼻制作大鼠COPD模型,肺功能显著降低后,给予西地那非治疗。通过肺功能检测、平均肺泡数和平均内衬间隔检测及肺组织形态观察,评估药...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COPD大鼠肺组织损伤和肺血管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香烟烟雾复合克雷伯杆菌滴鼻制作大鼠COPD模型,肺功能显著降低后,给予西地那非治疗。通过肺功能检测、平均肺泡数和平均内衬间隔检测及肺组织形态观察,评估药物对肺气肿、肺病理损伤的影响;通过肺动脉压、右心肥大指数及肺小动脉血管分型检测,评估药物对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肥大的影响。结果:香烟烟雾复合克雷伯杆菌攻击大鼠8周、停止攻击4周后,动物肺功能显著降低(P<0.05或0.01),提示COPD模型建立、停止攻击后至少维持4周。停止攻击后,给予西地那非治疗,与模型组比较,肺功能未见显著性改善(P>0.05);西地那非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和减少右心室肥大指数(P<0.05或0.01),显示出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西地那非减轻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但与正常组比较,炎症细胞浸润仍较严重,提示西地那非抑制但不能消除肺组织的炎症反应。西地那非显著减少肌化肺血管的百分率(P<0.01)、显著增加平均肺泡数量(P<0.01),抑制肺血管重构和肺气肿。结论:西地那非对大鼠COPD及PH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大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动脉高压(ph) 治疗作用
原文传递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刚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0期705-711,共7页
肺动脉高压(PH)是临床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心、肺疾病引起,其中以由左心疾病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PH-LHD)为最多见。PH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降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肺动脉高压(PH)是临床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心、肺疾病引起,其中以由左心疾病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PH-LHD)为最多见。PH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降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随着近年对PH-LHD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药物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主要综述PH-LHD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ph) 靶向药物 治疗
原文传递
理肺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稳定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区淑娟 路向东 郭常庆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理肺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4例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平喘止痉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理肺汤和穴位... 目的:观察理肺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4例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平喘止痉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理肺汤和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的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2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CAT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CAT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PASP较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PASP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 0.05);观察组PAS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 <0.05);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理肺汤和穴位埋线疗法治疗COPD合并PH稳定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SP,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动脉高压(ph) 稳定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6MIN步行距离 CAT评分 肺动脉收缩压(PASP) 急性发作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