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鉴别分析
1
作者 郝家琪 王鑫鹭 +3 位作者 胡晓帆 潘晓霞 徐静 马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该病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nephritis,ATN)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 目的:分析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该病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nephritis,ATN)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ATIN、ATN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肾脏科行经肾活检的病例总计5537例,其中诊断为ATIN的患者共135例(2.4%,135/5537),诊断为ATN的患者109例(2.0%,109/5537)。ATIN占急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disease,AKD)肾活检患者的21.4%(135/630)。ATIN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为53岁,女性占57.0%,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常见诱因为感染、药物应用和毒物接触。与ATN组相比,ATIN患者中女性占比高(57.0%比33.9%),平均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低(22.9±3.6比24.6±3.9,P<0.01),且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14.8%比64.2%)、少尿(17.0%比48.6%)及入院后需紧急透析(19.3%比39.4%)的百分比低(P<0.01)。ATIN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00.9±20.9)g/L比(116.7±29.8)g/L]和血尿素氮/肌酐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creatinine ratio,BCR)(11.8±5.4比14.6±11.0)均较ATN组低(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白蛋白(>55 g/L)、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e,Scr)(<62μmol/L)、低血清尿酸(urine acid,UA)(<208μmol/L)、低Hb水平(<130 g/L)与ATIN相关,联合这4项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其诊断ATI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为0.742~0.853),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71.4%。结论:ATIN在上海地区人群接受肾活检的AKD患者中占比高,好发于中年女性,半数患者诱因不明。患者入院时的白蛋白、Scr、Hb及UA水平有助于ATIN与AIN间的鉴别,基于上述4项指标构建的ATIN患者诊断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 临床特征 诱因 急性肾小管坏死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尿液NGAL、KIM-1、TFF3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龚艳清 赵莹 +2 位作者 贾艳会 李熳 江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808-815,共8页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预后最差,及时准确地识别ATN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既往研究显示,尿液中性粒细胞...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预后最差,及时准确地识别ATN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既往研究显示,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及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对于肝硬化中ATN与其他类型的AKI有潜在的鉴别诊断价值,但诊断效能较低,仍不能进入临床应用,需进一步探究指标间联合检测能否提升生物标志物对于肝硬化合并ATN的诊断效能.目的分析尿NGAL、尿KIM-1、尿TFF3及两两指标间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AKI患者中对于ATN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对尿NGAL等指标对于ATN鉴别诊断的临界值行进一步研究.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90例,其中合并AKI患者108例,根据AKI病因分成不同亚组,包括33例肾前性氮质血症,27例肝肾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型及48例ATN,探究尿NGAL、尿TFF3、尿KIM-1及指标间两两联合在肝硬化合并AKI患者中对于ATN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尿NGAL对于肝硬化合并AKI患者中ATN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是0.902,诊断临界值为271.8 ug/g Cr时,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85.0%.指标联合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其中尿NGAL联合尿TFF3的诊断能力最强(AUC=0.933,敏感度为85.4%,特异性为88.3%).结论尿NGAL、尿KIM-1、尿TFF3对于鉴别肝硬化合并AKI患者中ATN与其他类型AKI有重要价值,2项指标间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损伤 NGAL TFF3 KIM-1 联合检测 急性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陈俊辉 熊维建 +1 位作者 杨敬 刘承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921-923,I0008,共4页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化学名为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通过选择性抑制、灭活病毒DNA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化学名为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通过选择性抑制、灭活病毒DNA多聚酶,阻断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该药最常见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约为20%^([1]),但鲜有该药导致AKI的肾脏病理表现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病例报道 脏病理 阿昔洛韦 选择性抑制 DNA多聚酶 单纯疱疹病毒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药物诱导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晨雪 刘笑芬 +1 位作者 曲星伊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0,共7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伴有氮质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的升高。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1],药物所诱导的AKI占其中的20%~40%,在老年患者中甚至...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伴有氮质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的升高。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1],药物所诱导的AKI占其中的20%~40%,在老年患者中甚至可达60%[2],且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即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一种AKI。常引起ATN的药物包括顺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急性损伤 肾小管坏死 顺铂 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 多黏菌素类
下载PDF
非诺贝特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横纹肌溶解继发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
5
