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8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间质瘤伴肝转移1例
1
作者 赵丽 赵林胜 +2 位作者 陈静 詹江华 胡晓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1-782,共2页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呕吐伴黑便、乏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中度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脏右肋下2 cm, 脾脏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GB 42 g/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0.998 g/L。腹部MR示邻近肝左叶胃小弯侧实性包块伴较明显强化,...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呕吐伴黑便、乏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中度贫血貌,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肝脏右肋下2 cm, 脾脏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GB 42 g/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0.998 g/L。腹部MR示邻近肝左叶胃小弯侧实性包块伴较明显强化,考虑来源于胃壁(图1)。CT示胃壁小弯侧软组织密度肿块,向胃腔内生长,病变密度较均匀,最大面31.1 mm×18.8 mm;肝实质内可见低密度结节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儿童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现状和未来展望
2
作者 庄海文 董晨花 张晓雨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8期985-989,共5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复发和进展为晚期的风险。随着对GIST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针对晚期GIST的靶向治疗药物相继被开发出来,首先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复发和进展为晚期的风险。随着对GIST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针对晚期GIST的靶向治疗药物相继被开发出来,首先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在国际指南中,伊马替尼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以降低高危、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及转移性GIST患者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 国际指南 叶组织 一线治疗药物 不可切除 靶向治疗药物 复发风险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3
作者 中国药师协会精准药学工作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 +8 位作者 《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魏筱华 栾家杰 李国辉 孔滢 刘红 江学辉 凯散尔·热西提 陈旭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70,共14页
目的 为指导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名义群体法,由多学科(临床、药学、循证)专家组成编写组,经共同讨论确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 目的 为指导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名义群体法,由多学科(临床、药学、循证)专家组成编写组,经共同讨论确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大纲。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涉及内容进行系统检索、分析、归纳,并根据我国现状、临床需求和研究证据制定相关共识。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组成外审组。采用德尔菲法问卷方式,开放收集专家的外审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馈、修订,最终形成共识。结果与结论 本共识内容包括伊马替尼针对GIST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药学监测及其长期用药管理。本共识的发布为我国医疗机构在GIST患者个体化用药管理方面提供了规范化的流程与方法,对提高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个体化用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伊马替尼靶向治疗后胃肠间质瘤伴横纹肌肉瘤分化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袁亦姝 冯智超 +2 位作者 谭娟 程文静 刘杨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88-493,共6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伊马替尼的应用,晚期GIST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多数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获益,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继发性耐药。本例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伊马替尼的应用,晚期GIST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多数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获益,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继发性耐药。本例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5个月后出现了耐药及肿瘤进展,镜下示部分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多形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伴横纹肌细胞分化。在进展的病灶中未发现c-Kit、PDGFRA基因的继发突变。由于GIST横纹肌肉瘤去分化罕见,本病例的报道将有助于伊马替尼治疗后GIST的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横纹肌肉分化
下载PDF
比较4种疗效评估标准的首次评估在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治疗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5
作者 杨萍 赵晓芳 +2 位作者 唐华丽 李易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分别采用RECIST1.1、mRECIST1.1、Choi及EMC标准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GISTs患者IM治疗前后的增强CT图像,并根据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good组和poor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描绘四种疗效评估标准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OS及PFS是否存在组间差异。计算首次随访不同疗效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及达到最佳疗效反应(best of response,BOR)的比例以确定合适的手术时机(在BOR比例≥50%且PD比例≤20%的前提下,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定义为两者差值最大的治疗时间段)。