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6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杰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机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近年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HFpEF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HFpEF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为HFpEF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对近年放射性核素显像在HFpEF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该技术在HFpEF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放射性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交感神经 综述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出血显像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巍 王观筠 +3 位作者 阚英 刘洁 张抒欣 杨吉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99m锝红细胞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RBC SPECT/CT)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86例临床怀疑为消化道出血并行^(9...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99m锝红细胞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RBC SPECT/CT)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86例临床怀疑为消化道出血并行^(99m)Tc-RBC SPECT/CT出血显像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体内法标记,间断静态扫描至6 h平面显像,扫描过程中发现可疑阳性时立即行局部SPECT/CT显像;如无明显阳性发现,则延迟至6 h行断层显像。分析^(99m)Tc-RBC平面显像与^(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以“金标准”为参照,比较不同部位^(99m)Tc-RBC平面显像与^(99m)Tc-RBC SPECT/CT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检测的出血检出率为52.3%,高于^(99m)Tc-RBC平面显像(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标准”进行参照,^(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准确率为90.7%,高于^(99m)Tc-RBC平面显像(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怀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显著高于^(99m)Tc-RBC平面显像(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例怀疑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高于^(99m)Tc-RBC平面显像(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核素显像有助于消化道出血原因及部位判断,^(99m)Tc-RBC SPECT/CT断层显像较^(99m)Tc-RBC平面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为精准地指导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诊断 消化道出血 ^(99m)Tc-RBC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旭 李殿富 黄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最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AS的特点是病变从动脉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AS的发展可分为6型: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婴儿梗阻性黄疸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的应用与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文全 谭健 +4 位作者 宋澄 侯波 戴向晨 彭杰 周荫保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对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儿利用放射性核素对肝、胆及肠道进行动态显像检查,用以鉴别梗阻性质,指导临床治疗。12例患几年龄28天至5个月,均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肝脾肿大。5例肠道核素显像均为胆汁瘀滞型黄疸。12例分别经药物或手术治疗... 对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儿利用放射性核素对肝、胆及肠道进行动态显像检查,用以鉴别梗阻性质,指导临床治疗。12例患几年龄28天至5个月,均血清胆红素持续升高,肝脾肿大。5例肠道核素显像均为胆汁瘀滞型黄疸。12例分别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符合核素显像诊断。通过核素显像检查以肠道是否显像来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及协助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实用性。同时讨论本组病儿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放射性显像 治疗 婴儿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放射性显像 ^99TC^M-MIBI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肺动脉压力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景浩 张善通 +1 位作者 曾纪骅 刘秀杰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9,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心脏、肺部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系列监测和判断肺动脉压力程度对选择手术时机、术后随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创伤性的右心导管检查方法虽能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但病人不能接受多次重复检查.无创性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简... 肺动脉高压是心脏、肺部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系列监测和判断肺动脉压力程度对选择手术时机、术后随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创伤性的右心导管检查方法虽能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但病人不能接受多次重复检查.无创性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 放射性 显像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放射性核素显像进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瞿卫 王自正 王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放射性显像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文献综述 缺血性心脏病 血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核素显像诊断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万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锝(^(99m)Tc)在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慢性肾脏病Ⅴ期患者行腹膜透析后出现胸腔积液,将^(99m)Tc与腹透液混合后注入腹腔,行核素动态及延迟显像,观察胸腔渗漏情况。结果4例显像13~150min观察到...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锝(^(99m)Tc)在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慢性肾脏病Ⅴ期患者行腹膜透析后出现胸腔积液,将^(99m)Tc与腹透液混合后注入腹腔,行核素动态及延迟显像,观察胸腔渗漏情况。结果4例显像13~150min观察到右侧胸腔有显像剂分布,证实胸腹瘘存在;确诊后1例调整透析方案;1例胸腔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胸腔积液缓解,继续腹膜透析治疗;2例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对于腹膜透析疑似合并胸腹瘘者,高锝酸盐核素显像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胸腹瘘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不一致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顾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63-64,共2页
