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癜性肾炎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病理分级及肾单位微观病变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高敏 丁樱 +5 位作者 吴瑞红 代彦林 徐炎 韩姗姗 黄岩杰 杨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91-2497,共7页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922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FIB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偏低)<2.38 g/L、B组(标准)2.38~4.98 g/L、C组(偏高)>4.98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FIB与ISKDC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增生比例及肾小球急慢性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例已做肾活检的HSPN患儿中,FIB为(3.48±1.01)g/L。A组113例,FIB偏低率占12.26%;B组734例,FIB标准率占79.61%;C组75例,FIB偏高率占8.13%。ISKDC病理分级中Ⅱa型173例(18.76%)、Ⅱb型29例(3.15%)、Ⅲa型466例(50.54%)、Ⅲb型232例(25.16%)、Ⅳ型及以上22例(2.39%)(其中Ⅳa型2例,Ⅳb型18例,Ⅴ型2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患儿FIB及FIB分组与肾脏病理ISKDC分级(r_(s)=0.146,P<0.001;r_(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例HSPN患儿中有911例(98.80%)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_(s)=0.092,P=0.005;r_(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_(s)=0.132,P<0.001;r_(s)=0.830,P=0.012)。922例HSPN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763例(82.75%)、急慢性病变97例(10.52%)、慢性病变62例(6.73%)。HSPN患儿FIB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_(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IB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0.900,特异度=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2.835 mg/L;FIB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AUC=0.641。结论 FIB可作为一项反映HSPN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紫癜性肾炎 病理分级 凝血指标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与病理特征
2
作者 魏瑾莹 黄瑶 +7 位作者 袁曙光 陈晓君 符晓 李峥 李瑛 孙林 刘虹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3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肾活检诊断为以C3沉积为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PIGN)组(n=15)和非感染后肾小球肾炎(non-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N-PIGN)组(n=37)。进一步行N-PIGN亚组分析,分为C3独立沉积组(n=16)与C3复合沉积组(n=21),或C3肾病(C3 glomerulopathy,C3G)组(n=27)与非C3肾病(N-C3G)组(n=10)。结果:PIGN组相较于N-PIGN组,活检时血清肌酐值更低(84.60μmol/L vs 179.62μmol/L,P=0.001),补体C3值更低(0.36 g/L vs 0.74 g/L,P<0.001),病理慢性化病变程度更轻。在N-PIGN亚组分析中,C3复合沉积组较C3独立沉积组血清肌酐值更高(235.30μmol/L vs 106.70μmol/L,P=0.004),24 h尿蛋白值更高(4025.62 mg vs 1981.11 mg,P=0.037)。PIGN组的预后好于N-PIGN组(P=0.049),C3独立沉积组的预后好于C3复合沉积组(P=0.017),C3G组的预后好于N-C3G(P=0.018)。结论: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涵盖多种病理类型,诊断C3G前需先排除PIGN,但对于非典型PIGN患者仍需要警惕C3G叠加或者相互转化;此外,荧光显微镜下经典补体C1q的沉积可能提示肾预后不良,应加强相关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C3肾病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理
下载PDF
儿童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徐可 任雅丽 +9 位作者 王芳 姚勇 肖慧捷 钟旭辉 刘晓宇 苏白鸽 张宏文 王素霞 丁洁 管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背景国外研究报道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TINU)综合征在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AIN)中的占比较高,但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目前我国关于TINU综合征在AIN患儿中的占比及其预后尚不明确。目的分析AIN患儿中TINU综合征的临床和... 背景国外研究报道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TINU)综合征在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AIN)中的占比较高,但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目前我国关于TINU综合征在AIN患儿中的占比及其预后尚不明确。目的分析AIN患儿中TINU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病理证实的AIN患儿,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最终诊断分为TINU组和非TINU组。截取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既往史、前驱感染史、用药史,起病和复诊时临床表现、眼科会诊结果,首次就诊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肾活检病理资料,治疗和随访情况。主要结局指标TINU综合征患儿的肾脏和眼部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共21例AIN患儿纳入本研究,占同期肾活检患儿的1.6%。TINU组10例(48%),非TINU组11例(干燥综合征2例,药物相关和结节病各1例,病因不详7例)。TINU患儿中5例在肾活检前或同时、5例在肾活检后1~12个月诊断葡萄膜炎,均为双眼受累,前葡萄膜炎4例,全葡萄膜炎6例;非TINU组中的1例结节病患儿在病初诊断为葡萄膜炎。10例TINU患儿中,男、女各5例,起病年龄8~15岁,3例有前驱感染史,4例有药物治疗史,就诊时均有纳差\体重下降,发热4例,关节痛2例,眼部结膜充血、疼痛、流泪2例;有泡沫尿4例,尿量增多/新发夜尿6例,血压升高2例。经过全身和眼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10例TINU组患儿肾脏表现均改善或消失,6例葡萄膜炎好转,未好转的1例予糖皮质激素点眼、3例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为11(4,21)个月,2例在泼尼松停用或减量时出现AIN症状反复,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双眼继发性青光眼伴双侧视野缺损、1例白内障),3例仍有葡萄膜炎。TINU与非TINU所致的AIN患儿比较,人口学资料、发病年龄、前驱感染史、用药史、首诊时有眼部症状的患儿比例、其他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肾脏病理表现、肾脏复发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眼部病变外,TINU综合征与其他病因所致AIN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均类似;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隐匿,可晚于肾脏症状出现,对AIN患儿应重视眼科病史收集、眼科检查和随诊,以免漏诊TINU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葡萄膜炎 儿童 病理
下载PDF
血府逐瘀口服液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
4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杨悦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口服液(XZOL)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血清胸腺肽β4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N患者分为对照组[泼尼松(PDN)+环磷酰胺(CTX)]和血府逐瘀组(XZOL联合PDN+CTX),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免疫指标[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血清补体C3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胸腺肽β4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LN患者,每组各30例。血府逐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血清胸腺肽β4、IgG、C3、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B、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胸腺肽β4水平、血清C3水平和血清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血府逐瘀组SSLEDAI评分、血清IgG、抗dsDNA抗体、血清Scr、ALT、24 h尿蛋白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胸腺肽β4、C3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XZOL治疗LN临床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口服液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胸腺肽β4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胸腺肽β4及Ea-RFC的影响
