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鳞状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莎 成泽东 +3 位作者 陈以国 李春日 张志星 张晓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71-267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穴对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在肺鳞状细胞癌小鼠体内分布趋势的影响,为化疗药物靶向给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进一步验证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机理。方法:选用肺鳞状细胞癌小鼠36只,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4组,即模型组、针刺肺俞...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穴对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在肺鳞状细胞癌小鼠体内分布趋势的影响,为化疗药物靶向给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进一步验证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机理。方法:选用肺鳞状细胞癌小鼠36只,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4组,即模型组、针刺肺俞组、紫杉醇药物组、针药结合组(针刺肺俞+紫杉醇药物组),每组6只。针刺治疗针、药、针药结合组,施以电针疗法,每天1次,连续5 d。紫杉醇以腹腔注射给药,最后1次针刺后立即给药。给药后1、2、8、12、24 h每一时间点取6只小鼠肺、肝脏组织。用ELISA法进行各脏器P糖蛋白表达分析。结果:针刺、紫杉醇、针刺联合紫杉醇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针剌联合紫杉醇抑瘤效果更加显著。结论:针刺联合紫杉醇治疗有更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能改善实验动物的生存状态,针药结合对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细胞 紫杉醇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区分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潜在基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德奇 卢建国 +3 位作者 李宾 张劲草 王忠民 董成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53-1358,共6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潜在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区分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的相关基因,探索NSCLC诊断与治疗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882、GSE7339和GSE40275)分析LUAD和LUSC组织样本中的差...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潜在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区分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的相关基因,探索NSCLC诊断与治疗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4882、GSE7339和GSE40275)分析LUAD和LUSC组织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来寻找关键枢纽基因。最后在临床样本中验证关键枢纽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在GSE4882、GSE7339和GSE40275数据集中发现22个LUAD和LUSC的DEGs,通过构建PPI网络发现了6个关键枢纽基因(KRT18、RAN、NME1、NME2、MIF和CFB),进一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分析枢纽基因表达与生存之间的关系,发现KRT18可能是区分LUAD和LUSC的潜在基因,同时构建了KRT18基因突变与LUAD和LUSC患者预后的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采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组织样本对KRT18表达进行验证。结论KRT18可能是区分LUAD和LUSC潜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KRT18 生物信息分析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对Ⅲ 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3
作者 何兵 游曼清 魏海龙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ⅢB~Ⅳ期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ⅢB~Ⅳ期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1.67%和81.25%,高于对照组(20.51%和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4.185,均P<0.05);观察组癌胚抗原、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分别为(5.78±1.51) ng·m L^(-1)、(4.34±1.21) ng·m L^(-1)、(16.78±3.45) ng·m 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5±1.87) ng·m L^(-1)、(6.02±2.02) ng·m L^(-1)、(25.48±4.31) ng·m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4.09个月和17.59个月,长于对照组(10.82个月和12.8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铂类化疗对ⅢB~Ⅳ期LSCC的疗效较好,可以改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铂类 化疗 ⅢB~Ⅳ期细胞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丁德权 郑好 +2 位作者 葛昕 王平安 何昌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6,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卡铂化疗)、B组(n=8,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00 mg+顺铂60 mg)和C组(n=8,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即吉西他滨600 mg+顺铂60 mg,灌注化疗后使用载药微球吉西他滨600 mg,之后静脉补充顺铂60 mg+吉西他滨800~1200 mg)。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ORR、DCR、临床疗效以及总生存期超过12个月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患者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安全性与单纯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相近,可以作为后两种治疗方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化疗 吉西他滨 载药微球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55A模式干预在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段兰兰 韩培培 +1 位作者 申月月 刘帅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6期1770-1773,17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5A模式干预在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8例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快速...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5A模式干预在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8例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5A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疲乏程度[Piper疲乏量表(PF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通气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F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SCA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FS评分低于对照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_(1)均高于本组干预前,通气时间均短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FVC、FEV_(1)均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5A模式干预应用于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疲乏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论 5A模式干预 细胞 术后康复 疲乏程度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鑫 王晓霞 +5 位作者 李彦庆 郑永鑫 乌杰 任猛 贾向东 许天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4,共13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在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组织中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 1,GGPS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从UCSC Xena平...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在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组织中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thase 1,GGPS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从UCSC Xena平台下载LUSC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标准化和差异表达分析,并利用UALCAN数据库进行验证;采用UALCAN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LUSC患者中GGPS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探究LUSC患者GGPS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筛选基因相关系数及风险评分。