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1p与16q共缺失相关性肾母细胞瘤1例
1
作者 刘蕾 江畅 +2 位作者 赵曼丽 顾伟忠 汤宏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48,共2页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 患者女性,2岁6个月,2021年11月检查发现右侧腹部肿块就诊。B超示:右后腹膜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14.8 cm×11.8 cm×11.7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见少量细小钙化斑及散在细小无回声区,与右肾关系密切,包块左下切缘可见残余肾组织,包块上缘紧贴肝右叶,与肝脏分界尚清,肝脏受压向左移位。包块后缘紧贴脊柱,左侧缘紧贴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受压向左移位。包块边缘可见多枚低回声结节,皮髓质分界不清。下腔静脉局部受压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1p与16q缺失 诊断
下载PDF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报告
2
作者 刘玥 李浩运 +2 位作者 胡瑭琦 季玲西 李格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 犬肾脏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幼年动物,预后谨慎。目前国外报道的此类病例较少,国内报道的此类病例更为罕见。2021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例犬右肾肾母细胞瘤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犬生存期为10个月。本文通过论述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上诊疗此类疾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下载PDF
miR-20a-5p调控NFKBIB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王雅琦 李万富 +4 位作者 阿依古再丽·麦麦江 艾尼娃·克然木 樊珈榕 梁鹏 娜菲沙·沙木西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miR-20a-5p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miR-20a-5p;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与miR-20a-5p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的NF-κB基因;通过targetscan... 目的探讨miR-20a-5p对人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miR-20a-5p;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与miR-20a-5p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的NF-κB基因;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0a-5p靶基因可能为NF-κB转录因子抑制蛋白家族的NFKBIB,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体外培养肾母细胞瘤细胞系WiT49,采用miR-20a-5p模拟物及其抑制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至WiT49细胞;将12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瘤块质量及体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瘤块中miR-20a-5p、NFKBIB及NF-κB表达情况;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验证各组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iR-20a-5p在肾母细胞瘤中高表达,且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miR-20a-5p与NFKBIB具有相互结合位点且存在结合作用;裸鼠成瘤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瘤块体积及质量较WiT49模型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miR-20a-5p及NF-κB表达均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中NFKBIB表达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WiT49-miR-20a-5p过表达组细胞24及48 h吸光度高于WiT49模型组,WiT49-miR-20a-5p敲低组细胞24、48及72 h吸光度均低于WiT49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0a-5p可能是通过调控NFKBIB激活NF-κB通路促进人肾母细胞瘤细胞WiT49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miR-20a-5p 裸鼠 NFKBIB
下载PDF
远程指导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居家安宁疗护实践
4
作者 王燕青 陈秀萍 +1 位作者 诸纪华 童婵娟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2期77-79,共3页
总结1例远程指导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居家安宁疗护实践体会。护理重点包括远程指导帮助解决患儿躯体不适;尊重患儿意愿,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终末期照护,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及死亡教育,使患儿安详、舒适、有尊严地... 总结1例远程指导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居家安宁疗护实践体会。护理重点包括远程指导帮助解决患儿躯体不适;尊重患儿意愿,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终末期照护,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及死亡教育,使患儿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缩短家属哀伤过程。患儿于出院后第16天平静离世,2周后家庭恢复正常生活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肾母细胞瘤 远程指导 居家 患儿
下载PDF
血清VEGF、MIP-1α、MVD在不同病理特征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表达水平
5
作者 赵淼 吴晓东 李慈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微血管密度(MVD)在不同病理特征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89名健康...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微血管密度(MVD)在不同病理特征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9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89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病理特征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VEGF、MIP-1α、MV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MIP-1α、MVD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特征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VEGF、MIP-1α、MVD水平比较,Ⅲ~Ⅳ期>I~Ⅱ期,肿瘤破裂>肿瘤未破裂,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VEGF、MIP-1α和MVD水平较高且与病理分期、肿瘤破裂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微血管密度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孙邡 桑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53-857,共5页
目的 探究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 探究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腹腔组(n=32)与腹膜后组(n=35)。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最终两组各纳入31例。腹腔组实施经腹腔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组实施经腹膜后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及血清肌酐水平、术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儿茶酚胺、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5±14.42) min、(5.42±1.04) d、(202.42±13.34) mL、(13.05±2.45) d,均显著低于腹腔组[(145.94±17.69) min、(6.37±1.13) d、(226.25±16.48) mL、(19.63±2.71) d],而出血量为(135.35±19.52) mL,显著高于腹腔组[(106.63±15.4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腹腔组(16.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患儿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3.14±3.62) d,显著低于腹腔组[(15.27±3.