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在肾移植后人/肾存活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旭东 苏斌 +3 位作者 杨宇如 李亚 王莉 卢一平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在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及移植肾存活率方面的差别。方法 遵循Cochrane肾脏协作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2 0 0 4.12 )、EMBASE(1989~2 0 0 4.12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在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及移植肾存活率方面的差别。方法 遵循Cochrane肾脏协作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2 0 0 4.12 )、EMBASE(1989~2 0 0 4.12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8~2 0 0 4.10 )及Cochrane图书馆(2 0 0 4年第4期) ;手工检索与肾移植相关的8种中文杂志。采用Revman 4.2 .7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6个随机对照实验纳入研究,包括165 4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患者。Mate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应用Tac与CsA ,其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相比并不能提高人/肾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环孢素A 移植 人/肾存活率 Mate分析
下载PDF
不同肾源对肾移植患者肾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晋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78-78,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肾源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72例,对各类肾源受者进行观察,记录各类肾源受者1年肾存活的例数,计算出其1年肾存活率并测定各类肾源受者肾存活一年时的肾功能状况。... 目的研究不同肾源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72例,对各类肾源受者进行观察,记录各类肾源受者1年肾存活的例数,计算出其1年肾存活率并测定各类肾源受者肾存活一年时的肾功能状况。结果1年肾存活率尸体肾受者较活体肾受者低,且肾功能相对较差;在活体肾受者中,1年肾存活率活体肾(无血缘关系)受者较活体肾(有血缘关系)受者差且肾功能相对较差。结论1年肾存活率尸体肾移植较活体肾低;活体肾移植中,血缘关系越近肾存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肾存活率 影响
下载PDF
UMOD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存活率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金升 白亚玲 +3 位作者 张文博 张胜雷 张俊霞 崔立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1-392,共2页
尿调蛋白由uromodulin(UMOD)基因编码,在肾脏特异性表达,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进展相关^[1]。2009年欧洲全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显示,UMOD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CKD的发生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2-3]。目... 尿调蛋白由uromodulin(UMOD)基因编码,在肾脏特异性表达,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与进展相关^[1]。2009年欧洲全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显示,UMOD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CKD的发生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2-3]。目前有关UMOD基因启动子区的SNP与CKD患者肾脏生存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UMOD启动子区SNP与CKD患者5年肾脏生存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启动子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慢性脏病 肾存活率 患者 小球滤过率 生存预后 特异性表达
原文传递
肾功能延迟恢复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力 朱有华 +4 位作者 王立明 周梅生 张雷 韩澍 孟虹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6,共2页
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DGF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尚存争议,考虑到DGF对移植肾存活率影响的不确定性,我们对本院110例DGF受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DGF的发生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
关键词 功能延迟恢复 移植肾存活率 移植受者 DGF 术后早期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凤杰 郭珲 焦艳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7)和尿酸正常组(n...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7)和尿酸正常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牛津病理(M、S、E、T)分型、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存活率。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患者牛津病理分型M、S、E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牛津病理分型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组累积肾存活率为43.1%,尿酸正常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肾存活率与高尿酸血症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和肾存活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IGA 牛津病理分型 肾存活率
下载PDF
尸体肾移植存活17年以上临床报告
6
作者 孙友文 张祖明 +1 位作者 陈友辉 王章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移植 尸体移植 肾存活率
下载PDF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9
7
作者 宛霞 李劲高 +2 位作者 白婕 黄湖辉 苏晓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8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以412例无新月体IgA肾病患者为对照。对其中27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人、肾存活情况,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 目的探讨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8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以412例无新月体IgA肾病患者为对照。对其中27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人、肾存活情况,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肾存活率。结果新月体形成在IgA肾病中的发生率为17.8%,39例(43.9%)表现为急进性肾炎,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均较无新月体组重,并随着其形成范围及纤维性新月体增加而加重。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0.3±29.6)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5.24%、80.95%和61.9%;无新月体组平均随访(45.1±26.9)月,其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1.67%和79.17%。