通过列线图和校正曲线评价GGPS1对LUSC的诊断价值。采用STRING、GeneMANIA数据库构建GGPS1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运用R语言挑选与GGPS1相关差异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USC患者GGPS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通过TIMER2.0数据库检索到GGPS1在多数肿瘤中表达均升高,且在LUSC中呈高表达。UCSC Xena、UALCAN数据库中GGPS1在LUSC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UALCAN和LinkedOmics数据库发现GGPS1在指标分期较晚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更高,且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显示LUSC患者GGPS1高表达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P<0.05)。基于LASSO回归评估LUSC患者有较好的风险预测效能。构建LUSC患者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具有最佳预测准确度。GO、KEGG结果显示,GGPS1相关基因主要与蛋白质代谢、调节脂质和胆固醇代谢过程、尼古丁成瘾、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信号通路等有关。GGPS1的代谢功能可能促进肿瘤发生。免疫组化结果提示GGPS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且LUSC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GGPS1高表达与LUSC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且GGPS1表达高的患者OS明显短于低表达者(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GGPS1可作为LUS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相较于正常肺组织,GGPS1在LUSC中表达显著升高,尤其在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晚期的患者中表达升高更明显;且GGPS1过表达是LUSC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GGPS1有望成为新的LUSC诊治和预防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 细胞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对不同分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
7
作者 张雅君 周媛 +1 位作者 王继华 张振安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冷冻疗法对不同分期肺鳞状细胞癌(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LC)患者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SqCLC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冷冻疗法对不同分期肺鳞状细胞癌(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LC)患者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Sq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取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CO_(2)冷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分期SqCLC患者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并观察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65岁患者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65岁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Ⅲ期组和Ⅳ期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模型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CO_(2)冷冻疗法可破坏肿瘤细胞,影响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调节免疫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二氧化碳冷冻疗法 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少迪 肖永生 吴茱萸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0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探讨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7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斯鲁利单抗... 目的探讨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7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64%,与对照组患者的2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能提高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鲁利单抗 白蛋白紫杉醇 顺铂 晚期细胞
下载PDF
BNC1 促进肺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9
作者 张珑耀 曾泷锦 +4 位作者 郑林鹏 林俸林 蔡定钦 蔡萍 孙建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8-687,共10页
目的探索碱性核蛋白1(basonuclin 1,BNC1)基因对肺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线数据库中BNC1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对生存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芯片进行染色... 目的探索碱性核蛋白1(basonuclin 1,BNC1)基因对肺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线数据库中BNC1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对生存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芯片进行染色并分析BNC1的蛋白水平;在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CCLE)数据库中筛选BNC1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对敲低和过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细胞H226、SK-MES1进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RT-qPCR验证10个文献来源的有关迁移与侵袭高度相关的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对筛选的调控基因进一步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NC1高表达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且与较低生存率相关(P=0.047);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NC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H226细胞系BNC1表达较高,而SK-MES1细胞系BNC1表达较低;敲低BNC1能够抑制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过表达BNC1可增强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在mRNA层面筛选BNC1下游调控分子,发现E-钙粘蛋白(E-cadherin,CDH1)在BNC1过表达时减低(P<0.05),在BNC1敲低时升高(P<0.05),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mRNA表达一致(P<0.05)。结论BNC1可能是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基因,BNC1基因可能通过下调CDH1的表达,促进肺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核蛋白1 E-钙粘蛋白 细胞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阿来替尼对化疗失败的多靶点突变的肺鳞状细胞癌显著有效:1例报告
10
作者 徐欣 孙龙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99-102,106,共5页
目的总结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突变共存肺鳞状细胞癌(鳞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ALK基因、EGFR基因、HER2基因多基因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女,51岁,无吸烟史)... 目的总结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突变共存肺鳞状细胞癌(鳞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ALK基因、EGFR基因、HER2基因多基因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女,51岁,无吸烟史)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 d”就诊,影像检查、气管镜并病理活检提示为鳞癌。明确诊断为左肺鳞癌(cT3N2M0ⅢB期),左侧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患者最初接受化疗+免疫(白蛋白紫杉醇200 mg+卡铂380 mg+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抗肿瘤治疗,因无法耐受药物毒副作用,后予以阿来替尼600 mg bid靶向治疗。靶向治疗1月后肿块明显缩小,使用阿来替尼5个周期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达到完全病理缓解;继续口服阿来替尼靶向治疗,未诉其他特殊不适。结论对于化疗失败的无吸烟史的女性鳞癌患者,有必要完善基因检测寻找靶向治疗的机会,并且以ALK融合突变为主的多基因突变的肺鳞癌患者可以从ALK抑制剂治疗中获得临床受益,也提示肺鳞癌的靶向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 细胞 阿来替尼 新辅助治疗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1CAM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宋如昕 庞鑫 +2 位作者 霍振宇 任飞 任晨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细胞黏附分子Ll基因(L1CAM)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肺鳞状细胞癌(LUSC)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1CAM表达,并在正常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中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采用S... 