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生物学在肿瘤疫苗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方超 黄卫人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根据中心法则和细胞免疫学原则,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和生产新型肿瘤疫苗代表了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针对两个主要方面(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的创新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肿瘤相关或特定抗... 根据中心法则和细胞免疫学原则,利用合成生物学设计和生产新型肿瘤疫苗代表了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利用合成生物学针对两个主要方面(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的创新治疗性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肿瘤相关或特定抗原,开发更精确和有效的肿瘤疫苗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方法在抗原选择中主要针对肿瘤中的特定基因,而以高通量测序及质谱为基础筛选新抗原的方法明显改善了疫苗的靶向性及免疫原性。在疫苗类别方面,与传统多肽疫苗相比,通过对DNA、mRNA、病毒/细菌、细胞的工程化修饰而成的新型疫苗显著扩大了肿瘤疫苗的范围,从而大幅增强了不同肿瘤疫苗的免疫效果。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对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进度,最终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的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新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疫苗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mRNA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2
作者 江俊山 李利毛 蔡华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40-1748,共9页
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其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肿瘤疫苗有着较好的肿瘤免疫激活作用,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能够激活或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从而实现抗肿瘤... 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其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肿瘤疫苗有着较好的肿瘤免疫激活作用,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能够激活或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从而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较于其他疫苗平台,mRNA肿瘤疫苗具有安全、不被整合、负载多种抗原等特点。肿瘤的不同突变类型导致了肿瘤治疗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肿瘤抗原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mRNA修饰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及翻译效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mRNA疫苗的抗肿瘤效应。目前多种个体化mRNA肿瘤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因此,通过本综述能更好的了解mRNA肿瘤疫苗的作用以及开发个性化肿瘤疫苗的临床价值,并且联合现有的治疗方式能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个体化肿瘤疫苗 新抗原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基于微生物载体肿瘤疫苗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谭子斌 梁康 陈有海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8,共18页
合成生物学有望创造具备独特优势的抗肿瘤微生物疫苗,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微生物更能适应肿瘤微环境并在其中富集与增殖,削弱或者逆转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并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诱发多种先天与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所以合成生物学已成为... 合成生物学有望创造具备独特优势的抗肿瘤微生物疫苗,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微生物更能适应肿瘤微环境并在其中富集与增殖,削弱或者逆转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并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诱发多种先天与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所以合成生物学已成为肿瘤疫苗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在细菌和病毒载体肿瘤疫苗开发中的几个关键应用,其中包括减弱微生物载体毒性的方法,例如去除、失活或修改其致病基因等。讨论了增强它们在肿瘤组织中的趋向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如改变它们的细胞入侵分子或引入环境控制的基因表达系统等;也讨论了降低全身毒性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复制引起的肿瘤微环境改变的潜力,多种合成生物学手段被用于改造微生物载体,这些方法包括将外源基因引入微生物基因组,使其生产诸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或单克隆抗体等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增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并增强肿瘤相关抗原的呈递。此外,还探讨了将肿瘤抗原引入载体中的方法,例如不同的装载方式、位置和释放机制。开发微生物载体肿瘤疫苗存在重大挑战,包括安全性问题、抗载体免疫与抗肿瘤免疫的复杂关系和肿瘤生物学的复杂性,克服这些困难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细菌载体 病毒载体
下载PDF
肿瘤疫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娴 刘燕 +1 位作者 贺倩文 蒋时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437,共4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受到更多淋巴细胞浸润和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支持,一直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潜在主角。肿瘤疫苗是主动性免疫治疗的重要领域,通过抗原呈递相关疫苗或细胞疫苗的抗原表位诱导特异性T细胞,将免疫分子靶标整合在一起并完...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受到更多淋巴细胞浸润和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支持,一直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潜在主角。肿瘤疫苗是主动性免疫治疗的重要领域,通过抗原呈递相关疫苗或细胞疫苗的抗原表位诱导特异性T细胞,将免疫分子靶标整合在一起并完善标准化学疗法可能是未来治疗TNBC的关键。本文综述TNBC相关肿瘤抗原和个体化治疗性肿瘤疫苗的分类、特点及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期为TNBC临床免疫疗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疫苗 个体化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肿瘤疫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智灏 黄玉华 +1 位作者 戴文浩 孙益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63-66,70,共5页
