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皮质肿瘤神经内分泌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昊玮 郑军华 +1 位作者 高建平 徐丹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方法:对长征医院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方法:对长征医院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99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病理类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均有大量表达,NSE阳性率为80%,CgA阳性率为48.9%,Syn阳性率为75.6%。在皮质腺癌中的表达率为NSE 77.8%,CgA 22.2%,Syn 77.8%。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NSE 20%,CgA 0%,Syn 10%。NSE、CgA、Syn三种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癌之间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比正常肾上腺组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肿瘤无论腺瘤、腺癌,均表现出神经内分泌学特性,提示其发生与肾上腺皮质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神经内分泌学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 嗜铬素A 突触素
下载PDF
miR-214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明妍 罗佐杰 +3 位作者 邝晓聪 秦映芬 梁杏欢 冼晶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miR-214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1例行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患者的术后切除组织,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8份,其瘤旁正常组织8份,肾上腺皮质癌组织5份;另选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系(SW-13细胞系)和裸鼠皮... 目的探讨miR-214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1例行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患者的术后切除组织,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8份,其瘤旁正常组织8份,肾上腺皮质癌组织5份;另选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系(SW-13细胞系)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6份。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的miR-214表达。结果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比较,肾上腺皮质癌组织、SW-13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的MiR-214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与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和SW-13细胞系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的MiR-214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R-214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深入探讨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miR-214 SW-13细胞系 裸鼠移植瘤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中E-cadherin、MMP-2及MMP-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旭 胡卫列 +1 位作者 聂奇伟 张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527-3530,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肾上腺皮质肿瘤(15例肾上腺皮质癌和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MMP-2、MMP-9...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肾上腺皮质肿瘤(15例肾上腺皮质癌和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MMP-2、MMP-9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MMP-2、MMP-9及E-cadherin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2/15)、66.7%(10/15)和20%(3/15),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为27.5%(11/40)、25%(10/40)和52.5%(21/40),而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则为0%(0/10)、10%(1/10)和100%(10/10)。MMP-2和MMP-9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较腺瘤组织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高,而Ecadherin的表达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MMP-2及MMP-9与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肾上腺皮质癌中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肾上腺皮质肿瘤中E-cadherin与MMP-2、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cadherin、MMP-2及MMP-9在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呈差异性表达,E-cadherin表达的减弱与MMP-2及MMP-9表达的增强均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E钙粘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中PPARγ与PTEN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瑶 罗佐杰 +5 位作者 秦映芬 卢德成 梁杏欢 覃丹露 冼晶 戴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讨PPARγ和PTEN在肾上腺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30例、腺癌13例)及7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PARγ及PTEN的表达,观察二者相互关系以及与肾上腺皮质病变病理学参数的联系。... 目的:探讨PPARγ和PTEN在肾上腺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30例、腺癌13例)及7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PARγ及PTEN的表达,观察二者相互关系以及与肾上腺皮质病变病理学参数的联系。结果:肾上腺皮质癌与腺瘤和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PPARγ表达明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6.9%、23.3%、0),PTEN表达减低(阳性率分别为7.7%、43.3%、85.78%);PPARγ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TEN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PPARγ与PTEN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PPARγ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高表达且与PTEN的表达显著相关,提示PPARγ与PTEN存在相互调控机制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发生发展,检测PPARγ及PTEN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PPARΓ PTEN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和乙酰肝素酶-1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陈辉 胡卫列 +1 位作者 夏照明 万克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5-1468,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乙酰肝素酶-1(HPA-1)在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和了解其能否成为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鉴别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NovolinkTMPolymer法检测33例肾...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乙酰肝素酶-1(HPA-1)在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和了解其能否成为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鉴别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NovolinkTMPolymer法检测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肾上腺皮质癌及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COX-2和HPA-1的表达情况。结果:(1)肾上腺皮质癌中COX-2和HPA-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X-2和HPA-1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与正常肾上腺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X-2与HPA-1在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4)COX-2、HPA-1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COX-2和HPA-1的表达,将有助于早期鉴别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和更好地评估其预后,COX-2和HPA-1有望成为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早期鉴别和评估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及生物靶向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环氧合酶-2 乙酰肝素酶-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i67和P16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德成 罗佐杰 +3 位作者 冼晶 韦敏怡 刘红 王安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2-894,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肿瘤增殖抗原Ki67(Ki67)和抑癌基因P16(P16)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Ki67及P16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70例、腺癌7例)及10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Ki67及P16的标记... 