5
作者 徐娜 韩梅 +3 位作者 封锦慧 孙垚 任占芬 贾军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03-406,4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患者胸腺肽β4及Ea花环细胞(Ea-RFC)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联合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与对照组(行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30例,治疗18个月。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中医症状、胸腺肽β4表达、Ea-RFC形成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纳少腹胀、腰膝酸软、面色不华、口黏口苦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肌酐及胸腺肽β4表达低于对照组,Ea-RFC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LN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体内胸腺肽β4表达,提高Ea-RFC,改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狼疮性肾炎 免疫功能 胸腺肽β4 Ea花环细胞
下载PDF
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随机对照研究
6
作者 包自阳 殷佳珍 +7 位作者 朱虹 李先法 毛黎明 李涛 祝正明 钟永忠 沈建妹 朱彩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4,1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 目的:观察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对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联合中医辨证组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变化,以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后12、18、24周24 h UPQ均显著下降(P<0.01),且24周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41.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将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提示,24周后治疗组eGFR较本组基线及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对照组2例,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名中医经验的中医辨证组方治疗老年慢性肾炎(CKD1-3a期),可减少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对其中的CKD3a期患者可能具有改善eGFR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组方 名中医经验 老年患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犀角地黄汤或紫仙丹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文会会 张萌 张肖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犀角地黄汤或紫仙丹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HSPN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综合治疗组(对照组,n=50)、西医综合治疗+犀角地黄... 【目的】探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犀角地黄汤或紫仙丹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HSPN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综合治疗组(对照组,n=50)、西医综合治疗+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组,n=60)、西医综合治疗+紫仙丹汤(紫仙丹汤组,n=60)。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犀角地黄汤组和紫仙丹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0/50)、93.3%(56/60)、95.0%(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326,P<0.01)。治疗后,三组患儿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咽痛,便血、血尿及证候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犀角地黄汤组和紫仙丹汤组各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犀角地黄汤组、紫仙丹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犀角地黄汤组、紫仙丹汤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犀角地黄汤组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紫仙丹汤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7,P=0.852)。【结论】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犀角地黄汤或紫仙丹汤治疗小儿HSPN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综合治疗,可较好改善患儿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肾炎/并发症 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研究
8
作者 李娟 王利丽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LN患者4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LN分为六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为Ⅱ+Ⅴ型、Ⅲ+Ⅴ型、Ⅳ+Ⅴ型。分析LN...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LN患者4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LN分为六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为Ⅱ+Ⅴ型、Ⅲ+Ⅴ型、Ⅳ+Ⅴ型。分析LN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关系,LN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关系,LN活动性评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LN病理活动指数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LN患者406例中,以肾脏首发型273例占比最高,为67.24%,Ⅱ型、Ⅳ型、Ⅴ型和复合型高于Ⅲ型(P<0.05);无症状型Ⅱ型高于Ⅳ型、Ⅴ型和复合型(P<0.05);肾炎综合征Ⅲ型高于Ⅳ型(P<0.05);Ⅳ型、Ⅴ型和复合型肾病综合征高于Ⅱ型(P<0.05);Ⅳ型肾功能不全高于Ⅱ型(P<0.05)。Ⅳ型和复合型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血尿高于其它类型(P<0.05);Ⅴ型、Ⅳ型和复合型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Ⅳ型血肌酐高于其它类型(P<0.05);Ⅳ型贫血高于其它类型(P<0.05);不同病理类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中以Ⅴ型最低、Ⅳ型最高;低C3检出率中,Ⅳ型高于其它类型(P<0.05);低C3和低C4检出率中,Ⅴ型低于其它类型(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Ⅳ型AI和SLEDAI评分最高(P<0.05);相比于其他类型,复合型CI评分最高(P<0.05)。AI与血小板计数、C3、C4呈线性负相关,与24Upro、SLEDAI呈线性正相关(P<0.05);肌酐与AI、C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殖型是LN常见病理类型,且最常见为Ⅳ型;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相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病理类型 临床特点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紫癜性肾炎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9
