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韩才均 黄媛 +3 位作者 吴政燮 金星 朴美花 金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脓毒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胃肠道损伤
下载PDF
饲粮中葛藤不同添加量对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胃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高承芳 桑雷 +3 位作者 孙世坤 陈冬金 王锦祥 谢喜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为探讨葛藤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开展葛藤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选取35±2日龄体重(0.88±0.13 kg)相近的断奶伊拉兔肉兔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25%、35%葛藤的试验饲粮。... 为探讨葛藤在肉兔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开展葛藤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选取35±2日龄体重(0.88±0.13 kg)相近的断奶伊拉兔肉兔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25%、35%葛藤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于正试期第36天开始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分析肉兔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测定分析肉兔盲肠消化酶活性及胃肠道的变化。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不同量的葛藤:1)提高了各处理组肉兔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木质素、粗脂肪和半乳糖醛酸的表观消化率,35%葛藤组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15%葛藤组与对照组(P<0.05)。2)提高了肉兔盲肠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活性,15%葛藤组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对肉兔胃及小肠的相对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盲肠相对长度和重量、胃相对重量与小肠相对重量,25%与35%葛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提高了肉兔空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V/C)和黏膜层厚度,降低了隐窝深度值,35%葛藤组肉兔回肠、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低于对照组,空肠、回肠的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生长肉兔饲粮中最适宜的葛藤添加量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兔 葛藤 养分表观消化率 胃肠道发育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3例报告
3
作者 韩娟 冯志娟 +6 位作者 倪俊 李晨霞 龚萍 许丽梅 王娜娜 邢炜 梁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因腹痛、下腹包块首诊于妇科,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从而延误治疗。我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诊治3例GISTs,报道如下,旨在探讨GISTs的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妇科医师对GISTs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人群发病率 妇科医师 下腹包块 妇科肿瘤 疾病特点 间叶源性肿瘤 卵巢肿瘤
下载PDF
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玥 吴迪 +1 位作者 于丹丹 段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KIT基因13号外显子(p.V654A)和17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复发耐药 异质性 二代测序技术 伊马替尼
下载PDF
膳食炎症指数与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丽 舒小闯 +3 位作者 刘敏 李强 姬瑞 周永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5-309,314,共6页
胃炎、胃溃疡、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饮食是炎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降低胃肠道疾病风险的关键可改变因素。由于不同食物和营养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了评估膳食整体炎症潜力的新型工具—... 胃炎、胃溃疡、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饮食是炎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降低胃肠道疾病风险的关键可改变因素。由于不同食物和营养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了评估膳食整体炎症潜力的新型工具—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DII不仅可以量化评估受试者的整体膳食炎症效应,还能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已经发现DII与多种胃肠道疾病有关,本文对DII与常见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饮食干预防治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炎症指数 饮食 炎症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联合预测因子对利拉鲁肽致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黄文辉 侯幸赟 +4 位作者 陈建明 陈秋红 赖淑斌 王芳芳 薛鸿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致胃肠道反应(GIA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9月第九○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使用利拉鲁肽治疗的14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信息,按照4∶1的比例随机...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致胃肠道反应(GIAR)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9月第九○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使用利拉鲁肽治疗的14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信息,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研究集119例和验证集30例。将119例研究集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利拉鲁肽致GIA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Logistic模型方程进行转换建立联合预测因子,采用ROC曲线确定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值。结果119例患者中,共有28例患者(23.53%)发生了GIA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晕车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和性别是利拉鲁肽致GIA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Logistic模型方程转换得出联合预测因子(Y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Y联合预测因子=X晕车史+1.165X联合AGI+3.285X性别,联合预测因子的AUC最大为0.741,约登指数(Youden)最大时(0.376)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785。利用30例验证集患者的临床指标验证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76.67%。结论晕车史、联合AGI和性别是利拉鲁肽致GIAR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3项临床指标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对利拉鲁肽致GIAR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胃肠道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高福来 赵东强 +3 位作者 谢长顺 李莉 胡宗晶 郑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2-374,38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例,根据共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通过病理切片来确定不同危险度组的PAK4的表达量,并根据Callow计算方法对不同危险度组进行评分。结果PAK4随着GIST危险度增加表达升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织及瘤旁组织相比,GIST中的PAK4表达量升高。结论PAK4表达量与GIST危险度相关,并且随着危险度升高,表达量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4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下载PDF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俞群亚 薛翌蔚 +3 位作者 王晓伟 董芳辉 林琪 邵小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收治的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 目的 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收治的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收治的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方案,干预组给予基于NRS2002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采用NRS2002量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及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结果 干预后,两组NRS2002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LB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NRS2002的全程营养管理方案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2002 全程营养管理方案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李宁 吕阳 +1 位作者 刘芳 李东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配合度、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生活习惯,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配合度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习惯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的总配合度、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评分,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老年患者 行为转变理论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袁玲 蔡丹薇 +1 位作者 王灿勇 范燕贤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7)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n=28)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好转率、希望水平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净化次数、ICU住院天数、血液净化总时长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为(15.62±3.53)分,低于对照组的(20.29±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为(20.89±5.38)分,低于对照组的(30.21±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为(42.16±5.27)分,高于对照组的(35.81±5.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5期 血液透析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琼 姜慧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监测随访等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征象。影像功能成像(DWI、IVIM、PET及双能CT等)能对肿瘤内部成分定量评估,在GIST恶性潜能和疗效预测方面有更高价值。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给GIST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们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和影像医生主观判断,向实现GIST精准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就影像学在GIST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产物调控胃肠道发育的机制
