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与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静 赵爱光 +1 位作者 曹妮达 朱晓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54-1657,共4页
分别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证相应等方面探讨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胃癌与脾虚证的关系,提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基础,存在于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胃癌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病变 胃癌 脾虚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裕宣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活检检测及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因机诊治 被引量:4
3
作者 齐海燕 李鹏 单宇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总结陈光伟导师临床上对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认识,即本虚标实为本病的根本所在,以培补脾胃治其本,以行气活血通络解毒之法治实,并结合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胃癌病变(PLGC)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胃癌前疾病的内镜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映姗 黄涛 李红嬑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探索胃癌前疾病的不同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85例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前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胃炎并Hp感染,采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并进行辨证分型,采用χ~2检验,... 目的:探索胃癌前疾病的不同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85例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前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胃炎并Hp感染,采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并进行辨证分型,采用χ~2检验,计算不同内镜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系数。结果:χ~2=43.55,P=0.00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关联系数=0.364,可以认为疾病类型与证型间有关联。结论:胃癌前疾病的不同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浅层与深层特征融合的胃癌前疾病识别 被引量:8
5
作者 潘燕七 陈睿 +5 位作者 张旭 章鑫森 刘济全 胡伟玲 段会龙 姒建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3-421,共9页
胃癌前疾病识别对降低癌变风险及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胃镜图像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的胃癌前疾病识别方法。首先,根据胃镜图像性质,手工设计75维浅层特征,包含图像的直方图特征、纹理特征以及高阶特征;然后,基于构建... 胃癌前疾病识别对降低癌变风险及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胃镜图像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的胃癌前疾病识别方法。首先,根据胃镜图像性质,手工设计75维浅层特征,包含图像的直方图特征、纹理特征以及高阶特征;然后,基于构建的Resnet、GoogLeNet等卷积神经网络,在其输出层前添加一个全连接层作为图像的深层特征,为保证特征权重一致,全连接层的神经元数目设计为75维;最后,串联图像的浅层与深层特征,使用机器学习分类器,识别胃息肉、胃溃疡和胃糜烂等3类胃癌前疾病。对每种疾病收集了380张图像,并以4: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基于该数据集,分别采用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特征融合等3种方法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特征融合方法识别准确率高达95.18%,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74.12%)和深度学习方法(92.54%)。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以辅助胃癌前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特征融合 图像识别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妮娟 李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检测诊断,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对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P<0.05);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症状 幽门螺杆菌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抗体与胃癌前疾病、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美丽 王桦 +3 位作者 杨力 张玉玲 吴艳梅 李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及其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 目的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情况及其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胃溃疡组75例(回族35例,汉族40例)和非贲门胃癌组112例(回族50例,汉族62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①回、汉族正常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68.9%和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Hp阳性率在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回、汉族CagA抗体阳性的Hp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非贲门胃癌组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A+VacA、VacA、UreA和UreB抗体阳性率在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宁夏惠农区回、汉族正常人群Hp感染率高,回、汉族之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胃癌前疾病及胃癌高发与CagA抗体阳性Hp感染率高密切相关,表明Hp致病因子中毒素CagA发挥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癌前疾病 胃癌
下载PDF
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美丽 李佳 +1 位作者 杨力 张玉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2-24,1,共3页
目的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相关性,明确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TNF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 目的研究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相关性,明确宁夏惠农区回、汉族人群TNF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宁夏惠农区回、汉族383例正常对照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中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其中正常对照组99例(回族45例,汉族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回族45例,汉族52例)、胃溃疡组75例(回族35例,汉族40例)和非贲门胃癌组112例(回族50例,汉族62例)。结果回、汉族TNF-α-308位点A/A、G/G、A/G基因型及A、G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农区回、汉族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发生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 胃癌前疾病 胃癌
下载PDF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严新 甘淳 +2 位作者 吴旭涛 赵化成 朱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HSP70-1:190G/C、HSP70-2:1267A/G、COX-2:899G/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肝...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HSP70-1:190G/C、HSP70-2:1267A/G、COX-2:899G/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肝胃不和证携带HSP70-2:1267AG基因型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OX-2:899G/C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HSP70、COX-2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但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证型 HSP70 COX-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成佳 詹广场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2779-278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纳入了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Ⅰa组51例,Ⅰb组53例,Ⅱa组52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纳入了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Ⅰa组51例,Ⅰb组53例,Ⅱa组52例,Ⅱb组52例,Ⅲ组55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进行活检,分别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慎茹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404-2405,共2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320例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使用Warthin-Starry检测病变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都是非常高的。结论:幽...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320例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使用Warthin-Starry检测病变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都是非常高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前疾病及胃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应该对其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连建伟治疗胃癌前疾病遣方用药思路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海燕 李静益 王波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4期203-205,共3页
