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7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管HIF-1α/miR-23a通路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思宇 强立娟 +2 位作者 朱嘉兴 马世兰 陈占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croRNA-23a(miR-23a)通路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SA-AKI)中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采用脂多糖(LPS)处理HK-2细胞构建SA-AKI细胞模型。LPS处理的HK-... 目的探讨肾小管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croRNA-23a(miR-23a)通路在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SA-AKI)中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采用脂多糖(LPS)处理HK-2细胞构建SA-AKI细胞模型。LPS处理的HK-2细胞分为LPS组、NC siRNA组、HIF-1αsiRNA组、anti-miR-NC组、anti-miR-23a组、HIF-1αsiRNA+miR-NC组、HIF-1αsiRNA+miR-23a组,以正常培养的HK-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HIF-1α、miR-23a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IF-1α蛋白、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HK-2细胞中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miR-23a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HIF-1αsiRNA组HK-2细胞中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miR-23a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anti-miR-23a组HK-2细胞中miR-23a mRNA表达水平降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与HIF-1αsiRNA组比较,HIF-1αsiRNA+miR-23a组HK-2细胞中miR-23a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HK-2细胞p-NF-κB-p65/NF-κB-p65、p-IκBα/IκBα比值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HIF-1αsiRNA组和anti-miR-23a组HK-2细胞p-NF-κB-p65/NF-κB-p65、p-IκBα/IκBα比值均降低(P<0.05)。与HIF-1αsiRNA组比较,HIF-1αsiRNA+miR-23a组HK-2细胞p-NF-κB-p65/NF-κB-p65、p-IκBα/IκBα比值均升高(P<0.05)。结论肾小管HIF-1α通过调控miR-23a表达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参与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急性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低氧诱导因子-1α miR-23a 炎性反应 细胞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过表达线粒体蛋白磷酸酶2C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2
作者 张丽 杨文君 +4 位作者 桑晓红 韩媛媛 冒智捷 王顺 陆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相较于野生型小鼠,线粒体蛋白磷酸酶2C(protein phosphatase 2Cm,PP2Cm)基因缺失小鼠明显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因此推测PP2Cm可能在肾脏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PP...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相较于野生型小鼠,线粒体蛋白磷酸酶2C(protein phosphatase 2Cm,PP2Cm)基因缺失小鼠明显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因此推测PP2Cm可能在肾脏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PP2Cm基因对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用质粒将PP2Cm基因转染进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荧光定量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PP2Cm的表达,随后分别提取细胞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转染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对所得的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测序分析,与未转染空白细胞相比,在转染PP2Cm基因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796个差异性表达基因,其中553个下调基因,243个上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翻译、内在凋亡信号通路等;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内皮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等信号通路;KEGG分析结果显示,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富集在氨基酸代谢、生物合成等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结果表明,PP2Cm过表达可以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可能在氨基酸代谢、生物合成等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PP2Cm 转录组测序 富集分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circLRP6调节miR-31-5p/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许峥嵘 任卫东 +3 位作者 谷君 张志英 邓文娟 左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分析circLRP6调节miR-31-5p/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i-NC组、高糖+si-circLRP6组、高糖+si-circLRP6+miR-NC组、高糖+si-ci... 目的分析circLRP6调节miR-31-5p/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i-NC组、高糖+si-circLRP6组、高糖+si-circLRP6+miR-NC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NC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HMGA1组,对照组置于含5.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内培养,其余各组置于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内培养,并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相应质粒转染至HK-2细胞内,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circLRP6、miR-31-5p、HMGA1 mRNA水平,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HMGA1、Bax、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31-5p与circLRP6、HMGA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HK-2细胞circLRP6水平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高糖+si-circLRP6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HMGA1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miR-31-5p与circLRP6、HMGA1均具有靶向关系。结论沉默circLRP6可能通过上调miR-31-5p,抑制HMGA1表达,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肾小管 circLRP6 miR-31-5p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下载PDF
微小RNA-23靶向线粒体分裂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保护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4