结果:EMC标准首次随访疗效good组与poor组间OS(P=0.043)及PFS(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oi标准2组间仅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ECIST1.1及mRECIST1.1标准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分组一致,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C标准疗效good组即完全反应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50%患者达BOR且无患者发生PD,该组最早PD时间为治疗后1.5年;并且完全反应患者手术与未手术组间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EMC标准能够早期、准确地对GISTs患者IM治疗后的预后进行分层;且依据EMC标准,完全反应患者可在治疗后1年再考虑手术切除,但这部分患者或许能够选择定期监测等更为保守的治疗措施来代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疗效评估 预后预测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江艾婷 林佳慧 +3 位作者 张信华 蔡世荣 唐可京 夏延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描述真实世界中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发生血液学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56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各级血液... 目的描述真实世界中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发生血液学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56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各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疾病治疗阶段、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各类血液学毒性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预测发生严重血液学毒性的效能。结果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是贫血,发生率为56.4%,其次是白细胞减少(47.0%),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相似(31.4%和30.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3.5%)。3级及以上的各项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均在5%以下。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OR=1.697,95%CI 1.187~2.428,P=0.004)的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发生白细胞减少(OR=2.333,95%CI 1.658~3.28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1.450,95%CI 1.021~2.058,P=0.038)、≥60岁(OR=1.868,95%CI 1.308~2.666,P=0.001)、血浆谷浓度四分位区间上升是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谷浓度每上升1个四分位区间,发生贫血的风险变为原来的1.278倍(95%CI 1.095~1.492,P=0.00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预测严重贫血的最佳截断值为1428μg/L,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0,0.725,0.225、0.622(P=0.029)。结论伊马替尼在治疗胃肠间质瘤中的安全性较好,血液学毒性通常是轻微的,多为1~2级,少数3级及以上。对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做好包括治疗药物监测在内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伊马替尼引起的血液学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 血液学毒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难治性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治疗探索:靶向联合治疗加肿瘤减灭术
7
作者 颜淼 夏延哲 张信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KIT外显子9突变是胃肠间质瘤第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较其他类型呈现恶性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大多数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经标准序贯治疗后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无进展生存期。本文报道了1例44岁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女性患者,在标准二... KIT外显子9突变是胃肠间质瘤第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较其他类型呈现恶性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大多数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经标准序贯治疗后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无进展生存期。本文报道了1例44岁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女性患者,在标准二线治疗进展后予阿伐替尼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个月后肿瘤退缩达15.7%,获得手术机会。患者术后继续靶向联合治疗,截至2023年7月,共有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KIT外显子9 阿伐替尼 舒尼替尼 靶向联合治疗
下载PDF
巨大胃肠间质瘤并发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患者一例的护理
8
作者 潘艳丽 胡佳佳 杨丽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08,112,共4页
总结1例巨大胃肠间质瘤患者并发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经验。该例患者因低血糖意识不清入院,经多学科协作,采用数字化血糖监测和管理,结合中西医治疗策略,有效控制了其低血糖症状和腹胀问题。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高频次血糖监... 总结1例巨大胃肠间质瘤患者并发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经验。该例患者因低血糖意识不清入院,经多学科协作,采用数字化血糖监测和管理,结合中西医治疗策略,有效控制了其低血糖症状和腹胀问题。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高频次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遵医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稳定血糖水平,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缓解患者的腹胀并提高其舒适度。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该例患者低血糖发作显著减少,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病情稳定后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该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多学科协作在处理罕见副肿瘤综合征中十分重要,可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非胰岛细胞肿低血糖 胃肠间质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瘤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琼叶 赵杨 +2 位作者 刘仪 王永庆 孙鲁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0-89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可改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生存时间。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阿伐替尼是临床治疗不同类型GIST的常用TKIs。本文对这5种药物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进展进...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可改善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生存时间。