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较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 IGA 新月体 肾存活率 预后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肾脏病理改变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樱花 杨柳 +5 位作者 陈浩 丁月梅 刘正钊 章海涛 刘志红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远期肾脏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AAV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52岁(37~59)岁,基线血清肌酐(SCr)380.1μmol/L(194.5~5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远期肾脏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AAV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52岁(37~59)岁,基线血清肌酐(SCr)380.1μmol/L(194.5~583.4μmol/L),其中84例(41.0%)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RT)。肾脏病理类型包括局灶型(n=23)、混合型(n=71)、新月体型(n=47)和硬化型(n=64)。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AAV的肾脏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34例(40.5%)摆脱RRT(中位时间1月),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摆脱RRT比例分别为100%、54.5%、48.0%和22.9%。随访3~160月(中位时间22月),26例(12.7%)死亡,92例(44.9%)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2.3%、60.8%、42.8%和28.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基线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局灶型(HR 0.1,P=0.01)、混合型(HR 0.4,P=0.002)和新月体型(HR 0.5,P=0.005)较硬化型进入ESRD的风险显著低。SCr≥442μmol/L(HR 4.9,P=0.00)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10%(HR 2.1,P=0.04)是硬化型AAV进展至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欧洲血管炎研究小组病理类型能预测AAV患者远期肾脏预后,除病理类型外,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也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硬化型AAV要结合SCr水平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判断肾脏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肾存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Ⅴ型狼疮性肾炎的远期预后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海鸥 胡伟新 +5 位作者 谢红浪 章海涛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经肾活检诊断为Ⅴ型LN(ISN/RPS2003肾脏病理分型标准)的患者100例[女性9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32±9)岁]。通过Kaplan-Meier法估算人... 目的:回顾性分析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经肾活检诊断为Ⅴ型LN(ISN/RPS2003肾脏病理分型标准)的患者100例[女性9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32±9)岁]。通过Kaplan-Meier法估算人肾存活率,并建立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平均随访(77.6±56)个月(中位时间59.5个月)。共2例死亡,5年、10年人存活率均为98%,5年、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6.1%、92.7%。肾小管间质严重损害(RR66.514)、治疗初大量蛋白尿(RR19.159)和持续不缓解(RR9.834)是影响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入终末期肾衰6例中3例治疗初即有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2例随访中发生转型(1例转为Ⅴ型伴Ⅳ型,1例转为Ⅴ型伴Ⅲ型),1例CSA中毒。并发症:包括感染(13%),血栓(3%),股骨头坏死(3%),糖尿病(4%)和肿瘤(1%)。结论:Ⅴ型LN10年人肾存活率达98%和93%,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大量蛋白尿和持续不缓解是Ⅴ型LN进展为ESR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 肾存活率 小管间质病变 蛋白尿
下载PDF
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的远期预后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海鸥 胡伟新 +5 位作者 谢红浪 章海涛 陈惠萍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DP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符合SLE,经肾活检存在弥漫增生性病变的狼疮性肾炎(Ⅳ/Ⅳ+V,ISN/RPS2003肾脏病理分型标准)患者441例[女性377例,男性64例,平均年龄(29.6±9.85)岁...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DP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符合SLE,经肾活检存在弥漫增生性病变的狼疮性肾炎(Ⅳ/Ⅳ+V,ISN/RPS2003肾脏病理分型标准)患者441例[女性377例,男性64例,平均年龄(29.6±9.85)岁]。通过Kaplan-Meier法估算人肾存活率,并建立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人、肾存活率:441例平均随访(60.8±43.3)个月(中位时间61个月)。共15例(3.4%)死亡(感染11例,脑血管意外2例,肺出血1例,猝死1例),5年、10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6.5%和92%;共28例(6%)在随访期间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ranaldisease,ESRD),5年、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4.5%和86.4%。随访初SCr≥132.6μmol/L(HR6.54)、慢性化指数(CI)≥3(HR3.52)、伴有血管病变(HR10.37)及V型病变(HR2.80)、治疗未获缓解(HR10.22)及复发(HR6.13)是肾脏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2)1999至2003年DPLN患者5年人、肾存活率均高于1993至1998年(分别为96.3%vs93.6%;95.7%vs90%,P>0.05),但未达统计学差异;(3)复发及转型:323例(73.2%)在随访(7.6±8.5)月(中位时间5月)时达缓解,139例(31.5%)平均随访(35.4±28.2)月(中位时间26月)时复发,5年累积复发率达34.7%。71例因治疗未缓解或复发行重复肾活检,其中17例(23.9%)发生转型(Ⅳ型转为Ⅳ+V型)。(4)并发症:共发生并发症270例次(61.2%),主要包括感染(21.3%),月经紊乱(20.2%),股骨头坏死(5.4%),肝酶升高(4.5%)等,5年累积无并发症发生率56.7%。结论:本组DPLN5年人肾存活率可达90%,但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随访初合并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肾组织慢性化损伤严重、治疗未缓解及复发进入ESRD风险增大。感染仍为主要死因。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及减少并发症仍是重型LN临床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 人/肾存活率 预后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不同免疫抑制方案五年随访观察(附256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钢 赵军 +3 位作者 孙玲 傅耀文 马智勇 张文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已得到很大的提高,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些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窗很窄,移植医生应根据不同的个体施行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科学合理的用药,
