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参数联合Wells评分对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罗麟洁 刘晟文 +1 位作者 张友兰 黎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肺栓塞临床预测评分(Wells评分)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P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层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分为PTE组(n=88)和非PTE组(n=32);PTE组患者再根据30 d内预后...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肺栓塞临床预测评分(Wells评分)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P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层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分为PTE组(n=88)和非PTE组(n=32);PTE组患者再根据30 d内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70)。比较PTE组与非PTE组、PTE组不同预后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Wells评分,分析Wells评分联合血小板参数诊断PTE的价值及其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PTE组患者PLT低于非PTE组(P<0.05);MPV、PDW及Wells评分高于非PTE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T、MPV、PDW联合诊断PTE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8%、78.13%;以CTPA为金标准,Wells评分联合血小板参数诊断PTE的准确度为90.83%。死亡组患者PLT低于存活组(P<0.05),MPV、PDW及Well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E患者死亡事件与PLT负相关(P<0.05);与MPV、PDW及Wells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DW联合Wells评分诊断PTE与CTPA一致性较高,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血小板参数 栓塞临床预测评分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中低危肺血栓栓塞症20例
2
作者 叶文倩 李权 +1 位作者 孙涛 刘笑静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国内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PTE的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18.6人^([1])。PTE危险分层主要基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右心室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低危PTE... 国内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PTE的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18.6人^([1])。PTE危险分层主要基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右心室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低危PTE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1])。笔者主要研究中低危组肺血栓栓塞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危肺血栓栓塞症 益气化痰活血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CTPA假阳性诊断常见原因分析及影像表现
3
作者 范欣 李琦 +1 位作者 张越 邹佩伶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CT肺动脉成像(CTPA)假阳性诊断的常见原因,以降低PTE的误诊率。方法:搜集我院62例PTE假阳性诊断病例的CTPA资料,观察肺动脉CTPA表现,分析误诊原因并对其进行分型,统计各型的发生率。结果:肺血栓栓塞CTPA假阳...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CT肺动脉成像(CTPA)假阳性诊断的常见原因,以降低PTE的误诊率。方法:搜集我院62例PTE假阳性诊断病例的CTPA资料,观察肺动脉CTPA表现,分析误诊原因并对其进行分型,统计各型的发生率。结果:肺血栓栓塞CTPA假阳性诊断的常见原因包括:①呼吸运动及心脏传导搏动伪影引起的假阳性诊断(17.74%,11/62),假性栓子表现为紧贴肺动脉管壁一侧的窄带状稍低密度影,常累及多支血管;②上腔静脉内高浓度对比剂引起的硬射线伪影导致假阳性诊断(8.06%,5/62),表现为上腔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较高,周围见放射状分布的条纹状低密度影,累及邻近右肺动脉或右肺上叶肺动脉;③将肺门淋巴结误诊为栓子(12.90%,8/62),假性栓子常位于肺动脉分叉处,邻近肺动脉管壁轮廓光整,未见明显充盈缺损;④肺血管阻力局限性增高所致假阳性诊断(27.42%,17/62),表现为肺动脉期肺动脉管腔内条片状低密度影,主动脉期该条片状低密度影消失,邻近肺组织内常见慢性炎症或伴有同侧胸腔积液;⑤心血管功能差、肺循环减慢所致假阳性诊断(16.13%,10/62),CTPA表现为肺动脉远端分支强化程度减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不良;⑥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肺动脉所致假阳性诊断(9.68%,6/62),CTPA表现为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钙化,邻近肺动脉管腔受压狭窄,多见于尘肺及肺结核患者;⑦将支气管黏液栓误诊为肺动脉血栓(8.06%,5/62),表现为肺动脉走行区条状无强化低密度影,近端与支气管相连,周围见肺动脉分支伴行。结论:肺栓塞CTPA假阳性诊断的类型多样,正确识别各型误诊病例的图像特点,规范扫描方案,优化扫描策略,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有助于降低PTE的假阳性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CT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假阳性诊断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学习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陈蓉 杨越 +1 位作者 于雅茜 杨飞(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组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造成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改善预后。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学习(DL)能够深度挖掘分析PTE疾病特征,在制定诊疗策略和评估血栓负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基于CT影...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组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造成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改善预后。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学习(DL)能够深度挖掘分析PTE疾病特征,在制定诊疗策略和评估血栓负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基于CT影像的DL在PTE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CT动脉成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余宏鑫 巩媛 +2 位作者 兰俊 王健庄 白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2-215,221,共5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近期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综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诊治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84例,根据发病后30d...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近期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综合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诊治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84例,根据发病后30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25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该类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分析。结果死亡组合并感染比例、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血清钙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感染比例、低血钙水平及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是发病30d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感染、血钙水平、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Logistic回归模型P值对于发病30d内死亡进行预测,约登指数为43.57%、53.83%、44.82%和71.75%。