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2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鲍浩 王霞 左科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开展教学。实验组41名学生,采取翻转课堂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39名学生,采取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内...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开展教学。实验组41名学生,采取翻转课堂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对照组39名学生,采取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在教学结束后,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客观题、主观题和总成绩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的各项评价内容的满意率均超过90%。结论: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肾脏损害 翻转课堂 PBL教学法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脏损害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
作者 焦慧 赵絮影 顾云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患者更易发生肾脏损伤。本文将对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患者更易发生肾脏损伤。本文将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脏损害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遗传代谢病肾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爱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遗传代谢病(IMD)是由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种酶、运载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和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遗传代谢病肾脏损害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原发病本身累及肾脏,有相... 遗传代谢病(IMD)是由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种酶、运载蛋白、膜或受体等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产物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病理和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遗传代谢病肾脏损害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原发病本身累及肾脏,有相关肾脏表现,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钴胺素缺陷、糖原贮积症、Fanconi-Bickel综合征、线粒体病、先天性糖基化障碍、尿酸和嘌呤代谢和转运异常、Fabry病、遗传性酪氨酸血症、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赖氨酸尿蛋白耐受不良等;另一类为原发病本身不累及肾脏,但相关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或蓄积,引起继发肾脏损害和相关表现,包括家族性淀粉样变、α_(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lagille综合征、遗传性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转移酶缺乏症、脂蛋白肾病、家族性青少年巨细胞性贫血、线粒体肌病等。遗传代谢病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异性,部分以肾脏受累为首发或突出症状,诊断难度极大,但早期诊断、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和治疗,可防止或减轻肾脏损害程度和几率。因此,本文综述了有肾脏损害的儿童常见遗传代谢病,旨在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从而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肾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遗传代谢病 肾脏损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明晓 胡洪贞 李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61-865,共5页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蛋白质合成、加工、翻译后修饰及折叠组装的关键场合。ER可以加工合成蛋白质,调节糖类、脂类代谢;调节并维持细胞内钙浓度的平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基础。当...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蛋白质合成、加工、翻译后修饰及折叠组装的关键场合。ER可以加工合成蛋白质,调节糖类、脂类代谢;调节并维持细胞内钙浓度的平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基础。当细胞内发生大量蛋白未折叠或发生错误折叠,或受到其他理化因素影响时,会发生应激反应,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ERS是近年来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变、肿瘤等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成果颇丰。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也将中医理论同ER及ERS联系起来,探讨ERS的中医认识,并研究了中医中药对于调节ER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肾脏损害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蕾 邵赟 +1 位作者 冯晓斌 徐洋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肾脏功能损伤,分为观察组(合并肾脏功能损伤)和对照... 目的 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肾脏功能损伤,分为观察组(合并肾脏功能损伤)和对照组(无肾脏功能损伤),各40例。比较两组血小板、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其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绘制其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三者联合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均超过90.0%,约登指数接近0.85,AUC面积为0.952 8。结论 过敏性紫癜肾脏功能损伤患儿,存在显著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过敏性紫癜肾脏功能损伤具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小儿 过敏性紫癜 肾脏损害
下载PDF
miRNA及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脏损害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燕敏 刘金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29-3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肾脏损害是MM的常见并发症。由于MM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有25%~5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了肾功能损害,而MM伴肾脏损害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肾脏损害是MM的常见并发症。由于MM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此有25%~5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了肾功能损害,而MM伴肾脏损害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MM伴肾脏损害的患者,在最初的3个月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肾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MM伴肾脏损害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血清游离轻链(sFLC)及相关微小RNA(miRNA)在MM合并肾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轻链 MIRNA 多发性骨髓瘤 肾脏损害
下载PDF