目的:联合检测肿瘤增殖抗原Ki67(Ki67)和抑癌基因P16(P16)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Ki67及P16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70例、腺癌7例)及10例瘤旁正常组织标本中Ki67及P16的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结果:Ki67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不表达,在腺癌表达最高,腺瘤次之;P16在正常肾上腺组织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Ki67和P16在肾上腺皮质肿瘤表达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存在负相关关系(r=-0.736,P<0.05)。Ki67的LI在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的界定值为5%;P16的LI在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的界定值为12%。结论:Ki67及P16的表达与肾上腺肿瘤显著相关,Ki67的LI>5%和P16的LI<12%时,提示为腺癌。联合检测Ki67和P16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表达,为难以判断良、恶性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提供较为客观、简捷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KI67 P16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在区分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洋 汤正义 +7 位作者 崔斌 龚慧 田秀丽 黄佳佳 叶菲 徐茜 李小英 宁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810-813,863,共5页
目的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分析筛查不同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基因缺失/重复的差别。方法选择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2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采用MLPA的方法针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肿瘤组织DNA潜在发生缺失/重复的基因进行突变筛... 目的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分析筛查不同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基因缺失/重复的差别。方法选择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2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采用MLPA的方法针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肿瘤组织DNA潜在发生缺失/重复的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肾上腺皮质良性肿瘤中,部分存在06p21.3、12q24.13、17p13.1、17q21.1、19q13.41基因位点重复性改变;在肾上腺皮质癌中,上述区段均发生改变,同时存在片段11q13缺失。结论MLPA法适合检测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基因缺失/重复位点,肾上腺皮质腺瘤中基因位点改变数目显著少于皮质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式扩增法 肾上腺皮质肿瘤 肾上腺皮质 染色体缺失/重复
下载PDF
亚临床状态肾上腺皮质肿瘤ACTH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樊华 李汉忠 石冰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亚临床皮质醇分泌瘤与其他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异同。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ACTH-R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A...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亚临床皮质醇分泌瘤与其他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异同。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ACTH-R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ACTH-R表达的差异,对ACTH-R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TH-R/β-actin mRNA相对比值在正常肾上腺皮质(NC)中为0.961±0.164,醛固酮分泌瘤(APA)中为0.845±0.386,皮质醇分泌瘤(CPA)中为0.636±0.104,亚临床皮质醇分泌瘤(sub-CPA)中为1.242±0.372,肾上腺皮质无功能瘤(NFA)中为1.297±0.228。ACTH-R/β-actin mRNA相对比值在NFA及sub-CP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肾上腺皮质、APA和CPA(P<0.01),在CPA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ACTH-R的差异表达可能是亚临床皮质醇分泌瘤内分泌功能低下的决定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ACTH受体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3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郭 彬 吴开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96-497,共2页
目的:为提高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34例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进行总结。结果: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良性肿瘤29例,肾上腺皮质癌5例。在良性肿瘤中无功能性肿瘤8例,有激素分泌功能者21例,其中临床前原... 目的:为提高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34例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进行总结。结果: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良性肿瘤29例,肾上腺皮质癌5例。在良性肿瘤中无功能性肿瘤8例,有激素分泌功能者21例,其中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血醛固酮轻度增高,肾素偏低;临床前柯兴氏征11例,血皮质醇轻度增高。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直径为0.7~2.6cm,CT值-7~25.3Hu。束状带肿瘤直径2.5~6.0cm,CT值25.6~39.5Hu。肾上腺皮质癌24h尿17KS增高。结论: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应根据影像检查和内分泌测定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肿瘤直径>2cm,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肿瘤应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 肾上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冼晶 罗佐杰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92-396,共5页
肾上腺皮质肿瘤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鉴别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良恶性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及对肿瘤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皮质 皮质腺瘤 鉴别诊断 诊断
下载PDF
Plilips 128层iCT及1.5TMR在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中诊断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舟 郑吟诗 +1 位作者 黄文起 李春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9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Plilips128层i CT及1.5TMR诊断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疑似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80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1.5TMR方法辅助临床诊断,试验组采用Plilips128层i CT的方法辅... 目的探讨Plilips128层i CT及1.5TMR诊断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疑似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80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1.5TMR方法辅助临床诊断,试验组采用Plilips128层i CT的方法辅助临床诊断。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诊断结果的特异性(80.0%vs.55.5%)、敏感性(77.1%vs.51.6%)、准确性(77.5%vs.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lips128层i CT在诊断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i CT 1.5TMR 肾及肾上腺皮质肿瘤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颖 袁平 +2 位作者 许海敏 杨小妹 金晓龙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行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检测2例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结果:肿瘤呈实质性,切面有黏液感。肿瘤细胞在黏液背景中排... 目的:探讨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行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检测2例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结果:肿瘤呈实质性,切面有黏液感。肿瘤细胞在黏液背景中排列成相互吻合的网状或假腺腔样结构,腺腔内和细胞间为嗜酸性黏液。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抑制素-α(inhibin-α)、黑素细胞相关蛋白A(melan-A)、波形蛋白(vimentin)、突触素(synapsin)和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超微结构示肿瘤细胞间有无定形黏液样物质,胞质内含丰富的内质网。结论:黏液样肾上腺肿瘤是罕见的肿瘤,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检测有助于肾上腺皮质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皮质醇症28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义麒 曹林升 +1 位作者 薛学义 林承杰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70-171,共2页
