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1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3例报告
1
作者 韩娟 冯志娟 +6 位作者 倪俊 李晨霞 龚萍 许丽梅 王娜娜 邢炜 梁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因腹痛、下腹包块首诊于妇科,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从而延误治疗。我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诊治3例GISTs,报道如下,旨在探讨GISTs的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妇科医师对GISTs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人群发病率 妇科医师 下腹包块 妇科肿 疾病特点 叶源性肿 卵巢肿
下载PDF
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玥 吴迪 +1 位作者 于丹丹 段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KIT基因13号外显子(p.V654A)和17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复发耐药 二代测序技术 伊马替尼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高福来 赵东强 +3 位作者 谢长顺 李莉 胡宗晶 郑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2-374,38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例,根据共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通过病理切片来确定不同危险度组的PAK4的表达量,并根据Callow计算方法对不同危险度组进行评分。结果PAK4随着GIST危险度增加表达升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织及瘤旁组织相比,GIST中的PAK4表达量升高。结论PAK4表达量与GIST危险度相关,并且随着危险度升高,表达量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4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琼 姜慧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监测随访等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征象。影像功能成像(DWI、IVIM、PET及双能CT等)能对肿瘤内部成分定量评估,在GIST恶性潜能和疗效预测方面有更高价值。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给GIST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们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和影像医生主观判断,向实现GIST精准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就影像学在GIST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张艳 季新荣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费用。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灵敏度(93.84%)、特异度(89.09%)、准确度(91.66%)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1.36%、68.85%、75.00%);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0.00%)与定性诊断准确率(77.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66.67%和59.17%);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但其检查费用相对更高,实际应用时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中CD117、DOG-1、CD34、Ki6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郑雷 于宏伟 +1 位作者 金丹雯 钱立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1、CD117、Ki67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5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DOG-1、Ki67阳性分别为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阳性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年RFS分别为2.44%(2/82)、28.05%(23/82)、76.83%(63/82)。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核分裂数、性别与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靶向用药、破裂情况、肿瘤部位、危险度、Ki67指数、细胞形态与OS、R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化蛋白的指数与OS、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标志物是明确GIST诊断的指标,核分裂数、靶向用药、Ki67指数等与GOST预后有相关性,免疫组化蛋白在确诊、估测和治疗GIST方面有显著优势,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鉴别方法
7
作者 王卓然 张贤达 +17 位作者 曹羽成 张玲 龚婷婷 马烨波 段晓倩 郭康丽 李军 陈媛 张健涛 叶本功 丁进 朱建伟 刘枫 胡端敏 周春华 邹多武 李庆利 陈建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递归式特征消除(RFE)算法设计特征筛选方案,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预测效能。结果由最终筛选得到的超声内镜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5种特征筛选方案(PCA、PCA+LASSO、PCA+XGBoost、PCA+随机森林、PCA+RFE)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581、0.870、0.874、0.860、0.661。结论PCA+XGBoost的特征筛选方案效果最佳,基于上述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模型可用于患者的术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极致梯度提升树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婷婷 杨帆 +3 位作者 李泽阳 徐士雪 杨飞 刘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胃肠道上皮下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早期诊断及恶性潜能的预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十分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消化道疾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可有效辅助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并在术前预测其... 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胃肠道上皮下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早期诊断及恶性潜能的预测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十分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消化道疾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可有效辅助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并在术前预测其恶性潜能。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包括CT、常规内镜和超声内镜3个方面。本文就深度学习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恶性潜能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技术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全铭 杨满斗 +4 位作者 胡义波 苏有橦 普丽 章瑜 李文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在不同方向上治疗GIST的巨大潜力,为GIST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未来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药物治疗 耐药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Ki-67表达的双中心研究
10
