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与肺血管阻力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汉玲 李青林 +5 位作者 陈德明 孙翔 叶菲 蔡志芳 黄莹 张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与肺血管阻力影响。方法选择痰浊壅塞型AECOP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与肺血管阻力影响。方法选择痰浊壅塞型AECOP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预测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FEV1/FVC)]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肺血管阻力和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FEV1从(3.02±0.35)L升高到(3.17±0.31)L,FEV1%预测值从(65.31±8.11)%升高到(68.31±4.55)%,FEV1/FVC从(71.04±7.43)%升高到(74.66±6.29)%;观察组的FEV1从(3.06±0.34)L升高到(3.35±0.28)L,FEV1%预测值从(66.05±7.61)%升高到(72.38±4.38)%,FEV1/FVC从(72.11±6.47)%升高到(79.31±5.12)%,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2,-5.581,-4.965,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从(7.23±0.61)kPa升高到(8.31±0.51)kPa,PaCO2从(7.34±0.48)kPa降低到(5.96±0.53)kPa,SaO2从(85.12±4.35)%升高到(90.64±5.07)%;观察组的PaO2从(7.25±0.58)kPa升高到(9.43±0.64)kPa,PaCO2从(7.37±0.49)kPa降低到(5.07±0.61)kPa,SaO2从(86.16±5.01)%升高到(95.23±4.3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52,9.538,-5.950,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35.61±298.35)dyn·s·cm^-5降低到(1110.37±287.84)dyn·s·cm^-5,"咳痰"评分从(4.35±1.07)分降低到(2.83±0.98)分,"喘息"评分从(4.43±0.85)分降低到(2.39±0.72)分,"哮鸣音"评分从(4.13±0.51)分降低到(3.02±0.32)分,观察组的肺血管阻力从(1478.61±302.57)dyn·s·cm^-5降低到(872.68±212.54)dyn·s·cm^-5,"咳痰"评分从(4.41±1.02)分降低到(1.57±0.71)分,"喘息"评分从(4.41±0.79)分降低到(1.44±0.67)分,"哮鸣音"评分从(4.17±0.57)分降低到(1.03±0.33)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3,9.017,8.365,37.492,P<0.05)。结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痰浊壅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有效纠正缺氧状态,改善肺血管阻力,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疾病 功能 肺血管阻力
原文传递
CT肺动脉造影测定脊柱室间隔角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敏 马展鸿 +3 位作者 郭晓娟 邝土光 杨媛华 王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以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测定脊柱室间隔角,分析脊柱室间隔角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探讨脊柱室间隔角在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 目的以肺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为标准,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测定脊柱室间隔角,分析脊柱室间隔角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探讨脊柱室间隔角在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确诊CTEPH的患者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53.08±12.43)岁,并随机选取最终经临床证实无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CETPH患者均于右心导管检查前1~2 d内行CTPA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根据CTPA图像测定CT肺动脉栓塞指数(采用Qanadli肺栓塞指数和Mastora肺栓塞指数)及其脊柱室间隔夹角。结果 CTEPH患者脊柱室间隔夹角为65.13°±12.26°,对照组脊柱室间隔夹角为39.69°±5.84°,两组存在显著差异(t=14.479,P=0.000)。CTPEH患者Qanadli栓塞指数为(42.50±17.67)%,Mastora栓塞指数为(30.02±15.53)%。脊柱室间隔夹角与Qanadi栓塞指数(r=0.094,P=0.552)及Mastora栓塞指数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87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脊柱室间隔夹角与肺血管阻力呈中度正相关(r=0.529,P=0.000),与右房压呈弱正相关(r=0.270,P=0.010),与末梢血氧饱和度、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脊柱室间隔角为67.55°时,对估测肺血管阻力(PVR)≥1000 dyne.s.cm-5的诊断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结论脊柱室间隔夹角能够较好地反映CTEPH患者的PVR变化,对评价CTPEH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动脉高压 计算机断层动脉造影 脊柱室间隔夹角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血管阻力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宝英 张玉奇 +4 位作者 陈树宝 孙锟 张志芳 姚丽萍 吴兰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最大反流速度(PIV)、肺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PA),计算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将病例组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与导管所测的PVR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的TRV/VTIRVOT、PIV/VTIPA及TRV/VTIP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例组的PIV/VTIPA值和TRV/VTIPA值与心导管所测PVR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47,P<0.05);当PIV/VTIPA>1.069或TRV/VTIPA>1.407时,提示PVR>2 Wood单位。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估测肺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计术 多普勒 肺血管阻力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二期Fontan术术前HGB、HCT和SpO_2与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美蓉 陈树宝 +3 位作者 高伟 李奋 李筠 杨健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69-871,875,共4页
