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肾上腺髓质素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学光 陈广平 +1 位作者 张志刚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M)及其受体CRLR在培养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和系膜细胞(MsC)的表达 ,以及AM对MsC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别制备AM及CRLR探针 ,Northernblot法检测其在GEC和MsC的表达 ,[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M)及其受体CRLR在培养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和系膜细胞(MsC)的表达 ,以及AM对MsC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别制备AM及CRLR探针 ,Northernblot法检测其在GEC和MsC的表达 ,[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MsC增殖情况。结果 AM仅表达于GEC ,不表达于MsC ,而其受体CRLR的表达则相反。含有AM的GEC培养上清可抑制MsC生长 ,而CRLR阻断剂CGRP8-37可部分消除此抑制作用。结论 GEC可通过合成和分泌AM抑制MsC增殖 ,提示AM作为一种重要的旁分泌因子 ,以保持肾小球微环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上皮细胞 肾小系膜细胞 上腺髓质素 聚合酶链反应 NORTHERN BLOT法 肾小 炎症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对肾小球上皮细胞部分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杨霁云 王宝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白细胞介素-2(IL-2)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可见IL-2的产生和血清水平发生改变。为了探讨IL-2在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本文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和双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观察了... 白细胞介素-2(IL-2)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可见IL-2的产生和血清水平发生改变。为了探讨IL-2在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本文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和双同位素标记方法,分别观察了IL-2对肾小球上皮细胞(GEC)掺入35S和3H-亮氨酸、3H-TdR的影响。结果显示,IL-2抑制GEC的增殖,但明显促进GEC合成含硫化合物和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综合征 细胞介素-2 肾小球上皮细胞
下载PDF
肝素及PDGF对肾小球上皮细胞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张悦 郭慕依 +3 位作者 陈广平 张秀荣 王慧君 陈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71-1571,共1页
关键词 肝素 PDGF 肾小球上皮细胞 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肾小球上皮细胞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悦 郭慕依 +3 位作者 陈广平 张秀荣 王慧君 陈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71-1572,共2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球上皮细胞 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肾病患儿免疫细胞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5
作者 牛余宗 张言镇 +2 位作者 赵炜 韩林 张圣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4-215,共2页
为探讨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应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率。结果显示 :未治疗组初发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明显抑制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与胶原的粘附 ,细胞... 为探讨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应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率。结果显示 :未治疗组初发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明显抑制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与胶原的粘附 ,细胞粘附率显著低于激素治疗组、缓解组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 (P均<0.01) ;初发肾病患儿激素治疗后的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率与激素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 (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肾小球上皮细胞 细胞粘附功能 儿童 病综合征
下载PDF
前列地尔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永红 张鑫 +1 位作者 李莹 苏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GEC)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有关。方法:体外培养GEC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细胞),LPS组(用含有LPS终浓度为80μg/ml的培养液处理细胞...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GEC)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有关。方法:体外培养GEC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细胞),LPS组(用含有LPS终浓度为80μg/ml的培养液处理细胞12 h)、LPS+前列地尔组(用终浓度为2μg/ml的前列地尔处理细胞24 h后,再进行LPS干预处理)。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Wnt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GEC细胞MDA含量、活性氧含量升高,细胞活力、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前列地尔组GEC细胞MDA含量、活性氧含量降低,细胞活力、SOD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够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脂多糖 肾小球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WNT/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黄芩素通过上调miR-7-5p影响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玉娣 蒋为 周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SCU)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上皮细胞,LPS(1.0 mg/L)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C)组、LPS组、NC+SCU组、LPS+SCU组、LPS+miR-NC组、LPS+微... 