作者 李根 刘琨 +4 位作者 于海韵 刘萌 殷小平 刘洋 季倩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术前无创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免疫病理学染色的262例GI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5.82±10.13)岁...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术前无创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免疫病理学染色的262例GIST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5.82±10.13)岁。将一所医院收集的190例病人使用随机分层抽样法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133例)和内部验证组(57例);将另一所医院收集的病人作为外部验证组(72例)。应用Resnet34、Resnet50、Densenet、Efficientnet和Efficientnetv2等5种基础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AUC值差异,得到最佳网络模型。应用梯度类加权激活映射(Grad-CAM)可视化的方法在原始CT图像上生成注意力热图。结果当学习率(Lr)为0.0005时,5种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中预测Ki-67表达的AUC值均高于Lr=0.0001时。Densenet(Lr=0.0005)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中对Ki-67表达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均最佳,AUC分别为0.983、0.930、0.925,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2.77%、88.14%、87.77%。Efficientnet模型的预测敏感度最佳,Efficientnetv2模型的预测特异度最佳,但两者准确度均低于其他模型。注意力热图显示模型可以从矩形兴趣区(ROI)中正确识别肿瘤区域,合理解释模型的决策逻辑。结论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诊断效能,是一种无创预测GIST Ki-67表达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胃肠道间质瘤 KI-67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田英 操寄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瘤,不同恶性风险的GIST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监测随访、内镜治疗、手术切除或/和药物治疗。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以及风险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目...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瘤,不同恶性风险的GIST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监测随访、内镜治疗、手术切除或/和药物治疗。因此,GIST的早期诊断以及风险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elastic imaging,EUS-EG)、超声内镜谐波增强(contrast-enhanced harmonic endoscopic ultrasound,CH-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EUS-FNB)被应用于GIST的诊断以及风险评估。本文主要对以上检查方式在GIS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弹性成像 谐波造影 细针活检 胃肠道间质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刘东 储海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价值及其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GIST患者,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价值及其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疑似GIST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诊断GIST的效能。多因素分析探讨GIST患者危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GIST 103例,MSCT诊断GIST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7.09%、86.67%及95.76%。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边界、肿瘤密度、囊变坏死情况、脂肪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SCT诊断GIST的准确度较高,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形状、肿瘤密度和脂肪间隙均是GIST危险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13
作者 蒙杰 许新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375-1382,共8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呈多元化,无症状患者在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大多数GIST为良性肿瘤,其中20%~30%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并辅以...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呈多元化,无症状患者在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大多数GIST为良性肿瘤,其中20%~30%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包括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混合型),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物(主要是CD117、DOG-1)。治疗的金标准是手术切除,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治疗手术难以切除、复发性和转移性GIST的首选方案。本文对目前GIST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于宽勇 强光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GIST中极为罕见的一种形式,文献仅有零星报道。我们报道1例肝脏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肝脏 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病例报
下载PDF
术前应用Philips CT成像特征预测胃肠道间质瘤高ki-67增殖指数的研究
15
作者 贾浩 范志刚 +1 位作者 朱彬 崔创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Philips CT成像特征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高Ki-67增殖指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本院收治GIST患者112例,采集术后病灶组织行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按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分为高... 目的探讨术前Philips CT成像特征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高Ki-67增殖指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本院收治GIST患者112例,采集术后病灶组织行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按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分为高Ki-67组及低Ki-67组,收集患者术前CT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检查特征,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明确影响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独立性危险术前CT特征,且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单一及联合术前CT特征预测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诊断价值。结果除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轮廓、生长方式、钙化、病灶表面溃疡、转移外,两组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囊变或坏死、肿瘤增粗血管、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独立性危险术前CT特征包括肿瘤大小(>5cm)、肿瘤边界(不清晰)及强化程度(轻度);经ROC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GIST患者高Ki-67增殖指数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874,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85.00%、79.17%。结论术前CT特征中肿瘤大小(>5cm)、肿瘤边界(不清晰)及强化程度(轻度)与GIST患者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有密切关联,通过构建联合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GIST患者,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特征 KI-67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16