作者 张利 葛亮 +3 位作者 马小力 马菁菁 张阳 孙林春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6-228,共1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3(microRNA-23,miR-23)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在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关系以及miR-23靶向FIS1对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用... 目的探讨微小RNA-23(microRNA-23,miR-23)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在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关系以及miR-23靶向FIS1对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脓毒症模型;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3和FIS1的相互作用。将HK-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用miR-23的模拟物/抑制物和FI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小干扰RNA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计数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LPS诱导的HK-2细胞miR-2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60±0.12)倍(P<0.05),FIS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16±0.21)倍(P<0.05),FISI蛋白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69±0.28)倍(P<0.05)。miR-23可以与FIS1的3'-UTR区形成互补结合,负向调控FIS1。miR-23 mimic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FIS1 siRNA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15±0.004)、(0.043±0.007)和(0.020±0.008)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的IL-10分别为(0.325±0.011)和(0.376±0.018)ng/ml,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的TNF-α和IL-6分别为(0.117±0.015)和(0.096±0.007)ng/ml,pcD-NA3.1-FIS1组TNF-α和IL-6分别为(0.168±0.024)和(0.147±0.030)ng/m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的IL-10分别为(0.149±0.012)和(0.121±0.024)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TNF-α、IL-1、IL-6分别为(0.060±0.010)、(0.084±0.009)和(0.048±0.008)ng/ml,均高于miR-23 mimic组的(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P<0.05),IL-10为(0.149±0.025)ng/ml,低于miR-23 mimic组的(0.325±0.011)ng/ml(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TNF-α、IL-1、IL-6分别为(0.049±0.007)、(0.056±0.008)和(0.037±0.006)ng/ml,均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0.117±0.015)、(0.085±0.015)和(0.096±0.007)ng/ml(P<0.05),IL-10为(0.325±0.027)ng/ml,高于miR-23 inhibitor组的(0.149±0.012)ng/ml(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ROS分别为(1328±84)和(1300±70),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ROS分别为(1825±80)和(1930±10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ROS为(1538±96),高于miR-23 mimic组的(1328±84)(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ROS为(1490±70),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1825±80)(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MDA分别为(17.34±2.18)μmol/L和(12.05±2.47)μmol/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MDA分别为(52.20±7.48)μmol/L和(46.25±6.50)μmol/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MDA为(35.44±3.03)μmol/L,高于miR-23 mimic组的(17.34±2.18)μmol/L(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MDA为(40.26±4.87)μmol/L,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52.20±7.48)μmol/L(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83±14)%和(171±1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凋亡率分别为(7.89±1.21)%和(11.22±2.98)%,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4±10)%和(127±9)%,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凋亡率分别为(23.22±2.54)%和(28.15±3.1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细胞增殖率为(148±12)%,低于miR-23 mimic组的(183±14)%(P<0.05),凋亡率为(17.02±2.29)%,高于miR-23 mimic组的(7.89±1.21)%(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细胞增殖率为(160±8)%,高于miR-23 inhibitor组的(134±10)%(P<0.05),凋亡率为(14.27±2.00)%,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23.22±2.54)%(P<0.05)。结论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23和FIS1异常表达与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有关。miR-23通过靶向负调控FIS1,减轻HK-2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对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小管上皮 炎症 氧化应激 微小RNA
下载PDF
TGF-β1通过miR-21d-5p调控BMP7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
5
作者 陈香文 李惠 +14 位作者 廖湘平 刘黄华 张坚 黄教文 刘志超 张帆 龙圣海 龙英杰 邓华 张嘉 谢先达 许志敏 蒋伟 罗慧敏 陈喆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的表达,在H...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能通过微小RNA-21d-5p(miR-21d-5p)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调控,从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观察TGF-β1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检测miR-21d-5p的表达,在HK-2细胞中分组转染miR-21d-5p或anti-miR-21d-5p,再使用TGF-β1处理,观察过度表达或抑制表达miR-21d-5p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分析TGF-β1、miR-21d-5p与BMP7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21d-5p和pcDNA3.1-BMP7,或anti-miR-21d-5p和si-BMP7,使用TGF-β1处理,评估TGF-β1、miR-21d-5p与BMP7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的相互关系。结果:TGF-β1处理HK-2细胞后,miR-21d-5p表达和迁移细胞数量升高(P<0.05),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过度表达miR-21d-5p增加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上调(P<0.05),降低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度表达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抑制miR-21d-5p降低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水平(P<0.05),显著升高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被抑制表达的BMP7可以逆转此过程。结论:TGF-β1可能通过miR-21d-5p靶向调控BMP7表达,从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进一步影响肾脏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1 微小RNA-21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1例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分析及药学监护