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孟星 杨凯 胡振华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128例疑似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临床综合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诊断效能。另将确诊的肾脏损害患者分为轻度损害(轻度组)和中度损害(中度组),比较两组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联合诊断准确率(93.75%)、灵敏度(96.88%),均高于脂联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00、16.000、21.000、35.000、17.000、23.000,P<0.05)。中度组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2、79.481、13.173,P<0.05)。结论脂联素、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肾脏损害诊断的准确率,且轻度与中度肾脏损害患者脂联素、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脏损害 脂联素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丹参、蒲黄、大黄制剂对大鼠草鱼胆中毒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季安 彭佑铭 +2 位作者 夏运成 刘伏友 刘瑞洪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8-99,共2页
本文观察了丹参、蒲黄、大黄制剂对胃饲草鱼胆汁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上述药物能降低血肌酐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使肌酐清除率增加,减少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囊腔内有红细胞的肾小球数目。为中药... 本文观察了丹参、蒲黄、大黄制剂对胃饲草鱼胆汁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上述药物能降低血肌酐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使肌酐清除率增加,减少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囊腔内有红细胞的肾小球数目。为中药治疗鱼胆中毒所致的肾脏损害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胆中毒 肾脏损害 丹参 蒲黄 大黄
下载PDF
中药木通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胡伟新 刘志红 +3 位作者 程震 曾彩虹 陈惠萍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4-511,共8页
目的:总结20例木通中毒病例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 方法:20例木通肾损害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2~68岁。其中服药前有肾炎3例,尿路结石5 例。13例服木通汤药[(汤药组,再分为大剂量组(≥10g/d,n=9)和小剂量组(... 目的:总结20例木通中毒病例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 方法:20例木通肾损害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2~68岁。其中服药前有肾炎3例,尿路结石5 例。13例服木通汤药[(汤药组,再分为大剂量组(≥10g/d,n=9)和小剂量组(≦6g/d,n=4));7例服用含木通的中成药(成药组)。观察指标包括木通剂量,服药及发病时间、病程、首发症状、肾功能、尿液检查及肾活检病理。 结果:①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与木通剂量相关。出现症状时间分别为大剂量组4h(2h^6d)、小剂量组2 mo(2~6 mo)、成药组24 mo(6~36 mo)。大剂量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6例表现为急性肾衰(ARF),3例慢性肾衰(CRF);小剂量组及成药组以乏力、夜尿增多起病,表现为CRF。②患者尿蛋白均<1.5g/d[大剂量ARF组、大剂量CRF组、小剂量组及成药组分别为(1.00.3)、(0.980.2)、 (0.90.3) 、(0.80.2)g/d],无高尿酸血症,血尿及高血压发生率低。③大剂量ARF组50%为少尿型,糖尿(100%)及氨基酸尿(75%)阳性率高。肾活检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基膜(TBM)裸露现象普遍。5例转为CRF,重复肾活检显示小管间质出现慢性化病变。大剂量CRF组起病方式、尿液检查尤其糖尿(100%)及氨基酸尿(66.7%)阳性率与ARF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病程显著延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 肾脏损害 病理特征 临床特点 肾活检 间质纤维化 间质血管狭窄性病变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肾脏损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玉华 祝之明 +1 位作者 周方明 赵志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yndrome ,MS)患者肾脏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3 3 4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 (EH)、糖尿病组 (DM)和MS组 ,比较 3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相关因素。结果 MS组尿微量蛋白 (mioroalbumin uria ,MA)高...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yndrome ,MS)患者肾脏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3 3 4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 (EH)、糖尿病组 (DM)和MS组 ,比较 3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相关因素。结果 MS组尿微量蛋白 (mioroalbumin uria ,MA)高于EH组和DM组 ,内生肌酐清除率 (ereatinineelearaneerate ,Ccr)低于EH组和DM组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MS组中MA与年龄、收缩压 (SBP)、脉压 (PP)、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尿酸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Ccr与年龄、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血糖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P <O .0 5 )。EH组MA和Ccr与上述因素无显著相关 ,而DM组仅血糖水平与MA显著相关。结论 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对MS患者肾功能损害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 患者 相关因素 肾脏损害 DM MS 代谢综合征 MA SBP 聚集
下载PDF
尿液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变化预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谦 孙淑玉 +2 位作者 展凤霞 张建业 王立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液Ⅳ型胶原(Ⅳ-C)与尿微量蛋白变化预测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微量尿白蛋白/肌酐(mA lb/C r)比值,将72例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检测各组尿Ⅳ-C... 目的探讨尿液Ⅳ型胶原(Ⅳ-C)与尿微量蛋白变化预测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微量尿白蛋白/肌酐(mA lb/C r)比值,将72例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检测各组尿Ⅳ-C、mA lb、转铁蛋白(TRF)和α1-微球蛋白(α1-M G)含量,分析Ⅳ-C/C r与mA lb/C r、TRF/C r、α1-M G/C r的相关性。结果A组尿Ⅳ-C/C r高于正常,B、C组尿Ⅳ-C/C r、mA lb/C r、TRF/C r和α1-M G/C r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0.01)。DM各组比较,C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0.01)。Ⅳ-C/C r与mA lb/C r、TRF/C r、α1-M G/C r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3237、0.3749、0.4328)。结论尿Ⅳ-C作为DM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优于尿微量蛋白,尿Ⅳ-C/C r、mA lb/C r、TRF/C r和α1-M G/C r进行性升高反映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对预测DM早期肾脏损害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脏损害 Ⅳ型胶原 微量白蛋白 转铁蛋白 Α1-微球蛋白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肾脏损害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世军 陈惠萍 +3 位作者 陈樱花 张丽华 涂远茂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6-534,共9页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相关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因肾脏损害入院的NH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平均年龄53.1±13.4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16例(80%)因B细胞淋巴瘤...