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显久 牛勃 +1 位作者 郝一彬 张明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药理学 内源性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PI3K/PTEN信号通路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江克华 董自强 +1 位作者 宋兴福 袁红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69-4170,共2页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受多种促进/抑制机制构成的平衡系统调节,并受血管生成开关的控制。研究发现,P13K/PTEN信号通路不仅在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作用[1],且是血管生成各类信号通路的调节中心,决定着血管的...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受多种促进/抑制机制构成的平衡系统调节,并受血管生成开关的控制。研究发现,P13K/PTEN信号通路不仅在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作用[1],且是血管生成各类信号通路的调节中心,决定着血管的最终生成状态。本文就P13K/PTEN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信号通路 PTEN P13K 肿瘤血管生成 平衡系统 抑制机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血管形成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华海清 秦叔逵 +1 位作者 王锦鸿 陈惠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实验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As2O3对内皮细胞株ECV304 增生、CAM血管形成以及对裸鼠肝癌移植瘤LCI-D20表达血管内...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实验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As2O3对内皮细胞株ECV304 增生、CAM血管形成以及对裸鼠肝癌移植瘤LCI-D20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结果:As2O3有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作用;能抑制CAM血管形成,其机制与损伤形成血管的原始间充质细胞、破坏血管形成中的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As2O3并能降低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肝移植瘤VEGF的表达. 结论:As2O3注射液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破坏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以及抑制肿瘤组织表达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肿瘤血管形成 MTT比色法 鸡胚绒毛尿囊膜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洪英 陈军宝 卢宏柱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7期98-100,共3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及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及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的重要环节,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生成素等的调控。现将近年来有关P13K/AKT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AKT 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毛丹 雷三林 +8 位作者 马进安 施利 张绍钒 黄建华 刘新义 丁登峰 张英进 冯磊 张四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路径富集分析,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利用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软件对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网路关系图,Western印迹法验证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能够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处理24,48及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3.060,9.646及8.448 mg/m L。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显著上调的基因218个,显著下调的基因252个,主要为生物合成、新陈代谢、细胞凋亡、抗原提取、血管生成等相关基因,其中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12个。IP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干预后可使大肠癌中的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3,SMPD3),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整合数α亚基1(integrin subunit alpha 1,ITGA1),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等基因下调,GRB2相关结合蛋白2(GRB2 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2,GAB2),PLAUR(plasminogen activator,urokinase receptor)等基因上调。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健脾解毒方能明显下调磷酸化mTOR(phospho-mTOR,P-mTO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磷酸化P53(phospho-P53,P-P53)蛋白表达。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影响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大肠癌 基因芯片 肿瘤血管形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震 陈仕平 +1 位作者 叶传忠 朱绍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4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一氧化氮合酶(NOsynthese,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aldensity,MVD),观察NOS表达...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4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一氧化氮合酶(NOsynthese,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aldensity,MVD),观察NOS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诱导型NOS(iNOS)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0%(47/58),而正常膀胱粘膜则无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P>0.05);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每个高倍视野39.3±19.5和29.3±10.5,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成正比(P<0.01);而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的表达;而在移行上皮细胞中则未见表达。结论:iNOS在膀胱癌中表达,在正常膀胱粘膜中则未见表达,提示iNOS和e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形成中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一氧化氮合酶 肿瘤血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VEGF及其促肿瘤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占龙 邓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生长因子 生物学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雷志敏 赵怡芳 尚政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6-468,共3页
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包括出芽式血管生成、套叠式血管生成、成血管细胞募集、血管选定、镶嵌体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等。本文就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方式 血管生成机制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口腔鳞癌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金晓明 李金荣 +1 位作者 李雅馨 李祖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1-103,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Ⅱ、Ⅲ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iNOS、eNOS、VEGF的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 目的 研究Ⅱ、Ⅲ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40例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iNOS、eNOS、VEGF的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iNOS、eNOS分别在 82 .9%、84.3%的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 ,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不表达。iNOS阳性的口腔鳞癌组织 33例MVD为 34 .3± 1.5 /高倍视野。iNOS阴性的组织为 30 .2± 2 .1/高倍视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VEGF阳性口腔鳞癌组织 2 4例MVD为 38.6± 2 .8/高倍视野 ,VEGF阴性组织为 2 4.2± 1.6 /高倍视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iNOS、eNOS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NOS和VEGF可促进口腔鳞癌肿瘤血管形成 ,NOS和VEGF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形成 口腔鳞癌
下载PDF
中药扶正抗癌汤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少杰 沈文律 +2 位作者 刘晓珑 文军 崔亚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汤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方法:裸鼠32只,6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阿霉素组,造模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40d处死裸鼠,取肝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汤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方法:裸鼠32只,6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阿霉素组,造模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40d处死裸鼠,取肝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阿霉素组抑瘤率分别为37%,40%和34%,3个治疗组之间抑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40d肿瘤体积(mm3)、MVD值及VEGF,bFGF阳性率依次为1640.25±512.13、16.8±5.2、88%、75%;中药低剂量组1032.75±570.01、10.6±2.7、38%、25%;高剂量组982.00±443.13、8.4±2.9、25%、25%;阿霉素组1089.94±250.30、11.5±3.1、62%、50%.各治疗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VD值及VEGF,bFG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汤对裸鼠肝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抗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汤 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中药 实验研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MVD)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移植瘤 血管生成抑制 肿瘤体积 bFGF表达 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 低剂量
下载PDF
