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标记及超微结构——提示其细胞的不同来源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妍 王恩华 +2 位作者 吴广平 张志坤 林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o calledsclerosinghemangioma ,S SH )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标记、组织起源 ,以及表面活性蛋白 B(surfactantprotein B ,SP B)、甲状腺转录因子 1(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 1,TTF 1)等在S SH中表达的...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o calledsclerosinghemangioma ,S SH )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标记、组织起源 ,以及表面活性蛋白 B(surfactantprotein B ,SP B)、甲状腺转录因子 1(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 1,TTF 1)等在S SH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30例S SH组织标本的SP B、TTF 1、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MCT )以及上皮性抗原标记 (CK H、CK L、EMA、CEA)、间皮抗原 (MC)、神经内分泌标记 (NSE、Ch A、突触素、降钙素、ACTH、GH ) ,波形蛋白 (vimentin ,VT)和血管内皮标记的CD34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S SH由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构成 ,相互之间有移行。表面的立方细胞呈单行排列 ,有时可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有短的微绒毛 ,浆内含板层小体 ,免疫组化呈SP B、TTF 1、CK L、EMA、CEA强阳性 ;多角形的间质细胞呈vimentin和TTF 1强阳性 ,而且每例均可见到 2~ 3种神经内分泌标记呈阳性或散在阳性 ,胞浆内可见散在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多量的微管。两种细胞CD34及MC均为阴性。实性区内的少数细胞簇呈SP B及EMA阳性。在肿瘤的各部位均可见散在的MCT阳性的肥大细胞。结论 S SH的立方细胞是一种反应性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免疫标记 超微结构 S-SH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起源和组织成分的探讨 被引量:30
2
作者 罗洪英 王海成 +2 位作者 曾庆富 郑晖 蒋海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组织起源和组织成分。方法 对 15例SHL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组织标本进行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上皮膜抗原 (EMA)和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组织起源和组织成分。方法 对 15例SHL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组织标本进行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上皮膜抗原 (EMA)和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HL组织结构多样 ,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 4种结构 ;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圆形多边形胞质浅染细胞 ,乳头表面和血管样腔面为立方或扁平细胞。圆形多边形细胞和立方细胞都能表达TTF 1、MAP 2和EMA ,FⅧRAg仅在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 结论 SHL的组织成分包括胞质浅染的圆形多边形细胞、表面立方细胞和血管瘤样结构 ;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肺细支气管上皮的基细胞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起源 肺硬化性血管瘤 细胞 MAP-2 TTF-1 RA 乳头 多边形 立方 结论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96
3
作者 史景云 易祥华 +1 位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增强CT特点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并探讨其CT强化的基础。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 16例 ,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研究其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CD... 目的 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增强CT特点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并探讨其CT强化的基础。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 16例 ,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研究其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CD 31抗体标记SHL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MVD。结果 增强后全部病例均呈显著强化 ,CT强化值为 4 3.2 3± 8.6 5HU。肿块直径 <3cm者 10例呈均匀强化 ,直径 >3cm者 6例呈不均匀强化。肿块的CT强化程度与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HLCT增强呈显著强化 ,是由其内的MVD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CT增强检查 血管密度 手术治疗 病理诊断
下载PDF
2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司徒冬荣 龙浩 +3 位作者 马国伟 林志潮 云径平 戎铁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1-8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本研究拟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本研究拟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4例经石蜡病理切片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中,男性2例(8.3%),女性22例(91.7%);发病年龄21~76岁,中位年龄54.5岁;10例(41.7%)患者系体检发现,14例(58.3%)因咳嗽、咳血丝痰、胸痛、胸闷或气促等症状而就诊;影像学检查表现多为肺内孤立、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影,均未见点状钙化及空气新月征;全组病例均接受外科治疗,8例(33.3%)行肺叶切除术,13例(54.2%)行肺楔形切除术,2例(8.3%)行肿瘤摘除术,1例(4.2%)行肺段切除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可考虑肺叶切除或局限性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不推荐作为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诊断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少华 孙宇 +3 位作者 杜长征 梁震 熊宏超 陈克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74-6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概念的提出迄今只有50余年,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疾病。PSH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需与肺癌鉴别诊断。本文总结我院48例PSH的临床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SH的认识,... 