作者 马光怀 赵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患者,女,59岁,因“全身肌肉酸痛2 d”于2020年3月7日入院。既往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史,4年前血肌酐(SCr)升高,近1年我院门诊规律随诊,SCr 210~236 μmol/L。入院前12 d体检时三酰甘油升高,当地社区医院予非诺贝特胶囊1 200 mg口服每晚1次... 患者,女,59岁,因“全身肌肉酸痛2 d”于2020年3月7日入院。既往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史,4年前血肌酐(SCr)升高,近1年我院门诊规律随诊,SCr 210~236 μmol/L。入院前12 d体检时三酰甘油升高,当地社区医院予非诺贝特胶囊1 200 mg口服每晚1次。10 d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腰部及双侧大腿明显,肌肉触痛明显,伴乏力,小便呈酱油色,尿量无减少,无发热,无畏寒,无咳嗽,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衰竭 慢性 横纹肌溶解 肾小管坏死 急性
原文传递
关木通与抗生素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莉 李晓玫 王海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关木通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ManchurianDutchmanspipe acutetubularnecrosis,MD ATN)与抗生素致ATN(antibiotic acutetubularnecrosis ,A ATN)两组病变中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特征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异同 ,初步探讨两者预后... 目的 :通过比较关木通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ManchurianDutchmanspipe acutetubularnecrosis,MD ATN)与抗生素致ATN(antibiotic acutetubularnecrosis ,A ATN)两组病变中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特征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异同 ,初步探讨两者预后明显差异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例MD ATN和 5例A ATN患者的肾活检组织标本中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纤维连接蛋白 (FN)、Ⅲ型胶原、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程度的异同。针对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的显著差别 ,重点从损伤修复及纤维化发生两个方面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MD ATN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PCNA阳性率以及EGF表达均显著低于A ATN组 (P <0 0 1) ;(2 )两组肾小管间质内α SMA表达均增加 ,差异无显著性 ;(3)两组肾间质内均出现TGFβ1阳性细胞浸润以及CTGF的显著表达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4 )MD ATN组肾间质内FN、Ⅲ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较A ATN组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1)与A ATN组比较 ,MD ATN患者RTEC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减低 ,EGF低表达可能为其修复不良的原因之一。 (2 )MD ATN与A ATN患者肾间质内α 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木通 抗生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 细胞生物学特征 比较研究 修复 纤维化
下载PDF
尿毒清防治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俊 潘振邦 张进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9,共2页
应用纯中药制剂——尿毒清冲剂防治大白鼠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尿毒清治疗组各10只,应用肌注甘油方法制造ATN模型,治疗组在肌注甘油同时及8小时后各... 应用纯中药制剂——尿毒清冲剂防治大白鼠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尿毒清治疗组各10只,应用肌注甘油方法制造ATN模型,治疗组在肌注甘油同时及8小时后各给予尿毒清灌胃1次,24小时后杀死大鼠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值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BUN值分别为7.52±2.37mmol/L和30.86±7.90mmol/L(P<0.01),Cr值分别为434.71±85.75μmol/L和991.02±153.23μmol/L(P<0.01),模型组近曲小管可见较典型的早期凝固性坏死,治疗组只有3例出现较轻的肾小管坏死。结果表明中药尿毒清不仅可改善ATN大鼠肾功能,而且还能明显减轻其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急性 尿毒清 防治 药理 实验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输注途径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芳 胡祥 +2 位作者 赵红梅 贾丹兵 党智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470-7473,共4页
背景:研究已证实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恢复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目前对以动脉注射或静脉注射途径移植干细胞哪种更好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途... 背景:研究已证实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恢复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目前对以动脉注射或静脉注射途径移植干细胞哪种更好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途径移植对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影响。方法:建立健康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以随机编号法分为2组,分别以外周静脉注射及右股动脉介入经肾动脉直接注射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4h,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的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普通光镜下观察可见两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均出现广泛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经外周静脉注射及经肾动脉直接注射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在病损肾脏中成活,且两组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种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在肾脏内定殖,修复肾脏组织结构的效果相当,相对于动脉注射途径,经静脉注射移植途径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途径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肾小管坏死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P2X7/NALP3在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曹雪娇 侯卫平 +1 位作者 张媛媛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NALP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肾活检诊断为... 