免疫治疗在过去十年中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几种血液系统和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在前列腺癌(PCa)治疗中也被广泛探索,其中肿瘤疫苗更是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不过由于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及患者免疫系统的个体化差异,近年来PCa肿瘤疫... 免疫治疗在过去十年中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几种血液系统和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格局,在前列腺癌(PCa)治疗中也被广泛探索,其中肿瘤疫苗更是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不过由于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及患者免疫系统的个体化差异,近年来PCa肿瘤疫苗的研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研究旨在讨论PCa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发展的关系,总结了目前PCa肿瘤疫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的探讨,并对这种免疫学“冷”恶性肿瘤的疫苗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天然源性佐剂在肿瘤疫苗中的应用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6
作者 李树珍 朱珲 +8 位作者 贾毅敏 叶演 陈婷 孙存 王文秀 李杰平 邹全明 曾浩 孙红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肿瘤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疫苗可增强患者免疫应答,成为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疫苗大部分为重组亚单位蛋白抗原,免疫原性差,难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肿瘤疫苗上市批准。疫苗中的核心... 肿瘤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疫苗可增强患者免疫应答,成为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然而肿瘤疫苗大部分为重组亚单位蛋白抗原,免疫原性差,难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肿瘤疫苗上市批准。疫苗中的核心成分佐剂可极大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成为开发理想肿瘤疫苗的关键所在。现大多肿瘤疫苗采用传统铝、MF59和AS系列等佐剂,且产品和专利均被国外大型公司垄断。我们对新型佐剂的长期研究发现,天然源性佐剂具有众多独特的优势,如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显著增强肿瘤疫苗免疫应答等。本文对天然源性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植物病毒样颗粒等重要佐剂在肿瘤疫苗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期望能为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原创型疫苗佐剂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疫苗佐剂 多糖 皂苷 黄酮 植物病毒样颗粒
原文传递
王杭祥教授团队研发“光控肿瘤疫苗”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09,共1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杭祥教授团队通过光动力疗法产生的活性氧在肿瘤原位激活R848激动剂,同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提出“光控肿瘤疫苗”的概念。相关研究论文“Photoactivatable nanoagonists chemically programmed fo...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杭祥教授团队通过光动力疗法产生的活性氧在肿瘤原位激活R848激动剂,同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提出“光控肿瘤疫苗”的概念。相关研究论文“Photoactivatable nanoagonists chemically programmed for pharmacokinetic tuning and in situ cancer vaccination”(DOI:10.1073/pnas.2210385120)于2023年2月1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人员采用活性氧敏感的缩硫酮键将三种不同聚合度的聚己内酯与R848激动剂共价偶联,改善其药代动力学并使肿瘤蓄积最大化。优化得到聚合物前药并制备成纳米制剂后,血液循环时间显著延长且肿瘤内蓄积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肿瘤疫苗 光动力疗法 纳米制剂 药代动力学 激动剂 共价偶联 光控
下载PDF
新抗原mRNA肿瘤疫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苏桐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9期152-154,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存在巨大的异质性以及遗传物质不稳定性,呈浸润性生长,且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没有清晰的边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处于脑实质功能区,所以在临床治疗时无法彻底将肿瘤全部清除,应予以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存在巨大的异质性以及遗传物质不稳定性,呈浸润性生长,且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没有清晰的边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处于脑实质功能区,所以在临床治疗时无法彻底将肿瘤全部清除,应予以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现如今,mRNA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其具有获取容易、稳定性较好、更为安全可靠等特点,逐渐成为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重要免疫治疗方式。本研究针对新抗原mRNA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以及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mRNA肿瘤疫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肿瘤治疗
下载PDF
红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及对肿瘤复发转移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琴 顾蓓 +1 位作者 赵雪梅 高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肿瘤疫苗,观察其对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用PEG将血红细胞(RBC)与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融合,制备瘤苗。MTT法检测新型瘤苗诱发的CTL活性。用复发瘤抑制率及肿瘤肺转移抑制率来评价瘤苗的疗效。结果:融合细胞携带...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肿瘤疫苗,观察其对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用PEG将血红细胞(RBC)与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融合,制备瘤苗。MTT法检测新型瘤苗诱发的CTL活性。用复发瘤抑制率及肿瘤肺转移抑制率来评价瘤苗的疗效。结果:融合细胞携带了RBC的血型抗原。在小鼠体内瘤苗可激发特异的CTL活性,对U14细胞的杀伤率为37.8%,而对照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杀伤率为22.0%。瘤苗治疗组复发瘤抑制率为39.9%,肺转移的抑制率为69.9%。结论:RBC与肿瘤细胞融合制备的细胞可作为瘤苗。该瘤苗可有效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红细胞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 细胞融合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树突细胞在肿瘤疫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 王建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365-1367,共3页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手段,肿瘤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热点。