背景与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概念的提出迄今只有50余年,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疾病。PSH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需与肺癌鉴别诊断。本文总结我院48例PSH的临床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PSH的认识,探讨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4月共收治PSH48例,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分析PSH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48例,无症状者27例(56.3%),肿物大小0.2cm-7.0cm,平均2.1cm,各个肺叶均有发生。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15例(31.3%)。手术47例,其中肺叶部分切除29例(61.7%),肺叶切除14例(29.8%),肿物剔除3例(6.4%),前纵隔肿物切除者1例(2.1%)。47例术后均无复发。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1例,随访28个月未见肿瘤进展。结论 PSH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既是确诊手段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该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手术 病理
下载PDF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柯 潘美华 +2 位作者 胡闻 王晓秋 丁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 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S SHL)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和组织来源。方法 对 8例S SHL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对其中 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肿瘤由立方细胞及多角形细胞组成。立方细胞表达Sp B、TTF 1、CK和EMA ,不表达Vi... 目的 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S SHL)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和组织来源。方法 对 8例S SHL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对其中 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肿瘤由立方细胞及多角形细胞组成。立方细胞表达Sp B、TTF 1、CK和EMA ,不表达Vim。多角形细胞表达TTF 1和Vim ,部分表达EMA、NSE、Syn、CgA和ACTH ,不表达Sp B和CK。两种细胞均不表达MC、CD34、FⅧRAg、CEA和SMA。超微结构特征是立方细胞部分胞质内可见板层小体 ,多角形细胞部分胞质内可见大量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 ,少数胞质内见神经分泌颗粒及板层小体。结论 S SHL的立方细胞来源于肺泡Ⅱ型细胞 ,多角形细胞可能起源于肺呼吸道上皮多潜能干细胞。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在该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立方细胞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晓东 周乃康 +1 位作者 郑梦利 崔忠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近 2 0年收治的肺硬化性血管瘤 40例。结果 ,2 4例 (6 0 %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 ,16例 (40 % )患者有症状 ,37例 (92 5 % )胸片表现为肺内边缘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影 ,全部行手术治疗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免... 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近 2 0年收治的肺硬化性血管瘤 40例。结果 ,2 4例 (6 0 % )患者为中老年女性 ,16例 (40 % )患者有症状 ,37例 (92 5 % )胸片表现为肺内边缘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影 ,全部行手术治疗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免疫组化研究显示 ,肿瘤细胞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 ,电镜检查可见胞浆内数量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术后随诊无转移复发。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来自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少见肿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征象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淮 曾庆思 +2 位作者 周洁 邓宇 郑晓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8-271,27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胸片及CT图像,并对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9例单发,1例多发(3个病灶),共12个病...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胸片及CT图像,并对其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9例单发,1例多发(3个病灶),共12个病灶。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9个病灶。平片上病灶短径平均为(1.8±0.6)cm,未见钙化、毛刺、空洞等征象。CT病灶位于胸膜下,大小为1.7cm×1.9cm,5例可见浅分叶,2例可见小块状钙化灶,3例见周围血管包绕征,4例可见周围有肺气肿带包绕,所有结节均未见毛刺、空洞及空泡征,无胸膜牵拉征,肺门纵隔无淋巴结增大,无胸腔积液。平扫CT均值为(45.6±10.0)Hu,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及未强化区,主要与病理组织成分相关;强化区域CT均值为(105.6±12.7)Hu,绝对增强均值为(60.0±13.8)Hu。病理上均包含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按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显示:Vim(+++),CK(++),EMA(+),部分CD34、NSE(+)。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术前若作出正确诊断,多数患者可避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永 努尔兰 +2 位作者 韩文广 张忠双 文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6-39,5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共22个病灶。中央型1例,周围型18例,其中肺门旁3例,外围15例。多发毛玻璃密度1例,软组织密...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共22个病灶。中央型1例,周围型18例,其中肺门旁3例,外围15例。多发毛玻璃密度1例,软组织密度18例。18例边缘规整,7例可见浅分叶征,4例密度不均匀。8例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者10例,中度强化者6例,轻度强化者3例,10例可见贴边血管征,4例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5例内可见点状钙化。