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分析
1
作者 程世德 吴海峰 +2 位作者 钱超鹏 潘鑫 赵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强化率、肿块边界清晰、增强平台类型,病灶大小、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T分期、N分期结果。结果观察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9±0.20)×10^(-3) mm^(2)/s,高于对照组(0.89±0.18)×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发生率为80.52%,高于对照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为(25.50±4.21)cm^(3),高于对照组(16.65±3.92)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ER-2阳性率为76.19%,高于对照组26.47%,两组T分期、N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通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进行鉴别,非肿块强化病灶ADC值、边界不清晰发生率及ER、HER-2阳性率表现为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肿块 肿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肿块型DCIS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刘芳 周梦红 +3 位作者 王海娟 袁博 欧晓霞 李莉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影像分分型,分别为Ⅰ型31例,Ⅱ...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影像分分型,分别为Ⅰ型31例,Ⅱ型15例、Ⅲ型43例及Ⅳ型11例。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阳性表达;按照St.Gallen标准对患者进行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分子分型。结果:Ⅰ型:导管出现增粗,行走迂曲且管腔内出现低回声;Ⅱ型:乳腺内呈现片状的低回声区域,边界模糊;Ⅲ型:乳腺内呈现片状的低回声区域,可见分布不匀的点状强回声;Ⅳ型:乳腺内腺体及导管分布混乱,结构扭曲;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非肿块型DCI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年龄、肿瘤直径、月经状态、病灶部分、临床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超声分型级别的升高细胞核分级也随之升高(P<0.05);Ⅰ型、Ⅱ型患者HER2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相比,Ⅲ型及Ⅳ型的HER2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Ⅱ型相比,Ⅲ型的HER2阳性表达升高,但与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与Ⅳ型的HER2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相比,Ⅲ型患者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分型分布升高(P<0.05),与Ⅰ型相比,Ⅳ型患者Luminal B型分型分布升高(P<0.05),Luminal A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肿块型DCIS患者超声主要为钙化型,认为结构紊乱型患者细胞核分级较高,且HER2阳性表达较多,Luminal A型占比降低,Luminal B型占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超声 分级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超声“萤火虫”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刘芳欣 王洲 +3 位作者 任永凤 李健 殷延华 陆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的诊断价值。结果115例乳腺NML,60例良性,55例恶性;MI显示乳腺良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少量或者散在,乳腺恶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簇状或者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每平方厘米内3个强回声点为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乳腺良、恶性NML内部SWV值分别为(3.5±0.6)m/s、(5.0±1.0)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WV值>乳腺导管内癌SWV值>乳腺良性NML内SWV值,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TIQ技术SWV值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为3.76 m/s;MI、VTIQ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NML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93、0.922,联合应用显著优于单独应用MI或者VT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及VTIQ技术联合应用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NML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肿块型病变 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不同观察者基于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卵巢附件肿块的一致性研究
4
作者 谢映鲜 王钰丹 +3 位作者 沈若霞 张埕宁 张磊 年英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资超声医师使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判读观察指标的一致性,以及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诊断效能评价。方法 选取经手术组织学病理确诊的244例(304个病灶)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超声存储图像。2位不同年资超声医... 目的 探讨不同年资超声医师使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判读观察指标的一致性,以及对卵巢附件肿块的诊断效能评价。方法 选取经手术组织学病理确诊的244例(304个病灶)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超声存储图像。2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按照O-RADS分类标准对每个肿块进行观察指标盲读,进行O-RADS分类。对照病理结果,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构建ROC曲线,分析两者诊断卵巢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2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根据O-RADS分类标准对卵巢附件肿块外部轮廓、内部回声、血流信号、腹水以及腹膜增厚或腹膜结节5项观察指标判读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48、0.835、0.652、0.973、0.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位超声医师对同一肿块O-RADS分类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位医师O-RADS分类的ROC曲线面积为0.897、0.918,准确率为80.92%、80.92%,灵敏度为77.3%、76.7%,特异度为88.3%、9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对O-RADS观察指标判读具有较高一致性;O-RADS分类标准对卵巢肿块的诊断也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块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原文传递
分子分型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差异及其与X线征像关系研究
6