目的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出现不一致情况,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心肌... 目的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出现不一致情况,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负荷实验,对于负荷显像出现异常的患者于1 d后再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6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不一致的共7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的患者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的患者2例。68例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之后诊断为阳性38例,阴性30例,68例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为阳性37例,阴性31例,诊断敏感性为97.4%。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种诊断方法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冠状动脉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在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无创检查,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初步临床应用
10
作者 王跃涛 杨敏福 +3 位作者 鹿存芝 朱峰 王冠民 傅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4-154,共1页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于PTSMA术前3-6 d和术后7-15 d,分别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核素...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于PTSMA术前3-6 d和术后7-15 d,分别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计算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放射性计数比以及室间隔缺损范围,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高峰充盈率(PFR)和室间隔局部射血分数。结果8例患者术前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室间隔放射性浓聚,术后心肌灌注显像示7例部分室间隔放射性缺损,其中1例伴左心室下壁放射性缺损,术后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术前(0.76±0.14比1.15±0.11,P<0.01),室间隔缺损范围占左室的(6.42±1.29)%。仅1例室间隔放射性计数无明显变化。术后PFR明显高于术前[(2.29±0.24) EDV/s比(1.62±0.28)EDV/s,P<0.01],室间隔局部EF明显低于术前[(34±9)%比(57±7)%,P<0.01=,但整体EF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有助于判断PTSMA所致心肌损害,评价心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 化学消融术 心肌灌注显像 心室造影 肥厚型梗阻 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射血分数 放射性浓聚 放射性计数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下肢静脉梗阻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特征
11
作者 孟玉葆 刘保平 +2 位作者 牛广君 常建东 韩星敏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8-259,共2页
下肢静脉梗阻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特征孟玉葆,刘保平,牛广君,常建东,韩星敏我们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下肢静脉梗阻等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145例患者均为主诉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的就诊者,... 下肢静脉梗阻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特征孟玉葆,刘保平,牛广君,常建东,韩星敏我们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下肢静脉梗阻等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145例患者均为主诉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的就诊者,其中男81例,女64例,年龄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疾病 放射性 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动脉显像对周围动脉缺血疾病诊断的评价
12
作者 刘保平 韩星敏 +7 位作者 段文杰 孙秉奇 牛广君 孟玉葆 焦建国 阮翘 常建东 韩静英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3-243,共1页
放射性核素动脉显像对周围动脉缺血疾病诊断的评价刘保平韩星敏段文杰孙秉奇牛广君孟玉葆焦建国阮翘常建东韩静英应用放射性核素动脉显像对15例周围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检查,旨在建立核素动脉显像的方法及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 放射性核素动脉显像对周围动脉缺血疾病诊断的评价刘保平韩星敏段文杰孙秉奇牛广君孟玉葆焦建国阮翘常建东韩静英应用放射性核素动脉显像对15例周围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检查,旨在建立核素动脉显像的方法及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对象。15例周围动脉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缺血 诊断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用于一侧颈动脉切除术后病人脑血流检测
13
作者 庞雁 赵斌 +5 位作者 李树玲 常克力 庹培昱 朱殿清 蒋霞芬 王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84-386,共3页
利用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对“不行血管重建的一侧颈动脉切除术”病人脑血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侧颈动脉切除后,患侧颈血流减少,但脑血流显示出与同侧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可观察到其机体代偿途径有如下3种:①伴行椎... 利用放射性核素脑血流显像的方法对“不行血管重建的一侧颈动脉切除术”病人脑血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侧颈动脉切除后,患侧颈血流减少,但脑血流显示出与同侧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可观察到其机体代偿途径有如下3种:①伴行椎动脉扩张,②同侧代偿;③对侧代偿。有关机体代偿的详细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血管造影 动脉切除 脑血流 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挑战与机遇
14
作者 兰晓莉 宋祥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 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为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个体化方案,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在开发新靶点、研发新型放射性药物、辐射剂量学与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带来挑战。本文就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闭塞性肺血管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蕴忠 刘秀杰 +8 位作者 何作祥 张卫和 张正 吴清文 莫丽君 刘华平 郭风 陈白屏 程显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根据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显像检查。65例闭塞性肺血管病中,33例诊断为肺栓塞症(大块),肺灌注显像呈肺段以上分布的血流灌注缺损;32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中,20例诊断为慢性哑型肺血栓栓塞症,肺灌注显像呈不均匀的斑片状稀疏缺损;12例诊... 根据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显像检查。65例闭塞性肺血管病中,33例诊断为肺栓塞症(大块),肺灌注显像呈肺段以上分布的血流灌注缺损;32例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中,20例诊断为慢性哑型肺血栓栓塞症,肺灌注显像呈不均匀的斑片状稀疏缺损;12例诊断为真正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肺灌注显像为正常或普遍稀疏。65例中63例肺动脉平均压增高,升高程度与肺血流受损范围和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通气/灌注显像 闭塞性肺血管病 动脉高压
