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营营 党丽娟 +3 位作者 赵文楠 李慧颖 王廷涛 孔德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肿瘤转移是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肿瘤死亡的90%。目前临床上对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收效甚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的研发... 肿瘤转移是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肿瘤死亡的90%。目前临床上对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法有限且收效甚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的研发得到国内外众多药企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5种PI3K抑制剂被批准上市,更多的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研究。迄今为止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I3K抑制剂单独用药的抗肿瘤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概述了PI3K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转移各个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PI3K抑制剂单独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为PI3K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磷脂酰肌醇-3-激酶 抑制剂
下载PDF
“肝主疏泄”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
2
作者 徐波 肖冲 +2 位作者 吴昊 李芳 林冰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 免疫抑制是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调控免疫功能,疏泄胆汁促脾运化以维持肝-肠免疫屏障正常,调畅情志改善压力应激增强免疫的论述,认为“肝主疏泄”为调控免疫功能的核心,基于此探析肝失疏泄、免疫抑制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关联性,提出“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病机关联假说。并探讨风药畅达肝木、健脾扶土抑木、养肾滋水涵木、调肺佐金平木在恢复肝主疏泄上的运用,以期切断“肝失疏泄-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病机关联,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 肝主疏泄 免疫抑制 病机
下载PDF
谷氨酰胺代谢相关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雪柔 杨玉梅 +6 位作者 赵倩 荣翔宇 刘伟 郑瑞洁 庞金龙 李娴 李姗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谷氨酰胺在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谷氨酰胺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谷氨酰胺作为肿瘤细胞重要的碳源和氮源,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 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谷氨酰胺在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谷氨酰胺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谷氨酰胺作为肿瘤细胞重要的碳源和氮源,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谷氨酰胺代谢过程中的各种酶及转运体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肿瘤转移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谷氨酰胺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梳理有关治疗靶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代谢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那琬琳 王艳艳 +4 位作者 彭晶晶 江忠勇 许宏宣 刘媛 常凯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3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9例健康人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转移情况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转移情...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3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9例健康人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转移情况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转移情况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患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713例肿瘤患者中,发生转移患者317例,转移发生率为44.46%。转移垂体瘤患者TSH、甲状腺素(T_(4))、T_(3)和FT_(3)均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肺癌患者TSH和FT_(4)均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食管癌患者T_(4)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肝癌患者T_(4)和FT_(4)均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垂体瘤、肺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的TC和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垂体瘤患者的FT_(3)、肺癌患者的FT_(4)、食管癌患者的T_(4)、肝癌患者的T_(4)与TC和LDL均呈负相关。结论T_(4)、FT_(3)和FT_(4)与肺癌、食管癌、垂体瘤、肝癌转移具有相关性。T_(4)、FT_(3)和FT_(4)降低可能通过提高TC和LDL影响脂代谢平衡,促进肿瘤转移,导致肺癌、食管癌、垂体瘤、肝癌的转移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肿瘤转移 脂代谢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费庆林 罗琴 +1 位作者 张阳 韩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赤芍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获得肿瘤转移的相关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赤芍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赤芍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 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获得肿瘤转移的相关靶点,进而获得药物活性成分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 Scape 3.9.0软件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筛选,同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活性成分29个及其作用靶点132个、交集靶点115个。主要信号通路有癌症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赤芍抗肿瘤转移的核心成分与疾病的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赤芍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赤芍 肿瘤转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海滨 赵爱国 +4 位作者 苗雅云 李帅 张冠男 湛喜梅 王文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转移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11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组织...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转移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11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组织中MTA1、FOXP3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TC淋巴转移的因素。结果:111例PTC组织标本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MTA1阳性例数/癌组织总例数)为78.38%(87/111)高于癌旁组织17.12%(19/111),FOXP3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FOXP3阳性例数/癌组织总例数)为70.27%(78/111)高于癌旁组织13.51%(15/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A1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00);PTC患者癌组织中MTA1与FOXP3表达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在性别、病灶数、包膜侵犯、TNM分期、脉管侵犯、MTA1及FOXP3等病理特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灶、TNM分期、包膜侵犯及MTA1、FOXP3表达均是影响PTC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TA1、FOXP3在PT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均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可作为评估PTC淋巴转移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 病理分期 相关性
下载PDF
颈部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造影预估模型及其诊断效能
7
