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示大鼠胃肌间神经丛的铺片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曦 冯晋斌 汪仕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胃肌间神经丛 铺片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胃体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元的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樊瑞芳 郑丽飞 +3 位作者 冯小燕 张晓丽 张悦 朱进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研究5种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分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体肌间神经丛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与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 目的研究5种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分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体肌间神经丛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与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的免疫荧光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荧光在胃体肌间神经丛均有分布,而且在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的神经元上存在有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的免疫阳性,而D_4没有明显的免疫阳性表达。结论多巴胺受体D_1、D_2、D_3和D_5分布在胃体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能神经元上,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进而调节胃体平滑肌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 胃肌间神经丛 一氧化氮能神经
下载PDF
胃起搏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能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余跃 殷光甫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05年第5期273-276,共4页
背景: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胃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5-HT)能神经的活性变化,探讨胃起搏促胃动力作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将大鼠分为起搏组(n=... 背景: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胃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5-HT)能神经的活性变化,探讨胃起搏促胃动力作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将大鼠分为起搏组(n=10)和对照组(n=6)。选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以控制起搏组胃电慢波,1h后取胃窦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结果:对照组大鼠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以肌间神经丛和节间束中稍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少见。起搏组大鼠胃窦组织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和带膨体的神经纤维也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肌间神经丛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胃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体分布增多,5-HT能神经活性增强,表明5-HT能神经可能参与了胃起搏的促胃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5-羟色胺 免疫组织化学 Wistar大鼠 神经 5-羟色胺 起搏 神经 阳性神经纤维 5-HT能 动力障碍性疾病 动力作用
下载PDF
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铺片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伟刚 陈代陆 王振华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神经 铺片方法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影响
5
作者 龙庆林 王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48-1148,共1页
关键词 乙酰胆碱 神经 氮能神经
下载PDF
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铺片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刚 陈代陆 王振华 《北京军区医药》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尽管肠肌间神经丛铺片术早已成熟,并为临床所用,但至今未见胃窦肌间神经丛铺片成功的报道。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胃窦肌间神经丛铺片方法,为胃肌间神经丛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大鼠 神经铺片方法 建立 幽门窦 神经组织 标本制备
下载PDF
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和氮能神经分布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朱金照 许其增 +1 位作者 张志坚 乐桥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及胃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白术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动力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及胃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白术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动力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肝硬化大鼠胃底、胃体及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胃动力明显减弱(160.23±45.13vs100±17.78,P<0.01),胃体、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排列紊乱,染色增强,密度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7.35±0.95vs5.52±0.92,P<0.01或6.26±0.79vs5.28±0.78,P<0.05),胃底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分布无明显变化;中药治疗组肝硬化大鼠胃动力明显改善(100±17.78vs96.12±16.25),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明显恢复(5.39±0.84vs5.28±0.78),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减退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动力 氮能神经 肝硬化 大鼠 WISTER大鼠 肝硬化模型 神经分布 神经 胃肌间神经丛
下载PDF
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改变
8
作者 龙庆林 王振华 任文海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含量变化与胃电节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 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组和白芍组。饲养 4周后记录并分析胃电信号 ,测定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含量。结果 :模型... 目的 :探讨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含量变化与胃电节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 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组和白芍组。饲养 4周后记录并分析胃电信号 ,测定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含量。结果 :模型组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增加 ,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含量减少 ;经白芍治疗后 ,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减少 ,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含量恢复正常。结论 :胃窦肌间神经丛的胆碱能神经与胃电节律关系密切 ,当胆碱能神经减少时 ,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节律失常 胆碱能神经 大鼠 神经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肌间IC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宇航 王庆国 +5 位作者 杨美娟 赵丽云 陈萌 李丽娜 王丹 张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拆方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影响 ,探讨该方“消痞散结”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制备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 ,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肌间神经丛c kit阳性ICC含量的影响。结果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 目的 拆方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影响 ,探讨该方“消痞散结”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制备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 ,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肌间神经丛c kit阳性ICC含量的影响。结果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 ,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以辛苦组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 )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药物 ,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肌间神经丛c kit阳性ICC含量的作用。辛苦组的作用最强 ,为进一步认识本方“苦降辛开 ,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肌间神经丛c-kit 阳性ICC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 拆方研究
原文传递
胃起搏对胃窦主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跃 殷光甫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性 起搏 乙酰胆碱(Ach) 血管活性肠肽 胃肌间神经丛 慢波活动 节律紊乱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P物质能神经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跃 殷光甫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控制胃慢波、促进胃排空^[1]。P物质(substanceP,SP)是支配胃肠道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已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了... 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胃电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控制胃慢波、促进胃排空^[1]。P物质(substanceP,SP)是支配胃肠道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已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了胃慢波活动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讨它们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能神经 电刺激 慢波活动 起搏调控 兴奋性神经递质 胃肌间神经丛 节律紊乱 电起搏
原文传递
氮能神经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茂涛 王振华 陈代陆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电节律失常 氮能神经 波频率 L-NAME 变异系数 成年WISTAR大鼠 节律紊乱综合征 胃肌间神经丛 异常节律 硝普钠
原文传递
毒蕈碱类受体参与胃起搏并调控胃慢波活动
13
作者 余跃 殷光甫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5-846,共2页
有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毒蕈碱类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有研究表明... 有研究表明,低频胃电起搏/刺激(gastric electrical pacing/stimulation,GES)能使胃节律紊乱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哺乳动物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毒蕈碱类受体广泛分布于胃肠道。有研究表明,胃肌间神经丛参与胃慢波活动的调控。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胃起搏促进胃肌间神经丛内Ach的释放。毒蕈碱类受体在胃起搏活动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胃起搏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波活动 起搏 受体 碱类 毒蕈 调控 胃肌间神经丛 兴奋性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