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相关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因肾脏损害入院的NH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平均年龄53.1±13.4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16例(80%)因B细胞淋巴瘤导致肾脏损害:包括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结外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4例(20%)源于T/NK细胞淋巴瘤,其中2例鼻T/NK细胞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20例均有蛋白尿,4例存在肉眼血尿,14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平均血清肌酐228±181μmol/L。6例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5例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5例免疫固定电泳示κ型IgM单克隆球蛋白,3例血清冷球蛋白阳性,2例抗核抗体阳性;2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肾活检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膜增生样病变7例,肾小球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3例,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6例,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1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原发于肾脏大B细胞淋巴瘤1例。8例肾间质见形态均一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20阳性。随访中,9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例患者肾功能持续正常,其余7例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结论:NHL可引起肾脏损害,其中以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最多见,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NHL相关肾脏损害轻重不一,多数患者发生大量蛋白尿和急性肾损伤。肾活检组织学改变以肾小球膜增生样病变最多见,新月体形成次之,部分患者肾小球病变轻微,但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近半数患者血清中检出自身抗体、冷球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因此,临床医生必须认识淋巴瘤肾脏损害的特点,及时行相关淋巴结、骨髓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肾脏损害 病理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肾脏损害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娜 冯尚克 +6 位作者 莫锦丽 刘运广 王功僚 王小得 韦琨成 李官林 覃志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肾脏损害(MPPKI)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本市6家医院3a间收治的128例MPPKI患儿,采用金标渗滤法检测其MPAb-IgM,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IgA、IgG...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并肾脏损害(MPPKI)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本市6家医院3a间收治的128例MPPKI患儿,采用金标渗滤法检测其MPAb-IgM,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IgA、IgG、IgM,免疫比浊法测定C3补体,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MPPKI患儿(128例)表现为典型急性肾炎者82例(64.06%),肾外症状性肾炎10例(7.81%),仅血尿和补体降低者24例(18.57%),肾病综合征12例(9.38%)。2.MPPKI患儿CD3+细胞[(66.65±6.46)%]与健康对照组[(65.78±12.3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36.46±6.68)%]与健康对照组[(39.25±5.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29.12±3.42)%]较健康对照组[(25.78±4.35)%]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1.06±0.3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86±0.46),有显著性差异(P<0.01)。3.MPPKI患儿血清IgG[(16.66±3.42)g/L]、IgM[(3.96±0.66)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48±2.54)g/L,(2.24±0.56)g/L],差异均有显著性(Pa<0.01);IgA水平[(3.06±0.46)g/L]与健康对照组[(2.95±0.55)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3补体[(506±166)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29±182)mg/L],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PPKI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肾脏损害 免疫
下载PDF
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隋燕霞 王鸿雁 +1 位作者 杨喆 李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分析Castleman病与肾脏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例患者淋巴结病变均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病理类型:4例浆细胞型,1例透明血管型...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Castleman病合并肾脏损害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分析Castleman病与肾脏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例患者淋巴结病变均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病理类型:4例浆细胞型,1例透明血管型;按引起肾脏损害的组织病理类型分类为: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结论 Castleman病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如遇到多部位淋巴结肿大,同时又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应及早行肿大淋巴结活检及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肾脏损害 病理 活检
下载PDF
75例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患者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捷 刘正钊 +3 位作者 胡伟新 陈樱花 刘志红 章海涛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患者(女性73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7~68岁,中位年龄39岁)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分析影响...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患者(女性73例,男性2例,起病年龄7~68岁,中位年龄39岁)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肾活检证实98.5%为间质性肾炎.本组1/3患者接受大量免疫抑制剂治疗.75例患者平均随访62.76±35.64月,中位随访时间54月,远期并发症有肾结石、神经精神症状和血液系统肿瘤.截至随访末,2例患者血清肌酐倍增且> 109.62 μmol/L,1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就诊年龄(p=0.044)、肾活检病理小管间质病变慢性化(P=0.001)、球蛋白水平(P=0.018)、IgG水平(P=0.042)及血红蛋白水平(P=0.049). 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临床进展缓解,远期预后较好,5年、10年的人存活率为100%,5年、10年肾存活率为100%、98.67%;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肾间质慢性化程度、高球蛋白血症、高IgG及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肾脏损害 预后