关键词 免疫抑制方案 移植术后 随访观察 免疫抑制剂 功能衰竭 肾存活率 治疗方案 治疗窗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发生原泌尿系肿瘤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昌伟 郝斌 +1 位作者 许长宝 赵兴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104-105,共2页
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其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人肾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因肾移植术后患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故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自身肿瘤发病率升高.2005 ~ 2013年,我院对136例患者施行肾移植术治疗,其中... 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其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人肾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因肾移植术后患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故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自身肿瘤发病率升高.2005 ~ 2013年,我院对136例患者施行肾移植术治疗,其中术后发生原泌尿系肿瘤5例(3.7%).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 泌尿系肿瘤 临床分析 术后患者 终末期 免疫抑制剂 免疫力下降 肾存活率
下载PDF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25
13
作者 梁少姗 乐伟波 +5 位作者 梁丹丹 陈浩 徐峰 陈惠萍 刘志红 曾彩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行肾活检的高血压肾损害(H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比较良性肾动脉硬化(BN)及恶性肾动脉硬化(MN)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经临床及肾活检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行肾活检的高血压肾损害(H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比较良性肾动脉硬化(BN)及恶性肾动脉硬化(MN)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经临床及肾活检明确诊断的HN患者1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HN患者平均年龄(43.8±11.2)岁,本组患者以男性为主(82%),肾活检时中位高血压病程5.0年,最高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96.5±35.9) mmHg和(127.8±25.6) mmHg,中位血清肌酐(SCr) 144.1μmol/L,中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47.1 ml/(min·1.73m2),中位蛋白尿0.8 #24h.BN和MN的比例分别为54.7%及45.3%.MN组患者与BN组患者相比,高血压病程短、平均血压水平高,SCr及尿酸高、蛋白尿多,贫血较严重,靶器官损害(眼底、心脏)发生率高,且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发生率高.本组HN患者肾活检后随访时间0.3~10.8年,中位时间为2.9年,33例(18.4%)患者进入ESRD,5年和10年累积肾存活率分别为82.6%、38.4%.肾活检时eGFR下降、蛋白尿水平上升、动脉的恶性病变、肾小球硬化比例高是H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N患者肾活检时eGFR、蛋白尿量,动脉恶性病变、肾小球硬化比例等对肾脏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MN和BN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损害 良性动脉硬化 恶性动脉硬化 肾存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春霞 徐凤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9期2344-2345,共2页
关键词 移植受者 活体亲属供 围术期护理 移植术后 移植失功 再次移植 移植肾存活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肾移植6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峻 肖茂林 +1 位作者 吴裕忠 刘士贵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435-1436,共2页
关键词 移植 免疫抑制剂 人/肾存活率
下载PDF
雷帕霉素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雁钢 滕东海 卢一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移植患者 雷帕霉素 慢性移植 终末期 脏毒性作用 肾存活率 CSA 治疗手段 20世纪 近期效果
下载PDF
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芹 翟秀宇 +1 位作者 孙玲 江洪澜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6期372-374,共3页
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肾移植成功后尿毒症患者可以去除在饮食、饮水方面的限制,感觉良好。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肾移植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生存质量及人... 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肾移植成功后尿毒症患者可以去除在饮食、饮水方面的限制,感觉良好。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肾移植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生存质量及人、肾存活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肾移植术前,由于对受者进行严格的筛查,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帮助患者进行身体的调节,所以术后极少出现急危重症。但是二次肾移植手术患者,因为手术创伤大,术前患者身体条件均欠佳,术后危险系数大,对护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5月,本科成功抢救1例二次肾移植术后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将具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手术 心搏骤停 终末期 肾存活率 尿毒症期 免疫抑制剂 移植功能 气管插管 呼吸机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肾病不同病理特征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玉澄 Scott Lucia +1 位作者 Laurence Chan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 病理特征 移植肾存活率 小球病变 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及 动脉病变 组织学损害 高血压病史 病理学损害 CAN CADl 血管 同类型 活检 B组 半定量 移植前 C组分 移植后 预后 病人
下载PDF
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炳毅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近年来,移植外科、移植病理学以及移植免疫学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Halloran等([1-2])确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近年来,移植外科、移植病理学以及移植免疫学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Halloran等([1-2])确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在移植肾排斥反应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介导 排斥反应 移植免疫学 人类白细胞抗原 LEUKOCYTE 抗体反应 移植失功 性排斥 细胞介导 肾存活率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小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患者 护理报告 同种异体移植术 移植术后 终末期 肾存活率 多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