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诊断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南毓婷 张昊 赵天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中,据估计2020年大约有100万胃癌新病例,以及769 000人因胃癌死亡。胃癌发病率为5.6%,死亡率为7.7%,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同时,胃癌是我国第四大高发癌症,也是癌症...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中,据估计2020年大约有100万胃癌新病例,以及769 000人因胃癌死亡。胃癌发病率为5.6%,死亡率为7.7%,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同时,胃癌是我国第四大高发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结合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计未来新病例的数量将会增加[3-4]。由于胃癌在早期阶段症状并不典型,所以8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为35%左右[5]。倘若胃癌在早期或可切除阶段被诊断时,其5年生存率接近95%~99%,远高于晚期胃癌。因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发病率 新病例 早期胃癌 晚期胃癌 窄带成像 胃癌患者 放大内镜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李雨 李小风 张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均制备成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第24周处死取材;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制备成胃癌大鼠后分别于第8、16、24周取材。分析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完整正常,外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等结构清晰,且无炎症细胞浸润;研究1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与对照组大鼠接近,不存在炎症细胞,且黏膜腺体结构基本正常;研究2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存在破损,细胞核变大,基底部部分腺体细胞形态异常,存在轻度异型性,为早期胃癌;研究3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增加破损,核质比变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腺体存在扩张,黏膜下层及肌层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为胃癌进展期。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2、0.781、0.993,均P<0.001)。结论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呈高表达,其与胃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模型 胃黏膜组织 Cyclin D1 C-MYC CKIT 胃癌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MG7-Ag水平检测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3
作者 张鹏飞 杨小飞 +5 位作者 瞿焱 张萌 张强林 李梦龙 金靓 许怀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163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幽门... 目的:研究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163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呼气试验C13/C14)、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比值(PGR)、胃泌素17(G17)、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将入组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G7-Ag检测,分析影响胃癌诊断的影响因素,评价MG7-Ag和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胃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205例患者中,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分为高危34例、中危63例和低危108例,其中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4(73.53%)例、13(20.63%)例、5(4.63%)例。以MG7-Ag表达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41例、低表达组164例,其中胃癌检出率分别为33(80.49%)例、9(5.4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MG7-Ag检测均为影响胃癌诊断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ROC曲线分析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MG7-Ag检测在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新型胃癌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CI:0.65~0.74),MG7-Ag检测的AUC为0.78(95%CI:0.75~0.80),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6(95%CI:0.81~0.90),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明显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MG7-Ag与新型胃癌评分系统联合诊断在筛选胃癌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对未来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 MG7-AG 胃癌前病变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比较研究
4
作者 张晓娜 胡伟 +1 位作者 刘丽芳 白雪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8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20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4—2023-08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20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20例(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第1天,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进食时间均短(少)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2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疗效相当,但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手术创伤轻、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近端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下载PDF
术后脂代谢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吻合口瘘发生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卢云锋 王志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后血脂指标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瘘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1例胃癌根治术后10 d内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医院胃癌根治术后10 d内未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 目的 探讨术后血脂指标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吻合口瘘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1例胃癌根治术后10 d内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医院胃癌根治术后10 d内未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所有患者术后1 d均完成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查。统计2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2组术后早期血脂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脂指标对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例数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术后1 d时血清TC、LDL-C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表明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后早期血清TC、LDL-C高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有关。