下载PDF
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慧 王永钧 +2 位作者 柴可夫 张曾亮 王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膏粱厚味)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同时干预给药,分别检测血脂(TG、TC、HDL-C、LDI-C)、血液流变学、24h尿蛋白量、尿N-乙酰-β-D...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膏粱厚味)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同时干预给药,分别检测血脂(TG、TC、HDL-C、LDI-C)、血液流变学、24h尿蛋白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功能(Scr、BUN)、肾组织病理(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毛细血管襻面密度)。结果:姜黄素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并能降低尿蛋白量、尿NAG、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提高毛细血管襻面密度,呈现量效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能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以高剂量姜黄素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 姜黄素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尿蛋白量 尿NAG 肾功能 肾脏病理
下载PDF
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甲基丙二酸尿症9例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小梅 陈植 +3 位作者 袁林 周楠 蒋也平 沈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总结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MA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病案中采集患... 目的总结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MA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病案中采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局数据。结果 9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5例,女4例,确诊年龄1个月至9.9岁。9例患儿均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入院,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其中2例患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患儿均无阳性家族史。9例患儿均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尿有机酸测定确诊为MMA,其中8例患儿同时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尿液检查提示6例患儿尿微量蛋白升高。1例行肾穿刺活检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外系统表现为精神、智力和发育落后、抽搐发作和贫血等。9例患儿确诊后均给予维生素B12等治疗。1例患儿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并进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住院期间死亡。余8例患儿经治疗尿甲基丙二酸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精神状态和肾功能均明显好转。8例患儿随访1~6个月神经系统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再发现肾脏损害。结论 MMA可合并较严重肾脏损害,部分患儿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能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尿症 肾脏损害 儿童
下载PDF
服木通煎液引起肾脏损害1例 被引量:31
18
作者 叶志斌 崔若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70-571,共2页
服木通煎液引起肾脏损害1例叶志斌崔若蓝(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433)患者女,25岁。1994年6月中旬因乳房胀痛在当地医院查血肌酐为58μmol/L,血红蛋白110g/L,尿常规正常。自行煎服单味木通10~15g/... 服木通煎液引起肾脏损害1例叶志斌崔若蓝(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433)患者女,25岁。1994年6月中旬因乳房胀痛在当地医院查血肌酐为58μmol/L,血红蛋白110g/L,尿常规正常。自行煎服单味木通10~15g/日。服药第10天,渐出现多尿、烦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损害 木通煎液 病因
下载PDF
Kimura病的肾脏损害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春蓓 胡伟新 +4 位作者 陈惠萍 唐政 曾彩虹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 :分析 6例Kimura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1998年至 2 0 0 4年经皮淋巴结活检诊断为Kimura病且伴有肾损害 6例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  结果 :① 4例以颈部肿块首发 ,2例以肾病... 目的 :分析 6例Kimura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1998年至 2 0 0 4年经皮淋巴结活检诊断为Kimura病且伴有肾损害 6例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改变及治疗反应。  结果 :① 4例以颈部肿块首发 ,2例以肾病综合征首发 ,6例均有皮下肿块及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累及一个或多个部位 ,2例伴有深部淋巴结肿大。② 5例血嗜酸细胞升高 (占白细胞比例 10 1%~ 4 4 3% ) ,5例血清IgE升高 (10 7 3~988 7IU/ml)。③ 6例肾脏损害均表现为典型肾病综合征 ,无血尿及高血压 ,肾活检病理 5例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 ;余 1例为膜性病变 ,其免疫荧光为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5例间质明显嗜酸细胞浸润。④入院前激素治疗均敏感但反复发病 ,入院后均采用激素诱导治疗 ,3例同时行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均获完全缓解。随访 6~ 36个月期间 ,肾功能正常 ,2例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 (未切除淋巴结 ) ,3例同时切除淋巴结者随访期内未复发。 2例皮下肿块复发。  结论 :①青少年男性肾病患者伴有皮下肿块 ,血嗜酸细胞及IgE升高 ,应排除Kimura病。②肾活检病理肾间质嗜酸细胞浸润是Kimura病肾损害的主要特征。③单纯激素治疗敏感但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肾脏损害 肾病综合征 经皮淋巴结活检 诊断
下载PDF
降压益肾颗粒对SHR早期肾脏损害组织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严冬 唐蜀华 +1 位作者 陈晓虎 钱玉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38-40,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脏胶原蛋白量及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的结构 ,观察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HR随机分为降压益肾大、小剂量组、尼群地平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治疗 8周后处死 ,取肾... 目的 :通过检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脏胶原蛋白量及电镜观察肾动脉内皮的结构 ,观察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HR随机分为降压益肾大、小剂量组、尼群地平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治疗 8周后处死 ,取肾脏及肾动脉做图像分析和光镜扫描。结果 :降压益肾颗粒能改善肾动脉内皮功能及逆转肾实质损害 ,并明显降低肾小球胶原蛋白含量(P <0 0 5 )。结论 :降压益肾颗粒从组织结构上改善高血压病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 ,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益肾颗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早期肾脏损害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