目的分析二期Fontan术术前肺血管阻力(PVR)与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关系,建立无创评价PVR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准备施行二期Fontan手术的患儿,测定静脉血HGB、HCT和安静时不吸氧状态下的SpO2,同时... 目的分析二期Fontan术术前肺血管阻力(PVR)与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关系,建立无创评价PVR的方法。方法选择35例准备施行二期Fontan手术的患儿,测定静脉血HGB、HCT和安静时不吸氧状态下的SpO2,同时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和计算PVR。分别将HGB、HCT和SpO2作为自变量,PVR作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分别计算HGB、HCT和SpO2与PVR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35例患儿术前HGB和HCT与SpO2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5,P<0.01;r=-0.634,P<0.01);HGB、HCT和SpO2与PVR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62,P<0.01;r=0.579,P<0.01;r=-0.392,P<0.05)。HGB、HCT和SpO2与PVR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268x-2.093,y=0.108x-2.976和y=11.951-0.117x。结论二期Fontan术术前HGB、HCT和SpO2与PVR均高度相关,可根据计算的直线回归方程,由术前测得的HGB、HCT和SpO2值计算PVR估计值,用以评价肺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TAN术 肺血管阻力 非创伤性诊断
下载PDF
肺血管阻力与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魏继承 申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599-601,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Rp/Ps)间的关系,评估Rp对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方法本组患...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Rp/Ps)间的关系,评估Rp对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方法本组患儿共46例,术前心导管检查证实均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拟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基本相同。术前Rp、Pp/Ps、Qp/Qs值在心导管检查时由Fick公式计算。体外循环(CPB)结束前分别在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压(Pp)和体循环压(Ps),计算出术中Pp/Ps,并将其与术前Rp、Pp/Ps、Qp/Qs值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Rp值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呈正相关(r2=0.86,P<0.05,n=46),而术前Pp/Ps比值和Qp/Qs比值则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无明显关系。术前Rp<7.0Woodunitm2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4例中,术前Rp值平均为(12±2.6)Woodunitm2(7.4~15)。结论术前Rp可有效的预测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可作为术中使用NO吸入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先天性 肺血管阻力 动脉高压危象 NO吸入 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血管阻力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群 欧阳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0-1382,1403,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血管阻力、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评...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血管阻力、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评估疗效并比较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PH值无显著变化,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PASP、PVR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咳嗽、气喘、腹胀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痰浊壅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血管阻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肺血管阻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澄英 倪华 +1 位作者 高春恒 江莲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9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变化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PE患者治疗前后肺血管阻力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PVR在肺栓塞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一月、三月、六月的PVR值与治疗前...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变化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PE患者治疗前后肺血管阻力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PVR在肺栓塞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2周、一月、三月、六月的PVR值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肺泡-动脉血氧分压[P(A-a)DO2]、PaO2值在治疗后2周、一月、三月、六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肺血管阻力结合动脉血气分析是APE治疗效果的良好识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肺血管阻力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心功能减退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航 沈学东 +4 位作者 宋秀兰 乔志卿 徐婷嬿 何奔 程蕾蕾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在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右心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将43例SLE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PASP)检测结果分为两组:A组(...