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儿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血清NSE、儿茶酚胺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36个月,腹膜后组死亡7例,总生存期(OS)为(32.48±7.8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13±9.05)个月,腹腔组死亡8例,OS为(31.97±8.05)个月,PFS为(29.62±9.29)个月,两组OS、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与腹腔路径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均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生存状态,但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更快,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基因 手术后并发症 腹膜后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巨大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裴薇 汪鹏刚 +2 位作者 刘洋 刘登瑞 高明太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433-1437,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例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FRN)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收集FRN病例70例,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FRN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例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FRN)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收集FRN病例70例,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FRN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肾母细胞瘤,对术前化疗、放疗反应欠佳,确诊后应早期手术,配合化疗及放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横纹肌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儿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肾母细胞瘤基因1和转录因子ETS-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 姑丽斯坦·阿不都热西提 +1 位作者 阿斯亚·麦麦吐逊 努尔比亚·阿布都热西提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目的检测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非M3)]病人骨髓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转录因子ETS-1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AML(非M3)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住的10... 目的检测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非M3)]病人骨髓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转录因子ETS-1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AML(非M3)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住的105例维吾尔族初诊AML(非M3)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及在该院治疗的100例汉族初诊AML(非M3)病人为对照组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病人骨髓WT1基因和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L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B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P<0.05),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A(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B病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WT1、ETS-1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15、0.92(0.2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B的0.35±0.14、0.48(0.24,1.01)和对照组A的0.01±0.01、0.02(0.01,0.03)(P<0.05),对照组B骨髓WT1、ET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T1、ETS-1均是AML的危险因素;以AML(非M3)病人WT1、ETS-1中位数为界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K-M显示WT1、ETS-1低表达组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成人AML(非M3)病人骨髓WT1和ETS-1水平呈高表达,且WT1和ETS-1高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及病人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肾母细胞瘤基因1 转录因子ETS-1 维吾尔族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性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9
作者 赵莉 马旭凯 +2 位作者 刘玉 岳迎宾 严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性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50例为肾母细胞瘤组,根据患儿术后病理类型,分为预后良好亚组(38例)和预...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相关性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50例为肾母细胞瘤组,根据患儿术后病理类型,分为预后良好亚组(38例)和预后不良亚组(12例)。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血肌酐、25-(OH)D等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25-(OH)D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疗效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肾母细胞瘤组血肌酐、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为Ⅲ~Ⅳ比例、转移比例高于预后良好亚组,血肌酐、25-(OH)D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疗效反应呈负相关(rs=-0.6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 cm、肿瘤分期为Ⅲ~Ⅳ、存在转移及25-(OH)D<19 ng/mL与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评估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 (95%CI:0.706~0.903,P<0.001),约登指数为0.512,最佳截断值为1.764 n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8、0.575。结论 25-(OH)D水平与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判断25-(OH)D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肾母细胞瘤 预后评估价值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治疗与预后分析
10
作者 李伟燎 张世林 +3 位作者 李春景 谢旭敏 伍华焱 陈凯洪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期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获益更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利用Kaplan-... 目的通过对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期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获益更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利用Kaplan-Meier曲线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对比患儿化疗前后的体重发育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比两者的曲线斜率。根据化疗过程中是否进行营养支持分成有营养支持组及无营养支持组,分别将两组患儿体重发育曲线与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进行分析,对比三者之间的斜率。结果患儿儿童肿瘤协作组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情况下,患儿化疗前后体重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斜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情况下,两者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对肾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概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型暂未发现对患儿的存活有明显影响。在化疗过程中,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患儿正常发育,可考虑在此过程中适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儿童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人工牛黄通过MEOX2/PI3K/AKT通路调控肾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李正伟 刘奎 +2 位作者 王瑛 冯珏利 张大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工牛黄对肾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SK-NEP-1细胞,将MEOX2-siRNA转染至SK-NEP-1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人工牛黄+转染组。