目的:探讨黄芩素(SCU)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上皮细胞,LPS(1.0 mg/L)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C)组、LPS组、NC+SCU组、LPS+SCU组、LPS+miR-NC组、LPS+微小RNA-7-5p(miR-7-5p)组、LPS+SCU+anti-miR-NC组和LPS+SCU+anti-miR-7-5p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RT-qPCR检测miR-7-5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LPS组细胞活力、miR-7-5p表达和SOD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SCU组细胞活力、miR-7-5p表达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miR-NC组比较,LPS+miR-7-5p组细胞活力和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SCU+anti-miR-NC组比较,LPS+SCU+anti-miR-7-5p组细胞活力和SOD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芩素通过上调miR-7-5p表达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微小RNA-7-5p 脂多糖 肾小球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熟地黄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汝明 谢岳婷 陈剑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信号通路,探讨熟地黄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分别进行8 w给药治疗,...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信号通路,探讨熟地黄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分别进行8 w给药治疗,统计治疗后各组尿蛋白、尿肌酐、血糖、血清肌酐等指标,并统计肾脏E-钙黏蛋白(cadherin)、肾病蛋白(Nephrin)、肌间线蛋白(Desm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RNA及蛋白和p-AKT、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尿蛋白和尿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尿蛋白和尿肌酐均显著升高,且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尿蛋白及尿肌酐明显高于熟地黄提取物组(均P<0.05)。各组血糖和血清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血糖和血清肌酐均显著升高,且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血糖及血清肌酐明显高于熟地黄提取物组(均P<0.05)。各组E-cadherin、Nephrin、Desmin、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E-cadherin、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Desmin、α-SMA mRNA及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且模型组E-cadherin、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Desmin、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P<0.05)。各组p-AKT、p-GSK-3β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p-AKT、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且模型组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熟地黄提取物组(P<0.05)。结论熟地黄提取物可能是通过影响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信号通路 熟地黄提取物 肾小脏层上皮细胞 表型转化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直接影响(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 马恒颢 +2 位作者 章洁 王小春 赖晃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8期30-33,104,共5页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肾病患儿的免疫细胞对培养的大鼠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肾病患儿 2 8名 ,根据皮质激素治疗与否、尿蛋白转阴与否分为未治组、治疗组、尿蛋白阴转组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 15名。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肾病患儿的免疫细胞对培养的大鼠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肾病患儿 2 8名 ,根据皮质激素治疗与否、尿蛋白转阴与否分为未治组、治疗组、尿蛋白阴转组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 15名。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液 (PBMC CM) ,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同位素掺入技术、放射免疫竞争性抑制法 ,检测 1、PBMC CM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层粘连蛋白 (LN)、总胶原、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基质成份的含量 ;2、PBMC CM对大鼠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3H TdR掺入指数的影响。结果  1、四个观察组的LN抑制指数为 0 95、1 0 2、1 0 1、1 0 3;3 H 羟脯氨酸的掺入指数为 0 93、1 2 4、1 2 3、1 11;Ⅲ型前胶原的抑制指数为 0 96、1 0 0、0 99、1 0 1;Ⅳ型胶原抑制指数为 1 0 4、1 0 5、1 0 4、1 0 8;显示 :未治组患儿PBMC CM作用后的上皮细胞合成LN、总胶原、Ⅲ型前胶原的指数与其它三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四组观测儿的PBMC CM作用后的大鼠系膜细胞的3 H TdR掺入指数分别为 1 2 1、1 5 3、1 5 0、1 10 ,四组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肾病患儿的免疫细胞产物具有影响上皮细胞合成部分细胞外基质的活性 ,此活性可被整体使用皮质激素纠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综合征 免疫细胞 肾小球上皮细胞 肾小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补肾活血泄浊汤对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质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悦 魏民 +2 位作者 楚非 王谦 严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2-24,共3页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蛋白质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HSPG)合成的影响。