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界面染毒系统中不同暴露流量对汽油发动机尾气致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李国梁 鱼涛 +4 位作者 张雪艳 裴梦娟 晋瑜 李斌 宾萍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67-377,共11页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气-液界面体外染毒技术,分别在暴露流量为10、15和25 mL/min,37℃水浴条件下,对生长在气-液界面插件多孔膜上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肺癌A549细胞持续暴露60 min。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评价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GEE对BEAS-2B和A549细胞凋亡及坏死率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全细胞裂解物中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10、15和25 mL/min三种暴露流量下,随着暴露流量增大,GEE暴露组的2种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与洁净空气组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BEAS-2B和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和总凋亡率在GEE暴露和暴露流量上存在主效应,且GEE暴露与暴露流量存在交互效应(P<0.01)。在GEE暴露组,BEAS-2B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降,A549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EAS-2B细胞Nrf2蛋白表达仅在暴露流量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AS-2B细胞HO-1蛋白表达仅在GEE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HO-1蛋白表达则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E对肺细胞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GEE诱导的细胞存活率、胞内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受暴露流量的显著影响。暴露流量对GEE诱导的BEAS-2B和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而对HO-1蛋白表达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发动机尾气 气-液界面 肺细胞毒性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氧合酶1(HO-1)
下载PDF
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表征磷酸三苯酯的肺细胞毒性
2
作者 丰一兴 王济洲 +2 位作者 段鹤君 李伟红 邵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hP)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之一,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每天持续摄入TPhP,可能对人体肺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人源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50、100...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hP)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之一,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每天持续摄入TPhP,可能对人体肺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人源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50、100和200μmol·L^(-1) TPhP对细胞核形态、核膜通透性、线粒体纹理结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istones H2AX,pH2AX)、细胞色素C和细胞凋亡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暴露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细胞核面积增加、核亮度降低和核碎片化程度加剧,核膜通透性增高,细胞核的各参数在200μmol·L^(-1) TPhP组变化最显著;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的显著升高,进一步导致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当TPhP为100μmol·L^(-1)时,线粒体损伤程度最严重;当TPhP为100μmol·L^(-1)和200μmol·L^(-1)时,pH2AX含量显著升高,表明DNA受到损伤;100μmol·L^(-1) TPhP主要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而200μmol·L^(-1) TPhP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TPhP对人肺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可引起氧化应激介导的DNA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并最终导致人肺细胞发生凋亡。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TPhP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苯酯 肺细胞 细胞毒性表型 高内涵筛选分析
下载PDF
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术中冰冻硬化性肺细胞瘤的精准诊断
3
作者 郑波 胡春芳 +4 位作者 曾华 崔诗曼 郭美璇 祝会昌 薛丽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07-1009,1022,共4页
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曾被称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在组织学上的特征:两种细胞,即表面上皮细胞及圆形细胞,构成乳头状结构区、实性结构区、硬化区、血管瘤样区4种结构,以不同... 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曾被称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其在组织学上的特征:两种细胞,即表面上皮细胞及圆形细胞,构成乳头状结构区、实性结构区、硬化区、血管瘤样区4种结构,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在术中冰冻中,PSP可出现某种单一成分为主、同时伴有细胞异型性及其他人工假象,与肺腺癌等鉴别具有一定难度,易出现误诊,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高达36.4%^([1-3])。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为多聚物酶直标一抗IHC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直接免疫组化染色 疑难病例辅助诊断 硬化性肺细胞 腺癌 冰冻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肺细胞毒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汤蕾 李鑫 +2 位作者 李昕畅 罗琳 曹林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纳米农药的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导致其重要成分(比如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的环境残留。人体可通过灰尘吸入、饮水及农产品摄入等方式暴露于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因此,阐明它们的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我们首次对比研... 