胶质瘤中hTERT、VEGF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东林 王艳芬 +2 位作者 施公胜 黄华 陈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6例胶质瘤hTERT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T...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06例胶质瘤hTERT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TERT、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7/106)、68.0%(72/106);hTERT或VEGF阳性分别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hTERT阳性或VEGF阳性的瘤组织MVD分别为71.2±18.0和74.4±20.0;而相应的阴性组分别为60.3±21.8和58.4±23.1,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TERT、VEGF的表达和MVD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hTERT、VEGF的表达及MVD均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前两者阳性表达,其MVD高于两者阴性表达,说明hTERT、VEGF在肿瘤血管形成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形成 血管密度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p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占龙 迟放鲁 +1 位作者 胡俊兰 赵瑞力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7-468,I007,共3页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P2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喉癌 肿瘤血管形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VEGF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佟书娟 刘亚平 尹清云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24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3例胃炎组织中的Hp;采...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24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3例胃炎组织中的Hp;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VEGF的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MVD。结果Hp、VEGF和MVD在慢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中的表达呈递增关系,每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VEGF阳性表达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Hp阳性组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结论Hp感染可增加VEGF的表达,诱导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肿瘤血管形成 表达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 血管密度(MVD) 幽门螺杆菌(Hp) 不典型增生组织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计数 胃癌组织 嗜银染色法 抗CD34 显著性差异 免疫组化 抗体标记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剑 何生 李茂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p5 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5 9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和p5 3蛋白的表达 ,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p5 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5 9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和p5 3蛋白的表达 ,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①iNOS和p5 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1.4 % ( 4 8/ 5 9)和 6 4 .4 % ( 38/ 5 9) ,表达强度 (IOD值 )分别为 5 6 35± 12 87和 335 2± 873。②MVD为 32 .5± 2 .73,以肿瘤边缘和癌旁组织微血管较密集。③iNOS的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6 5 ,P<0 .0 5 ) ;iNOS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75 ,P<0 .0 5 ) ;p5 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72 ,P<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iNOS和p5 3蛋白的高表达 ;iNOS和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INOS P53蛋白 肿瘤血管形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怀成 陈龙邦 +3 位作者 尹鸣 王靖华 褚哓源 张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 肿瘤化疗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差,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有时损伤严重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具有抑制肿瘤血管作用,为改变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降低毒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5-Fu是常用的化疗药,可长期口服给药,其是否有抗血管形成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α干扰素的抗肿瘤效应及抗血管形成作用已为人们公认.本实验研究这两种药物是否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协同效应,以期为两者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U 肿瘤血管形成 实验研究 协同效应 Α干扰素 血管形成 化疗药物 细胞毒药物 肿瘤效应 细胞选择 肿瘤化疗 正常组织 环磷酰胺 血管作用 抑制肿瘤 长春碱类 使用方法 毒副反应 口服给药 国内外 损伤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明胶酶-A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晓明 李雅馨 +2 位作者 李金荣 李宁毅 贾暮云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明胶酶 -A(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了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和 2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明胶酶 -A(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了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和 2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MMP - 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同时分析了VEGF、MMP - 2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MMP - 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与肿瘤内MVD密切正相关 (P <0 .0 5 ) ,VEGF、MMP - 2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MVD计数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和MMP - 2的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VEGF与MMP - 2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明胶酶-A 肿瘤血管形成 颈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鸡胚绒毛尿膜囊模型在肿瘤血管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文娟 李扬 姜宏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79,共3页
鸡胚绒毛尿膜囊(CAM)模型作为研究血管形成及抗血管形成影响因素的体内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CAM模型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提出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性、... 鸡胚绒毛尿膜囊(CAM)模型作为研究血管形成及抗血管形成影响因素的体内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CAM模型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提出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性、CAM模型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优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绒毛尿膜囊 肿瘤血管形成 应用
下载PDF
Dll4/Notch通路与肿瘤血管形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新宇 徐志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Notch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无脊椎以及脊椎动物体内。有5种Notch配体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分别为Dll1、Dll3、Dll4、Jagged1和Jag-ged2。它们和Notch1-4的4个受体通过相邻细胞膜表面的接触、结合来激活Notch信号... Notch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无脊椎以及脊椎动物体内。有5种Notch配体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分别为Dll1、Dll3、Dll4、Jagged1和Jag-ged2。它们和Notch1-4的4个受体通过相邻细胞膜表面的接触、结合来激活Notch信号通路,发挥一系列的生物学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肿瘤血管形成 NOTCH配体 跨膜受体蛋白 JAGGED1 动物体内 胞膜表面 生物学
下载PDF
节拍性化疗与肿瘤血管形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方国 侯亮 王杰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6-518,共3页
肿瘤血管形成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抗血管形成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热点和重点。在研究抗血管形成制剂的同时,有关某些化疗药物节拍性给药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化疗药物 血管形成 发生发展 恶性肿瘤 前治疗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汝福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1-212,共2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用正常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方法封闭目前较明确的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靶分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就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所针对的靶... 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用正常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方法封闭目前较明确的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靶分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就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所针对的靶分子在肿瘤生长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目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在体外、动物体内的治疗近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形成 基因治疗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