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在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右心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将43例SLE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PASP)检测结果分为两组:A组(无肺动脉高压组,PASP≤30 mmHg,n=23);B组(肺动脉高压组,PASP>30 mmHg,n=20)。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实验室检查,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PVR及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 area change,FAC),并分析临床、实验室及心脏超声各项指标与右心功能减退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中,12项超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FAC<35%作为应变量,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AC的降低仅与PVR相关[风险指数(odds ratio)=9.85,P=0.0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PVR>1.45 wood单位预测FAC<35%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P<0.001),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68%。结论:PVR预测右心功能障碍的准确性及敏感性优于PASP,是评估SLE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新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阻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右心功能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测量非限制性缺损先心病肺血管阻力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左明良 尹立雪 +3 位作者 李春梅 邓燕 罗玲 向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非限制性先心病患者肺血管阻力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先天性非限制性三尖瓣后型缺损患者1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3例,非限制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量非限制性先心病患者肺血管阻力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先天性非限制性三尖瓣后型缺损患者1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13例,非限制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右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频谱并测量流速时间积分TVIRVOT。按照公式1PVRecho=TRV/TVIRVOT+0.16和公式2PVRecho2=TRV^2/TVIRVOT*5.19-0.4计算PVR。全部患者超声检查完毕后3日内完成右心导管检查。对两种测量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多数呈现双向分流,公式2测量的结果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高度相关,对于右室流出道增大患者,这种相关性减弱。超声与右心导管测量肺血管阻力在非限制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无显著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能够较可靠测量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先心病,尤其是双向分流可疑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肺血管阻力,并可能成为有用且性价比高的无创评价和跟踪肺血管阻力变化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非限制性缺损 先心病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小儿肺血管阻力无损估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晓冬 汪源源 +3 位作者 王威琪 张玉奇 陈树宝 罗忠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并实现一种小儿肺血管阻力无损估测系统。方法使用计算机采集心电信号与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 ,经过声谱分析、谱图包络提取和特征点识别 ,定量估测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 ,从而实现小儿肺血管阻力的临床无损估测。结果本系统计算... 目的研究并实现一种小儿肺血管阻力无损估测系统。方法使用计算机采集心电信号与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 ,经过声谱分析、谱图包络提取和特征点识别 ,定量估测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 ,从而实现小儿肺血管阻力的临床无损估测。结果本系统计算的小儿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与临床手术检测的统计值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较好的一致性 ,说明无损估测的肺血管阻力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结论本文提出的小儿肺血管阻力无损估测系统可以较准确地估测包括肺血管阻力在内的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估测 肺血管阻力 超声多普勒 血流声谱
下载PDF
戊巴比妥对大鼠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怀良 刘可及 +2 位作者 关福兰 章新华 赵乃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本文观察戊巴比妥对整体大鼠及离体大鼠肺灌流的作用。在整体大鼠,戊巴比妥15mg/kg,30mg/kg降低系统动脉压,同时也降低肺动脉压。二者呈同步性下降。在恒速灌流的离体大鼠肺,肺动脉压直接反映肺血管阻力。戊巴比妥使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压... 本文观察戊巴比妥对整体大鼠及离体大鼠肺灌流的作用。在整体大鼠,戊巴比妥15mg/kg,30mg/kg降低系统动脉压,同时也降低肺动脉压。二者呈同步性下降。在恒速灌流的离体大鼠肺,肺动脉压直接反映肺血管阻力。