目的:分析细胞黏附分子Ll基因(L1CAM)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肺鳞状细胞癌(LUSC)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1CAM表达,并在正常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中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采用Sangerbox3.0分析L1CAM表达与LUS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LinkedOmics检索L1CAM共表达基因,将获取的基因集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与正常肺组织比较,LUSC组织中L1CAM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qPCR实验验证,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相比,LUSC细胞系中的L1CAM表达量显著升高;L1CAM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发育、细胞或亚细胞成分的运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等;主要富集的细胞组分包括细胞外基质、内质网腔、线粒体膜等;主要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信号受体结合、钙离子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KEGG信号通路主要与黏着斑、ECM受体互作、顺铂耐药性等相关;L1CAM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病间期(DFI)、无进展间期(PFI)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预示高表达L1CAM的不良预后;PPI网络显示L1CAM蛋白与EGFR、NCAM1、ANK1-3等存在互作关系。结论:L1CAM在LUSC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预后指标;该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有望成为肺鳞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Ll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研究
12
作者 刘社清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LUSC)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LU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18例LUSC患者分为单药免疫组(13例)、单... 目的 分析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LUSC)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LU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18例LUSC患者分为单药免疫组(13例)、单药化疗组(58例)和免疫联合化疗组(4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标记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免疫联合化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化疗组、单药免疫组(均P<0.05)。3组患者治疗完成后7d(T_(1))的CRP、PCT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7d(T_(0)),且免疫联合化疗组均低于单药化疗组、单药免疫组(均P<0.05)。3组患者T_(1)的SCC、CEA和NSE水平均低于T_(0),且免疫联合化疗组的SCC和NSE水平均低于单药化疗组、单药免疫组(均P<0.05)。3组患者T_(1)的FVC、FEV_(1)和PEF水平均高于T_(0),免疫联合化疗组均高于单药化疗组、单药免疫组(均P<0.05)。单药化疗组患者的心肌炎、肝肾功能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免疫联合化疗组、单药免疫组(均P<0.05)。结论 免疫联合化疗治疗LUSC患者的效果优于单药免疫和单药化疗,且可改善炎症反应及肺功能,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治疗 化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陈秀 万国峰 +3 位作者 孙丽 李鹏 盛敏 赵绍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44-149,共6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联用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枣庄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6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ⅢB/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 目的观察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联用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枣庄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6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ⅢB/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NC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n=40)与GC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治疗方案,n=46)。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NC组分别为40%(16/40)和72.5%(29/40)。GC组分别为26%(12/46)和65.2%(30/46)。2组近期疗效对比表明NC组较GC组客观缓解率提高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10个月和4.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及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其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NC组较GC组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NC组较G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白蛋白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应用作为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首选方案,在安全和疗效上都得到了正面评价,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有必要扩充样本规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卡铂 吉西他滨 晚期细胞 一线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肺鳞癌中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李芬芬 徐婷 吴辉渊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晚期肺鳞状非小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有56名ⅢB~Ⅳ期肺鳞状非小细胞癌患者以1∶1比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观察组)、白蛋白结合型紫...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晚期肺鳞状非小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有56名ⅢB~Ⅳ期肺鳞状非小细胞癌患者以1∶1比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观察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对照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6.81月和5.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ORR(39.3%vs 32.1%)和DCR(78.6%vs 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32.1%vs 28.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晚期鳞状非小细胞癌患者的PF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替雷利珠单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卡铂
下载PDF
LINC00626通过JAK1/STAT3信号通路对肺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15
作者 蔡慧芳 范林林 +2 位作者 宋慧琴 李丽 韦海涛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93-802,共10页
目的探究LINC00626在肺鳞状细胞癌恶性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144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肺上皮细胞株和肺癌细胞株中LINC00626的表达量与肺鳞状细胞癌病... 目的探究LINC00626在肺鳞状细胞癌恶性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144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肺上皮细胞株和肺癌细胞株中LINC00626的表达量与肺鳞状细胞癌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INC00626对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将敲降的LINC00626及其敲降对照慢病毒转入H1437细胞中,命名为sh-NC组和sh-LINC00626组。将过表达LINC00626慢病毒及其过表达对照慢病毒转入A549细胞中,命名为Vetor组和LINC00626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菌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LINC00626体外细胞学功能。采用裸鼠皮下荷瘤和尾静脉注射肺转移模型检测LINC00626在活体动物体内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INC00626表达水平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PCR和RT-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LINC00626在肺鳞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01),且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16HBE细胞相比,LINC00626在H1437和H1975细胞中相对表达较高(P<0.01),在A549和H1299细胞中相对表达较低(P<0.001)。