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3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刘霞 杨洋 邹凤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构建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医院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院内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电视胸腔镜下纵... 目的:构建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医院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院内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采用德菲尔函询法修改与论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00%,第2轮函询专家的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97,指标的重要性均分为4.23~5.00分,变异系数(CV)为0.000~0.147;2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714和0.825(P<0.05)。构建的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可靠,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可系统地为胸外科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 护理质量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敏感性指标
下载PDF
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傅小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究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运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研... 目的:探究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运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实施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睡眠时间、入睡时长、觉醒次数、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5、7.458、9.918、33.516,P<0.05);研究组患者NE、Cor、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2、7.075、7.647,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长、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4.746、2.200,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9、17.864,P<0.05)。结论: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心理应激,促进负性情绪减轻,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颅内肿瘤切除 应激系统理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疗效评价
3
作者 武立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 分析研究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外科技术,已经在处理肾上腺肿瘤患者中广泛应用,不仅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还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这一进步的外科技术为患有肾上腺肿瘤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 开放手术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罗雄 龙家才 +1 位作者 罗兵 李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LNSS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53例)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 目的比较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行LNSS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53例)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NSS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肾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RLNSS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碱酯酶(ChE)较术前升高,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较术前降低,TLNSS组ChE明显低于RLNSS组,TLNSS组BUN和Scr明显高于RL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组疾病控制率(DCR)和总体有效率(ORR)明显低于RL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R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NSS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和肾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 经腹腔入路 经腹膜后入路 肾功能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晓楠 史鹏许 +1 位作者 董蕊蕊 郭仲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将接受常...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将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常规组,接受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的32例患者设为SO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SO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SCL-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SCL-90相较于干预前均下降(P<0.05),且SOP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SOP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率为6.25%(2/32),低于常规组患者26.47%(9/34)(P<0.05);SOP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31/32),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9.41%(27/34)(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SOP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心理状态,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 标准化操作流程 手术室护理 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马文涛 丁大领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接...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接受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 脊柱内固定术 椎管内肿瘤 神经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恢复期间的影响
7
作者 杨志远 张青 +1 位作者 张军 刘远征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患者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恢复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Dex)对应激指标及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 目的 探讨患者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恢复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Dex)对应激指标及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研究组术中给予Dex持续泵注,比较两组应激指标、疼痛程度、呛咳反应及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后3 h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呛咳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ex应用于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全身麻醉中,能够有效减轻恢复期间对应激指标的影响,降低疼痛程度,降低呛咳反应及躁动情况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肿瘤切除 全身麻醉 应激指标 呛咳反应
下载PDF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檀浩鹏 屈浙 +2 位作者 田军 王坤 李建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类型分为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75例、次全切除... 目的研究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类型分为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75例、次全切除组45例;再依据其肿瘤进展情况分为肿瘤进展组20例和肿瘤无进展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次全切除组患者既往行手术治疗、既往行放疗、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肿瘤的最大径>5 cm、肿瘤侵入后颅窝、MR病灶强化特点不均匀、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形状为分叶状或团块状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χ^(2)/P=9.391/0.002、6.487/0.011、5.562/0.018、9.700/0.007、5.820/0.016、10.901/0.001、14.959/<0.001、14.415/0.001);肿瘤进展组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Ki-67指数≥3%、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肿瘤无进展组(χ^(2)/P=5.608/0.018、4.631/0.031、6.334/0.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41(1.042~1.991),1.592(1.040~2.436),均P<0.05];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75(1.141~2.455),1.422(1.074~1.882),均P<0.05]。结论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巨大侵袭性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程度 肿瘤进展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孙邡 桑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53-857,共5页
目的 探究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 探究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腹腔组(n=32)与腹膜后组(n=35)。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最终两组各纳入31例。腹腔组实施经腹腔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腹膜后组实施经腹膜后路径肾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及血清肌酐水平、术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儿茶酚胺、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 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5±14.42) min、(5.42±1.04) d、(202.42±13.34) mL、(13.05±2.45) d,均显著低于腹腔组[(145.94±17.69) min、(6.37±1.13) d、(226.25±16.48) mL、(19.63±2.71) d],而出血量为(135.35±19.52) mL,显著高于腹腔组[(106.63±15.4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与腹腔组(16.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后组患儿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3.14±3.62) d,显著低于腹腔组[(15.27±3.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儿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血清NSE、儿茶酚胺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36个月,腹膜后组死亡7例,总生存期(OS)为(32.48±7.8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13±9.05)个月,腹腔组死亡8例,OS为(31.97±8.05)个月,PFS为(29.62±9.29)个月,两组OS、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与腹腔路径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均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生存状态,但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更快,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基因 手术后并发症 腹膜后肾肿瘤切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于洋 张俊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康复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康复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均5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5);研究组康复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8、5.234、13.491,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2,P<0.05)。结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降低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路径 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 康复效果 并发症 术后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标以及患者并发症观察
11