纳米农药的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导致其重要成分(比如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的环境残留。人体可通过灰尘吸入、饮水及农产品摄入等方式暴露于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因此,阐明它们的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我们首次对比研究了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的A549肺细胞毒性差异,并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角度探讨了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均具有显著的A549细胞毒性,观察到的最低效应浓度分别为20 mg·L^(-1)和5 mg·L^(-1)。纳米氧化亚铜表现出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100 mg·L^(-1)时细胞活性抑制率达到95%。活性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均可诱导活性氧生成,呈现时间与浓度依赖关系。纳米氧化亚铜的活性氧诱导作用明显强于纳米氧化铜,24 h最大诱导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5倍和1.5倍。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亚铜比纳米氧化铜具有更强的线粒体去极化作用,并呈剂量(1~100 mg·L^(-1))依赖关系,最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分别为60%和20%。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结果与细胞毒性的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了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导致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细胞毒性的关键分子机制。本研究揭示了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亚铜的肺细胞毒性差异及潜在分子机制,可为纳米农药的健康风险评估及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纳米氧化亚铜 肺细胞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下载PDF
硬化性肺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及其低度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峥璐 郑泽泽 +2 位作者 李艳伟 暴欣然 徐晓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该肿瘤的低度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4例PS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及二代基因测序,结合文献分析PS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低度潜在恶... 目的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该肿瘤的低度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4例PS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及二代基因测序,结合文献分析PS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低度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结果24例PSP中,男女比为1∶5,平均年龄47岁。肿瘤最大径1~5.5 cm。病理形态为两种细胞:表面立方细胞和间质圆形细胞;四种结构:硬化区、出血区、实性区和乳头状区。免疫表型:24例PSP中,两种细胞TTF-1、EMA共同阳性,表面立方细胞CK(AE1/AE3)阳性,间质圆形细胞vimentin阳性,Syn及CgA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2%~3%;23例表面上皮细胞β-catenin、E-cadherin均为膜阳性,而间质圆形细胞胞膜、胞质弱阳性,p53均为野生型;1例表面立方细胞β-catenin核阳性、间质圆形细胞阴性,而表面立方细胞E-cadherin膜阳性,间质圆形细胞胞膜、胞质弱阳性,p53为突变型。基因测序:AKT1 p.E17K(c.49G>A)杂合性点突变2例,其中1例还伴有其他位点的杂合性点突变。结论PSP是一种肺部良性肿瘤,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潜在的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部分病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AKT1及p53基因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硬化性肺细胞 临床病理 二代测序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人胚肺细胞系(MU-L1)生物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田玲 乔自林 +5 位作者 杨迪 王家敏 刘振斌 马忠仁 马桂兰 王明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对新建人胚肺细胞系(MU-L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以期建立可用于疫苗生产的人二倍体细胞株.方法:使用不同培养基及血清、不同血清浓度和传代比例培养MU-L1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增殖速率和生长动力学等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较适宜的... 目的:对新建人胚肺细胞系(MU-L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以期建立可用于疫苗生产的人二倍体细胞株.方法:使用不同培养基及血清、不同血清浓度和传代比例培养MU-L1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增殖速率和生长动力学等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较适宜的培养条件,用适宜的培养条件连续培养细胞至生命周期结束.传代过程中检查无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因子,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常用培养基(MEM、DMEM、M199、DME/F12和PRMI1640)、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中MU-L1细胞均良好生长;按1∶4传代比例,使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MEM培养基培养,可培养至67代(世代),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经液氮冻存,复苏活率在91.56%~98.92%,生长良好.染色体核型为正常人二倍体核型,2n=46,无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因子检查均为阴性.结论:MU-L1为正常人二倍体细胞系,具备作为病毒性疫苗基质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肺细胞 培养条件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硬化性肺细胞瘤
7