作者 张英娟 刘学彬 +5 位作者 朱冬梅 杨姣 覃夏川 刘晓玲 刘刚 李燕华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的增强特征及超声造影对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5例,共有168枚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组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组66枚。...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的增强特征及超声造影对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颈部恶性肿瘤患者85例,共有168枚淋巴结,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组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组66枚。所有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基于超声造影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列线图模型,并使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分析超声造影对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组纵横比2.0比例、淋巴结形态不规整比例、微钙化比例、淋巴门回声异常比例、皮质回声异常比例、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类型比例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钙化、淋巴门回声、皮质回声、血流类型与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相关(P<0.05)。构建的超声造影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22~0.928)和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738,P=0.365)。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4.5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超声造影诊断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对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肿瘤转移 颈部淋巴结 预测模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促进肿瘤转移
8
作者 夏杰 王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19,共3页
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情恶化、死亡以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不仅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免疫机制,还通过多种策略促进肿瘤的转移。中性粒细胞被招募至转移位点形成NETs,参与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NETs促进上皮细胞向... 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情恶化、死亡以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不仅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免疫机制,还通过多种策略促进肿瘤的转移。中性粒细胞被招募至转移位点形成NETs,参与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NETs促进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使得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入能力;NETs粘附、截留循环肿瘤细胞,促其定植和增殖;NETs增强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唤醒休眠的微转移肿瘤细胞;NETs通过包裹的方式“装甲化”肿瘤细胞,使其免受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肿瘤转移 转移前生态位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逃逸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HIF-1和S100A8/A9蛋白表达及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兆华 王彦君 +5 位作者 申明 陈彦文 李杨 杨玲玲 梁乾坤 明海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1-879,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通过干预肺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s)对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初步阐明APS对肺PMNs中的作用靶点及对肿瘤肺转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通过干预肺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s)对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初步阐明APS对肺PMNs中的作用靶点及对肿瘤肺转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9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75只用荧光素酶(LUC)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1×10^(6)个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构建PMNs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低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50 mg/kg)、中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100 mg/kg)、高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200 mg/kg)、芬戈莫德(FTY720)组(腹腔注射FTY7201 mg/kg),每组15只。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PMNs中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同时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及HE染色评估肺部转移情况。接种瘤细胞次日后低、中、高各剂量组按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8 d。FTY720通过腹腔注射每2 d 1次间隔给药。在前14 d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动态观察肺肿瘤转移情况,并在第14天每组随机取出5只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技术检测多功能蛋白聚糖、纤维连接蛋白和赖氨酰氧化酶等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具有标志性的蛋白进一步验证模型成功。在第28天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技术检测28 d所取的肺组织中HIF-1和S100A8/A9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取材前12 h禁食不禁水。结果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出现大面积肺泡壁增厚和粒细胞浸润,并出现少量肿瘤转移灶;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FTY720组小鼠的肿瘤转移灶点明显减少,肺组织趋于正常。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中HIF-1,S100A8,S100A9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FTY720组和APS各组上述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HIF-1、S100A8、S100A9的表达水平减少肿瘤细胞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黄芪多糖 芬戈莫德 肿瘤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
下载PDF
抗生素与5-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越 王伟 尹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抗生素治疗对接受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肿瘤转移的影响,以期为抗生素在抗癌过程中的使用提供新的见解和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抗生素治疗对接受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肿瘤转移的影响,以期为抗生素在抗癌过程中的使用提供新的见解和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庆市七家医院489例接受5-FU治疗的CRC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生素治疗与接受5-FU治疗的CRC患者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在接受5-FU治疗的CRC患者和接受5-FU治疗未感染的CRC患者中,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肿瘤转移风险降低(OR=0.410,95%CI=0.201~0.857,P<0.001;OR=0.277,95%CI=0.129~0.607,P=0.001)。使用青霉素的CRC患者的肿瘤转移可能性高于单独使用头孢的患者。结论:抗生素治疗是影响CRC患者肿瘤转移的保护因素,青霉素在抗癌过程的使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临床医生应谨慎考虑青霉素在5-FU治疗过程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风险因素 5-氟尿嘧啶治疗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肿瘤干细胞诱导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形成介导免疫逃逸探讨中医扶正解毒法防治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启远 张英 +4 位作者 李道睿 郑琦 赵志正 林洪生 王学谦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82-785,共4页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s)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体现在逃逸T淋巴细胞免疫监视方面。肿瘤干细胞具有病理性活化中性粒细胞(PMNs)诱导PMN-MDSCs形成的能力,进而在PMN-MDSCs的帮助下实现免疫逃逸发生转移。中医扶正...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s)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体现在逃逸T淋巴细胞免疫监视方面。肿瘤干细胞具有病理性活化中性粒细胞(PMNs)诱导PMN-MDSCs形成的能力,进而在PMN-MDSCs的帮助下实现免疫逃逸发生转移。中医扶正解毒法对PMN-MDSCs的活化形成及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均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可能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了新的依据。基于肿瘤干细胞诱导PMN-MDSCs形成而逃避免疫监视,探讨中医扶正解毒法干预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逃逸 肿瘤转移 中医 扶正解毒
原文传递
玉屏风颗粒通过调节EMT对Lewis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
12
