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1
作者 洪玮莉 梁琼 欧阳华 《海峡药学》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解析参芪扶正注射液(SF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病患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个公共数据库筛选NSCLC-COPD的靶基因、SFI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出SFI抗NSCLC-COP...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解析参芪扶正注射液(SF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共病患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个公共数据库筛选NSCLC-COPD的靶基因、SFI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出SFI抗NSCLC-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基因。同时,对关键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和参与的代谢途径。采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结合能。结果共得到6664个NSCLC相关基因和9177个COPD相关基因。SFI的活性成分有41个,相应的靶基因有210个。SFI与NSCLC-COPD的交集基因共有50个。SFI在抗NSCLC-COPD的治疗中,其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7-O-甲基异鼠李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及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这些关键成分共同构成了SFI的药效基础,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调控的关键基因有TP53、CCND1、CDK1等,主要富集于癌症通路、小细胞肺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感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SFI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与NSCLC-COPD疾病核心靶点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FI通过多个靶点及途径有效治疗NSCLC合并COPD,为其在临床上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肺功能、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宋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肺功能、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肺癌合并AECOPD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6...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肺功能、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3月诊治的肺癌合并AECOPD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6)、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就各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患者经7 d治疗后,检测指标FEV_(1)、FVC、PEF、PT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而检测指标FIB、hs-CRP、IL-6、TNF-α对比,则是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癌合并AECOPD,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低分子肝素 功能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淑利 刘银梅 张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8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6例LC-COP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55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CD4^(+)、CD8^(+)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6例LC-COP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55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D4^(+)、CD8^(+)水平,并计算SII、CD4^(+)/CD8^(+),分析SII与CD4^(+)、CD8^(+)、CD4^(+)/CD8^(+)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CD4^(+)、CD8^(+)、CD4^(+)/CD8^(+)单独及联合检测对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3天,感染组患者血浆NEU、PLT、CD8^(+)水平及SII均高于非感染组,血浆LYM、CD4^(+)水平和CD4^(+)/CD8^(+)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OPD患者SII与CD4^(+)、CD4^(+)/CD8^(+)均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SII、CD4^(+)、CD8^(+)、CD4^(+)/CD8^(+)联合检测预测LC-COPD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95%CI:0.925~0.992),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LC-COPD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后,患者血浆NEU、PLT、CD8^(+)水平及SII均升高,血浆LYM、CD4^(+)水平及CD4^(+)/CD8^(+)均降低,对LC-COPD患者术后动态检测各项指标,能更好地对术后肺部感染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CD4^(+) CD8^(+)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后感染
下载PDF
规范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魏晓群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规范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合并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规范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合并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规范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情况、肺功能、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管理可缩短NSCLC合并COPD患者恢复时间,改善其肺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规范管理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会芳 蒋亚林 +1 位作者 瞿香坤 钱会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5项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5项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的相关性。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再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5项肿瘤标志物、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5项肿瘤标志物、VEGF预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VEGF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FVC、FEV1、FEV1%pred与血清CYFRA21⁃1、CEA、CA125、CA153、CA199、VEGF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VC、FEV1、FEV1%pred、CYFRA21⁃1、CEA、CA125、CA153、CA199、VEGF等资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进展、分化程度增高、淋巴结转移、FVC下降、FEV1下降、FEV1%pred下降、CYFRA21⁃1升高、CEA升高、CA125升高、CA153升高、CA199升高、VEGF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YFRA21⁃1的AUC为0.678,CEA的AUC为0.765,CA125的AUC为0.852,CA153的AUC为0.867,CA19⁃9的AUC为0.869,VEGF的AUC为0.835,联合检测的AUC为0.927(P<0.05),表示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结论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YFRA21⁃1、CEA、CA125、CA153、CA199、VEGF的水平与其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且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癌 功能
下载PDF
益气消癥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红霞 李风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的130例晚期NSCLC...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的130例晚期NSCLC合并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消癥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DLC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且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消癥汤在改善晚期NSCLC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方面优势明显,且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消癥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免疫功能 功能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国际共识》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海怡 周承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是一种常见的共病组合。两者相互作用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国际共识》(以下简称该共识)对LC-COPD共同发病机制、诊疗总策略及临床治疗策略方面提出17项专家共识...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C-COPD)是一种常见的共病组合。两者相互作用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国际共识》(以下简称该共识)对LC-COPD共同发病机制、诊疗总策略及临床治疗策略方面提出17项专家共识。该共识强调“共病兼治”、“癌肺同治”;同时,应高度重视肺癌与COPD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本文通过对该共识进行简要解读,以期为LC-COPD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共识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对患者预后的提示意义