12
作者 王佳堃 郭津晶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物参与调控宿主新陈代谢、生理免疫和发育过程等。深入了解胃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调控机制,有利于人们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促进胃肠道健康发育,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文章综述了胃肠道... 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物参与调控宿主新陈代谢、生理免疫和发育过程等。深入了解胃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调控机制,有利于人们采用相应技术手段促进胃肠道健康发育,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文章综述了胃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代谢产物,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在调控宿主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通过营养途径调节微生物代谢产物促进动物胃肠道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代谢产物 胃肠道 发育 功能
下载PDF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张艳 季新荣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费用。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灵敏度(93.84%)、特异度(89.09%)、准确度(91.66%)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1.36%、68.85%、75.00%);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0.00%)与定性诊断准确率(77.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66.67%和59.17%);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但其检查费用相对更高,实际应用时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中CD117、DOG-1、CD34、Ki6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郑雷 于宏伟 +1 位作者 金丹雯 钱立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1、CD117、Ki67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5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DOG-1、Ki67阳性分别为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阳性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年RFS分别为2.44%(2/82)、28.05%(23/82)、76.83%(63/82)。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核分裂数、性别与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靶向用药、破裂情况、肿瘤部位、危险度、Ki67指数、细胞形态与OS、R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化蛋白的指数与OS、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标志物是明确GIST诊断的指标,核分裂数、靶向用药、Ki67指数等与GOST预后有相关性,免疫组化蛋白在确诊、估测和治疗GIST方面有显著优势,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毛朝亮 刘宇 蒲紫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患者98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保济口服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患者98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保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胃肠道反应的改善效果。结果:全部胃肠道反应患者均为口服用药,停药之后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胃肠道反应均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主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及腹泻等症状。全部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药品种类包括了二氟尼柳片(64.29%)、双氯芬酸缓释片(25.51%)、洛索洛芬钠片(8.16%)及复方氯唑沙宗片(2.0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严重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济口服液在临床工作中用于对抗由非甾体抗炎药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且该药物在应用期间并未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确保了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济口服液 非甾体抗炎药 胃肠道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探析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婧 杨军 +1 位作者 刘若男 秦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情况、排气排... 分析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情况、排气排便情况、经口进食的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物质指标、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情况,排气排便情况、经口进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营养物质指标、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患者 营养 胃肠功能 影响
原文传递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致胃肠道反应和电解质紊乱1例
17
作者 田鹤 胡如波 杨同聚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34-35,共2页
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筛检结直肠和远端回肠末端疾病的工具,在临床应用广泛。研究[1]表明,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检查前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有密切关联,肠道准备不佳,不仅会对检查效果及治疗情况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服用... 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筛检结直肠和远端回肠末端疾病的工具,在临床应用广泛。研究[1]表明,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检查前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有密切关联,肠道准备不佳,不仅会对检查效果及治疗情况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我院收治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Ⅰ)行肠道准备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 胃肠道反应 电解质失调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小英 邓大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普通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息肉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息肉整块切除率98.00%、完整切除率100.00%均高于参照组的84.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1 d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进食时间(2.96±0.72)d、术后住院时间(5.23±1.15)d均短于参照组的(3.87±0.98)、(6.8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干预组血清C反应蛋白(53.60±6.08)mg/L、降钙素原(0.47±0.11)ng/ml均低于参照组的(72.96±8.55)mg/L、(0.79±0.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治有利于提高整体诊治效果,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电凝切除术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婷 杨茜 周乐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在婴幼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在婴幼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干预,2组均持续干预5 d,比较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胃肠道功能、胃肠道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胃肠道功能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GER)、胃体蠕动频率(gastric peristalsis frequency,GPF)、胃窦收缩频率(antral contraction frequency,ACF)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胃肠道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胃肠道激素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D-乳酸(D-lactic acid,D-L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中药敷贴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可缩短婴幼儿腹泻患儿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有效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激素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 中药敷贴 腹部按摩 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激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王冬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81-0184,共4页
探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在防止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消化道肿瘤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 探讨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在防止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消化道肿瘤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和总成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对外科手术病人实施外科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切口感染率、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性,促进病人的预后,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使病人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