与sh-NC组相比,sh-LINC00626组中p-JAK1/JAK1、STAT3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Vector组相比,LINC00626组中p-JAK1/JAK1、STAT3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P<0.05)。体外细胞功能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INC00626过表达或敲低组对肺鳞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P<0.001)。WB实验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LINC00626组中p-JAK1/JAK1、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Vector组相比,LINC00626组中p-JAK1/JAK1、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LINC00626通过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肺鳞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为肺鳞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626 细胞 增殖 侵袭和转移 JAK1/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DSCAS对肺鳞状细胞癌SK-MES-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宏平 卢春亚 +5 位作者 李萍 贾红霞 王琰 程玖玲 程瑞瑞 张国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SCAS对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SK-MES-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63例肺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SCAS的表达。分别设计合成DSCAS过表达(oe-DSCAS)和DSCAS过表达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SCAS对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SK-MES-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63例肺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SCAS的表达。分别设计合成DSCAS过表达(oe-DSCAS)和DSCAS过表达阴性对照(oe-NC),DSCAS短发卡RNA(sh-DSCAS)和DSCAS短发卡RNA阴性对照(sh-NC)4种序列,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构建相应稳定感染的细胞株,qRT-PCR技术检测DSCAS的表达。通过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肺鳞癌组织中DSCAS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01)。oe-DSCAS组DSCAS的表达高于oe-NC组,sh-DSCAS组DSCAS的表达低于sh-NC组(P<0.05)。与oe-NC组比较,oe-DSCAS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增多,细胞增殖能力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P<0.05)。与sh-NC组比较,sh-DSCAS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侵袭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DSCAS可增加肺鳞癌SK-MES-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LncRNA DSCAS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量化运动在肺鳞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占黄泠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量化运动在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肺鳞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 目的分析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量化运动在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肺鳞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放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量化运动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均小于干预前(P<0.05),但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研究组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疗期间对肺鳞癌放疗患者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量化运动干预,可减轻放疗对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放疗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 量化运动 功能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 叶亮 +1 位作者 秦毅 袁国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乐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 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肺鳞状细胞癌(LSCC)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乐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及NK细胞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比较,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对LSCC疗效更佳,在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信迪利单抗 白蛋白紫杉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结核通路基因与肺鳞状细胞癌预后及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蒋逆立 张蝶 +1 位作者 刘曾晶 胡艳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41-649,共9页
目的探索结核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与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判别结核合并LUSC的预测基因和免疫因子,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 目的探索结核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与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判别结核合并LUSC的预测基因和免疫因子,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获取结核相关通路(map05152)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纳入374例LUSC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验证,利用列线图分析LUSC患者的预后,并分析结核通路基因在不同风险分组的肿瘤微环境和单样本免疫浸润富集差异。结果CASP9、FADD、PLK3基因与LUSC预后相关。风险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免疫细胞浸润富集差异,尤其是central memory CD4 T、effector memeory CD4 T、gamma delta T、natural killer和natural killer T等免疫细胞呈低富集状态。结论CASP9、FADD、PLK3基因可用于评估LUSC患者的预后,并根据风险评分识别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对于高风险组有富集差异的免疫细胞,未来有望进一步研究并发现结核合并LUSC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细胞 基因 免疫 TCGA 预后 列线图
下载PDF
FCHSD2:肺鳞状细胞癌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代顺 张璐 刘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074-1085,共12页
目的:探讨Fer/Cip4同源性(Fer/Cip4 homology,FCH)和双Src同源性3(Src homology 3,SH3)结构域2(FCH and double SH3 domains 2,FCHSD2)在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LUS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 目的:探讨Fer/Cip4同源性(Fer/Cip4 homology,FCH)和双Src同源性3(Src homology 3,SH3)结构域2(FCH and double SH3 domains 2,FCHSD2)在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LUS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2(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2,TIMER2)进行泛癌分析,发现FCHSD2的表达差异。用Kaplan-Meier绘图仪评估FCHSD2对LUSC的预后价值,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进行确认。并通过定量RT-PCR检测4种NSCLC细胞系和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中FCHSD2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Coexpedia肿瘤数局库分析了FCHSD2共表达的前100个基因,对其功能进行富集分析,并在Sangerbox 3.0平台探究FCHSD2表达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最终预测FCHSD2的调控微RNA(microRNA,miRNA),并利用RNA相互作用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RNA Interactomes,ENCORI)平台建立LUSC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生存分析显示FCHSD2 mRNA水平的降低与LUSC患者OS的降低显著相关。用GO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与磷酸转移酶活性、肝素结合等结果相关。且浸润水平随着FCHSD2表达的变化而变化,呈正相关。最终预测出了FCHSD2的调控miRNA,并构建了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结论:FCHSD2基因有望成为新型LUSC预后标志物,为LUSC精准治疗策略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预后标志物 FCHSD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