6
作者 牛倩倩 张静 +1 位作者 唐崑 白银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46-148,157,共4页
目的分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1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个体化药学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 目的分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1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个体化药学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优化及监护,给予个体化用药指导。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分析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弊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了患者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急性肾小管间质 糖皮质激素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闫璞 张宁 +1 位作者 李同侠 刘世巍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与肾小...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损伤与肾小球损伤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及病房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有蛋白尿的患者118例,同时检测患者24 hUTP、ACR、血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肾损伤因子1,采用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研究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与24 hUTP和ACR的相关关系。结果 118例24 hUTP在0.5~3.5 g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损伤因子1、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与24 hUTP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调整R^(2))分别是0.192、0.079、0.054、0.040,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24 hUTP的相关性更高。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肾损伤因子1、α1-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别与ACR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调整R^(2))分别是0.367、0.058、0.077、0.076,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ACR的相关性更好。结论 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24 hUTP、ACR成线性相关,其中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24 hUTP和ACR的相关性更好,肾小管损伤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脏疾病 肾小管 蛋白尿
下载PDF
驱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新机制
8
作者 张燕妮 段宇鑫 +5 位作者 柏艺 俞瑾瑶 孙佳怡 王泽洁 李玲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途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受到慢性损伤后会发生糖脂代谢改变、未折叠蛋白反应、自噬和衰老、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周期G2/M期停滞等几种适应性反应。... 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途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受到慢性损伤后会发生糖脂代谢改变、未折叠蛋白反应、自噬和衰老、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周期G2/M期停滞等几种适应性反应。修复机制适应不良,会诱导产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本文将讨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这些适应性反应驱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探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损伤 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静 江蕾 曹红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肾脏是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能量代谢是维持肾单位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应激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更容易发生代谢重编程,由于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营养感知通路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脂肪酸β氧化(FAO)转变... 肾脏是体内具有高代谢率的器官之一,能量代谢是维持肾单位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应激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更容易发生代谢重编程,由于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营养感知通路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脂肪酸β氧化(FAO)转变为糖酵解。尽管糖酵解增强可弥补能量消耗,但持续的FAO受抑和糖酵解增强可引起炎症、脂质堆积和纤维化。早期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恢复FAO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肾小管损伤 能量代谢 脂肪酸氧化 脂质堆积
下载PDF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重编程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郑星月 周芳芳(综述) 罗群(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肾脏是一个高代谢器官,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主要依赖脂肪酸氧化供能,但是在急性肾损伤(AKI)期间,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功能障碍,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能量供应转向糖酵解,生成乳酸,并伴脂肪酸氧化紊乱... 肾脏是一个高代谢器官,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主要依赖脂肪酸氧化供能,但是在急性肾损伤(AKI)期间,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功能障碍,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能量供应转向糖酵解,生成乳酸,并伴脂肪酸氧化紊乱及糖异生受损,短期内代谢重编程可能是对肾脏有益的能量代偿,但是该过程中也会加重肾损伤。本文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重编程在AK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代谢重编程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微小RNA-26a通过抑制铁死亡减少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
11