戊巴比妥使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恢复到基线水平,并能抑制再次低氧刺激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提示戊巴比妥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与其减少肺血管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巴比妥 动脉压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和肺血管阻力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多 岳文胜 +7 位作者 杨芳 曹礼庭 顾鹏 胡厚祥 罗勇 吕湛 张青 蒋冰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与肺血管阻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已植入全自动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5例,所有患者随机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与肺血管阻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已植入全自动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5例,所有患者随机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起搏模式下起搏90 min,然后再随机交叉进行其余两种模式起搏90 min,分别在不同模式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右室功能、右室长轴应变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APVP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右室心肌做功指数、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血流加速度及心室异常舒张模式较低,而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及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5)。与APVS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肺动脉血流加速度较低(P=0.042),血流加速时间较高(P=0.01)。与APVP模式比较,APVS模式的PVR较低(P=0.016),肺动脉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34)。三种起搏模式两两比较,其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起搏模式下,右室心肌做功指数和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呈正相关。结论右室长轴应变决定右室功能状态,尽管ASVS和APVS模式未促进PVR的增加,但更生理性的ASVS模式能更好地保存右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心脏起搏模式 纵向应变 心室功能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估室间隔缺损患儿肺血管阻力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国平 康曼丽 +2 位作者 何瑾 夏呈森 朱卫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253,共2页
肺血管阻力(PVR)是评价室间隔缺损(VS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参数。超声测量PVR目前尚无确定的方法。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DE)测量16例VSD患者的VSD分流压差和肺动脉瓣返流压差,分别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 肺血管阻力(PVR)是评价室间隔缺损(VS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参数。超声测量PVR目前尚无确定的方法。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DE)测量16例VSD患者的VSD分流压差和肺动脉瓣返流压差,分别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进而计算肺动脉平均压(PAMP)。二维超声结合PWDE测量VSD分流量和主动脉血流量(Qs)计算肺动脉血流量(Q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室间隔缺损 肺血管阻力 脉冲多普勒
下载PDF
男性与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电图特征与肺血管阻力、平均肺动脉压力和心脏指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永春 黎燕群 唐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与女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与肺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心脏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105例原发性PH患者临床资料,按性别不同分为两组,男55例,女50例... 目的:探讨男性与女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与肺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心脏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105例原发性PH患者临床资料,按性别不同分为两组,男55例,女50例。分析不同性别PH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右心导管结果,并分析心电图与PVR、mPAP、心脏指数的关系。结果:男性组心电图QRS时限、V5导联S波幅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患者的心电图中,QRS波的电轴和V1导联的R波振幅与PH患者的PVR呈正相关关系,V1导联的S波振幅与PH患者的PVR呈负相关(P<0.05),V1导联的R波幅与男性PH患者的PVR呈正相关(P<0.05),V5导联的S波幅与女性PH患者的PVR呈正相关(P<0.05);V1导联的R波幅与PH患者的mPAP呈正相关,V1导联的S波幅与PH患者的mPAP呈负相关(P<0.05);心电图中的QRS电轴、V1导联的R/S与男性PH患者的mPAP呈正相关,V5导联的S波幅与女性PH患者的mPAP呈正相关(P<0.05);心电图中V1导联的S波幅与PH患者的心脏指数呈正相关,QT间期与男性PH患者的心脏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性别PH患者的心电图QRS时限、V5导联的S波幅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电图与PVR、mPAP和心脏指数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电描记术 肺血管阻力 平均动脉压力 心脏指数 性别因素
下载PDF
解剖M型超声评价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管阻力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任书堂 李劼 +3 位作者 黄云洲 李冬蓓 周建华 陈元禄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AMM)对分析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肺动脉机械特征及评价肺血管阻力(PVR)的价值。方法:应用AMM观测20例轻症VSD患者、18例重症V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主肺动脉运动曲线,测量主肺动脉短轴缩短率(PAFS)、主肺动脉外侧壁...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AMM)对分析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肺动脉机械特征及评价肺血管阻力(PVR)的价值。方法:应用AMM观测20例轻症VSD患者、18例重症V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主肺动脉运动曲线,测量主肺动脉短轴缩短率(PAFS)、主肺动脉外侧壁搏动幅度(PAWPA)、外侧壁快速扩张速率(R-DVR)及外侧壁快速缩短速率(R-CVR)。应用VSD跨隔压差结合肱动脉压计算出肺动脉收缩压,应用肺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法计算出PVR值。结果:VSD轻症组及重症组的PAFS、PAWPA、R-DVR及R-CVR均低于对照组,且重症组上述参数的减小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AMM可无创评价肺动脉的力学特性,PAFS及PAWPA等参数可作为半定量评价VSD患者PVR的超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血管阻力 超声心动描记术 解剖M型超声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估测室间隔缺损患者肺血管阻力