结论60岁以上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近期死亡与是否合并感染、血钙水平及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等多种因素有关;基于上述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老年 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sTM联合MR-proADM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江波 王媛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联合中区肾上腺髓质素(MR-proADM)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147例AECOPD合并PT...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联合中区肾上腺髓质素(MR-proADM)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147例AECOPD合并PTE患者为PTE组,根据1年后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AECOPD患者为非PT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M、MR-proADM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联合MR-proADM预测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非PTE组比较,PTE组血清sTM、MR-proADM水平均升高(P<0.05)。随访1年,147例AECOPD合并PTE患者病死率为22.45%(33/147)。死亡组和生存组的年龄、AECOPD严重程度、AECOPD临床分级、机械通气情况及血清sTM、MR-proAD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重度AECOPD、AECOPD临床分级Ⅲ级、sTM≥1 012.74 pg/mL、MR-proADM≥212.72 pg/mL是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MR-proADM单项和联合检测预测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95%CI:0.715~0.852)、0.786(95%CI:0.711~0.850)、0.884(95%CI:0.820~0.931)。结论 血清sTM、MR-proADM水平升高与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密切相关,血清sTM联合MR-proADM预测AECOPD合并PTE患者死亡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预测AECOPD合并PTE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肺血栓栓塞症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中区肾上腺髓质素 预后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陆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并发PTE患者纳入PTE组,选取同期肺癌未并发...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联合Geneva评分对肺癌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并发PTE患者纳入PTE组,选取同期肺癌未并发PTE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TⅢ、FIB水平、Geneva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并发PTE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ATⅢ、FIB及Geneva评分对肺癌并发PTE的诊断价值。结果:PTE组冠心病、腺癌、TNM分期Ⅲ期、Ⅳ期、手术、化疗患者占比、D-二聚体、血红蛋白、ATⅢ、FIB及Genev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FIB、Geneva评分是肺癌并发PT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TⅢ、FIB、Geneva评分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高于ATⅢ、FIB、Geneva评分单独诊断的0.776、0.783、0.771。结论:ATⅢ、FIB、Geneva评分均能很好地预测肺癌并发PTE,三者联合时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因子Ⅲ 纤维蛋白原 Geneva评分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林火 杨凡 蔡茂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凝血纤溶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石狮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0例APE患者作为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究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凝血纤溶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石狮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0例APE患者作为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华法林)及观察组(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内皮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凝血纤溶指标[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hs-CRP、NT-proBNP、sICAM-1、ET-1、TXB2、PS、PC、D-D、GPⅡb/Ⅲa、P-selectin、AngⅡ、vW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APE,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凝血纤溶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量肝素钙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纤溶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蒋琴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3期0034-0036,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中实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9月~2022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仅实行抗凝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实行溶栓联合抗凝治... 目的:分析在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中实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9月~2022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仅实行抗凝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实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两组临床出血情况、凝血指标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出血情况总发生率较低,凝血指标中PT、APTT指标较高,FIB较低,其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实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临床效果较佳,能够降低临床出血情况,改善凝血指标,更利于重症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且可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急诊重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血栓栓塞症文献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晓芳 杨京华 +1 位作者 朱光发 李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以及临床工作中如何早期识别。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报道过的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病例进行回...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以及临床工作中如何早期识别。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报道过的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病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65岁,14岁以下儿童10例。血栓形成多在肺部感染后1~21d不等。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死亡患者4例,3例尸检证实死因为肺血栓栓塞症。