作者 李星月 乔云阳 +2 位作者 郑辉 季嘉玲 张爱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及铁死亡相关指标以评估miR-26a对HG诱导的RTECs中ECM合成及铁死亡的作用。使用ferrostatin(Fer-1)抑制DKD模型中铁死亡的发生并进一步评估其对ECM合成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的相关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 与Control相比,HG组细胞中miR-26a表达量降低,ECM合成相关指标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升高,过表达miR-26a后,与HG组相比,HG+miR-26a组细胞miR-26a表达量升高,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降低。在铁死亡方面,与Control组相比,HG组SLC7A11和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TFR-1和ACSL4表达量升高,ROS荧光强度增强。抑制铁死亡后,HG+Fer-1组铁死亡及ECM合成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改变。再次过表达miR-26a后,HG+miR-26a组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变化,ROS荧光强度降低。结论 在HG诱导的RTECs中,miR-26a抑制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减少ECM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6a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铁死亡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12
作者 王欣茹 郭兆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人数呈现递增的趋势,据研究表明,CKD的全球患病人数接近十分之一,延缓CKD的进程、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人数呈现递增的趋势,据研究表明,CKD的全球患病人数接近十分之一,延缓CKD的进程、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作为肾纤维化中的一种最常见、最难治愈的病理改变,它会使肾实质受到损害并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已经成为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最终结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终末期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慢性脏病 实质 纤维化 最终结局 功能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线粒体自噬及肾小管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影响
13
作者 张叶青 金华 +3 位作者 张磊 呼琴 王亿平 代明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线粒体自噬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EMT)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肾颗粒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0只大鼠均制作5/6肾切除...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线粒体自噬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EMT)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肾颗粒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0只大鼠均制作5/6肾切除模型。清肾颗粒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清肾颗粒水溶液;假手术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无菌采取腹主动脉血,代谢笼留取24h尿液,摘取左侧肾脏。检测血、尿肌酐浓度,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ink1、Parkin、LC3-Ⅱ、α-SMA;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LC3-Ⅱ和线粒体膜蛋白VDAC1共定位表达;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肾小管EMT标志蛋白α-SM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组大鼠的Pink1、LC3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α-SM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arkin亦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5/6切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芪蛭降糖胶囊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欣茹 郭兆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中最普遍的危险并发症之一,早已变成几乎所有国家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1])。肾小球硬化以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是公认的DN进展为终末期肾...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中最普遍的危险并发症之一,早已变成几乎所有国家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1])。肾小球硬化以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是公认的DN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最终病理通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 芪蛭降糖胶囊 肾小球硬化 危险并发症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川玲 张世球 +2 位作者 曹彦卫 李吉 朱永俊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改变,其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肾纤维化。研究显示,在CKD发生过程中,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以促进肾纤维化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改变,其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肾纤维化。研究显示,在CKD发生过程中,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以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本综述就近年来有关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相关细胞因子在CKD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为CKD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及新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慢性脏病 纤维化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戴文俊 裴汉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噬干预组细胞在RIPC处理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后三组细胞使用三气培养箱进行H/R构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状态,应用Western blot观察LC3Ⅱ/Ⅰ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镜下示RIPC分离液可明显减轻H/R对HK-2细胞的损伤,加入自噬抑制剂,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阻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PC分离液可使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水平增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H/R组比,RIPC组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加入自噬抑制剂,HK-2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降低,LC3及Beclin1的mRNA表达量同时也明显降低。结论:RIPC分离液对HK-2细胞H/R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处理分离液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氧/复氧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改善草酸钙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研究
17