有研究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1]。可以看出胃癌发病率均排在第2位,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如何... 有研究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1]。可以看出胃癌发病率均排在第2位,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如何防治胃癌前疾病尤为重要。癌前疾病是指一类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癌前病变是指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前驱阶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遣方用药 连建伟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张立霞 孙丽静 +1 位作者 陈娜 马民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orrest分级标准分为3组,A组为Ⅰ级严重出血患者、B组为Ⅱ级为中度出血患者,C组为Ⅲ级轻...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orrest分级标准分为3组,A组为Ⅰ级严重出血患者、B组为Ⅱ级为中度出血患者,C组为Ⅲ级轻度出血患者,每组60例,均予以患者病理检测与胃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出血情况越严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A组患者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出血情况越严重,病变发生率越高。A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B、C组,P<0.05,出血情况越严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发生率越高。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上皮不典型增生均是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均是导致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程度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前疾病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胃黏膜“血清学活检”在胃癌前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文珠 梁越 +4 位作者 赵琦 于海涛 李栋 陈燕 王群英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胃黏膜“血清学活检”,即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与组织学慢性胃炎分级评估系统(OLGA/OLGIM)的相关性,评价其对胃癌前疾病筛查的效力。方... 目的分析胃黏膜“血清学活检”,即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与组织学慢性胃炎分级评估系统(OLGA/OLGIM)的相关性,评价其对胃癌前疾病筛查的效力。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因消化不良症状行胃镜检查的417例患者,根据OLGA/OLGIM胃炎评估系统对其进行分组评估,对各组患者血清PG及G-17、HP-IgG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在OLGA/OLGIM分组中,PGⅠ和PGR随分组等级升高呈降低趋势(P<0.01),而G-17和HP感染率随分组等级升高呈升高趋势(P<0.01)。Kendall相关性分析显示联合评分法与OLGA分期、OLGIM分期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0.43,P<0.01)。此外,HP-IgG阳性组PGⅡ、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GⅠ、PGR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与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在胃癌前疾病的筛查评估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抗体 胃癌前疾病 筛查 血清学活检
原文传递
胃蛋白酶原C在胃癌及胃癌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宁佩芳 孙丽萍 +1 位作者 刘慧杰 袁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8-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C(PG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4 2 4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结果 PGC抗原在 5 4例正常胃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 (10 0 ...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C(PG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4 2 4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结果 PGC抗原在 5 4例正常胃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 (10 0 % ) ,在 12 4例胃癌中表达率显著下降 (2 4 % ) ,从浅表性胃炎或胃糜烂溃疡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 ,PG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GC抗原的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PGC抗原对于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 ,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C 胃癌 胃癌前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胃黏膜 浅表性胃炎 胃糜烂溃疡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胃镜检查发现胃癌及胃癌前疾病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倩 杨振威 +5 位作者 赵艳 冯云 张丹 李雅睿 和水祥 刘亚萍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情况及疾病分布特点,探讨胃镜检查对体检人群的必要性。[方法]将2 839例体检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比较2组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率,分析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对检出率的影响,以及对胃息肉...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情况及疾病分布特点,探讨胃镜检查对体检人群的必要性。[方法]将2 839例体检者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比较2组胃癌及胃癌前疾病检出率,分析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比对检出率的影响,以及对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结果](1)除胃息肉外,有症状组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2)有症状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各年龄段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60岁者中胃癌、胃息肉的检出率及60岁以下各年龄段中胃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3)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4)有症状组重度萎缩及重度肠化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5)有症状组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结论](1)对于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的体检者来说,有必要行胃镜检查;(2)有必要针对≥45岁的体检者开展胃镜体检筛查;(3)胃镜活检病理对于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Hp感染与胃癌前疾病消化道症状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检 胃镜检查 胃癌前疾病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琼 卢月月 易宏锋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门诊初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其中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的患者360例,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及胃镜下活检,分别比较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患者HP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以及有无上消化道症状与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HP检出率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χ2=353.892、P=0.000);上消化道症状阳性组患者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8、P=0.000)。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上消化道症状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症状 胃癌前疾病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血清胃泌素联合MG7-Ag在胃癌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宁 杨圣俊 +3 位作者 张利宣 王艳 常丽丽 张新元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及MG7-Ag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胃癌前疾病主要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根据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05例胃镜受检者分为4组。(1)对照组:胃黏膜正常或非萎缩性胃...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及MG7-Ag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胃癌前疾病主要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根据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05例胃镜受检者分为4组。(1)对照组:胃黏膜正常或非萎缩性胃炎30例;(2)胃溃疡30例;(3)胃息肉30例;(4)残胃炎15例。血清胃泌素、MG7-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胃癌前疾病中MG7-Ag在胃溃疡组(57.16±4.68)ng/ml、胃息肉组(42.50±5.21)ng/ml、残胃炎组(44.30±2.99)ng/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分别与对照组(13.27±3.41)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与MG7-Ag联合检查的AUC(0.848)均高于胃泌素与MG7-Ag单独检测,胃泌素浓度可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MG7-Ag是一种良好的胃癌标志物,胃泌素与MG7-Ag联合检查对胃癌前疾病诊断的敏感度(81.33%)与特异度(73.33%)较高。结论血清胃泌素联合MG7-Ag测定对胃癌前疾病的预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胃泌素 胃癌相关抗原
原文传递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严新 甘淳 +3 位作者 罗颖颖 吴旭涛 赵化成 朱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 C/T及IL-1B-5...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 C/T及IL-1B-511 T/C、IL-8-251 T/A、IL-10-592 C/A及IL-10-1082 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 TT基因型和IL-10-1082 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IL-8-251 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 T/C、IL-10-592 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 TT和(或)IL-10-1082 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 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IL-1 IL-8 IL-10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的p53、EGFR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淳 严新 +3 位作者 罗颖颖 吴旭涛 赵化成 朱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p53、EG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TP53:215C/G(R72P)、EGFR:1562G/A(R521K)的基因多态性。[结果]EGFR:1562A...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p53、EG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TP53:215C/G(R72P)、EGFR:1562G/A(R521K)的基因多态性。[结果]EGFR:1562AG基因型在脾胃虚弱证显著增高,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P53:215C/G(R72P)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p53、EGFR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疾病 中医证型 p53、EGFR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