目的观察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NALP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炎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肾活检诊断为ATN的患者肾组织;以同期外科肾肿瘤切除时远离肾肿瘤的边缘正常肾,且经光镜证实为正常的肾组织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2X7/NALP3、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的表达,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半定量分析肾小管损伤程度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收集患者入院第1天24 h的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数据,计算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P2X7/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炎症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ATN患者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P2X7/NALP3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与caspase-1、caspase-3、IL-1β、IL-18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2X7/NALP3与ATN患者肾小管损伤(r=0.787,r=0.530)、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r=0.543,r=0.419)、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r=0.719,r=0.671)、血肌酐(r=0.707,r=0.706)、尿素氮(r=0.584,r=0.623)呈正相关(P<0.01),与肌酐清除率(r=-0.622,r=-0.59)、尿量(r=-0.659,r=-0.62)呈负相关(P<0.01)。结论 ATN患者肾组织中P2X7和NALP3的表达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肾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P2X7/NALP3可能参与AT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肾小管损伤及肾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死 P2X7 NALP3 IL-1Β IL-18 凋亡
原文传递
当归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鸿翱 陈少如 +2 位作者 陈少刚 君俊 盛楚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0,共5页
用甘油皮下注射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观察当归(RAS)对初发期ATN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注射甘油后24h,ATN组动物出现典型急性肾衰性肾功能改变和肾小管坏死.ATN+RAS组与... 用甘油皮下注射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观察当归(RAS)对初发期ATN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注射甘油后24h,ATN组动物出现典型急性肾衰性肾功能改变和肾小管坏死.ATN+RAS组与ATN组比较,动物死亡率、滤过钠排泄分数和尿总氨基酸含量下降,血清肌酐、尿素氮和丙二醛的上升幅度减弱,肾组织钙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ATP酶活性升高,肾组织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结果显示;当归对甘油所致ATN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当归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肾脏抗氮化酶和ATP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当归 预防]
下载PDF
参附液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纪才 夏晓红 +5 位作者 杨桂芬 梁桂荣 孙志华 薛玉凤 吴树勋 管仲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给Sprasue-Dawley雄性成年大鼠肌注甘油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在初发期给不同实验组以不同处理。观察到:参附组的第48小时亚组动物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禁水组(P<0.025),第3、12、24、48小时亚组SUN、Scr升高值与肾小管管型数,第24、48... 给Sprasue-Dawley雄性成年大鼠肌注甘油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在初发期给不同实验组以不同处理。观察到:参附组的第48小时亚组动物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禁水组(P<0.025),第3、12、24、48小时亚组SUN、Scr升高值与肾小管管型数,第24、48小时亚组肾小管坏死数,均明显低于单纯禁水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P<0.001),光镜电镜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亦明显轻于该二组。以上各指标,参附组却与纠正对照异搏停组相近。实验结果表明,参附液有防治初发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急性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中药尿毒康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初发期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燕林 安海文 +5 位作者 凌小浩 曾剑慧 郭聂涛 黄振炎 黄泗猷 杨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评估中药尿毒康(由大黄、地榆、丹参、黄芪、红花等组成)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初发期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TN模型组、异搏定治疗组和中药尿毒康治疗组,每组16只... 目的评估中药尿毒康(由大黄、地榆、丹参、黄芪、红花等组成)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初发期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TN模型组、异搏定治疗组和中药尿毒康治疗组,每组16只。双后下肢肌肉注射甘油等渗生理盐水制备ATN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制模后12 h和24 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指数(RFI)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制模后大鼠BUN、SCr、RFI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给予异搏定和中药尿毒康后均能降低BUN、SCr和RFI,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4 h中药治疗组BUN、SCr改善程度较异搏定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药治疗组肾小管变性较轻,管腔中蛋白管型较少,肾脏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异搏定治疗组次之;而模型组损伤最重。结论中药尿毒康不仅可改善ATN大鼠肾功能,而且还能明显减轻其病理变化,早期应用对初发期ATN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康口服液 肾小管坏死 急性 甘油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云飞 王学梅 +3 位作者 欧国成 阙艳红 孟一曼 李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术后首次RI≥0.70的时间及AR患者术后血肌酐(Cr)突然升高的时间,计算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结果 AR与ATN组肾段动脉RI分别为0.76±0.11、0.78±0.05(P>0.05),肾门部动脉RI分别为0.81±0.09、0.83±0.06(P>0.05),血流显示率<4级者分别占33.33%、30.77%(P>0.05),移植肾体积增大>30%者分别占77.78%、38.46%(P<0.05),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10天者分别占77.78%、23.08%(P<0.05)。结论移植肾动脉RI、血流显示率对AR与ATN无鉴别诊断意义,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对AR与ATN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移植物排斥 肾小管坏死 急性
下载PDF
尸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78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明山 管德林 +1 位作者 邢念增 赵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血液透析 同种异体移植术 术后
下载PDF