转染组加入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工牛黄+转染组加入人工牛... 目的 研究人工牛黄对肾母细胞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SK-NEP-1细胞,将MEOX2-siRNA转染至SK-NEP-1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人工牛黄+转染组。转染组加入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工牛黄+转染组加入人工牛黄溶液(10μg/mL)。另取对数期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人工牛黄组,对照组加入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人工牛黄组加入人工牛黄溶液(10μg/mL)。Western blot检测MEOX2蛋白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人工牛黄组MEOX2蛋白表达量升高,24、48、72 h三个时间点A值,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视野减少(P<0.05),转染组MEOX2蛋白表达量降低,24、48、72 h三个时间点A值,迁移率升高,穿膜细胞数/视野增加(P<0.05);与转染组比较,人工牛黄+转染组MEOX2蛋白表达量升高,24、48、72 h三个时间点A值,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视野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人工牛黄组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转染组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转染组比较,人工牛黄+转染组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结论 人工牛黄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EOX2/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牛黄 肾母细胞瘤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超声图像比较分析
12
作者 冯婷 陆双泉 周建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43-46,51,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与小儿肾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超声科均进行过术前超声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37例)和儿童肾细胞癌(8例)患儿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从分...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与小儿肾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超声科均进行过术前超声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37例)和儿童肾细胞癌(8例)患儿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从分析两组肿瘤的发病年龄、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来比较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的差异。结果 儿童肾母细胞瘤与肾细胞癌两者发病的年龄(P=0.001)、肿瘤大小(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类型的肾母细胞瘤与肾细胞癌内部图像存在一定差异(P<0.001)。结论 超声医生可根据肿瘤大小及发病年龄的差异,然后结合超声图像,提高对肾母细胞瘤和肾细胞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母细胞瘤 细胞 年龄 超声图像
下载PDF
优化干预模式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术后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陈俊霞 李亚杰 魏佳丽 《癌症进展》 2023年第8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干预模式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优化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目的探讨优化干预模式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优化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术后1、2、3天,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围手术期予以优化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术后疼痛控制更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睡眠质量,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家属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优化干预模式 疼痛 依从性
下载PDF
RGS4蛋白、CXCR4、TOPOⅡα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莉 陈运旺 +2 位作者 廖赵妹 林强 陈乙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探究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GS4)、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RGS4)、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肾母细胞瘤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留距离癌组织边缘>4 cm的癌旁组织40例作为对照。探究RGS4蛋白、CXCR4、TOPOⅡα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对比,肾母细胞瘤组织中TOPOⅡα、CXCR4的高表达率升高,RGS4蛋白高表达率下降(P<0.05)。RGS4蛋白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种类、复发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CXCR4、TOPOⅡα与其呈正相关(P<0.05)。RGS4蛋白、CXCR4、TOPOⅡα与复发转移、病理种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RGS4蛋白高表达者总生存率较高,CXCR4、TOPOⅡα高表达的患儿总生存率较低。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RGS4蛋白、CXCR4及TOPOⅡα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变化和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蛋白信号调节因子4 选择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 拓扑异构酶Ⅱα
下载PDF
全球首例全机器人下单一体位儿童肾母细胞瘤根治术联合下腔静脉Ⅱ级瘤栓取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雪雪 李品 +10 位作者 陶元东 马立飞 韩策 卓然 赵扬 朱炜玮 郭涛 陶天 周晓光 卢彦 周辉霞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2022年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完成全球首例全机器人下单一体位儿童肾母细胞瘤根治+下腔静脉Ⅱ级瘤栓取出术,总手术时长182min,下腔静脉阻断时长18min。患儿术后心肺功能正常,血压83/47mm Hg,血红蛋白125g... 2022年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完成全球首例全机器人下单一体位儿童肾母细胞瘤根治+下腔静脉Ⅱ级瘤栓取出术,总手术时长182min,下腔静脉阻断时长18min。患儿术后心肺功能正常,血压83/47mm Hg,血红蛋白125g/L,一般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无淋巴结转移,复查超声无明显异常。目前患儿恢复良好,无Clavien-DindoⅢ-Ⅳ级并发症,已进入术后放化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母细胞瘤 栓取出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单体位
下载PDF
SLC7A11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靳杯 张建安 +2 位作者 王敏 李新房 张风华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3例W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5年并记录WT患...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3例W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5年并记录WT患儿存活情况。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WT患儿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不同SLC7A11蛋白表达情况的WT患儿的预后差异,以及WT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WT患儿癌组织中的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的WT患儿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的WT患儿(均P<0.05)。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的WT患儿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的WT患儿(分别为45.95%、72.41%,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表达情况均是影响WT患儿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是WT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WT患儿癌组织中SLC7A11蛋白呈高表达,SLC7A11蛋白阳性表达与WT患儿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检测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于WT患儿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溶质载体家庭7成员11 儿童 预后