19例患者均无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其中3例合并有蛋白C水平的降低,1例合并有蛋白S水平的降低,1例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7例患者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支原体感染直接或者间接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可以解释那些没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患者出现的PE这一临床现象。需要临床加以警惕,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肺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界 杨艳 +2 位作者 何正光 夏航彪 杜发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15-118,1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APTE患者,根据30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浆vW...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APTE患者,根据30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浆vWF抗原水平,并计算sPESI。分析影响APTE患者预后的因素及血浆vWF联合sPESI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咯血、晕厥、心搏骤停、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和白细胞计数、vWF、sPESI高于存活组(P<0.05)。心搏骤停和vWF、sPESI升高为APT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vWF联合sPESI评估APTE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评估(P<0.05)。结论血浆vWF和sPESI均为APT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预后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简化栓塞严重度指数
下载PDF
溶栓与抗凝治疗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Meta分析
12
作者 李松桃 方明亮 +3 位作者 胡玲 张小红 冯海沜 余阗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3期132-136,共5页
目的评价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收集中高危PTE患者溶... 目的评价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溶栓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收集中高危PTE患者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回顾性队列研究(RCS),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2(2019修订版)评价RCT的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评价表评价RCS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2065例患者,其中溶栓组972例,抗凝组10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的有效率[OR=4.97,95%CI(2.98,8.31),P<0.00001]和PTE复发率[OR=0.18,95%CI(0.05,0.70),P=0.01]显著优于抗凝组,但出血率[OR=2.54,95%CI(1.37,4.70),P=0.003]显著高于抗凝组。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压(CTEPH)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高危PT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优于抗凝治疗,且PTE复发率低,但出血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 抗凝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确诊时间的影响
13
作者 姚冬芳 陈泉芳 +4 位作者 莫岚 覃英姿 滕双琳 龙懿 蒋景丽 《蛇志》 2023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确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PTE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PTE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清单式临床护理路... 目的探讨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确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PTE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PTE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至行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PTE的时间(确诊时间)。结果观察组PTE患者经实施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后的确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单式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明显加快新入院PTE患者的确诊时间,使PTE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从而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 临床护理路径 确诊时间 肺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血栓栓塞症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留敏 邬超 +1 位作者 张秀敏 夏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2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5例老年AECOPD患者,根据AECOPD患者是否发生PTE分...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5例老年AECOPD患者,根据AECOPD患者是否发生PTE分为PTE组和非PTE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基础疾病等数据,分析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PTE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265例老年AECOPD患者中,PTE发生率为20.38%。两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抽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静脉血栓史、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热时间、卧床时间、D-二聚体(D-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9岁(OR=3.205)、静脉血栓史(OR=4.035)、下肢肿胀(OR=3.149)、下肢疼痛(OR=8.193)、发热时间≥3 d(OR=2.323)、卧床时间≥7 d(OR=3.451)、D-D≥200μg/L(OR=2.426)、PaCO_(2)<60 mmHg(OR=3.786)、PaO_(2)<39 mmHg(OR=2.860)为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方程为Y=-4.780+1.165×年龄+1.395×静脉血栓史+1.147×下肢肿胀+2.103×下肢疼痛+0.843×发热时间+1.239×卧床时间+0.886×D-D+1.331×PaCO_(2)+1.051×PaO_(2)。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2;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结论年龄、静脉血栓史、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热时间、卧床时间、D-D、PaCO_(2)、PaO_(2)与老年AECOPD患者发生PTE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有效预警老年AECOPD患者PT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
下载PDF
孕产妇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治的分析研究
15
作者 李善姬 余敏华 +6 位作者 汪川 张羽 林建华 周爽 柴文星 杜洪灵 狄文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376-382,共7页
