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的影响
1
作者 邴艳杰 俞月梅 徐莲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8例。常规组规范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试验组取... 目的:探讨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8例。常规组规范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试验组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及住院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建立全胃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喂养中断次数、每日喂奶次数少于常规组,每日喂奶量多于常规组,体质量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入院后第15天大便潜血阳性率低于常规组,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改善临床相关指标,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下载PDF
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静智 李欣晴 +2 位作者 周凡 谢宁生 汤建华 《现代医院》 2019年第10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探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手段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88例,... 目的探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通过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手段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88例,A组联合腹内压和胃残余量监测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B组仅观察腹内压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C组仅观察胃残余量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各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腹胀、呕吐、腹泻)发生率,置入营养管术后第72h、6d和10d的血清CRP、血清钙、腹腔内压、腹腔引流量,以及各组治疗效果(腹痛缓解时间、ACS发生率、达到目标喂养量的住院时间以及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结果A组腹胀、呕吐和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72h的血清CRP、腹腔内压和腹腔引流量均开始下降,血清钙均开始升高,A组患者第6天和第10天的血清CRP、腹腔内压和腹腔引流量下降幅度较B组和C组更大,血清钙升高幅度较B组和C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较B组和C组患者短,ACS发生率以及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比率较B组和C组患者低,A组住院时间也显著少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监测腹内压和胃残余量来控制患者肠内营养的量及速度,能有效避免不耐受症状的发生,使患者早日达到目标喂养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 胃残余量监测 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耐受性
下载PDF
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静 邵小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186例入住ICU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186例入住ICU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腹胀、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和目标喂养量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腹胀的发生率为26.88%,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为55.91%(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呕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为2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腹泻的发生率为8.60%,对照组腹泻的发生率为1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达到目标喂养量,试验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8.17%,对照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使其早日达到目标喂养量,对于提高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胃残余量监测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惠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0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早期肠内营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其... 目的:观察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内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早期肠内营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运用常规胃残余量监测,而试验组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式。对照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达到目标喂养量、重症患者预后治疗和护理的指标APECHEⅡ评分、ICU留置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结果:试验组耐受性不良反应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而试验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检测后APE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APECHEⅡ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调整肠内营养时间与ICU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式,可明显减少早期肠内营养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预后,缩短调整肠内营养时间,缩短ICU内留置时间,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 胃残余量监测 联合检查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
下载PDF
胃残余量监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白女 黄培培 +3 位作者 米元元 嵇朝晖 潘慧斌 史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胃残余量(GRV)监测的相关临床证据,为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 目的探讨胃残余量(GRV)监测的相关临床证据,为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3 2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RV阈值对患者肺炎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GRV≤200mL较GVR>200mL时能降低腹泻发生率(P<0.05);常规监测GRV较不监测GRV能够增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P<0.05),减少患者呕吐的发生率(P<0.05);常规监测较非常规监测或不监测胃残余量对肺炎、腹胀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GRV并不能作为喂养不耐受评估和预防标志,不建议常规监测GRV;依旧监测GRV的ICU,建议采用标准化抽吸技术,并使用更大的鼻胃管,GRV 6h内超过500mL的情况下延迟肠内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META分析 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胃残余量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岚 吴志群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对胃残余量定义、阈值、监测方法意义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危重病人 ICU 综述
下载PDF
减少胃残余量监测频率对经鼻肠内营养患者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余昆容 李凡 +5 位作者 侯青敏 徐颖臻 李小容 马俊 陈燕 关玉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减少胃残余量监测频率对经鼻肠内营养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呼吸ICU、急诊ICU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及经鼻胃管持续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 目的探讨减少胃残余量监测频率对经鼻肠内营养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呼吸ICU、急诊ICU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及经鼻胃管持续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试验组在启动肠内营养后第12小时监测1次胃残余量,之后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点监测1次,对照组每4 h监测1次胃残余量,两组均从启动肠内营养时开始,观察、记录至入住ICU第7天,比较两组的喂养并发症及入住ICU第7天摄入热量。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在入住ICU 7 d内呕吐发生率及胃残余量最大值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鼻胃管堵塞。入住ICU第7天试验组摄入热量高于对照组(Z=-2.107,P=0.035)、试验组摄入热量达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62,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胃残余量监测频率为1次/d可在不增加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患者入住ICU第7天的摄入热量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残余量监测 肠内营养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原文传递
注射器抽吸监测胃残余量对ICU病人呕吐、摄入热量及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昆容 李梅 +1 位作者 赵淑雅 翁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EN)的ICU病人呕吐发生率、每日摄入热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超过7 d且在入院后24~48 h内开始经鼻胃管持续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EN)的ICU病人呕吐发生率、每日摄入热量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病房超过7 d且在入院后24~48 h内开始经鼻胃管持续EN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 d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在ICU住院第3天使用注射器回抽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与低于200 mL的病人之间呕吐的发生率、每天摄入热量以及临床预后。结果:共715例病人被纳入本研究,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相比,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呕吐发生率(1.2%vs 2.3%,χ^(2)=0.094,P=0.759)、死亡率(13.6%vs 21.1%,χ^(2)=3.413,P=0.06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288.5 h vs 364.0 h,Z=0.963,P=0.326)和ICU住院日(14.6 d vs 13.7d,Z=0.201,P=0.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胃残余量超过200 mL并非死亡和ICU住院日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胃残余量超过200 mL的病人ICU住院第4天、第5天、第6天的EN摄入热量显著低于胃残余量低于200 mL的病人在第4天(540 kcal vs 835 kcal,Z=7.464.,P=0.006)、第5天(540 kcal vs 920 kcal,Z=10.379,P=0.001)、第6天(570 kcal vs 915 kcal,Z=11.733,P=0.001)的摄入热量。结论:使用注射器回抽监测胃残余量并在监测值超过200 mL时进行临床干预对病人呕吐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减少了病人ICU住院期间的摄入热量,增加病人营养不足的风险,胃残余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必要性、监测频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病人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呕吐 摄入热 预后
原文传递
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井文婷 吴玉燕 王平 《人民军医》 2019年第11期1094-1097,共4页
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监测胃排空及胃肠动力,指导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该文综述了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胃残余量监测的意义、监测标准及阈值、监测方法及相关性研究等,... 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监测胃排空及胃肠动力,指导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该文综述了胃残余量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胃残余量监测的意义、监测标准及阈值、监测方法及相关性研究等,旨在为临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参考,降低和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原文传递
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对早期重症患者营养状态观察
10
作者 王家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32-35,共4页
评价对早期重症患者进行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早期重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胃残余量测量监测,观察组进行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比组间患者的肠内营养状... 评价对早期重症患者进行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早期重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胃残余量测量监测,观察组进行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比组间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症状减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反酸、腹痛、胃灼热、胸痛等症状减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早期重症患者进行胃残余量测量与床旁腹内压监测,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重症 残余监测 肠内营养状况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在指导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凤 张丽云 +3 位作者 李暘 于蓉 李姗姗 胡丹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89-791,796,共4页
目的观察腹内压监测在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肠内营养治疗。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重症卒中早期启动肠内营养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观察组(腹内... 目的观察腹内压监测在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肠内营养治疗。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重症卒中早期启动肠内营养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观察组(腹内压监测组)和对照组(常规胃残余量监测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残余量监测方式每4 h使用注射器回抽胃内容物,观察组采用腹内压监测方式,每4 h测量患者腹内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第7天喂养达标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白蛋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N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第7天喂养达标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白蛋白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N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采用腹内压监测指导,可显著缩短患者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肠内营养 脑卒中 重症 胃残余量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