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 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CCRCC-B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CRCC-B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7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病理科收集的33例CCRCC-BM患者的...目的探讨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 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CCRCC-B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CRCC-B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7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病理科收集的33例CCRCC-B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3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42~94岁,中位年龄65岁。影像学均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转移病灶共43处,常见的骨转移部位为股骨(15处)及肱骨(12处);单发骨转移23例,伴一处或以上其他部位转移占10例。33例均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s)为首发症状就诊后经病理诊断为CCRCC-BM,18例出现肿瘤性坏死,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Fuhrman细胞核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例,Ⅳ级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成对盒基因8(paired box protein 8,Pax-8)(32/33)、白细胞分化抗原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33/33)、波形蛋白(vimentin)、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30/33)、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32/33)、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CKpan)(31/33)。33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2~108个月,死亡21例,生存12例。结论CCRCC-BM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股骨、肱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预后不佳。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出现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痛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可能,结合既往史、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 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CCRCC-B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CCRCC-B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3年7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病理科收集的33例CCRCC-B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3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42~94岁,中位年龄65岁。影像学均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转移病灶共43处,常见的骨转移部位为股骨(15处)及肱骨(12处);单发骨转移23例,伴一处或以上其他部位转移占10例。33例均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s)为首发症状就诊后经病理诊断为CCRCC-BM,18例出现肿瘤性坏死,3例伴有肉瘤样分化。Fuhrman细胞核分级: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例,Ⅳ级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成对盒基因8(paired box protein 8,Pax-8)(32/33)、白细胞分化抗原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33/33)、波形蛋白(vimentin)、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30/33)、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32/33)、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CKpan)(31/33)。33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2~108个月,死亡21例,生存12例。结论CCRCC-BM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股骨、肱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预后不佳。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出现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痛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肾细胞癌骨转移的可能,结合既往史、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文摘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tumor,CCPRCT)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肾肿瘤类型,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易导致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5例CCPRCT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54±17)岁,10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5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肾。组织学上肿瘤均由增厚的纤维囊包裹,并局限于肾实质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管状、囊状、腺泡及实性等结构;乳头由小到中等大小、透明细胞质的单层细胞组成,肿瘤均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WHO/ISUP)1级或2级;细胞核反极性分布,即核上移,靠近腔面,远离基底,类似鲨鱼牙齿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7、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均为阳性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CD117、转录因子E3均为阴性表达;CCPRCT中典型的CA9表现方式是“U型”着色,即腔缘不表达,基底和侧面表达。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CCPRCT是一种惰性肾细胞肿瘤,预后好,临床可能存在过诊断,其形态学为特征性的核朝向腔缘的线性排列,特殊的免疫表型CA9呈“U型”阳性,可以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区分开来,但仍然需要积累更多患者来阐释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