声学造影与多普勒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渭冰 叶艺 +3 位作者 侯连兵 马俊杰 吴凤林 吕仕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可行性,并与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建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静脉间断触发... 目的:探讨应用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可行性,并与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建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静脉间断触发超谐波声学造影(UHI)及声学定量分析TIC各参数,同时跟踪病理活检。结果:ATN发生前后对比发现:声学造影示TIC曲线峰值前移,TIC参数除PI值外,AUC、HT、MTT、PI与AUC比率均明显降低;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示:移植肾大小无明显改变,RI值在正常值范围波动。结论:声学造影结合TIC定量分析,可客观反映移植肾ATN血流灌注变化,为诊断移植肾ATN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肾小管坏死 急性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尸体肾移植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逸民 朱琮 +1 位作者 叶有新 王苏娅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76,共3页
本文对74例次尸体肾移植中临床发生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10例(占13.51%)作一回顾性分析。ATN者中4例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扩肾血管、利尿使之转为非少尿型ATN;3例少尿或无尿分别持续18、28、5... 本文对74例次尸体肾移植中临床发生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10例(占13.51%)作一回顾性分析。ATN者中4例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速尿扩肾血管、利尿使之转为非少尿型ATN;3例少尿或无尿分别持续18、28、56d,经血液透析治疗最后获得迟缓肾功能;另3例因移植肾破裂、肾周围感染而摘取移植肾。并对ATN发病原因、诊断及防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 移植 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凌云 杨达胜 +2 位作者 梁斌 张瑞霞 白海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8期678-682,I0005,I0006,共7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的作用、骨髓干细胞是否具有向损伤肾组织归巢的能力及其在肾脏组织中的分布,初步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是否具有促进急性肾小管坏死修复的作用。方法:160只8...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的作用、骨髓干细胞是否具有向损伤肾组织归巢的能力及其在肾脏组织中的分布,初步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细胞因子是否具有促进急性肾小管坏死修复的作用。方法:160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G-CSF+SCF治疗组、G-CSF+SCF对照组,检测:(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的变化;(2)尿NAG酶检测;(3)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4)肾组织CD34+细胞表达变化。结果:(1)G-CSF+SCF治疗组和G-CSF+SCF对照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CD34+细胞百分比于第5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逐渐下降;相应地,G-CSF+SCF治疗组肾组织内CD34+细胞较对照组、模型组也明显增多(P<0.05)。(2)手术后第5、10、17天,G-CSF+SCF治疗组尿NAG酶、肾脏病理学改变均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第24天G-CSF+SCF治疗组尿NAG酶、肾脏病理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而模型组仍异常。第31天各组间尿NAG酶、肾脏病理学改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的骨髓干细胞有显著的动员作用。(2)骨髓干细胞能在损伤的肾小管归巢和定居,并可能参与损伤肾组织的修复。(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死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燕 李树森 +4 位作者 吴晓波 邓旦 赖小今 易飞云 李娅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14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肾动脉和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14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肾动脉和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正常人相近(P>0.05)。叶间动脉、弓形动脉收缩期血流降低(P<0.05)。各级肾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显著增高(P<0.01)。主肾动脉、段动脉舒张末期或舒张中晚期血流频谱中断,叶间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弓形动脉几乎没有舒张期频谱或仅见少许极低间断脉冲样频谱。给予有效治疗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结论超声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谱勒超声 移植 急性肾小管坏死 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尸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回顾性分析(附14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恒 曾甫清 +3 位作者 鲁功成 张润清 张齐钧 肖亚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尸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4例尸肾移植术后A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4例经过透析治疗 ,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TN的发生与热缺血时间长、供肾灌注不良、低温保存不当... 目的 :探讨尸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4例尸肾移植术后A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4例经过透析治疗 ,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TN的发生与热缺血时间长、供肾灌注不良、低温保存不当等多因素有关。重视预防可能减少肾移植术后ATN的发生机会。一旦发生ATN ,应尽早恢复透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急性肾小管坏死 透析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博宇 杨立明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44-44,118,共2页
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方法报道一例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病例(包括尸检)、进行了总结。结果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胃小管坏死可合并肾小管损伤坏死,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结论病史,仔... 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方法报道一例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病例(包括尸检)、进行了总结。结果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胃小管坏死可合并肾小管损伤坏死,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结论病史,仔细查体,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程对于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穿孔 肾小管坏死 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