8
作者 刘敏 杨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其对患者预后存在的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200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肺癌合并COPD组(100例)和肺癌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理特征、发...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索其对患者预后存在的提示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200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肺癌合并COPD组(100例)和肺癌组(10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理特征、发生率、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随访成功。肺癌组与肺癌合并COPD组患者在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FVE1/FVC及坏死区域ADC值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组的存活率、PFSE和OS均明显高于肺癌合并COPD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FEV1%FVC、胸痛、吸烟史和坏死区域ADC值偏高等均是发生肺癌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P<0.05)肺癌合并COPD组共收集小细胞肺癌24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28例。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1年内随访期间死亡率、早期肺癌复发转移率及癌症控制率等预后情况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早期症状体征不同,联合治疗COPD和肺癌,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癌病理类型 预后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患者预康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小燕 莫新霞 +2 位作者 张舒 夏秋月 毛燕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9,共5页
预康复通过多种术前优化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通过文献回顾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康复措施、预康复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并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预康复通过多种术前优化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通过文献回顾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康复措施、预康复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并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手术患者 预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 康复护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
10
作者 贾锋 沈真真 +1 位作者 俞强 苏爱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SII、NLR、PLR、CEA、NSE...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SII、NLR、PLR、CEA、NSE、CA199、CYFRA21-1预测预后效能。结果SII、NLR、PLR、CEA、NSE、CA199、CYFRA21-1预测总生存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92.50、3.05、141.72、94.62、71.92、30.77、37.19。Ⅳ期(P=0.008)、远处转移(P=0.004)、SII>592.50(P=0.032)、NLR>3.05(P<0.001)、PLR>141.72(P=0.017)、CEA>94.62(P=0.044)以及CA199>30.77(P=0.034)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期、远处转移、SII、NLR、PLR、CEA及CA199是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牙俊锋 范玉刚 +2 位作者 何宏伟 马存乾 翟永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段切组与叶切组,各30例。段切组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叶切组实施胸腔镜肺叶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叶切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叶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相当,安全性均较高,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段切除术 胸腔镜叶切除术 老年 Ⅰ期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与分子特征的单中心分析
12
作者 刘琦 嵇桂娟 +4 位作者 张毛为 孙宜田 刘亚南 陈碧 张文辉 《癌症》 2024年第12期606-616,共11页
背景与目的 目前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研究结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NSCLC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与分子特征,分析... 背景与目的 目前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研究结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NSCLC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与分子特征,分析其与不合并COPD的NSCLC患者之间的差异,揭示COPD对NSCL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子特征的潜在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确诊的151例合并COPD的NSCLC患者与298例不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涵盖至少16种常见基因突变,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及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3-kinase,catalyticsubunitalpha,PIK3CA)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及分子特征(EGFR、KRAS等突变),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在临床特征方面,与不合并COPD组(简称非COPD组)的NSCLC患者相比,合并COPD组患者年龄更大(70 vs.64岁)、男性比例更高(92.1%vs.61.1%)、吸烟患者比例更高(65.6%vs35.2%)。合并COPD组患者中腺癌比例低于非COPD组(29.1%vs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特征方面,合并COPD组的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率(19.9%vs.44.5%)、ALK突变率(1.3%vs.5.4%)低于非COPD组,PIK3CA突变率高于不合并COPD组(6.0%vs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S突变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腺癌、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共突变、COPD、II期、III期是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腺癌、III期是KRAS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COPD组的NSCLC患者与非COPD组患者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及分子特征。COPD可能影响EGFR突变的发生率,而与KS突变不相关,提示COPD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子特征,影响NSCLC的预后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非小细胞肺癌 EGFR突变 KRAS突变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荣葆 谭星宇 +8 位作者 陈清 魏敬安 改军 王妍 杨子逸 李晶 祝丽宇 黄仲贤 何权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16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后病理、出院诊断、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当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70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套肺功能测定,其中67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62例(92.5%)符合慢阻肺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677例,其中41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38例(92.7%)符合慢阻肺诊断。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合并慢阻肺者年龄≥65岁、男性、有吸烟史和非腺癌的比例高于未合并慢阻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65岁者更易合并慢阻肺(OR:2.807-2.374,95%CI:1.101-7.157)(P<0.05)。