作者 周吾溪 王海荣 +2 位作者 徐友胜 戚剑烽 陆顶进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改善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方法分别随机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成对照组、实验组(CaOx+HK-2)、高浓度Met组(CaOx+HK-2+1.2 mM Met)、低...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改善草酸钙(Calcium Oxalate,CaOx)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方法分别随机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成对照组、实验组(CaOx+HK-2)、高浓度Met组(CaOx+HK-2+1.2 mM Met)、低浓度Met组(CaOx+HK-2+0.80 mM Met)、通路干预组(CaOx+HK-2+PDTC)五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IL-18、IL-1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中NF-κB、NLRP3、骨桥蛋白(OPN)mRNA。结果各组间细胞上清液IL-6、IL-18、IL-1β含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细胞中NF-κBmRNA表达量、NLRP3mRNA表达量、OPNmRNA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20 mmol/L或0.80 mmol/L Met可以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调控下游的炎症相关蛋白及黏附蛋白表达,继而改善CaOx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减少草酸钙肾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草酸钙结石 肾小管上皮细胞 NF-ΚB NLRP3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3对脂多糖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吴晋 应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对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分为对照组、LPS组、S1PR3激动剂+LPS组。对照组不做处理;LPS组予LPS(20μg/ml)刺激12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S1PR...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3(S1PR3)对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分为对照组、LPS组、S1PR3激动剂+LPS组。对照组不做处理;LPS组予LPS(20μg/ml)刺激12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S1PR3激动剂+LPS组先用S1PR3激动剂KRX-725预处理2 h后再予LPS(20μg/ml)刺激12 h后做离心收集待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表达及caspase-3表达的差异,ELISA试剂盒检测Calpain 1、Calpain 2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1PR3的表达差异。结果LPS处理后脓毒症NRK-52E细胞模型成功建立,相比于对照组,LPS组和S1PR3激动剂+LPS组的细胞凋亡率、S1PR3表达、钙离子浓度、Calpain 1与Calpain2的表达、caspase-3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LPS组相比,S1PR3激动剂+LPS组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浓度、Calpain 1与Calpain2的表达、caspase-3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S1PR3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1PR3的激活能够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导致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1-磷酸鞘氨醇受体3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调控LncRNA TTTY15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王绪臻 王晓华 +1 位作者 李晓燕 黄雯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NG组、HG组、HG+葛根异黄酮L组、HG+葛根异黄酮M组、HG+葛根异黄酮H组、HG+si-NC组、HG+si-TTTY15组... 目的探讨葛根异黄酮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NG组、HG组、HG+葛根异黄酮L组、HG+葛根异黄酮M组、HG+葛根异黄酮H组、HG+si-NC组、HG+si-TTTY15组、HG+葛根异黄酮+pcDNA组、HG+葛根异黄酮+pcDNA-TTTY15组;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利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物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水平;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TTY15表达量。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TTTY15表达及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葛根异黄酮L组、HG+葛根异黄酮M组、HG+葛根异黄酮H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降低、TTTY15表达量及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HG+si-NC组比较,HG+si-TTTY15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G+葛根异黄酮+pcDNA组比较,HG+葛根异黄酮+pcDNA-TTTY15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可通过抑制TTTY15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葛根异黄酮 LncRNA TTTY15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下调PDCD4抑制MAP2K3和p38 MAPK的表达减轻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
20
作者 蒋伟 张益楠 +1 位作者 张健锋 黄中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05-313,共9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调控PDCD4表达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2K3)和p38...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在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调控PDCD4表达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2K3)和p38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对脓毒症AKI起到潜在治疗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构建脓毒症AKI细胞模型。进一步用腺病毒介导siRNA和过表达载体抑制和上调AKI细胞模型中PDCD4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DCFH-DA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中ROS水平,用总SOD活性检测试剂和MDA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SOD和MDA水平;免疫共沉淀验证PDCD4和MAP2K3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及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结果LPS诱导可以促进HK-2细胞中PDCD4表达,下调PDCD4可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的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数据库预测及免疫共沉淀证实PDCD4可以与MAP2K3相互作用,且在LPS诱导的HK-2细胞中,MAP2K3表达水平显著增强。MAP2K3过表达和p38 MAPK激动剂可以减轻PDCD4下调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下调PDCD4可以通过抑制MAP2K3和p38 MAPK从而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脓毒症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 P38蛋白激酶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