作者 袁杭 倪恩德 +5 位作者 陈灵姣 王声燕 邬慧倩 张伶俐 何璋海 卞丽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研究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按入组要求筛选病例,收集15例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PSP/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大体及镜下改变、免疫组化表... 目的研究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按入组要求筛选病例,收集15例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PSP/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大体及镜下改变、免疫组化表达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高通量测序检测1例发生同时性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硬化性肺细胞瘤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PSP多见于中年女性,年龄33⁃73岁,中位年龄为54岁,多位于左上肺和右下肺,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由体检时发现,影像学多表现为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HE染色的特征性表现为4种组织结构(乳头区、硬化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以及2种细胞(表面细胞、间质细胞)构成,免疫组化(IHC)染色的两种细胞均表达EMA、TTF⁃1,另外表面细胞表达CK7、NapsinA,间质细胞表达Vim,不表达CK7、NapsinA。15例中有1例发生同时性区域淋巴结转移,随访10个月,目前该患者生存良好,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伴不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硬化性肺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无明显特异性,组织学形态具有多样性,术中冰冻误诊或延迟诊断率高,诊断时不仅要掌握HE特征性表现及IHC表达特点,还应关注其是否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另外,15例中有1例发生同时性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未出现AKT1 E17K体细胞突变和TP53 C176Y胚系突变,该例患者发生恶性进展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细胞 硬化性血管瘤 不典型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不典型CT表现
8
作者 张伟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不典型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0日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S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体检发现右肺占位,偶有咳... 目的:通过分析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不典型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0日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S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体检发现右肺占位,偶有咳嗽、咳痰,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一磨玻璃样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结节,大小约27 mm×17 mm×24 mm,考虑浸润性肺腺癌可能,术后病理诊断为PSP。结论:磨玻璃样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结节为PSP的不典型CT表现,易误诊,术后病理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细胞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胎鼠肺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原代培养 被引量:43
9
作者 祝华平 常立文 +2 位作者 李文斌 刘汉楚 张谦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 建立一套可靠的胎鼠肺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用于体外研究肺发育和早产儿肺部疾病。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 19d胎鼠肺组织块 ,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 ,分离、纯化胎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和肺成纤维细胞 (LF) ,并进行... 目的 建立一套可靠的胎鼠肺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 ,用于体外研究肺发育和早产儿肺部疾病。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 19d胎鼠肺组织块 ,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 ,分离、纯化胎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和肺成纤维细胞 (LF) ,并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 (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该方法所得细胞产量大、纯度高。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AECⅡ细胞cytokeratin染色阳性 ,vimentin染色阴性 ,LF则相反。透射电镜观察AECⅡ ,可见细胞内板层小体。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胎鼠肺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鼠 肺细胞 分离 纯化 原代培养
下载PDF
二氧化硫对小鼠肺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孟紫强 秦国华 +2 位作者 张波 阮爱东 张建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9-392,共4页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又称彗星试验 )研究了SO2 吸入对小鼠肺细胞DNA的损伤 .结果发现 ,SO2 可引起小鼠肺细胞DNA损伤 ,随SO2 吸入浓度的增高而DNA损伤加重 ,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指出 ,即使在低浓度SO2 吸入 (7mg m3 )的...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又称彗星试验 )研究了SO2 吸入对小鼠肺细胞DNA的损伤 .结果发现 ,SO2 可引起小鼠肺细胞DNA损伤 ,随SO2 吸入浓度的增高而DNA损伤加重 ,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指出 ,即使在低浓度SO2 吸入 (7mg m3 )的条件下 ,有DNA损伤的肺细胞也达 96 8% ,表明肺细胞对SO2 的毒作用非常敏感 .结果还指出 ,SO2 对雌性小鼠肺细胞的DNA损伤比雄性小鼠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细胞 二氧化硫 DNA损伤 小鼠 彗星试验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吸烟烟气对鼠肺细胞膜的损伤和茶多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法军 赵保路 +2 位作者 忻文娟 沈生荣 杨贤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0-55,共6页
本文以香烟气相物质作用鼠肺细胞膜为模型,用脂肪酸自旋标记物5-DOXYL和16DOXYL分别研究膜浅层和深层的动态性质受气相烟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气相烟对膜脂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实验的气相烟流量下,香烟气相物质能引发鼠肺... 本文以香烟气相物质作用鼠肺细胞膜为模型,用脂肪酸自旋标记物5-DOXYL和16DOXYL分别研究膜浅层和深层的动态性质受气相烟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气相烟对膜脂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实验的气相烟流量下,香烟气相物质能引发鼠肺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并且使膜浅层的流动性增大。但对膜深层的动态性质没有明显的改变,如果在鼠肺细胞中预先加入粗晶态或粉态茶多酚。则肺细胞的过氧化和膜的动态性质改变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茶多酚浓度呈量效关系,而茶多酚本身对膜浅层无明显作用,但对膜深层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而且两种茶多酚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烟气 肺细胞 茶多酚
