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280-4281,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外科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及单纯外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生存状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显著优...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外科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及单纯外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生存状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治疗方式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2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2
作者 屈重霄 董跃强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4期2496-2497,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其CD117、CD34、SMA、S-100及NSE的抗体表达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生于胃14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其CD117、CD34、SMA、S-100及NSE的抗体表达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生于胃14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3例,结肠2例,直肠2例,根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将病例分为良性(13例)、交界性(4例)、恶性(5例)。免疫组化结果:阳性率分别为CD117(90.9%)、CD34(72.7%)、SMA(27.3%)、S-100(18.2%)、NSE(13.6%)。结论:GIST多发生于胃,肿瘤的大小、出血坏死、镜下形态及核分裂象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是诊断GIST的必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CD117 CD34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雪 畅通 +4 位作者 胡思畅 孙琬翔 刘震 张洪伟 丰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5-718,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外科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伊马替尼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耐药的存在,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且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探索了G...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外科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伊马替尼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耐药的存在,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且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探索了GIST与免疫的关系并尝试进行GIST的免疫治疗。GIST肿瘤组织内存在大量浸润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且这些细胞的亚型、数量和表型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GIST的免疫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基于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免疫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在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婷婷 朱艳 +1 位作者 孙惠惠 柏根基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11例)和恶性组(8...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11例)和恶性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两组ADC平均值,确定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临界点。结果:良性组ADC平均值为(1.26±0.09)×10-3 mm2/s;恶性组ADC平均值为(0.97±0.11)×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744,P<0.05)。AUC为0.637,其95%置信区间(95%CI)为38.5~89.1,取ADC=1.13×10-3 mm2/s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临界点。结论:ADC可以定量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磁共振成像(MRI) 表观弥散系数(ADC) 弥散加权成像(DWI)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下载PDF
1例直肠间质瘤伴发腹腔内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诊治过程
5
作者 李作安 张晓艳 +2 位作者 张建民 钱长春 查文章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年第5期586-588,共3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估计在1/2500~3000,由神经纤维瘤病中的多种突变引起。NF1患者发生神经、间质性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增加并时有报道。胃肠道间质瘤(GIST)为特定的KIT-或PDFGRA-信号传...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估计在1/2500~3000,由神经纤维瘤病中的多种突变引起。NF1患者发生神经、间质性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增加并时有报道。胃肠道间质瘤(GIST)为特定的KIT-或PDFGRA-信号传导的间充质肿瘤,NF1伴发GIST患者中,绝大多数肿瘤发生在空肠或回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神经纤维病1型(NF1)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外科诊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盛卫忠 姚璐 +3 位作者 董天庚 龚昱达 张波 高卫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外科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经急诊胃肠镜、腹部CT、DSA及急诊剖腹探查等手段,全部明确...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外科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经急诊胃肠镜、腹部CT、DSA及急诊剖腹探查等手段,全部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共发现小肠血管畸形19例、小肠间质瘤(GIST)17例、结直肠肿瘤/息肉22例,4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术前采用急诊胃肠镜、腹部CT及DSA检查明确诊断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出血 血管畸形 胃肠(gist) 手术治疗
下载PDF
MMP-9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晶洁 李胜好 +3 位作者 郑秀琴 张淑杰 邹雪松 王波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及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二步显色法检测65例不同危险度分级(极低/低危,中危,高危/恶性)GIST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及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 ision二步显色法检测65例不同危险度分级(极低/低危,中危,高危/恶性)GIST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MP-9蛋白表达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以及GIST中MMP-9表达与VM存在的相关性。结果:随着GIST危险度的增加,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VM阳性率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中VM的存在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12,P<0.05)。结论:MMP-9蛋白的表达和VM的存在可作为判断GIST危险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gist) 金属蛋白酶(MMP-9) 血管生成拟态(V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