住院前仅有3例(4.3‰)诊断慢阻肺并按慢阻肺规范治疗。出院时仅有5例(7.1‰)诊断慢阻肺。结论在胸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行常规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提高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诊断;当前肺癌合并慢阻肺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胸外科医生重视,与呼吸内科医生携手共同防治慢阻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筛查 肿瘤 功能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秦茵茵 周承志 +2 位作者 张筱娴 黎锐发 欧阳铭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征、肺功能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两种疾病并存的诊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结果将36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分为COPD组和无COP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征、肺功能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两种疾病并存的诊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结果将36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分为COPD组和无COP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肺功能指标、病理分型、疾病无进展时间等,分析COPD组是否规律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结果 COPD组有227例(62.2%),平均年龄[(66.1±9.3)岁比(54.8±5.6)岁]、男性患者(77.5%比55.8%)、吸烟者(82.4%比62.3%)、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史(46.3%比30.4%)均高于无COP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分期及家族肿瘤病史均无显著差异。COPD组存在明显气道阻塞,FEV1%pred[(68.6±9.7)%比(75.3±7.5)%]和FEV1/FVC[(65.9±8.5)%比(75.6±9.1)%]均较无COPD组明显下降(P<0.05)。COPD组以鳞癌为主要病理分型(43.2%),明显高于无COPD组(31.2%);小细胞肺癌分型也高于无COPD组(20.7%比15.2%,P<0.05)。COPD组PS评分[(3.3±0.5)分比(2.8±0.4)分]、疾病无进展时间[(5.9±1.6)d比(7.5±2.1)d]均比无COPD组差(P<0.05)。COPD组肺癌患者中仅71例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规范按时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该部分患者的PS评分与疾病无进展时间明显优于未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结论肺癌合并COPD临床上较为常见,应提高其诊治水平。建议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规范按时吸入表面糖皮质激素,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剂量沐舒坦持续泵入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叶切除术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明贵 张军伟 +3 位作者 王红阳 王宝华 白静 王印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7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0)持续静脉泵入大剂量沐舒坦(900 m...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0)持续静脉泵入大剂量沐舒坦(900 mg/d,连续7 d);对照组(n=20)持续静脉泵入常规剂量沐舒坦(90 mg/d,连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和发生肺不张、肺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合并COPD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能改善氧合,有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肺不张、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癌 叶切除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现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车国卫 支修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4-888,共5页
肺癌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而COPD导致的肺功能降低对其能否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证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减少术后并发... 肺癌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而COPD导致的肺功能降低对其能否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证明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针对近年来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必要性;2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药物治疗现状与特点;3围手术期应用气道管理在改善肺功能中的价值;4围手术期需要气道管理的最佳人群;5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肿瘤
下载PDF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科治疗的肺功能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朝阳 刘德若 +5 位作者 石彬 宋之乙 郭永庆 田燕雏 李福田 葛炳生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癌行肺叶切除的手术风险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度COPD合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例;平均年龄(65.0±5.4...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癌行肺叶切除的手术风险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度COPD合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例;平均年龄(65.0±5.4)岁。病理分型:鳞癌2l例,腺癌11例;病理分期:Ⅰ期2例,II期5例,IIIa期24例,IIIb期l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叶切除术。结果术前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动脉氧分压平均值分别为(64±9)%和(85±12)mmHg,术后分别为(62±10)%和(87±11)mmHg,虽然FEV1略有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结论中度COPD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可耐受肺叶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功能评价 外科治疗 叶切除术 术前患者 COPD患者 叶切除手术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诚 周小昀 +1 位作者 何嘉 李单青 《癌症进展》 2018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全胸腔镜组)和96例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开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合并COPD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叶切除 肺癌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颖 曾宪红 王玉红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COPD合...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癌患者400例,按照动态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NAC组,每组2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吸氧、抗炎、化痰平喘治疗,适当予以机械通气,制订功能康复锻炼计划并督促执行;NAC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NAC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疗效、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和PaCO_(2)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_(2)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治疗后的CAT评分和PaCO_(2)值显著低于常规组[(20.13±4.02)分比(24.35±3.13)分、(36.17±5.78)mmHg比(41.84±7.39)mmHg,1 mmHg=0.133 kPa],PaO_(2)值高于常规组[(89.76±5.47)mmHg比(74.36±5.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治疗后的FVC、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常规组[(3.86±0.77)L比(3.13±0.83)L、(2.19±0.37)L比(1.65±0.55)L、(60.11±3.55)%比(55.1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治疗后的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常规组[(65.07±4.55)%比(62.03±4.91)%、(39.75±3.94)%比(35.44±3.37)%、(1.66±0.15)比(1.28±0.13)],CD8^(+)明显低于常规组[(28.15±2.42)%比(33.17±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0%,与常规组的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能够显著提高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血氧含量、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无差异,兼顾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癌 N-乙酰半胱氨酸 功能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