作者 王健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征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纵隔肿瘤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经剑突下组(15例)和经...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指征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纵隔肿瘤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经剑突下组(15例)和经侧胸入路组(15例)两组。经侧胸入路组行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治疗,经剑突下组患者行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发生皮肤感觉异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剑突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术后2 h经剑突下组患者PGE_(2)、5-HT和ACTH指标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经剑突下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经剑突下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侧胸入路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减轻应激,缓解术后疼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 手术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陈花梅 张品 翁海琴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进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进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餐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1,P=0.00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低于对照组的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P=0.024)。结论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对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可以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对医护行为的认同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分析
13
作者 甘宇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7-0140,共4页
探析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作用。方法 抽选本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之间,在腹腔镜下完成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把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把全面护理配合的60例患者... 探析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作用。方法 抽选本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之间,在腹腔镜下完成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把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把全面护理配合的6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结果,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做出具体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心率、术后住院时间、机体疼痛都显然好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开展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应用科学的护理配合干预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状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良性 卵巢肿瘤切除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治疗宫颈癌阴道残端复发的预后研究
14
作者 郝旭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对于宫颈癌阴道残端复发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直到当年10月因为宫颈癌于同一医院接受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80例作为本对照研究开展所需的所有观察样本;按照针对宫颈癌所采用的手术策略将其均分为观察... 探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对于宫颈癌阴道残端复发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直到当年10月因为宫颈癌于同一医院接受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80例作为本对照研究开展所需的所有观察样本;按照针对宫颈癌所采用的手术策略将其均分为观察、对照;对照组均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水平、细胞因子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的CEA、CA125以及细胞因子INF-γ、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更低,且术后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 对于一部分宫颈癌患者而言,对其使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不会造成严重手术伤害,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阴道残端肿瘤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手术干预 腹腔镜下肿瘤切除 阴道残端 复发
下载PDF
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的应用体会
15
作者 杜静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29-0032,共4页
评价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30例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STER治疗的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治疗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评价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30例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STER治疗的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治疗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全部内镜下成功切除。27例位于食管中下段,3例位于贲门,肿瘤平均大小24.914.8mm。平均手术时间51.316.6min。整块切除率与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3.33%和100%。术后1例穿孔,术中给以腹腔穿刺放气术后保守治疗后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在平均12月的随访中,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STER用于食管、贲门处粘膜下肿瘤的治疗安全、高效,体现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优势,适合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食管 贲门 粘膜下肿瘤 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
原文传递
影响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冷冻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蕴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影响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冷冻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共计9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甲状腺肿瘤术中冷冻切片(FS)诊断以及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以术后... 目的探究影响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冷冻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共计9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甲状腺肿瘤术中冷冻切片(FS)诊断以及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以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采用术中冷冻进行诊断一致性、延迟诊断情况,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与此同时,对未能成功确诊的研究对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造成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冷冻诊断偏差的相关因素。结果90例研究对象最终确诊为恶性甲状腺瘤患者共计51例。接受术中冷冻诊断结果中,假阴性6例,另外存在延迟诊断3例;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延迟诊断2例。术中冷冻诊断同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的准确度为90.00%[(42+39)/90];以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术中冷冻诊断的灵敏度为82.35%[42/(42+9)],特异度为100%[39/(39+0)];术中冷冻切片的取材不到位、冷冻温度不达标、受到取材区域限制、病理科医师的工作年限偏短是引起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出现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肿瘤术中冷冻诊断技术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然而在诊断过程中仍有部分病例的诊断结果出现偏差,诊断过程需密切关注取材情况与客观条件的影响,方可获得更理想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切除 冷冻诊断 术后病理诊断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17
作者 黄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0-0103,共4页
对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本文研究在于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价值以及效率。方法 将我院2022.1-2023.1月收治的10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观察组(51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数据方面的... 对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本文研究在于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价值以及效率。方法 将我院2022.1-2023.1月收治的10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观察组(51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数据方面的差异。观察组Th1占比更低,Th2占比更高,Th1/Th2比值更高(P<0.05);观察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低,白蛋白更高(P<0.05)。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在护理中推荐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法,整体护理效果明显更为突出,具备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 微炎症 肾功能
下载PDF
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
18
作者 王凯歌 王鹏鲲 王一鸣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纵隔肿瘤患者(60例)设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对样本开展组别划分,对照组(30例)行常规开... 目的分析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纵隔肿瘤患者(60例)设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对样本开展组别划分,对照组(30例)行常规开胸纵隔切除术治疗,实验组(30例)行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术前组间身体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实验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均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总用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总用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均较短,手术总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26.67%)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3 d实验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能削弱应激反应,控制手术造成的炎性因子升高,同时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周期短、术后疼痛程度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 纵隔肿瘤切除 应激反应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岩 王保收 +2 位作者 何金龙 李耀杰 诸葛雪朋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采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和对照组(n=38,采用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 目的 探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采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和对照组(n=38,采用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or、ACTH、Ang-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患者Cor、ACTH、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IL-4、IL-8、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IL-4、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可在降低炎症反应的情况下,控制应激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 开胸纵隔肿瘤切除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中行妇科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探讨
20
作者 张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36-38,共3页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中行妇科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良性肿瘤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手术后行肿瘤切除,观察组于剖宫产手术中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1 d阴...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中行妇科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妇科良性肿瘤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剖宫产手术后行肿瘤切除,观察组于剖宫产手术中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1 d阴道内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6.24±31.41)ml、术后1 d阴道内出血量(55.24±7.41)ml少于对照组的(286.40±62.21)、(87.40±12.21)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24±1.56)h、术后住院时间(6.55±0.21)d短于对照组的(38.40±2.23)h、(8.56±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良性肿瘤产妇于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肿瘤切除,可加速术后恢复,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良性肿瘤切除 剖宫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