作者 陈雷刚 杨晓静 +3 位作者 朱由瑾 高晓莉 安国芝 郭宝珠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紫癜性肾炎(HSPN)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HSPN的患儿作为HSPN组、诊断为过敏性紫癜(HSP)的患儿作为HSP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紫癜性肾炎(HSPN)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HSPN的患儿作为HSPN组、诊断为过敏性紫癜(HSP)的患儿作为HSP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血清Hcy的差异;收集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判断HSPN患儿的预后,比较HSPN组中不同Hcy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不同预后患儿Hcy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cy诊断HSPN并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 HSPN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及血清Hcy含量均高于HSP组、对照组(P<0.05);HSPN组中HHcy患儿24 h尿蛋白含量、血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CD4+/CD8+、病理分级、足突广泛融合比例、肾小管间质改变比例均高于Hcy正常患儿,补体C3低于Hcy正常患儿(P<0.05);HSPN组中未缓解与终末期肾病患儿的HHcy发生率及血清Hcy含量均高于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患儿(P<0.05);血清Hcy诊断HSPN、评估HSPN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10,临界值分别为13.49μmol/L、16.47μmol/L。结论 HSPN患儿血清Hcy明显升高,血清Hcy水平在HSPN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均有明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同型半胱氨酸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10
作者 胡艳 袁昕 +2 位作者 曹童童 黄静 张克青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mleipurpura,HSP)是儿童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秋冬季高发,是一种与IgA沉积相关的免疫介导性血管炎,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使...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mleipurpura,HSP)是儿童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秋冬季高发,是一种与IgA沉积相关的免疫介导性血管炎,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及支持治疗,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HSP属中医学“斑疹”和“血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质增效、缩短病程、控制复发及改善预后的目的。为进一步规范HSP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组织专家,依据相关文献及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儿童 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
原文传递
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纤维性肾小球病
11
作者 王刘伟 于露 +3 位作者 翟子涵 郭艳红 袁亚培 唐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3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病理光镜示大量新月体形成伴袢坏死,电镜示上皮下、基膜内及系膜区杂乱分布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2~30 nm)沉积,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DNAJ热... 3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病理光镜示大量新月体形成伴袢坏死,电镜示上皮下、基膜内及系膜区杂乱分布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2~30 nm)沉积,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DNAJB9)阳性,诊断为DNAJB9相关纤维性肾小球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相关纤维性肾小球病
下载PDF
紫癜1号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12
作者 朱卫娜 曾慕煌 +5 位作者 喻闽凤 朱玲 黄烁佳 林雁 陈立红 余红英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紫癜1号方对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凋亡因子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0日于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HSPN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紫癜1... 目的:观察紫癜1号方对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凋亡因子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0日于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HSPN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紫癜1号方加减及中药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第0、4、8、12周各时间段的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死亡诱导因子(Fas)等变化情况和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第4、8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8周时,观察组降低患儿NAG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各个观察时点观察组降低β2-MG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4、12周时,观察组降低m ALB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时,促进Fas抗原表达、降低EOS的效果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癜1号方在早期能改善HSPN患儿临床症状,对改善早期肾损害指标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紫癜1号方 儿童 中药针剂
下载PDF
何永生教授基于虚、瘀、湿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13
作者 高雅 张琳 何永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中医学认识其证候最早。何永生教授临床30余载,治疗该病经验独到,认为慢性肾炎病机不离虚、瘀、湿,在临床诊治中,通过补益肺脾肾、补血通络祛瘀、健脾淡渗利湿,...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中医学认识其证候最早。何永生教授临床30余载,治疗该病经验独到,认为慢性肾炎病机不离虚、瘀、湿,在临床诊治中,通过补益肺脾肾、补血通络祛瘀、健脾淡渗利湿,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虚、瘀、湿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血清IGFBP-3、Gd-IgA1在儿童紫癜性肾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吴丽敏 张海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50-954,共5页
目的 探索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半乳糖缺乏免疫球蛋白A1(Gd-IgA1)联合检测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确诊的105例首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索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半乳糖缺乏免疫球蛋白A1(Gd-IgA1)联合检测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确诊的105例首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按照HSP是否累及肾脏将患儿分为HSPN组及无肾炎组(HSP组),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的5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C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及尿液中IGFBP-3、Gd-Ig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3、Gd-IgA1对HSPN的早期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N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C组相比,HSPN组及HSP组的IgA、IgG、补体C3、IgA/C3、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光抑素C(CysC)、血肌酐(sCr)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HSPN组与HSP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及HSP组血清IGFBP-3、Gd-IgA1及尿液IGFBP-3/尿肌酐(uCr)、Gd-IgA1/uCr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并且,与HSP组相比,HSPN组血清IGFBP-3、Gd-IgA1及尿液Gd-IgA1/uCr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IGFBP-3、Gd-IgA1诊断HSPN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IGFBP-3单独诊断的AUC(Z=3.629,P<0.001)和Gd-IgA1单独诊断的AUC(Z=2.274,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IGFBP-3、Gd-IgA1、尿液Gd-IgA1/uCr是HSPN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SPN患儿血清IGFBP-3、Gd-IgA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二者是HSPN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IGFBP-3、Gd-IgA1水平联合检测对HSPN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半乳糖缺乏IgA1 儿童紫癜性肾炎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母女同患紫癜性肾炎合并Alport综合征1家系报道