作者 程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记录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数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T检查特征。结果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记录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数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T检查特征。结果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年龄>50岁的患者占68.00%(51/75);存在腹部痛疼或肿胀不适的患者占42.67%(32/75);发生黑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患者占34.67%(26/75);发生腹部肿块的患者占22.67%(17/75)。发生腹部压痛感的患者占33.33%(25/75);能够检测到腹部肿块的患者占36.00%(27/75);经肠道检查发现肿块的患者占10.67%(8/75);无明显临床症状或阳性体征反应的患者占20.00%(15/75)。经实验室检查后证实:白蛋白或总蛋白下降的患者占20.00%(15/75)、便常规潜血形成的患者占38.67%(29/75)、血红蛋白降低的患者占41.33%(31/75)。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极低危险度的患者占10.67%(8/75),低危险度的患者占22.67%(17/75),中等危险度的患者占24.00%(18/75),高危险度的患者占42.67%(32/75)。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形态组织学特征为梭形或上皮样。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率高达94.67%,CD34阳性表达率高达72.00%,部分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PGP915呈阳性表达。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5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T检查结果为膨胀生长,呈现为椭圆状或球形的肿块,其中28例患者CT形态呈分叶状。34例患者CT平扫肿块密度相对均匀的占29例,51例患者的病灶影像学显示有出血、囊变和不同程度坏死等病变,28例患者显示肿块病灶边界清晰,32例患者显示肿块边界模糊且与周边的相关脏器粘连。7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均未发现病灶钙化。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不均匀强化病例为50例,中度强化的病例为17例,轻度强化的病例为8例。结论通过观察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CT检查和病理学特点,能够为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判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CT检查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宁伟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32-34,45,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大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GIST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大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GIST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较治疗前均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5~10 cm GIST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直径5~10 cm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生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Slingshot-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向荣 武剑磊 武永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弹弓酶-1(Slingshot-1)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15例切除的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弹弓酶-1(Slingshot-1)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15例切除的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组织样本中S100A4、Slingsho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S100A4、Slingshot-1表达与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Slingshot-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均<0.05);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NIH危险度、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Slingshot-1表达与浸润深度、NIH危险度、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S100A4高表达者、Slingshot-14高表达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均分别低于S100A4低表达者、Slingshot-14低表达者(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NIH危险度、远处转移、S100A4高表达、Slingshot-14高表达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Slingshot-1表达增加,与患者病情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S100A4、Slingshot-1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S100钙结合蛋白A4 弹弓酶-1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E-钙黏素和N-钙黏素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艳霞 闫燕艳 +4 位作者 邓亮 董志敏 朱壮彦 李加善 赵鑫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E-钙黏素(E-cad)和N-钙黏素(N-ca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GISTs中E-cad和N-cad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GISTs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9.2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E-钙黏素(E-cad)和N-钙黏素(N-ca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GISTs中E-cad和N-cad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GISTs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59.26%,N-cad阳性表达率为76.39%,E-cad和N-cad表达与GISTs的发生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GISTs的病理分级和是否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E-cad和N-cad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E-cad和N-cad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s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E-钙黏素 N-钙黏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巨大食管胃肠道间质瘤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罗雷 张月娥 +5 位作者 杨彦辉 李季 谢晓阳 刘蔡杨 雷雨 王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8期174-176,196,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比较罕见的消化道疾病,食管GIST则更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食管间质瘤患者,肿瘤大小10.7 cm×7.9 cm×1.6 cm。患者以吞咽梗阻为主要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比较罕见的消化道疾病,食管GIST则更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食管间质瘤患者,肿瘤大小10.7 cm×7.9 cm×1.6 cm。患者以吞咽梗阻为主要症状,既往误诊为“晚期食管癌”而未能及时行手术治疗。我院胸心外科成功经右胸、腹两切口(Ivor Lewis手术)为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GIST。按计划患者术后第7天正常进食并于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术后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因此,巨大的GIST通过术前综合评估,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后靶向药物辅助治疗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GIST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率。为此,本文对GIST起源、诊断、治疗进行文献复习,以期临床医生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食管 手术 伊马替尼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