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1 d时血清TC、LDL-C预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血清TC、LDL-C水平高与其吻合口瘘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术后早期联合检测二者水平可用于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中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情况与术前LETM1、TIMP-1表达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万云杰 夏甘树 +1 位作者 王子铭 张志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情况与术前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中期胃癌患者102例,术前行LETM1、TIMP-1检查,以术后3年内胃癌是否复发... 目的探讨中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情况与术前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中期胃癌患者102例,术前行LETM1、TIMP-1检查,以术后3年内胃癌是否复发为评估标准,经ROC曲线分析术后3年,术前LETM1、TIMP-1及联合检测在评估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状况中的预测效能(敏感度、特异度);比较生存时间≥3年及<3年患者术前LETM1、TIMP-1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年内胃癌复发57例(55.88%),未复发45例(44.12%)。其中65例LETM1阳性患者中,共有48例(73.85%)复发,17例(26.15%)未复发;37例LETM1阴性患者中共有9例(24.32%)复发,28例未复发(75.68%);TIMP-1阳性共63例,有46例(73.02%)复发,17例未复发(26.98%);TIMP-1阴性共有39例,其中有11例(28.21%)复发,28例未复发(71.79%)。联合检测预测3年内复发71例(69.61%),无复发31例(30.39%)。LETM1高表达共54例,其中43例(79.63%)生存时间<3年,11例(20.37%)生存时间≥3年;LETM1低表达共48例,其中10例(20.83%)生存时间<3年,38例(79.17%)生存时间≥3年;TIMP-1阳性共有62例,其中46例(74.19%)生存时间<3年,16例(25.81%)生存时间≥3年;TIMP-1阴性共有40例,其中共有7例(17.50%)生存时间<3年,33例(82.50%)生存时间≥3年。结论中期胃癌根治术后是否复发与LETM1、TIMP-1表达关系密切,同时LETM1、TIMP-1检测亦可用于预测中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状况,且准确率较高,具备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胃癌 复发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
下载PDF
超80%胃癌患者发现已是中晚期
7
作者 李珊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根据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9.7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然而,临床确诊患者仅有约20%为早期胃癌,这意味着有八成的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进展期,他们因错过最佳诊治时机,5年生存率... 根据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9.7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然而,临床确诊患者仅有约20%为早期胃癌,这意味着有八成的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进展期,他们因错过最佳诊治时机,5年生存率大大降低,不足30%。那么,为什么很多胃癌患者发现时都为时已晚呢?中晚期胃癌有哪些症状表现?又该怎么治疗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胃癌患者 早期胃癌 新发病例 恶性肿瘤 统计数据 症状表现 临床确诊
下载PDF
GATA结合蛋白3和粘蛋白1在近端和远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许艳东 魏卓 +3 位作者 李蕾 李光署 钟碧波 寇继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粘蛋白1(MUC1)在近端胃癌(PGC)和远端胃癌(D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根据肿瘤发生位置将患者分... 目的探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粘蛋白1(MUC1)在近端胃癌(PGC)和远端胃癌(D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1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根据肿瘤发生位置将患者分为PGC组(n=62)和DGC组(n=5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TA3和MUC1在各样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GATA3、MUCI与PGC和DG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法分析PGC和DGC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GATA3和MUC1表达与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两组癌旁组织(P<0.05),且PGC组胃癌组织中GATA3、MUCI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DGC组胃癌组织(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组胃癌组织中GATA3和MUC1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两组GATA3和MUC1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GATA3和MUC1在PGC和DGC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二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近端胃癌 GATA结合蛋白3 粘蛋白1
下载PDF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黄小梅 支慧 +6 位作者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和15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VAC-Ⅰ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研究
10
作者 周晓黎 舒磊 +3 位作者 杨林 杨健 廖艳 时昭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51,共7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结合联动成像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放大内镜(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3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根除幽门螺杆...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结合联动成像技术/蓝激光成像技术-放大内镜(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3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总结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及早期胃癌在内镜下的特征表现,分析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性及影响其判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诊断效能的统计学描述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超声内镜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总体准确率77.08%,对uT1a期及uT1b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86%和61.53%。分期不足12例,占17.14%;分期过度10例,占38.46%。对黏膜层病变判断的诊断敏感度85.29%,诊断特异度57.14%,阳性预测值82.86%,阴性预测值6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变最大径、组织分化类型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因素,而病变部位、病灶形态与判断准确性无相关性。病灶越大,对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越低;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对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越低。结论 超声内镜结合LCI/BLI-ME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uT1a期的浸润深度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病灶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对判断的准确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超声内镜 联动成像技术 蓝激光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胃癌防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俊菲 刘小外 刘松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48,共5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虽然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其防治工作仍是棘手的问题。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延至今日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根据中医...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虽然针对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其防治工作仍是棘手的问题。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延至今日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医药应用于胃癌防治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中医药在预防胃癌发生、防治胃癌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控制疾病进展、维持带瘤生存状态、预防胃癌复发转移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治未病 中医药 防治 研究进展 中医 癌前病变 胃癌防治