下载PDF
超声与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田青 朱好辉 +2 位作者 袁建军 李惠 鲍俊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方法收集46例临床怀疑为梅克尔憩室的患儿,分析其超声、核素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超声、核素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结果 46例患儿中,38例术中证实为梅克尔憩室... 目的对比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方法收集46例临床怀疑为梅克尔憩室的患儿,分析其超声、核素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超声、核素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结果 46例患儿中,38例术中证实为梅克尔憩室;其中超声诊断33例,假阴性5例,未出现假阳性;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24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18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9.13%(41/46)、敏感度86.84%(33/38)、特异度100%(8/8);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准确率52.17%(24/46)、敏感度52.63%(20/38)、特异度50.00%(4/8)。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敏感度与核素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具有无创、无辐射、价格易接受及敏感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梅克尔憩室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彭京京 张清 +4 位作者 蔡槱伯 刘玉涛 郝林 牛晓辉 何海燕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评价骨肉瘤的核素显像特征 ,以利于骨肉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法  133例骨肉瘤患者做了 174次99Tcm 亚甲基二膦酸 (MDP)全身骨显像和 33次2 0 1Tl三时相局部显像 ,观察骨肉瘤的显像特征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结果  10 8例骨... 目的 评价骨肉瘤的核素显像特征 ,以利于骨肉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法  133例骨肉瘤患者做了 174次99Tcm 亚甲基二膦酸 (MDP)全身骨显像和 33次2 0 1Tl三时相局部显像 ,观察骨肉瘤的显像特征和对显像剂的摄取情况。结果  10 8例骨肉瘤单发病灶的99Tcm MDP显像特征为病灶部位的高摄取 ,在放射性浓集的热区病灶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减低区 ,伴或不伴有软组织浓集 ,半定量分析摄取比值为 5 40± 3 42 (n =33) ;33例骨肉瘤2 0 1Tl三时相显像 :血流曲线明显升高 ,15min比值为 3 38± 2 12 ,3h为 2 0 3± 0 87。报告了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肉瘤多发病灶、肺转移灶及术后复发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结论 放射性核素显像可示踪骨肉瘤成骨的生物学行为 ,在骨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放射性显像 MDP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2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定德 李前伟 +3 位作者 厉红民 谢来平 罗朝学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22.4%(47/210),无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9%(3/38),二者相差显著(P<0.01);(2)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中,好发部位的骨转移阳性率为30.5%(29/95),非好发部位则为19.4%(7/36),二者相差显著(P<0.01);(3)60.4%(150/248)的骨显像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是通过补充X线、CT、MRI检查或随访而最终明确诊断的;(4)28.0%(10/48)的不典型表现病例随访3个月时病灶无明显变化而6个月或12个月后病灶明显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结论肿瘤骨转移非好发部位或无肿瘤病史患者的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也须高度重视,必要时考虑'双癌';应密切结合X线、CT、MRI检查综合分析;骨显像随访时间一般应为3~6个月以上,必要时可超过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不典型表现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顺芳 时梅萍 +6 位作者 姚明 赵兰香 苏建中 顾伟勇 陆建英 谢文晖 董强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以及在免疫缺陷BNX小鼠的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注射入小鼠左心室,形成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剂示踪下寻找到骨转移灶,...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以及在免疫缺陷BNX小鼠的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注射入小鼠左心室,形成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剂示踪下寻找到骨转移灶,然后切除病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转移性肺腺癌细胞。利用获得的第1代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经血液(动、静脉系统)和肺原位途径进行种植,按上述步骤重复多个循环。结果:染色体分析结果确定亲代SPC-A-1细胞经小鼠体内-体外连续筛选,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后显示,获得的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未改变人源细胞属性。99mTc-MDP和X射线的放射剂量对SPC-A-1BM细胞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111 MBq的99mTc-MDP对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生长的影响类似于且略小于40 kV、2 mA、4 s的X射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检测出的小鼠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6%和31.3%、73.3%和100%以及94%和43%。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为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及其免疫缺陷BNX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提供了一种实用且便捷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小鼠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克明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葛宝丰 白孟海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用SPECT检查骨缺损修复效果。40只新西兰白兔均于两侧桡骨干造成15cm缺损后分成4组,A组植入25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组植入25mgBMP;C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用SPECT检查骨缺损修复效果。40只新西兰白兔均于两侧桡骨干造成15cm缺损后分成4组,A组植入25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组植入25mgBMP;C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不同时间进行骨骼显像,同时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发现再生性骨盐沉积活动,以A组最为活跃,B组其次,所揭示规律与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吻合。因此,SPECT和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早、更全面地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术 放射性 显像 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