下载PDF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微核的效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孟紫强 桑楠 +1 位作者 张波 张建彪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为了解二氧化硫 (SO2 )对哺乳类细胞的遗传毒理效应。方法 以 SO2 在体内的衍生物——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处理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并对其诱发微核 (MN)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 对照盐水组和 1、2、5、10 m... 目的 为了解二氧化硫 (SO2 )对哺乳类细胞的遗传毒理效应。方法 以 SO2 在体内的衍生物——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处理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并对其诱发微核 (MN)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 对照盐水组和 1、2、5、10 mmol/ L 的 SO2 衍生物处理组 CHL的 MN率 (‰ )分别为 8.17、9.83、10 .33、12 .83、13.33及 14.17,从2 mmol/ L的 SO2 衍生物处理组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无论是否有 S9混合物存在 ,SO2 衍生物均可诱发 CHL 的 MN率显著增高 ,且 SO2 衍生物处理细胞时间愈长 ,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愈低。结论  SO2 是不需要体内酶促转化的直接的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同时也启示 ,长期接触环境低浓度 SO2 污染 ,有引起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亚硫酸氢钠 遗传毒性 中国仓毒 肺细胞 微核
下载PDF
八氯二丙醚对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萌 董菊 +1 位作者 李倩 谈伟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 (S2 )对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作用。方法 测定S2 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 ,根据IC50 设立不同剂量组 ,进行正式试验 ,分别观察 2 4h ,4 8h及加S9后的染色体畸变情况 ,根据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 (S2 )对中国仓鼠肺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作用。方法 测定S2 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 ,根据IC50 设立不同剂量组 ,进行正式试验 ,分别观察 2 4h ,4 8h及加S9后的染色体畸变情况 ,根据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染毒 2 4h为可疑阳性反应 ,染毒 4 8h以及加入活化系统染毒 6h为阳性反应。结论 S2 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产生畸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氯二丙醚(S2) 中国仓鼠肺细胞(CHL)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烹调油烟对大鼠肺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浦跃朴 尹立红 +1 位作者 袁慧 梁戈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以大鼠Ⅱ型肺细胞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 (以下简称油烟 )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 ,及其与氧化应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油烟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对细胞DNA既可产生双链间交联又可造成单链断裂 ,可诱导肺细... :以大鼠Ⅱ型肺细胞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 (以下简称油烟 )对肺细胞的毒性作用 ,及其与氧化应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油烟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对细胞DNA既可产生双链间交联又可造成单链断裂 ,可诱导肺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生成量增加 ,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 ,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呈剂量 -效应关系和时间 -效应关系。染毒前对大鼠Ⅱ型肺细胞用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 ,则可降低油烟对大鼠肺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损伤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油烟可以导致大鼠Ⅱ型肺细胞的细胞活力下降 ,产生DNA双链交联与DNA单链断裂。油烟对肺细胞的上述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有关 ,其可能途径为促进脂质过氧化与干扰谷胱甘肽抗氧化防御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油烟 氧化应激 肺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氧化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葛根对中国仓鼠肺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庞慧民 高久春 邢沈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3-905,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形态学、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以葛根为受试物,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在不同作用时间对CHL相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葛根(12.50、50.00、100.00、2... 目的:观察葛根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形态学、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以葛根为受试物,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在不同作用时间对CHL相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葛根(12.50、50.00、100.00、200.00和400.00 mg.L-1)作用一定时间后,CHL存活率下降,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出现细胞脱落,呈现出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接触受试物48 h后,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2.00 mg.L-1。结论:葛根可以抑制CHL生长,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噻唑蓝比色法 肺细胞 中国仓鼠
下载PDF