作者 张文婷 姚远 周炜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两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X线征象差异。结果非肿块型病灶发生于相对低龄者,非浸润性癌占比高;肿块型患者相对高龄,以浸润性癌占比更高。Luminal B型多见于肿块型,Luminal HER-2型多见于非肿块型。不同分子分型的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肿块是否伴随不对称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结构扭曲、钙化等征象发生率、钙化形态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不同,部分X线征象与肿瘤分子分型有关,对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等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型乳腺癌 肿块型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分子分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李梅 马宏博 +1 位作者 李昕 李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49-55,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文献中中药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用药规律和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80年(维普为收录起始年)至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肿块期GLM的文献,严格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肿块期GLM规范化方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药的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47首,涉及中药111味,累计药物使用频次5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柴胡、皂角刺、白芥子、蒲公英、熟地黄等,常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为理气药、化痰药,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为苦、辛,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经、脾经、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潜在配伍组合共16组,为白芥子、麻黄、熟地黄、炮姜、肉桂、香附的加减组合。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肿块期GLM多采用温阳散结、理气化痰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肿块 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在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效能评估
8
作者 钟思苗 陈瑞芳 +2 位作者 彭月星 欧婉燕 赵亚环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对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来自肇庆市第...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对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来自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来自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患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70例)与恶性组(130例)。按照病理分期不同将恶性组患者分为Ⅰ~Ⅱ期组(88例)与Ⅲ~Ⅳ期组(42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比较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PI及RI水平,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PI及R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130例,良性肿瘤患者170例。恶性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高于良性组,PI及RI水平均低于良性组(均P<0.05)。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PI及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PI及RI诊断卵巢-附件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0.841及0.732(均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PI、RI对于卵巢-附件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 卵巢-附件 肿块 诊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分析
9
作者 刘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00-0103,共4页
探讨乳腺肿块良恶性用超声方式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乳腺肿块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严格分组。经过详细的病理学分析,确定其中23例为乳腺恶性肿块,而77例为良性乳腺肿块。在进一步的诊断阶段,我们采用超声技术... 探讨乳腺肿块良恶性用超声方式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乳腺肿块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严格分组。经过详细的病理学分析,确定其中23例为乳腺恶性肿块,而77例为良性乳腺肿块。在进一步的诊断阶段,我们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和分析。通过超声诊断,我们将乳腺肿块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评估。最终得到有关超声诊断的各项数据。结果 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的评估中展现出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良性组,恶性组表现出边界不清晰、无包膜、形态不规则、毛刺征、微钙化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明显增加,而回声均匀性显著降低,P<0.05。在血流方面,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血流等级0级显著降低,而血流等级Ⅱ级和Ⅲ级明显增加,P<0.05。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在血流等级Ⅰ级方面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此外,对比良性组,恶性组的Vmax和RI均呈现显著增高,而Vmin明显降低,各项差异均P<0.05。结论 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过程中使用超声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乳腺肿块 良恶性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10
作者 苏航 韩正阳 +1 位作者 吴志彬 陈争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阴囊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54例和良性病变组40例,以病理检...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阴囊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54例和良性病变组4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阴囊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病变组患者的阴囊肿块长径、短径分别为(5.67±2.85)cm、(3.73±2.04)cm,明显长于良性病变组的(3.84±2.56)cm、(2.31±1.45)cm,恶性病变组患者阴囊肿块位于睾丸位置的比例为96.3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超声造影诊断阴囊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5.53%(71/94)、77.66%(73/94),两种诊断方式联合的准确率为94.68%(89/94),明显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阴囊肿块的形态、钙化、内部回声、血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边界和回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阴囊肿块的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造影剂进入与消退方式、增强形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肿块良性病变平均渡越时间为(28.04±8.65)s,明显短于恶性病变的(49.21±15.29)s,开始增强时间为(20.53±7.17)s,明显晚于恶性病变的(17.14±4.9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肿块良性病变的峰值强度为(50.17±8.64)dB,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的(45.41±4.31)dB,AUC值、上升支斜率分别为(1043.82±304.25)mm^(2)、(0.21±0.17)dB/s,明显低于恶性病变的(1400.59±340.08)mm^(2)、(0.90±0.20)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应用于阴囊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较高,不同病变性质阴囊肿块的高频超声、超声造影表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肿块 高频超声 超声造影 增强时间 达峰时间 准确率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校正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价值
