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沈林教授基于胃气理论辨治胃癌经验
1
作者 付志康 刘沈林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874-877,共4页
胃癌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中医传统的胃气理论,对于辨证治疗胃癌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刘沈林教授从事消化道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近50载,对于胃癌的诊治,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中医疗法,其以顾护胃气为纲,扶... 胃癌在中国发病率较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中医传统的胃气理论,对于辨证治疗胃癌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刘沈林教授从事消化道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近50载,对于胃癌的诊治,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中医疗法,其以顾护胃气为纲,扶正驱邪兼顾,分别从气血阴阳四个方面着手,随证治之,其效甚佳。此文总结了刘沈林教授治疗胃癌的常见思路及用药,并附验案1例,以期为中医辨治胃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脘痛 胃气理论 血阴阳 攻补结合 刘沈林
下载PDF
胃气理论探析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 被引量:23
2
作者 路军章 杨明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胃气是指人之正气, 亦即后天元气, 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的消化功能和饮食营养, 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 脾胃之气运化水谷, 故言“人以胃气为本”。在病理上, 胃气的... 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胃气是指人之正气, 亦即后天元气, 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的消化功能和饮食营养, 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 脾胃之气运化水谷, 故言“人以胃气为本”。在病理上, 胃气的盛衰又是导致疾病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胃气不伤, 人体就健康, 或少生病或不生病, 即使生病, 如果胃气不伤, 食欲不损, 病情虽重, 亦有转机; 若胃气一伤, 则容易生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凡欲察病者, 必须先察胃气; 凡治病者, 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 诸可无虑”。保胃气的原则是脾胃本脏有疾时当及时调理治疗; 治疗它脏之疾时亦需时时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气理论 应用原则 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胃气理论在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岁锋 郭应军 汤双齐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12期1367-1368,共2页
本文通过复习中医古典文献,阐述胃气理论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合现代医学对肠道与营养支持的相关性认识,阐述胃气理论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治疗指导意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危重病 胃气理论 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浅论保胃气理论在危重症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飞 黎蓓蓓 +3 位作者 付立彪 焦常新 赵标 史玉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6期948-949,共2页
胃气理论,源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谓"平人之常气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千金方》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生死之悠关"。中医学早已认识到胃气在危重病患者的治疗... 胃气理论,源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谓"平人之常气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千金方》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生死之悠关"。中医学早已认识到胃气在危重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气理论 危重症
下载PDF
胃气理论的源流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明 吾买尔江 《新疆中医药》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胃气理论是藏象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胃气理论的源头,对后世中医界的影响很大,源远流长。
关键词 胃气理论 源流 《黄帝内经》 藏象理论 中医界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胃气理论浅析术后恶心呕吐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奇 桑诗雨 +4 位作者 嵇辉 朱瑶瑶 陈颖 芮敏劼 陈其义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
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术后疗效。祖国医学源远流长,起源于《黄帝内经》的胃气理论对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指导意义重大,本文就胃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近况概述如下。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胃气理论 术后恶心呕吐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医胃气理论在重症治疗中的使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杭里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6期191-192,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胃气理论在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方法 ,选择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患者禁食10 d,再次予以饮食后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及水谷不进现象,患者难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患者进行大承气... 目的研究中医胃气理论在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方法 ,选择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患者禁食10 d,再次予以饮食后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及水谷不进现象,患者难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患者进行大承气汤化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 d后,患者腹胀消失,大便通畅,胃气得保,能够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论中医胃气理论能够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在重症治疗中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为中西医结合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胃气理论 重症治疗 使用
下载PDF
胃气理论在危重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毛帅 马欢 张敏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76-1379,共4页
从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胃气理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胃气理论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着重探讨"顾护胃气"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在危重病中的指导作用,如治疗上可采用建中扶正助胃气,益气生津顾胃气,急下存阴保胃气,营养调... 从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胃气理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胃气理论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着重探讨"顾护胃气"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在危重病中的指导作用,如治疗上可采用建中扶正助胃气,益气生津顾胃气,急下存阴保胃气,营养调理护胃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气理论 危重病 顾护
原文传递
冯松杰“保胃气”理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素芹 冯松杰 《河北中医》 2007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胃气理论 肾脏病 冯松杰
下载PDF
浅析中医“胃气”理论在胃肠疾病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曼 陈育忠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8期1394-1396,共3页
中医顾护胃气理论是防病治病、摄生调养的重要原则。纵观胃肠手术术前、术后调治方法 ,扶正气,养胃气的治疗思路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从术前调治、术后治理方面简单探讨临床上中医学"胃气"理论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 中医顾护胃气理论是防病治病、摄生调养的重要原则。纵观胃肠手术术前、术后调治方法 ,扶正气,养胃气的治疗思路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从术前调治、术后治理方面简单探讨临床上中医学"胃气"理论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气理论 手术前后 治疗方法 应用体现
下载PDF
“胃气”理论对五脏衰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凡伟 周仙仕 叶烨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0期1785-1788,共4页
本文论述"胃气"理论对五脏衰(肺衰、心衰、肝衰、肾衰、脾衰)的指导作用,提出五脏衰竭与"胃气"强弱密切相关,"胃气"强弱决定五脏衰患者的预后,因此我们在临床诊治五脏衰患者尤其要重视培补"胃气&quo... 本文论述"胃气"理论对五脏衰(肺衰、心衰、肝衰、肾衰、脾衰)的指导作用,提出五脏衰竭与"胃气"强弱密切相关,"胃气"强弱决定五脏衰患者的预后,因此我们在临床诊治五脏衰患者尤其要重视培补"胃气",顾护"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五脏衰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指导作用
下载PDF
“胃气”对成年人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玉华 《蛇志》 2009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得胃气者生"的理论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及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1~2007年收治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消化道症状,计算患者所需能量和实际补充能量,将患者分为营养治疗不充分组(A... 目的探讨中医"得胃气者生"的理论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及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1~2007年收治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消化道症状,计算患者所需能量和实际补充能量,将患者分为营养治疗不充分组(A组)和营养治疗充分组(B组),并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A组32例,病死21例,生存11例,病死率65.62%;B组44例,病死15例,生存29例,病死率34.09%。A组和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程中各组病人根据食欲、进食情况,分为得"胃气"组(食欲、进食增加组)和失"胃气"组(食欲、进食无增加组),前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后B组消化道症状改善较A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重症肺炎失"胃气"者(食欲差、进食少、营养补充不充分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而得"胃气"者(充分补充营养、治疗中食欲、进食增加者)抢救成功率高,病死率低。病程中出现食欲和进食增加者预后较好,印正了中医"得胃气者生"的理论,为重症肺炎患者重视营养支持和固护胃气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重症肺炎 胃气理论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