作者 林映雪 崔海鹏 +2 位作者 王领弟 杨昌硕 庄朋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90-2094,共5页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和玉屏风颗粒组(40 g/kg),每组10只。模型组与玉屏风颗粒组小鼠通...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和玉屏风颗粒组(40 g/kg),每组10只。模型组与玉屏风颗粒组小鼠通过右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复制小鼠自发肺转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水/药物,每天1次,连续15 d。通过观察/测定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肺组织肿瘤转移灶计数、肿瘤转移灶、癌胚抗原表达来考察玉屏风颗粒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通过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m RNA及其蛋白表达来考察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结节总数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大体形态有所恢复,肺组织癌胚抗原表达显著减弱(P<0.05),且肺组织中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vimentin、β-caten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可能是通过调控β-catenin表达来抑制EMT的发生,进而改善小鼠的上皮屏障功能,发挥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上皮屏障 肿瘤转移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霞 孙永浩 《山西中医》 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检索获取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6种活血化瘀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rugbank...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检索获取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6种活血化瘀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筛选恶性肿瘤转移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关键靶点,上传STRING数据库以创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DAVID软件对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应用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活血化瘀药物靶点318个,恶性肿瘤转移靶点1690个,两者交集靶点132个,经拓扑分析筛选出包括TP53、AKT1、STAT3、TNF等18个核心靶点和槲皮素、木犀黄素、山奈酚、黄芩素4个核心成分。GO富集得到999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分别获得789、79、131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包括癌症相关通路、TNF、IL-17、PI3K-Akt等16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物核心化合物与其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核心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活血化瘀药物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抗炎,抑制血管生成,干预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等方面,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改善细胞组织微环境状态,达到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药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抑制脯氨酸羟化酶-2对胰腺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及肿瘤转移的影响
14
作者 郭伟胜 付利然 +2 位作者 张娟 赵林 魏光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80-3187,共8页
目的探究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结构域(PHD)2对胰腺癌化疗敏感性与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将SW199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h-NC组和sh-PHD2组,分别使用shRNA-NC与shRNA-PHD2慢病毒感染sh-NC组和sh-PHD2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究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结构域(PHD)2对胰腺癌化疗敏感性与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将SW199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h-NC组和sh-PHD2组,分别使用shRNA-NC与shRNA-PHD2慢病毒感染sh-NC组和sh-PHD2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效果;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吉西他滨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通过接种转染后的SW1990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分组包括sh-NC组、sh-NC+吉西他滨组和sh-PHD2+吉西他滨组,治疗8 w后,计算肿瘤组织体积、重量及肝转移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shRNA-PHD2慢病毒感染SW1990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sh-PHD2组PHD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减小,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减少(P<0.01),E-钙黏蛋白(cadheri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波形蛋白(Vimenti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吉西他滨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sh-NC组比较,sh-NC+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与重量均显著减小,出现肝转移比例减小,肿瘤组织内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而sh-PHD2+吉西他滨组的肿瘤体积与重量较sh-NC+吉西他滨组均显著减小,肝转移比例更少,同时,肿瘤组织内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而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抑制PHD2表达可在体内与体外降低胰腺癌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并增强肿瘤细胞对吉他西滨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脯氨酸羟化酶-2 肿瘤转移 吉西他滨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实验肿瘤转移模型及化疗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大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关键词 实验 化疗 体外浸润模型 自发肿瘤转移模型 人体肿瘤转移异种抑制模型 小鼠人工肿瘤转移模型
下载PDF
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修饰在妇科肿瘤转移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乔思菁 荣晴 +2 位作者 白改改 韩冰 刘培淑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微管功能的多样性受到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其中通过去除α-微管蛋白末端的酪氨酸所产生的去酪氨酸化修饰作用在妇科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微管蛋白羧肽酶(TCP)的鉴定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修饰作用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微管... 微管功能的多样性受到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其中通过去除α-微管蛋白末端的酪氨酸所产生的去酪氨酸化修饰作用在妇科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微管蛋白羧肽酶(TCP)的鉴定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修饰作用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修饰的过程及功能,探讨了该修饰对妇科肿瘤转移和微管靶向药物治疗的影响,为妇科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 微管蛋白羧肽酶 有丝分裂 微管动力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血小板及其GPIbα受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17
作者 徐辰 马如越 +1 位作者 刘春亮 戴克胜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6期283-287,共5页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表面膜糖蛋白(GP)Ibα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受体,可与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分子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凋亡、清除等,并在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免疫等多种病理生理...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表面膜糖蛋白(GP)Ibα作为血小板的主要受体,可与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分子相互作用,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凋亡、清除等,并在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免疫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小板及GPIbα在肿瘤转移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肿瘤转移 表面膜糖蛋白Ibα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悦 王珏 +2 位作者 张春蕾 郑培永 宋海燕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0-234,共5页
肿瘤复发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既往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中旁观者的中性粒细胞以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方式,与炎症、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且在... 肿瘤复发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既往被认为是肿瘤微环境中旁观者的中性粒细胞以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方式,与炎症、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且在空间维度上持续性动态变化,共同调控肿瘤增殖、迁移,参与肿瘤转移过程。本文就NETs的形成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理解NETs这一肿瘤转移新机制以及为临床诊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肿瘤转移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