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3例,跨叶分布2例,多发2例,2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学特征等,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齐凤杰 张秀伟 +1 位作者 张永兴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SH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及DNA测序分析方法(5~8外显子)检测19例PSH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例PSH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4/19),SSCP及测序分析检测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3%(5/19)和42.1%(8/19)。p53蛋白阳性表达的4例PSH组织,测序分析显示3例标本有突变发生,2例为错义突变,1例同时发生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而p53蛋白阴性表达的15例PSH组织中,5例标本经测序证实亦发生了突变,4例为移码突变,1例为错义突变。在有突变的8例PSH组织中,单一多角形细胞突变5例,单一立方细胞突变2例,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同时突变1例。结论PSH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并不能完全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真实情况;p53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均可发生在PSH组织中的两种不同的细胞内;p53基因的高突变率提示PSH可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53 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基因测序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 被引量:33
11
作者 吴坚 黄杰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10例仅接受平扫,15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0例(20/25,80.00%)表现为结节,5例...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10例仅接受平扫,15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0例(20/25,80.00%)表现为结节,5例(5/25,20.00%)为肿块;6例(6/25,24.00%)有浅分叶,6例(6/25,24.00%)含钙化成分,2例(2/25,8.00%)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1例(1/25,4.00%)病变周围肺气肿,1例(1/25,4.00%)突入支气管内生长,1例(1/25,4.00%)有短毛刺,2例(2/25,8.00%)见血管集束征;15例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至显著强化。结论CT能够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特征,关注其不常见表现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金坤 叶兆祥 +1 位作者 白人驹 孙浩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MSCT表现,以期提高对SHL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共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直径平均(...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MSCT表现,以期提高对SHL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共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直径平均(3.0±1.2)cm。形状呈类圆形8例(40%),卵圆形6例(30%),不规则形3例(15%),分叶状3例(15%)。边缘光滑17例(85%),毛糙3例(15%),其中毛糙伴有毛刺2例。平扫除4例病灶内有点状钙化和2例内有小含气空腔外,余病变(70%)均密度均匀,CT值为(43.4±19.4)HU;13例增强扫描强化净值为(33.46±24.41)HU,其中10例(77%)呈明显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结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肺结节,密度均匀且增强呈明显"花斑"样强化为SHL的MSCT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强化
下载PDF
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秀伟 齐凤杰 +1 位作者 戴顺东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 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迄今未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部肿瘤,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在PSH表面立方细胞...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 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迄今未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部肿瘤,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在PSH表面立方细胞和间质多角形细胞的免疫表型以探讨其组织来源。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手术切除PSH标本及8例肺炎性假瘤标本的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25例PSH的立方细胞中,三种上皮粘附分子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均呈胞膜强阳性表达,β-catenin在胞膜强阳性表达的同时有胞质表达。而在多角形细胞中,E-cadherin表达缺失,β-catenin胞膜表达缺失伴部分胞质表达,p120ctn胞质表达为主伴少量胞膜表达;三种粘附分子在多角形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异质性。血管瘤样区的腔内衬细胞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均呈胞质胞膜阳性表达。8例肺炎性假瘤中增生的Ⅱ型肺泡细胞E-cadherin、β-catenin和p120ctn表达与PSH中立方细胞的表达情况相同。结论PSH中的立方细胞可能是增生的Ⅱ型肺泡细胞,而多角形细胞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且缺乏分化成熟的上皮细胞所具有的E-cadherin/catenin复合体。血管瘤样区的腔内衬细胞是与立方细胞相同的上皮细胞而非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E-CADHERIN Β-CATENIN p120^ct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汤琪乐 许励 徐文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5-217,I065,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 对 1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组化及免疫组化研究。其中 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 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 对 1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组化及免疫组化研究。其中 1例作电镜观察。结果 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为立方细胞 ;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免疫组化 :立方细胞表达keratin、EMA、CK ;而浅染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及ER、PR ;瘤组织内散在有SY、CgA阳性细胞区。电镜 :肿瘤细胞胞浆内可见致密核心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SHL起源于肺间胚层细胞常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ER、PR的高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 组织化学 组织发生 SHL 少见肿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4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易祥华 张容轩 +3 位作者 高文 孔洁 陈志伟 季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27-330,I089,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组织发生。