11
作者 黄思 肖耀成 +3 位作者 金林原 张敏 李建 张艳芬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自动容积成像(ABVS)、超声弹性评分(UES)及两者联合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BI-RADS) 4类乳腺肿块BI-RADS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109例,共113个肿块。经ABVS... 目的 探讨乳腺自动容积成像(ABVS)、超声弹性评分(UES)及两者联合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BI-RADS) 4类乳腺肿块BI-RADS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109例,共113个肿块。经ABVS及UES校正BI-RADS分级后,与病理结果对比,绘制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ABVS、UES、ABVS联合UES诊断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差异。结果 109例患者113个肿块中包含良性78个,恶性35个,ABVS联合UES校正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29%、93.59%、93.80%、0.975。结论 ABVS联合UES有助于提高BI-RADS 4类肿块的总体诊断效能。两者联合诊断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自动容积成像 超声弹性评分 常规超声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 乳腺肿块
下载PDF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2
作者 王艳君 郑艳 +2 位作者 刘新霞 肖晶晶 闫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51-453,457,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6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例,占比... 目的 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6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例,占比22.79%(31/136);部分成骨型82例,占比60.29%(82/136);成骨型23例,占比16.91%(23/136)。病理形态分级为Ⅰ级29例(21.32%),Ⅱ级84例(61.76%),Ⅲ级23例(16.91%);Enneking分期为ⅢB期患者的无成骨型占比32.26%(10/31),明显高于部分成骨型9.76%(8/82)和成骨型8.70%(2/23)(P<0.05);无成骨型和部分成骨型化疗敏感度[58.06%(18/31)、59.76%(49/82)]明显高于成骨型[30.43%(7/23)](P<0.05)。结论 骨肉瘤的STM骨化程度与Enneking分期及化疗敏感度存在明显关联性,临床可将患者病理特征作为手术和化疗治疗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软组织 骨化程度 肿块 病理特征
下载PDF
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观察
13
作者 郭宁 程璐瑶 +2 位作者 石岳 杨小红 何帅纬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的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消痈清化汤口服,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周期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 目的:观察消痈清化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的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消痈清化汤口服,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观察周期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肿块体积减小差值,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WBC、NEUT、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体积减小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痈清化汤疏肝化痰、化瘀消痈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肿块 消痈清化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4
作者 胡晓辉 濮颖秋 +1 位作者 王政 刘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64例门诊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K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2例。EK组接受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SF组...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64例门诊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K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2例。EK组接受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SF组接受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直至患者无睫毛反射后,两组患者均由术者进行乳腺良性肿块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生理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T1~5时刻的SpO_(2)、PETCO_(2)监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基本达到4级,镇痛效果均为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K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艾司氯胺酮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高安全性,能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对阿片类药物有耐受或过敏的患者和术后恶心呕吐的高风险患者,为临床麻醉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性分析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BI-RADS 4类肿块的鉴别应用
15
作者 朱小凤 孟伟 +2 位作者 吴成为 翟哲 周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性分析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62例,其中良性33例(良性组),恶性29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行CEUS和...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性分析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62例,其中良性33例(良性组),恶性29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行CEUS和SWE检查。结果CEUS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为67.74%,SWE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为62.90%,CEUS联合SWE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为88.71%。CEUS联合SWE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高于CEUS与SWE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CEUS评分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SWE参数Esd、Emean、Emax和Eratio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联合SWE诊断恶性乳腺肿块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EUS和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定性分析联合SWE可提高对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定性分析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基于光学触觉传感器的肿块检测研究