16
作者 张新超 陈树兰 +1 位作者 游树荣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260-262,共3页
运用多普勒超声(DE)技术测定3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分流速度、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AVp)及肺动脉血流加速度时间(AT),以估测他们的肺血管阻力。结果显示,DE检测的最大分流速度(ShVp)与心导管测定的肺总阻力(TPR)呈高度相关性(r=-0.8... 运用多普勒超声(DE)技术测定3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分流速度、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AVp)及肺动脉血流加速度时间(AT),以估测他们的肺血管阻力。结果显示,DE检测的最大分流速度(ShVp)与心导管测定的肺总阻力(TPR)呈高度相关性(r=-0.83,P<0.001);以ShVp≤3.80m/s预测TPR≥280dyn·s·cm^(-5)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PAVp、AT和平均分流速度也均与TPR有明显的相关(r分别为-0.64、-0.65、-0.68,P<0.001)。作者认为,DE检测ShVD、PAVp等有助于无创性估测VSD的肺阻力大小,并可检出TPR明显增高者,其中ShVp是一个有较高价值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血管阻力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成年羊急性低氧血症情况下吸入低剂量一氧化碳会降低肺血管阻力
17
作者 苑永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动物实验 急性低氧血症 吸入 低剂量 一氧化碳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性估测叁期尘肺患者肺血管阻力分析
18
作者 张久红 白梅 许婷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叁期患期尘肺患者职业性尘肺肺血管阻力估测中应用价值,为尘肺患者临床病情监测与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择取经我院职业病尘肺诊断组依据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尘肺叁期的35例患者... 目的观察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叁期患期尘肺患者职业性尘肺肺血管阻力估测中应用价值,为尘肺患者临床病情监测与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择取经我院职业病尘肺诊断组依据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尘肺叁期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遴选同期3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给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三尖瓣反流速度峰值(TRV)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Sm),应用PVRecho1与PVRecho2计算方法无创性估测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计算心脏指数(CI)。比较分析两组间各指标数值情况。结果两组人员LVEF数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人员RVOT、TRV数值高于对照组,VTIRVOT、tSm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人员CI数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PVRecho1、PVRecho2及PAS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运用简单易行且无创,可有效估测尘肺叁期患者肺血管阻力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心动图 无创性估测 叁期尘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肺血管阻力对心脏移植围手术期低排量心衰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段正伟 刘云霏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49-51,67,共4页
目的:分析肺血管阻力对围手术期心脏移植中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A组21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ood单位)和B组25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 目的:分析肺血管阻力对围手术期心脏移植中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A组21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ood单位)和B组25例(术前肺血管阻力≥3.5 Wood单位),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A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并行时间少于B组;术后72 h右心室直径、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中度及以上的比例低于B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脏移植中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不全与肺血管阻力的大小密切相关,肺血管阻力较高者(≥3.5 Wood单位)在手术过程中需较长的体位循环时间和并行时间以确保供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肺血管阻力 体位循环时间
下载PDF
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灏璟 张娟 +2 位作者 潘昌 胡作英 张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的122例患者。所有患者植入装置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圧(m PAP)和PVR。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程控数据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治疗及电击治疗),次要终点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平均随访4.2年,36例(29.5%)患者共记录到121次ICD恰当治疗,其中32例(26.3%)接受抗心动过速治疗72次,16例(13.1%)接受电击治疗39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0,95%CI:1.170~2.010,P<0.01)。31例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其中29例(23.7%)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共31次,18例(14.7%)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R是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复合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30,95%CI:1.210~3.120,P<0.01)。结论: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复律除颤器 肺血管阻力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