15
作者 张宏文 杨武 王利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又称IgA血管炎,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之一,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相对较好。HSP累及肾脏即为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又称IgA血管炎肾炎,是儿科临床...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又称IgA血管炎,是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之一,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相对较好。HSP累及肾脏即为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又称IgA血管炎肾炎,是儿科临床肾脏专业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ALPORT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张琼 周芳 郭亚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51-253,25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lgG)、免疫球蛋白A(lg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gG、lg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克莫司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肾炎/并发症 甘草酸/药理学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药理学
原文传递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MCP-1和sFlt-1表达与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韩霞 夏丽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8例(对照组)。研究组依据肾功能损害情况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16例)、B组(轻中度肾功能损害88例)、C组(重度肾功能损害18例);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衰竭组(22例)和病情缓解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MCP-1、sFlt-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Pearson法分析MCP-1、sFlt-1与BUN、Scr、eGF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CP-1、sFlt-1、BUN、Scr水平较高(P<0.05),eGFR较低(P<0.05)。C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B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sFlt-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病情缓解组相比,肾功能衰竭组患者清中MCP-1、sFlt-1水平较高(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67、0.965,MCP-1联合sFlt-1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84,灵敏度100.00%,特异度94.0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MCP-1、sFlt-1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慢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狼疮肾炎的诊断基因以及免疫浸润分析
18
作者 李玲琴 张燕妮 +1 位作者 贺泓霓 袁心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1-54,I0007,I0008,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寻找狼疮肾炎(LN)的诊断基因,并分析可能的免疫浸润机制,为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LN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其中GSE32591作为训练集,GSE112943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使...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寻找狼疮肾炎(LN)的诊断基因,并分析可能的免疫浸润机制,为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LN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其中GSE32591作为训练集,GSE112943作为独立验证数据集。使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基因通路富集(KEGG)分析。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和SVM-RFE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诊断基因,同时进行外部验证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再利用肾脏病Nephroseq数据库对诊断基因进行双重验证,最后通过CIBERSORT反卷积法计算22种免疫细胞在LN中的浸润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筛选出LN差异基因共计367个,富集分析发现LN主要涉及对病毒的反应、免疫反应调节信号、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病毒过程的调节等免疫相关功能,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OVID-19、甲型流感、补体和凝血级联等炎症通路。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ISG20、PKP4、IFI44和LPL为诊断基因,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预测效能。最后利用CIBERSORT反卷积法免疫浸润显示,在LN中记忆B细胞、单核细胞、活化自然杀伤细胞表达上调,而滤泡辅助性T细胞、未活化自然杀伤细胞表达下调。结论:LN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多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ISG20、PKP4、IFI44和LPL可能为LN诊断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记忆B细胞与单核细胞可能在LN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与狼疮肾炎的关联及其肾脏致病机制
19
作者 阳晓 涂世盐 吴海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大部分SLE患者5年内可发生LN,LN 5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比例约为10%~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终末期肾脏病 抗磷脂抗体 肾单位 足细胞 致病机制 SLE患者 LN
下载PDF
杨季国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肾炎经验
20
作者 李鹏飞 邓晨 杨季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儿童时期肾脏损害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病情迁延,进展缓慢,主要表现有血尿、蛋白尿及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损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儿童时期肾脏损害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病情迁延,进展缓慢,主要表现有血尿、蛋白尿及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损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1])。在中医学中无肾炎的记载,但就其临床表现当属于“水肿”“血尿”“虚劳”“腰痛”等病范畴^([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男孩多于女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慢性肾炎 中医中药 杨季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