16
作者 顾嘉阳 王楠 +2 位作者 杨学文 安树彪 晋越 《测控技术》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肿块检测可以帮助患者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针对如何使用非侵入式方法检测组织样本中的肿块这一问题,制作了一款结构简单、校准方便的光学触觉传感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重建的肿块判别算法。该方法对触觉传感器... 肿块检测可以帮助患者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针对如何使用非侵入式方法检测组织样本中的肿块这一问题,制作了一款结构简单、校准方便的光学触觉传感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重建的肿块判别算法。该方法对触觉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深度重建,并从重建图像中减去正常组织产生的基线图像,从而获得由肿块产生的异常触觉图像,并将处理完的图像送入神经网络中进行肿块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辨出直径在6~10 mm、嵌入深度在1~5 mm的肿块,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最后,基于该方法与流程,讨论了肿块大小、肿块嵌入深度和正常组织硬度对肿块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出的非侵入式的肿块检测方法探索了光学触觉传感器在肿块检测领域中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肿块检测 触觉感知 软传感器
下载PDF
超声双模态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王福霞 张茜 +4 位作者 朱珊 赵威 崔海欧 马莉琼 王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3,I0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应变式弹性成像(SE)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个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病灶,术前进行SWE与SE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穿刺活检、旋切或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这两种诊...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应变式弹性成像(SE)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个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病灶,术前进行SWE与SE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穿刺活检、旋切或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这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60个NML病灶病理结果中有33个是恶性、27个是良性。SE诊断恶性有34个,良性有26个;SWE诊断恶性有29个,良性有31个。SE诊断非肿块型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81.8%、74.1%、78.3%、79.4%、76.9%;SWE诊断分别是75.8%、85.2%、80.0%、86.2%、74.2%。2种诊断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79,SE较SWE诊断效能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与SE两种弹性成像方法对乳腺NML良、恶性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二者联合使用,可在诊断中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应变弹性成像 肿块型乳腺病变 乳腺癌
下载PDF
盆腔肿块检查过程中应用腹部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18
作者 周彦君 卓芹超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实施盆腔肿块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金乡县人民医院80例疑似盆腔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及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诊... 目的探讨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实施盆腔肿块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金乡县人民医院80例疑似盆腔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及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单独和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特异度为96.67%,诊断灵敏度为96.00%,诊断准确度为96.25%。阴道超声诊断效能和腹部超声诊断效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联合诊断敏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2,27.733,P均<0.05)。结论临床盆腔肿块患者的诊断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的价值明显,但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因此实际应用中,提倡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完成诊断,可显著提升盆腔肿块患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盆腔肿块检查 诊断效能
下载PDF
MRI预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朝(综述) 罗光华(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83-1386,1392,共5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乳腺肿块。早期对肿块良恶性进行精准预测,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可以降低治疗成本。随着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光谱等各种技术的出现,早期预测乳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乳腺肿块。早期对肿块良恶性进行精准预测,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可以降低治疗成本。随着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光谱等各种技术的出现,早期预测乳腺肿块良恶性成为可能。该文主要对磁共振成像预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超快速动态增强 磁共振波谱 影像组学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王海尧 冯昭 薛长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4-0007,共4页
研究分析CT与MRI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胰腺癌、胰腺炎性肿块分别为31例、49例,均接受CT与MRI技术诊断。对比诊断结果... 研究分析CT与MRI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胰腺癌、胰腺炎性肿块分别为31例、49例,均接受CT与MRI技术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胰腺癌的局限性递增9.68%、非肿块型强化不均征象6.45%显著低于胰腺炎性肿块38.78%、44.90%,胰周淋巴结递增38.71%、胰周血管变化35.48%征象则要高于胰腺炎性肿块10.20%、0.00%(P<0.05);胰腺癌的门脉期(52.02±5.27)Hu、胰腺期(102.89±9.05)Hu和动脉期(53.88±7.62)HuCT值均要高于胰腺炎性肿块(25.13±4.10)Hu、(73.51±7.65)Hu、(30.34±7.29)Hu(P<0.05);CT和MRI诊断准确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胰腺炎与胰腺炎性肿块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MRI均有着良好的优势,两者联合能够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充分发挥出诊断优势,促使诊断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胰腺癌 胰腺炎性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