下载PDF
基于Python构建机器学习探究中药治疗胃癌通路决策树的规律性
12
作者 宋健 孟凯强 +7 位作者 沈舒文 雷根平 韦永红 石少楠 惠建萍 王捷虹 许鹏 张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目的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高发率和致死率“双高”的癌症,临床中药复方治疗GC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GC的治疗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文中针对治疗GC的临床中药组方开展基础性研究,利用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式,... 目的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高发率和致死率“双高”的癌症,临床中药复方治疗GC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GC的治疗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文中针对治疗GC的临床中药组方开展基础性研究,利用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式,探究中医药在不同维度层面的规律性。方法 筛选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BATMAN-TCM数据库(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index.php/)、SymMap数据库(http://www.symmap.org)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期间治疗GC的文献,利用Python构建决策树模型,通过文献统计有临床治疗证据的GC复方,对高频出现的药物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形成“中药-治疗通路”矩阵,再将无临床证据的“中药-治疗通路”矩阵送入决策树模型进行学习修正,获得治疗通路的关联队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验证决策树模型的输出结果。结果 (1)筛选出GC高频治理中药共计26味,如白术、黄芪和茯苓等;(2)找到与GC有关的通路共计225条;(3)Python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进行熵值计算,在225条有临床证据的中药蛋白富集的通路中寻找到的18条对GC有重要作用的通路;(4)决策树模型计算出“Chemical carcinogenesis-Tryptophan metabolism-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关联队列;(5)18条通路在对不同标签中药出现不同的表现,“No”标签中药的高值(深色区域)相对集中分布,而“Yes”标签中药的高值(深色区域)相对散在分布;(6)q值和p值聚类结果提示“Fatty acid biosynthesis”和“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均指向“1-Yes”“Vibrio cholerae infection”和“Dilated cardiomyopathy”均指向“1-No”“Breast cancer”和“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均指向“0-Yes”。结论 “Chemical carcinogenesis-Tryptophan metabolism-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通路队列,是GC中药治疗通路中的关联队列。生物信息学结果与Python构建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结果在判别是否具有GC治疗作用上有着高度相似性,从生物信息学层面印证了决策树算法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Python构建成熟的计算机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临床复方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规律性,是临床中药组方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结合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对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人类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 机器学习 胃癌 决策树 临床中药组方 治疗通路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通过调控E2F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13
作者 王建新 王琳茜 +3 位作者 朱波 时沛 孙义长 韩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通过调控E2F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0、80、160、320μmol·L^(-1))对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通过调控E2F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0、80、160、320μmol·L^(-1))对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E2F1、MMP-2、MMP-9、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迁移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侵袭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E2F1 mRNA与E2F1蛋白表达量相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中MMP-2、MMP-9、BCL-2蛋白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BCL-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同时还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E2F1因子下调MMP-2、MMP-9、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E2F1 胃癌 增殖 迁移和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间的中介效应
14
作者 王敏 李来有 +5 位作者 李晓杰 王静茹 李晓娜 吕景霞 许夕霞 李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46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46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调查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韧性和认知功能。结果PSQI、CD-RISC和简MMSE得分分别为(5.63±1.41)、(60.31±7.85)和(17.56±2.97)分,PSQI总分与MMSE评分、CD-RISC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1、-0.542,P<0.05),MMSE总分与CD-RISC总分呈正相关(R=0.874,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认知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贡献率为71.28%。结论认知功能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癌术后 心理弹性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和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崔荣花 李建旺 +6 位作者 元建华 张曙波 毛山山 陈琼慧 李兴 张玮芳 谢宗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78-98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cm)和43例配对的正常组(距癌5 cm以上),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和正常组,且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p2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KAI1/CD82与p27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6、0.42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KAI1/CD82、p27、p5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AI1/CD82 P27 P53 免疫印迹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16