肾上腺皮质肿瘤皮质醇症28例报告罗义麒,曹林升,薛学义,林承杰关键词:皮质醇症,肾上腺皮质肿瘤自1975年5月~1993年4月,我科收治皮质醇症43例,其中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所致者28例,占65.1%。现将本组病例资料... 肾上腺皮质肿瘤皮质醇症28例报告罗义麒,曹林升,薛学义,林承杰关键词:皮质醇症,肾上腺皮质肿瘤自1975年5月~1993年4月,我科收治皮质醇症43例,其中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所致者28例,占65.1%。现将本组病例资料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症 肾上腺皮质肿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Plk1和P53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赵世明 杨锦建 +2 位作者 贾占奎 李惠翔 刘宇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和P53在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56例肾上腺皮质肿瘤中Plk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和P53蛋白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和P53在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56例肾上腺皮质肿瘤中Plk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和P53蛋白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73.33%和40.00%,在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al adenom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9.27%和4.88%,Plk1和P53蛋白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织(P<0.05)。P53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术后生存时间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k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术后生存时间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k1和P53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可能是肾上腺皮质癌治疗的理想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K1 P53 肾上腺皮质肿瘤
原文传递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检测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樊华 李汉忠 +1 位作者 严维刚 石冰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评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检测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olyme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7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ACTH-R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电子... 目的评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检测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亚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olyme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7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中的ACTH-R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超微结构间的差异。结果 sub-CPA组、CPA组、APA组、NFA组和NC组的ACTH-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8.2)%、(53.2±10.3)%、(63.2±10.1)%、(83.3±6.5)%和(70.1±7.3)%,其中,NFA组和sub-CPA组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00)、APA组(P=0.000,P=0.000)及CPA组(P=0.000,P=0.000),NC组明显高于APA组(P=0.039),APA组明显高于CPA组(P=0.037),NFA与sub-CP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肿瘤具有部分相似的超微结构,但不同亚型肾上腺皮质肿瘤细胞内分泌颗粒的类型和数量存在差异。结论 ACTH-R检测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用于区分不同分泌功能的肾上腺皮质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亚型 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6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16
作者 卢德成 罗佐杰 +1 位作者 冼晶 韦敏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3-954,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以期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表现。结果:68例中皮质醇瘤31例(45%),醛固酮瘤24例(35%),无功能瘤13例(20%),均...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以期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表现。结果:68例中皮质醇瘤31例(45%),醛固酮瘤24例(35%),无功能瘤13例(20%),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分型:腺瘤60例(88%),腺癌8例(12%)。术后随访,除1例皮质瘤死亡外,余效果良好。结论: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和体积大(直径大于6cm)的肿瘤应积极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体征和症状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增殖活性检测及预后意义
17
作者 阎晓初 柳风轩 贺光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方法:采用DNA含量测定、AgNOR和PCNA染色对正常肾上腺皮质、皮质增生、腺瘤和癌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正常肾上腺与皮质增生DNA含量、AgNOR...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方法:采用DNA含量测定、AgNOR和PCNA染色对正常肾上腺皮质、皮质增生、腺瘤和癌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正常肾上腺与皮质增生DNA含量、AgNOR计数、PCNA指数均值相接近(P>005),DNA倍体主要呈二倍体。腺瘤较增生组相比三种指标均值相差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细胞中Fas、Fas-L、HLA-DR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侯亚莉 欧阳金芝 杨艳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Fas、Fas-L、HLA-DR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1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Fas、Fas-L、HLA-DR蛋白的表达,应用Mias99图像分析系统对... 目的观察Fas、Fas-L、HLA-DR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1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Fas、Fas-L、HLA-DR蛋白的表达,应用Mias99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Fas、HLA-DR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减少,其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染色面积均明显低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1);②Fas-L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增多,其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染色面积均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1)。结论①Fas/Fas-L系统与HLA-DR可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②Fas、HLA-DR可作为判别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蛋白 Fas—L蛋白 HLA—DR蛋白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
19
作者 陈建雯 严肃 +1 位作者 龚代贤 夏毓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2-423,44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975年~2001年间我院收治的3~13岁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9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7例,皮质癌例,其中分泌型肿瘤5例,无分泌功能的肿瘤4例。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瘤(...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975年~2001年间我院收治的3~13岁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9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7例,皮质癌例,其中分泌型肿瘤5例,无分泌功能的肿瘤4例。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瘤(ACA)与肾上腺皮质癌(ACT具有完全不同的预后。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肿瘤是否彻底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诊断 肾上腺皮质肿瘤 外科学 预后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附45例报告)
20
作者 邵红刚 袁光亚 +1 位作者 时冬梅 辛宇鹏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皮质醇症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无功能腺瘤13例。临床表现、内分泌生化检查、B超、CT或MRI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结果:4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 目的:提高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皮质醇症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无功能腺瘤13例。临床表现、内分泌生化检查、B超、CT或MRI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结果:4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是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皮质醇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无功能腺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