树突状细胞作为目前发现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手段,肿瘤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热点。树突状细胞作为目前发现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树突细胞 肿瘤疫苗的研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全球临床试验巡礼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虎 唐晓义 张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201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alph M.Steinman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以来,全球范围的DC肿瘤疫苗研究持续进行了数十年,一系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目前已经有3种DC肿... 自201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alph M.Steinman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作用以来,全球范围的DC肿瘤疫苗研究持续进行了数十年,一系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目前已经有3种DC肿瘤疫苗获得了上市批准:Sipuleucel-T、CreaVax RCC和Hybricell,但基于DC的免疫治疗方法尚未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标准方法。为了让国内同行深入了解全球范围内开展DC肿瘤疫苗临床试验的现状,本文基于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认可的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和PubMed网站数据库对全球DC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概况(地区和国家分布、涉及的肿瘤类型、开展年份和试验分期)作了介绍,重点对43项已经有论文发表的临床试验情况(受试者选择、DC培养方法、疫苗接种方案、疗效评估方法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当前DC肿瘤疫苗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DC肿瘤疫苗临床试验工作的若干建议:健全我国DC肿瘤疫苗临床试验相关的监管政策;密切关注国际"体内DC靶向"策略的新动向;抓紧建立DC培养方法、疫苗接种方案和疗效评估的标准;加强对DC肿瘤疫苗的质量监控;重视DC肿瘤疫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注册;提高临床试验方案的质量;慎重选择受试患者和疗效评估时间点;治疗时应同步开展免疫监测等。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和讨论,并尽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临床试验 体内DC靶向
原文传递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期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德茂 王一理 +3 位作者 马茂 张亚玲 李旭 孟结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7-70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进展期肿瘤病人术后 ,以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 4周开始接种 (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天及 4次接种后 1w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测定CD+8 ...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进展期肿瘤病人术后 ,以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 4周开始接种 (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天及 4次接种后 1w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比例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比例 ;同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 ;用PPD及自体抗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 ,4 8h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 (mm)。临床随访。结果 :自体免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高 (5 98± 2 4 0 )pg ml升至 (11 2 0± 4 76 )pg ml;而IL 10水平由 (2 6 0 4± 12 85 )pg ml降至 (8 12± 3 6 9)pg 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5 )。②CD+8 IFN γ+ 双阳性细胞比例由 (3 72± 1 5 6 ) %升至 (8 0 1± 2 5 4 ) % ;CD+4 IFN γ+ 双阳性细胞比例由 (4 5 2± 1 0 8) %升至 (7 94± 2 0 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5 )。③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 (P <0 0 1)。④病人耐受性良好 ,无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⑤随访结果显示 :2 2例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 3年 ,其中部分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过 5年。结论 :①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肿瘤 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 自体肿瘤疫苗 特异性反应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肿瘤疫苗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彦君 王皓 +7 位作者 卫立辛 沈锋 谢天培 钱卫珠 刘小萍 周倩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结果:融合细胞表面不仅表达肝癌细胞表面的GP75分子,还可表达共刺激分子B7及MHCⅠ、MHCⅡ。结论: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表达肝癌细胞表面分子GP75,又可表达共刺激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肿瘤 B细胞 细胞融合
下载PDF
热休克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腾 王红月 +3 位作者 刘志勇 亓春花 刘爱华 李宝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80只6~8周龄BALB/c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皮下注射热休克后冻融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B组注射单纯冻融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C组注射生理盐水,D... 目的观察热休克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80只6~8周龄BALB/c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皮下注射热休克后冻融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B组注射单纯冻融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C组注射生理盐水,D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后21 d用卡尺测量肿瘤的纵径(a)和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1/6πab2);21 d取血后脱颈处死小鼠,完整剥离肿瘤,称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2、IL-12I、FN-γ水平。结果 A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明显低于B组、C组,B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A组、B组、C组IL-2I、L-12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A组、B组明显高于C组,A组明显高于B组,P均<0.05。结论热休克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较冻融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能在小鼠体内激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对小鼠乳腺癌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乳腺肿瘤 小鼠 肿瘤疫苗