下载PDF
环状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谱、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
17
作者 田小毛 向彬 +1 位作者 刘丰 魏光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传统的分层诊疗方案无法实现指导精准风险分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高危因素的患儿。例如,具有相同临床表型并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可能存在明显不同的预后,这表明该疾病比以前... 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传统的分层诊疗方案无法实现指导精准风险分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高危因素的患儿。例如,具有相同临床表型并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可能存在明显不同的预后,这表明该疾病比以前认识的要复杂得多。这种个体异质性需要更深入的分子表型研究来确定新的标志物和靶点。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大量研究报道,失调的环状RNA主要依赖mi RNA“海绵”机制调节癌细胞的多种表型,包括增殖、侵袭、迁移、周期阻滞或化疗耐药等。该分子也有希望成为癌症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与成人癌症相比,对肾母细胞瘤中环状RNA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系统综述了环状RNA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模式、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MS 肾母细胞瘤 环状RNA 竞争内源性RNA
原文传递
肾母细胞瘤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价值
18
作者 史利欢 陈静 +2 位作者 谢昕 范朋凯 刘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82-88,92,共8页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FCM-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一般信息。患儿治疗前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FCM-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一般信息。患儿治疗前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WT1基因表达,并经FCM检测MRD。所有患儿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0)和预后不良组(n=36)。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9、12个月的WT1基因及MRD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儿治疗前后WT1基因及MRD变化情况;分析AML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与WT1基因表达及FCM-MRD阳性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预后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对AML患儿复发的影响及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T1基因、FCM-MRD单一及联合检测对AML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WT1基因、MRD与AML患儿FLT3 ITD/TKD突变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儿治疗后9、12个月的WT1表达量及FCM-MRD阳性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DAH化疗方案患儿的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低于接受DAE化疗方案患儿,预后良好率高于接受DAE化疗方案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T1基因表达及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FAB分型、骨髓原始细胞及细胞遗传学分组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AML患儿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验证显示,WT1高表达患儿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于WT1低表达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9.530,P=0.040、0.002),FCM-MRD阳性患儿OS、PFS均低于FCM-MRD阴性患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6.381,P=0.023、0.012);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与AML患儿OS、PFS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WT1联合FCM-MRD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果,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7.5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T1基因表达、FCM-MRD阳性率与FLT3 ITD/TKD突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WT1表达水平及FCM-MRD阳性率在不同预后AML患儿中具有特异性变化,与AML患儿预后具有强关联性,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AML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1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多参数 流式细胞 预后
下载PDF
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价值
19
作者 胡文 张雅 +1 位作者 陈东 郝跃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104-105,10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审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记录肿瘤最大径,辨别包膜完整性、坏死囊变、出血、钙化、中等度强化、残肾征及蟹足征等CT征象,比较临床分期中早期组与中晚...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审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记录肿瘤最大径,辨别包膜完整性、坏死囊变、出血、钙化、中等度强化、残肾征及蟹足征等CT征象,比较临床分期中早期组与中晚期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1.39例患儿肾区可见较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肿瘤边界清楚,肿块可见包膜,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中等度强化(28/39),残余肾明显强化,形成“残肾”征和“抱球”征(38/39),内部囊变坏死区不强化(35/39)。2.在早期组与中晚期组中仅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对于CT分期有一定意义。3.CT分期与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676)。结论 肾母细胞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分期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我们应注重观察假包膜的完整性,邻近脏器有无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肝肺等远处转移,以便肾母细胞瘤的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临床分期 计算机体层成像 儿童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用于术前儿童肾母细胞瘤病理分型鉴别可行性分析
20
作者 王天 蔡金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368-4373,共6页
目的:本实验为探讨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对术前儿童肾母细胞瘤病理分型预测的可行性,从而避免活检及术前化疗对于患儿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干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13患儿腹部增强CT影像学资料,勾... 目的:本实验为探讨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对术前儿童肾母细胞瘤病理分型预测的可行性,从而避免活检及术前化疗对于患儿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干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13患儿腹部增强CT影像学资料,勾画ROI区间,并提取944种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用筛选后的组学特征分别建立SVM、随机森林、Logistic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最终三种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随机森林0.934、SVM 0.869、Logistic 0.739,三者两两间行Delong检验,p值均小于0.05,提示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学资料,影像组学用于术前鉴别肾母细胞瘤病理分型可行,其中随机森林算法效果最佳,该方法可为患儿的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病理分型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