作者 崔银 吴玉慧 +1 位作者 马正良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691例的临床资料,男563例,女128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BMI、ASA分级、吸烟及饮酒史、术前合并...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691例的临床资料,男563例,女128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BMI、ASA分级、吸烟及饮酒史、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用药情况、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尿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6例(2.3%)患者发生术后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5.587,95%CI 1.355~23.029,P=0.017)和术中尿量减少(OR=0.997,95%CI 0.995~1.000,P=0.023)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冠心病及术中尿量减少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根治术 急性肾损伤 少尿 冠心病
下载PDF
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17
作者 汪学非 周鹏 唐兆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8,共9页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的确定,以及胃癌精准外科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胃癌手术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个体化和精准化胃癌外科治疗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有效、精准、微创始终是胃癌外科医师需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帮助年轻医师更好的成长,本文总结胃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进展 趋势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
18
作者 刘亚飞 李晓阳 +2 位作者 孙培胜 许春苗 闫争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采用纹理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动脉以及静脉期CT纹理参数,并比较不同TNM分期患...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对胃癌组织病理特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并采用纹理分析软件获取患者动脉以及静脉期CT纹理参数,并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纹理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纹理参数对胃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以及门脉期T_(1-2)组与T_(3-4)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_(3-4)组峰度值、熵值均显著高于T_(1-2)组,偏度值低于T_(1-2)组(P<0.05)。动脉期以及门脉期N0组与N_(1-3)组平均值、偏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_(1-3)组峰度值、熵值显著高于N0组(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755、0.955及0.747(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熵值诊断T分期的AUC为0.959、0.871及0.872(P<0.05)。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899、0.702(P<0.05),门脉期CT纹理峰度值、偏度值诊断N分期的AUC为0.924、0.758(P<0.05)。结论CT纹理分析对胃癌TNM分析诊断评估效果良好,可用于临床指导胃癌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病理特征 CT纹理分析 术前评估
下载PDF
乌司他丁调节CCL2-CCR2信号轴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逃逸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王芳 胡洁琼 +1 位作者 冯彦虎 何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胃癌(G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UT...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调节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轴对胃癌(G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UTI(0、100、200、400、800 U/ml)干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AGS细胞分为control组、UTI组、pcDNA组、pcDNA-CCL2组,平板克隆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AGS细胞和CD8+T细胞共培养后,将CD8+T分为T细胞组、共培养组、UTI组、pcDNA组、pcDNA-CCL2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凋亡,ELISA检测CD8+T细胞上清中IFN-γ、IL-2、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CL2-CCR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在GC组织/细胞中,CCL2、CC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UTI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降低AGS细胞中MMP-2、Vimentin、PD-L1、CCL2、CCR2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CCL2可逆转UTI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的抑制作用;与T细胞组比较,共培养组CD8+T细胞IFN-γ、IL-2、TNF-α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共培养组比较,UTI组CD8+T细胞IFN-γ、IL-2、TNF-α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CCL2组CD8+T细胞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UTI可能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通路抑制AGS细胞的EMT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CCL2-CCR2信号轴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基于STAT3信号通路研究柠檬苦素对胃癌模型小鼠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刘雪 石柳 +2 位作者 林晔 张静智 温建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 分析柠檬苦素对胃癌小鼠模型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构建MFC胃癌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并给予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 目的 分析柠檬苦素对胃癌小鼠模型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构建MFC胃癌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并给予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14 d。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及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 T细胞及其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阳性表达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均显著增加(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IL-2、IL-10水平显著下降,IFN-γ显著上升(P<0.05);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IL-10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p-STAT3、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第705位点酪氨酸的磷酸化STAT3蛋白(pTyr^(705)-STAT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柠檬苦素能抑制胃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的发展,这与其提高小鼠免疫水平与抑制STAT3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 柠檬苦素 胃癌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