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GEC蛋白质和HSPG合成的影响 ;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提...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蛋白质和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HSPG)合成的影响。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GEC蛋白质和HSPG合成的影响 ;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提取动物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上述受刺激的上皮细胞 ,观察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上皮细胞蛋白质和HSPG合成的影响。LPS和硫酸鱼精蛋白具有抑制GEC合成蛋白质及含硫化合物的作用 ;而补肾活血泄浊汤可显著拮抗上述因子的抑制细胞蛋白质和HSPG合成的作用。肾小球上皮细胞是补肾活血泄浊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 ,这可能是该方防治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泄浊汤 肾小球上皮细胞 脂多糖 硫酸鱼精蛋白 硫酸肝素蛋白多糖 蛋白质
原文传递
肾病患儿免疫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丹 马恒颢 +2 位作者 章洁 谢祥鳌 王小春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为了明确免疫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glomerularepithelialcelGEC)合成功能的直接作用。方法应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同位素掺入及放射免疫技术,以总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合成为... 目的为了明确免疫细胞对肾小球上皮细胞(glomerularepithelialcelGEC)合成功能的直接作用。方法应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同位素掺入及放射免疫技术,以总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合成为观察指标,动态研究了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PBMC)对GEC生物功能的影响。结果(1)肾病极期未经激素治疗组(未治组)PBMC上清明显促进了GEC合成层粘连蛋白;(2)未治PBMC上清抑制了GEC合成总胶原;(3)未治组PBMC上清促进了Ⅲ型前胶原的合成,而对Ⅳ型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4)肾病患儿PBMC的上述作用与是否足量激素治疗有关,而与尿蛋白能否阴转、肾组织病理类型、肾病临床类型等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肾病患儿循环免疫细胞可影响GEC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免疫细胞的这种活性可被激素治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免疫细胞 肾小球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IL-10抑制肾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对肾小球上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余宗 韩林 +2 位作者 张圣明 王彩霞 郭宝强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探讨IL 10抑制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 )粘附的影响。应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检测GEC粘附率。结果显示 ,未治疗组初发肾病患儿PBMC上清液显著降低GEC粘附率 ,与激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 探讨IL 10抑制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液对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 )粘附的影响。应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检测GEC粘附率。结果显示 ,未治疗组初发肾病患儿PBMC上清液显著降低GEC粘附率 ,与激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1) ;人重组IL 10明显减弱肾病极期患儿PBMC上清液对GEC粘附的抑制性影响 ,GEC粘附率显著升高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表明肾病患儿PBMC产物抑制GEC对胶原基质的粘附 ,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综合征 PBMC IL-10 肾小球上皮细胞 粘附
原文传递
碘普罗胺对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于凤侠 汪立杰 +1 位作者 林树无 李子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碘普罗胺诱导的大鼠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机制。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对比剂肾病组(CIN组),各12只。CIN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碘普罗胺的方法建立大鼠CIN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溶剂。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24 ... 目的探讨碘普罗胺诱导的大鼠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机制。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对比剂肾病组(CIN组),各12只。CIN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碘普罗胺的方法建立大鼠CIN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溶剂。