目的应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分析围产期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因素,以探究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病房自2015年9月开设以来至2... 目的应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分析围产期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因素,以探究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病房自2015年9月开设以来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及被转诊的孕产妇资料,其中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PTE的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经过及预后资料,并统计纳入患者的“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以分析影响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15例患者中,3例在妊娠期和分娩前后未出现PTE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余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其中胸闷伴气促者8例、咳嗽伴咯血者2例、下肢肿胀者1例、仅表现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者1例。10例患者发病时心率≥100次/min,12例患者呼吸频率≥20次/min。4例患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8例患者发生妊娠并发症;4例患者诊断PTE同时确诊DVT。根据“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极高危(≥4分)患者8例,高危(产前3分,产后2~3分)患者6例,低危(0~1分)患者1例。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11例患者脑钠肽(BNP)>100 pg/mL。所有患者PaO 2均<95 mmHg(1 mmHg=0.133 kPa);PaCO 2处于正常范围(35~45 mmHg)6例,<35 mmHg者6例,>45 mmHg者3例;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95%~98%)者12例,<95%者3例;pH值处于正常范围(7.350~7.450)者10例,>7.450者4例,<7.350者1例。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者2例。15例患者均行静脉加压超声(CUS)检查,其中4例的检查结果提示DVT;所有患者均在产前或产后行CTPA确诊PTE。1例患者行溶栓+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序贯治疗,3例行LMWH+华法林序贯治疗,11例行LMWH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为14例存活,1例因晚期胃癌于产后2个月死亡。患者的新生儿结局为均存活。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提高危险因素评分预测的灵敏度,对不同阶段的孕产妇均须进行VTE风险评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孕产妇
下载PDF
AECOP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贾钦尧 宋珊 +1 位作者 杨丽霞 王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9-1075,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以6∶4比例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26例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以6∶4比例分为模型组256例,验证组170例。收集可能影响AECOPD患者并发PTE的指标,根据有无并发PTE将模型组患者分为PTE亚组与非PTE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上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模型组256例AECOPD患者中共有39例(15.2%)并发P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巴氏指数评分、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右心功能不全、动脉血氧分压(PaO_(2))、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为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采用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95%CI为0.798~0.927,敏感度为82.94%,特异度为74.36%;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预测模型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其AUC为0.892,95%CI为0.803~0.942。结论AECOPD患者并发PT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巴氏指数评分、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右心功能不全、PaO_(2)、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景宇佳 郑健 +4 位作者 田宇 周艳 朱蓉 纪劲辉 竺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合并PTE的SLE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合并PTE的SLE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SLE-PTE组),等距抽取年龄、性别和入院时间匹配的未合并PTE的SLE患者207例作为对照组(SLE-non-PTE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与SLE-non-PTE组相比,SLE-PTE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的阳性率较高,SLEDAI、NEUT、APTT、D-D、CHOL、ESR、CRP、aCL和抗Sm抗体水平较高,ALB、PLT水平较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的发生比例较高,感染、肺部感染、脑梗死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比例较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CRP、D-D和CHOL与SLE-PTE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LEDAI、CRP、D-D、CHOL和PLT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76.20%,特异度为81.00%(P均<0.05)。结论PTE易发生于活动性SLE患者,CRP、D-D、CHOL、SLEDAI与SLE-PTE的发生相关,CRP、D-D、CHOL、PLT、SLEDAI联合诊断可提高SLE-PTE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心脏肌钙蛋白Ⅰ和氧合指数联合指标对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不良预后的预测分析
18
作者 李玲姣 石莉芳 +4 位作者 彭优 欧阳雯 佘志远 郑昭芬 江刚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近期不良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72例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30天内是否出现不良后果,将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和良好结局...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近期不良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72例急性中高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30天内是否出现不良后果,将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和良好结局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中高危PTE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高危PTE不良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不良结局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0±10.41)岁;良好结局组患者42例,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83±9.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悸和晕厥症状以及伴随疾病易栓症在不良结局和良好结局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天内发生不良后果亚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氧合指数、D-二聚体、cTnI、NT-proBNP、CTPA和超声心动图RV和RV/LV比值、主肺动脉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速度与良好结局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氧合指数[OR=1.05,95%CI(1.013~1.087)]和cTnI[OR=0.031,95%CI(0~0.487)]是急性中高危PT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P<0.05)。氧合指数和cTnI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cut-off值为0.618,灵敏度为93.80%,特异度为92.90%,阴性预测值为93.744%,阳性预测值为92.963%。结论cTnI和氧合指数联合指标是预测急性中高危PTE抗凝治疗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急性中高危PTE的早期积极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心脏肌钙蛋白I 氧合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