下载PDF
HER-2/neu表位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忠 谢群莉 +4 位作者 李胜英 金慧 徐芬芬 谢丽云 蒋正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46-1052,共7页
原癌基因HER-2/neu(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 2)在乳腺癌(20%~40%)、结直肠癌(54%~100%)、卵巢癌(25%)等多种肿瘤中有扩增或过表达,故HER-2/neu蛋白是肿瘤候选靶标抗原之一,且已被证明具有开发抗乳腺癌疫苗的潜力... 原癌基因HER-2/neu(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 2)在乳腺癌(20%~40%)、结直肠癌(54%~100%)、卵巢癌(25%)等多种肿瘤中有扩增或过表达,故HER-2/neu蛋白是肿瘤候选靶标抗原之一,且已被证明具有开发抗乳腺癌疫苗的潜力。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HER-2疫苗,包括全细胞疫苗、全序列蛋白疫苗、肽疫苗、树突状细胞(DC)相关疫苗以及基因疫苗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该文通过检索百度学术,PubMed,Springer以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对近年来HER-2/neu肿瘤疫苗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HER-2/neu肿瘤疫苗经抗原递呈细胞(APCs)展示,能够有效地激活CD4^+T和CD8^+T,并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其结构及组成佐剂的改变、融合表达以及DC诱导等疫苗设计工艺改变,能够显著地提高疫苗的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HER-2疫苗在临床试验研究中发现能够有效地降低抗体药物治疗所致的耐药性,反复用药以及其它化疗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等缺陷,并有效稳定地发挥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 免疫活性
下载PDF
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欧阳清 魏玉英 +1 位作者 金伯泉 杨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20-1823,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免疫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纳米肿瘤疫苗的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侠 胡沛臻 +3 位作者 张秀敏 黄杨 陈娟 隋延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制备无明显毒性、高效的恶性肿瘤基因工程纳米疫苗。方法:纯化融合蛋白MH,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H的纳米脂质体肿瘤疫苗NL(MH),并评价其粒径、包裹率及稳定性;观察NL(MH)免疫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目的:制备无明显毒性、高效的恶性肿瘤基因工程纳米疫苗。方法:纯化融合蛋白MH,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H的纳米脂质体肿瘤疫苗NL(MH),并评价其粒径、包裹率及稳定性;观察NL(MH)免疫组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为(80±250)nm的纳米脂质体,其药物包裹率为30%,于4℃放置6个月后或3000r/min10min离心后无分层,证明其稳定性良好;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该恶性肿瘤基因工程纳米疫苗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未见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抗原 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显花 胡美浩 谢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 ,关键的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它能够有效的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细胞 ,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因此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 ,关键的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它能够有效的将肿瘤抗原呈递给 T细胞 ,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因此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 ,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初期的临床实验都已经证明了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肿瘤疫苗
下载PDF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小林 李殿俊 +2 位作者 张春蕾 张青 杨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并观察其CTL反应的诱导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透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超微结构及CD14、CD68、CD80、CD86、MHCⅡ等分子进行测定。采...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并观察其CTL反应的诱导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透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超微结构及CD14、CD68、CD80、CD86、MHCⅡ等分子进行测定。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H22肿瘤细胞移植于接种不同肿瘤疫苗的实验小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MTT法及比色法测定瘤重量、瘤体积、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结果: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细胞表面有许多的伪足皱褶、囊泡,胞浆内有大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吞噬体;CD14、CD68、CD80、CD86及MHCⅡ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3.90%、98.60%、26.50%、90.20%和25.40%。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肿瘤形成率、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均<0.05);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成瘤率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瘤体积与瘤重量明显低于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P均<0.05)。另外,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淋巴细胞自体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分别高于对照组、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和石蜡诱生的巨噬细胞接种组。结论: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具备巨噬细胞的典型特征,该种细胞接种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 细胞表型 死亡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德茂 王一理 +3 位作者 李旭 胡宁丽 孟绍菁 张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关键词 自体肿瘤疫苗 主动特异性免疫 治疗 结肠癌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