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24 h处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小球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并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应用TUNEL检测肾小球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N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P21、P27、TGF-β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21[(12.86±0.98)%vs(0.46±0.21)%,P=0.004 5],P27[(21.76±2.75)%vs(9.57±1.86)%,P=0.007 1]和TGF-β1[(12.85±5.54)%vs(7.63±0.84)%,P=0.003 7)];CIN组24 h尿蛋白显著性增加[(23.44±5.22)mg/d vs(2.13±0.52)mg/d,P=0.007 0];CIN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的病理损害更加严重和凋亡率明显增高[(52.5±6.4)%vs(4.2±0.3)%,P=0.007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积分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P21,P27和TGF-β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765、0.701、0.842、0.651,P<0.01)。结论碘普罗胺可通过上调肾小球上皮细胞的P27、TGF-β1的表达及尿蛋白的排泄量,加重肾小球上皮细胞的病理损害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碘普罗胺 肾小球上皮细胞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球上皮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滢 徐虹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9-403,共5页
目的观察阿霉素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通透性和细胞骨架变化并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它们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在阿霉素作用GEC24h之前给予和不给予外源性EGF,利用Millicell—PCFInserts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滤... 目的观察阿霉素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GEC)通透性和细胞骨架变化并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它们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在阿霉素作用GEC24h之前给予和不给予外源性EGF,利用Millicell—PCFInserts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滤过量,同时评价GEC细胞活力。细胞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测定细胞骨架分子F-肌动蛋白(actin)、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的表达。结果阿霉素刺激GEC24h后,BSA滤过量明显增加,而F-actin重排率增加,排列紊乱,部分解聚,胞浆内应力纤维明显减少;α-actinin趋向核周聚集。阿霉素诱导前先给予EGF,则BSA滤过量明显减少,细胞骨架恢复正常组装状态,α-actinin在胞浆内均匀分布。但在EGF之前给予EGF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或磷脂酶C(PLC)γ抑制剂U73122,则EGF对阿霉素诱导下GEC的改善效应减弱,而在无EGF的阿霉素诱导之前应用AG1478或U73122,均未产生改变。结论阿霉素诱导了GEC细胞骨架的重排和破坏,致使上皮通透性增高,而EGF可能通过EGF-EGFR-PLCγ这条信号转导途径阻止了阿霉素对GEC细胞骨架的影响,保护了GEC上皮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骨架 表皮生长因子(EGF) α-actinin 阿霉素诱导 肾小球上皮细胞 α-辅肌动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F-肌动蛋白 信号转导途径 GEC 激光共聚焦 免疫荧光法 EGF受体 上皮通透性 体外培养 细胞活力 微镜观察 应力纤维 均匀分布
原文传递
壁层上皮细胞活化与肾小球疾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炯 王金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47,共5页
针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研究,促进了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近年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ECs)越来越受重视,PECs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中的异常活化,与新月体、球性硬化等病变形成和转归有密切关系。本文将讨论PECs在维持肾小球正... 针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研究,促进了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近年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ECs)越来越受重视,PECs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中的异常活化,与新月体、球性硬化等病变形成和转归有密切关系。本文将讨论PECs在维持肾小球正常结构功能中的作用,分析目前已知可能参与PECs活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肾小球疾病中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壁层上皮细胞 增殖 再生 新月体 肾小硬化
下载PDF
调节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足细胞的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旻洲 顾乐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56-558,共3页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以及调节肾小球滤过率(GFR)。由于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自身仅有极微弱的增殖能力,长时间的损伤因素会导致足细胞丢失(坏死、凋亡、脱落等)。当足细胞丢失达到一定数量...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以及调节肾小球滤过率(GFR)。由于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自身仅有极微弱的增殖能力,长时间的损伤因素会导致足细胞丢失(坏死、凋亡、脱落等)。当足细胞丢失达到一定数量,即引起不可逆的瘢痕形成——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毁损的共同通路),并最终导致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滤过率 上皮细胞转分化 细胞 调节 肾小滤过屏障 肾小球上皮细胞 局灶节段硬化
下载PDF
抗RAP抗体对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RAP基因表达调控
17
作者 顾星星 张卫苏 顾晓松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45-246,248,共3页