方法 对 43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SHL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 ,1 5例进行TTF 1、EMA ,vimentin ,CK(AE1 /AE3)、CK7、CK5/6、S 1 0 0、NSE、Syn、CgA、NF、CD34、...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组织发生。方法 对 43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SHL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 ,1 5例进行TTF 1、EMA ,vimentin ,CK(AE1 /AE3)、CK7、CK5/6、S 1 0 0、NSE、Syn、CgA、NF、CD34、Ⅷ因子和SM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组织学以瘤细胞形成混合型结构为主要表现 ,2 3 3 %有周围肺泡 /和呼吸上皮浸润 ;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共同表达TTF 1和EMA ,AE1 /AE3和CK7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 ,2例局部散在表达CgA ;随访 39例 ,除 1例再发外余无转移和复发。结论 SHL可能起源于幼稚的呼吸上皮 ,以乳突和实体结构形成为主者应与腺瘤和典型类癌鉴别。部分肿瘤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 ,外科手术治疗宜行瘤切除而非肿块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两种主要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妍 戴顺东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6-470,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monary scleraosing hemangioma,PSH)组织中两种形态不同的主要细胞--间质内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是否相同尚不清楚。揭示他们的基因表达异同点,对于理解两种细胞的分...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monary scleraosing hemangioma,PSH)组织中两种形态不同的主要细胞--间质内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是否相同尚不清楚。揭示他们的基因表达异同点,对于理解两种细胞的分化状态、组织发生以及对该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获取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形态上完全不同的两种细胞的角蛋白(cytokeratin,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em membrane antigen,EMA)、波形蛋白(vi mentin,VT)、表面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B,SP-B)、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嗜铬素(chromogranin A,ChA)的mRNA表达。结果表面立方细胞具有明确的CK、EMA和SP-B的基因表达,间质内多角形细胞则有明确的VT、Syn和弱的EMA表达,而TTF-1在两者中都有表达,ChA在二者中都无表达。结论PSH组织中的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在形态表型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所处不同的分化状态所致,表面立方细胞趋向肺泡Ⅱ型细胞分化,而间质内的多角形细胞则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基因表达 分化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并纵隔淋巴结及胸膜转移1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吉臣 鲁强 解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15,共1页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纵隔淋巴结 胸膜转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志刚 张晓磷 +3 位作者 罗仕华 张志刚 亓小虎 熊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影,动脉早期肿瘤周边染色,随时间延长,...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影,动脉早期肿瘤周边染色,随时间延长,染色不均匀加深,呈"渐进性"染色特点。介入栓塞支气管动脉后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咯血即刻停止。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中未予输血。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DSA表现较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对控制其出血及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数字血管减影 大咯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冰 杨晓锋 +4 位作者 关晶 赵树巧 孙婷 田会萍 齐志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PSH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 目的探讨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PSH的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组9例PSH病灶均为随机分布、单发、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灶,7例边缘光滑,2例可见浅分叶,均未见毛刺,6例密度均匀,9例均未见钙化或囊变,7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贴边血管征),3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可见周围肺野磨玻璃影;双期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并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的特点。结论 MS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福海 孙建军 +1 位作者 许尚文 陈自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增强CT表现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7岁,均行胸部X线平片及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研究其平扫及强化特点... 目的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增强CT表现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7岁,均行胸部X线平片及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研究其平扫及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单发14例,多发1例,共16个病灶,结节(﹤3cm)9个,肿块(﹥3cm)7个。影像表现是孤立病灶,边缘光滑整齐,病变直径平均(3.2±1.4)cm,平扫CT值(41.6±16.3)Hu,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净值(38.2±12.1)Hu,静脉期强化静值(55.5±10.8)Hu。结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结节,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早期强化,且强化延续时间长为PSH强化特征,增强扫描尤其是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