臭氧急性暴露对小鼠肺细胞DNA的断裂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丽菊 董文坦 +4 位作者 高留闯 邓海云 吉宗慧 胡鹏 冯斐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讨臭氧急性暴露对BALB/c小鼠肺细胞DNA的断裂作用。方法:12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臭氧暴露组,每组6只。臭氧暴露组小鼠用体积分数0.000 1%的臭氧在动态染毒控制系统中染毒3 h,阴性对照组... 目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讨臭氧急性暴露对BALB/c小鼠肺细胞DNA的断裂作用。方法:12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臭氧暴露组,每组6只。臭氧暴露组小鼠用体积分数0.000 1%的臭氧在动态染毒控制系统中染毒3 h,阴性对照组置于同一动态染毒柜中,通入过滤后的空气(不含臭氧)。染毒结束24 h后取肺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肺细胞DNA的断裂程度。结果:阴性对照组肺细胞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分别为1.153%(0.086%,5.324%)、0.126(0.004,0.873)μm和0.499(0.052,2.347)μm,臭氧暴露组肺细胞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分别为29.669%(22.541%,37.621%)、22.456(13.464,38.596)μm和15.159(10.275,25.966)μm。臭氧暴露组较阴性对照组各指标均升高(Z=13.295、13.233、12.984,P均<0.001)。结论:体积分数0.000 1%臭氧急性暴露3 h会导致BALB/c小鼠肺细胞DNA断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急性暴露 小鼠 DNA断裂 肺细胞 细胞凝胶电泳
下载PDF
西安市采暖季与非采暖季PM2.5染毒的人胚肺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宇轩 闫思琪 +4 位作者 衣颖杰 张喆 聂雨晨 郭坤 于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6-839,共4页
目的寻找与大气污染致病相关的相关基因,为阐明大气污染致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RNA斑点杂交鉴定技术,克隆经采暖季≥75μg/m3 PM2.5与非采暖季<75μg/m3 PM2.5染毒的WI-38人胚肺细胞,分析其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放免... 目的寻找与大气污染致病相关的相关基因,为阐明大气污染致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RNA斑点杂交鉴定技术,克隆经采暖季≥75μg/m3 PM2.5与非采暖季<75μg/m3 PM2.5染毒的WI-38人胚肺细胞,分析其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放免法测定炎性因子TNF-α、IL-2、IL-6和IL-8。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100μg/mL染毒24h后,WI-38人胚肺细胞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明显升高,IL-2明显减低(P<0.05)。不同浓度PM2.5处理的WI-38人胚肺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可见48份基因样本在350bp处出现清晰条带;该48份基因样本经斑点杂交后,Tester cDNA杂交的48个斑点中,41份可见黑褐色斑点,而同样样本与Driver cDNA杂交的该48份样本均未见明显显色。结论 PM2.5能诱导WI-38人胚肺细胞产生炎性损伤,≥75μg/m3 PM2.5染毒的WI-38人胚肺细胞存在明显的基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WI-38人胚肺细胞 基因差异表达 斑点杂交 TNF-α IL-2 IL-6 IL-8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对大鼠肺细胞毒性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纯凌 王任群 +3 位作者 赵肃 王灿 金焕荣 席淑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大鼠肺细胞毒性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80只Wistar大鼠 (体重 180~ 2 2 0 g)随机分为 4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低、中、高剂量组 ) ,分别进行总悬浮颗粒物 (TSP)和SO2 、NO2 染毒。TSP染尘采用气管注入法 ,实验...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大鼠肺细胞毒性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80只Wistar大鼠 (体重 180~ 2 2 0 g)随机分为 4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 (低、中、高剂量组 ) ,分别进行总悬浮颗粒物 (TSP)和SO2 、NO2 染毒。TSP染尘采用气管注入法 ,实验组分别注入TSP(7 5 ,15 ,30mg)生理盐水混悬液 1ml,对照组注入 1ml生理盐水。染尘后第 2d ,实验组静式吸入含SO2 和NO2 的空气混合气 ,SO2 的浓度分别为 8,16 ,32mg/m3 ;NO2 浓度分别为 5 ,10 ,2 0mg/m3 ,对照组吸入一般空气。连续染毒 7d后 ,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WBC总数、嗜酸细胞 (Eos)数及细胞分类 ,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高剂量组WBC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随着剂量的增加 ,肺泡壁增厚明显 ,高剂量组出现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泡壁不光滑及肺泡融合。结论 大气污染物可导致肺组织发生急性炎症 ,呼吸面积极度变小 ,并有早期硬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肺细胞 病理学 电镜
下载PDF
烧伤早期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榕兵 朱佩芳 +1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大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5-316,F004,共3页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伤后 2、6、12、2 4h烧伤组动物肺组织及BALF中MP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组织ICAM 1及其mRNA均表达增多 ,外周血PMN表面CD11b/CD18表达增多。提示烧伤早期肺内PMN的聚集很可能与烧伤早期肺血管内皮表达ICAM 1及PMN表达CD11b/CD18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血管内皮 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 CD11B/CD18
下载PDF
硬化性肺细胞瘤3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巩书磊 张曙光 +3 位作者 李培文 李文雅 刘相利 徐红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34例P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及治疗特点。结果 PSP常见的胸部CT表现为孤立性的类圆形肺周边型病灶,边缘多光滑,少见分叶...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34例P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P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及治疗特点。结果 PSP常见的胸部CT表现为孤立性的类圆形肺周边型病灶,边缘多光滑,少见分叶及毛刺,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病理检查见镜下至少有乳头状结构、实性细胞区、肺泡内出血、硬化性变化4种特征所见中的3种组织病变特征。伴间质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少量脂肪细胞散在分布及肉芽肿形成。全组均行手术治疗,随访2个月~3年均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PSP无特异症状,胸部CT示肺周边孤立性类圆形团块影、边缘光滑、增强后强化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需依据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细胞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