目的 :研究抗 RAP抗体对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 RAP基因表达调控。方法 :受体相关蛋白 (RAP)多抗 ,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 SD大鼠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 12小时 ,以模拟 Heym ann肾炎 (HN)模型体内循环抗体作用于肾小球发病过程 ,采用 RT- PCR... 目的 :研究抗 RAP抗体对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 RAP基因表达调控。方法 :受体相关蛋白 (RAP)多抗 ,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 SD大鼠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 12小时 ,以模拟 Heym ann肾炎 (HN)模型体内循环抗体作用于肾小球发病过程 ,采用 RT- PCR半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肾小球足突细胞受体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结果 :RAP多抗作用于培养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使得细胞 RAP基因表达增高。结论 :RAP循环抗体调控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 RAP基因表达增加并导致 RAP表达增加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断堆积是 Heymann肾炎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YMANN 肾小上皮足突细胞 PAP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培养
18
作者 顾星星 张卫苏 《交通医学》 2000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分离培养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方法 :机械分离低龄SD大鼠肾小球、胰酶 ,胶原酶消化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K1体系 ,使肾小球大于 6 0个 /cm2 ,培养 8~ 10天后收获细胞 ,用形态学特征 ,嘌呤酶素选择性杀伤作用 ,抗受体相关蛋白 (RAP... 目的 :分离培养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方法 :机械分离低龄SD大鼠肾小球、胰酶 ,胶原酶消化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K1体系 ,使肾小球大于 6 0个 /cm2 ,培养 8~ 10天后收获细胞 ,用形态学特征 ,嘌呤酶素选择性杀伤作用 ,抗受体相关蛋白 (RAP)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类型。结果 :收获的培养细胞为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结论 :该法能较为快捷、准确地获得所需的培养细胞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肾小上皮足突细胞 免疫荧光技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免疫细胞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生物活性的直接影响
19
作者 王丹 马恒颢 +2 位作者 章洁 王小春 赖晃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994-996,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简称肾病 )患儿的免疫细胞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肾病患儿 2 8例 ,健康体检儿 15例 ,分为未治组、激素组、阴转组及正常对照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液 (PBMC -CM ) ,运用肾小球细胞体...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简称肾病 )患儿的免疫细胞对肾小球固有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 肾病患儿 2 8例 ,健康体检儿 15例 ,分为未治组、激素组、阴转组及正常对照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液 (PBMC -CM ) ,运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同位素掺入技术、放射免疫竞争性抑制法 ,检测PBMC -CM刺激后的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层粘连蛋白 (LN)、总胶原、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基质成分的含量 ;PBMC -CM对大鼠的肾小球系膜细胞3H -TdR掺入指数的影响。结果  4组的LN抑制指数分别为 0 95 ,1 0 2 ,1 0 1,1 0 3 ;3H -羟脯氨酸的掺入指数为 0 93 ,1 2 4,1 2 3 ,1 11;Ⅲ型前胶原的抑制指数为 0 96 ,1 0 0 ,0 99,1 0 1;Ⅳ型胶原抑制指数为 1 0 4,1 0 5 ,1 0 4,1 0 8。未治组患儿PBMC -CM作用后的上皮细胞合成LN、总胶原、Ⅲ型前胶原的指数与其他 3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组的PBMC -CM作用后的大鼠系膜细胞的3H -TdR掺入指数分别为 1 2 1,1 5 3 ,1 5 0 ,1 10 ,4组指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病患儿的免疫细胞产物具有影响上皮细胞合成部分细胞外基质的活性 ,此活性可被整体使用皮质激素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综合征 免疫细胞 肾小球上皮细胞 儿童
下载PDF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部分生物活性的改变
20
作者 王丹 杨霁云 王宝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47-450,共4页
本文应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双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了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对白细胞介素6的反应、肾病大鼠GMC条件培养液(GMC-CM)对正常大鼠GEC掺人^(35)S和~3H-亮氨酸的影响以及GMC-CM对小鼠骨髓瘤杂交瘤细胞增殖... 本文应用肾小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双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了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对白细胞介素6的反应、肾病大鼠GMC条件培养液(GMC-CM)对正常大鼠GEC掺人^(35)S和~3H-亮氨酸的影响以及GMC-CM对小鼠骨髓瘤杂交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显示:①肾病大鼠GMC对不同浓度IL-6的反应曲线与正常GMC明显不同;②肾病极期GMC-CM明显促进正常大鼠GEC合成含硫化合物;③肾病大鼠GMC-CM中含有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物质。以上结果提示,阿霉素肾病大鼠GMC的部分生物活性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肾小系膜细胞 肾小球上皮细胞 细胞介素6 含硫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