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阿伐替尼是临床治疗不同类型GIST的常用TKIs。本文对这5种药物的药动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该类药物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其中伊马替尼、瑞戈非尼、阿伐替尼的吸收受食物影响,因此建议患者随餐服用伊马替尼并饮水200 mL,随低脂餐服用瑞戈非尼,空腹服用阿伐替尼。TKIs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进行代谢,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药物暴露量会产生明显改变;除代谢酶外,TKIs的暴露量也受转运体P-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影响。目前对于TKIs的TDM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的有效浓度虽然已有相关文献依据,但其暴露量与疗效/毒性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瑞派替尼和阿伐替尼目前缺乏暴露量与疗效/毒性的相关研究,建议对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实施TDM并结合药动学模型探索其治疗窗。目前常用于TKIs临床TDM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法、色谱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为明确TKIs的治疗窗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动学 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良恶性认识的历史阶段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英勇 袁伟 徐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虽总体发病率低,但却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命名GIST时,将其作为未知明确分化方向、不同于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的排除性诊断。近数十年,对GIST多方面的认知取得了巨大进步,...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虽总体发病率低,但却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命名GIST时,将其作为未知明确分化方向、不同于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的排除性诊断。近数十年,对GIST多方面的认知取得了巨大进步,经历过程比较曲折,如GIST的分化、临床治疗、生物学行为和良恶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良恶性 历史阶段
下载PDF
氯硝柳胺纳米晶潜在的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任迎政 韩翔宇 +1 位作者 许兆万(综述) 董永红(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68-1273,共6页
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局限性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胃肠间质瘤的病理性突变,临床上研发了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药2~3年后,常常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 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局限性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胃肠间质瘤的病理性突变,临床上研发了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药2~3年后,常常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出现在公众视野,由于其溶解度差等原因,晶体制剂则应运而生,更好地发挥了抗肿瘤特性。文章结合目前的实验基础及相关机制,探讨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胃肠间质瘤中联合给药的可能性,以期开发胃肠间质瘤的新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氯硝柳胺 耐药机制 联合用药
下载PDF
CNKI中胃肠间质瘤高被引文献的计量分析
12
作者 赵昌宇 白铁成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722-728,共7页
研究目标:分析我国胃肠间质瘤领域高被引文献的计量特征。研究方法:涉及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Excel2019对1998年至2023年间的胃肠间质瘤文献按普赖斯定律进行高被引文献的确定,并进行被引数量的统计分析。在这份文献中,包括... 研究目标:分析我国胃肠间质瘤领域高被引文献的计量特征。研究方法:涉及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Excel2019对1998年至2023年间的胃肠间质瘤文献按普赖斯定律进行高被引文献的确定,并进行被引数量的统计分析。在这份文献中,包括了102篇高被引文章,被引次数在13到306次之间不等,累计被引次数相当可观。这些文章的信息包括了年份、期刊、作者、工作单位、关键词和基金支持。从2001年到2010年,文献数量逐渐增加,达到11篇最高点,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文献总被引次数达到3275次,平均每篇文献被引用32.11次。这些文献分布在49个来源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在文献数量上名列前三。《肿瘤学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是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在被引用频次上均位居前三名。这些文献的作者共计280人。署名次数共计320次,总合作率74.3%,李健和汪明分别是署名次数最多的前两位作者。总共有186个机构参与了本研究,其中医院占比为72.5%。在21家核心发文机构中,院校占比达60.87%,其中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消化肿瘤内科。关于瘤细胞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的两个重点实验室,其署名文献数和折合文献数均位列前两位。相关研究涉及231个关键词。有基金资助的文献总数为20篇,其中提到胃肠间质瘤和伊马替尼的次数超过其他研究。这些文献中共援引了39项基金资助,覆盖了部省级以上的基金项目。在被引用高的文献中,CNKI数据库的比例为70.6%。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和《临床肿瘤学杂志》在CNKI数据库中的胃肠间质瘤研究领域具有显著影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是权威期刊,主要发表院校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以胃肠间质瘤治疗为主。该基金的主要特点是其资助的项目主要来自省部级以上单位,李健、汪明等人组成了核心团队,但关键词的使用不够规范。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China. Research methods: It involves searching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Excel2019 was used to identify highly cited literature o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from 1998 to 2023 according to Price’s law, and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literature, 102 highly cited articles are included, with citations ranging from 13 to 306 times, and the cumulative citations are quite considerable. Information on the articles includes the year, journal, author, employer, keywords and funding. From 2001 to 2010,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creased gradually, reaching a peak of 11, and then began to decline slowly. The total number of citations reached 3275, and each paper was cited 32.11 times on average. The literature is distributed across 49 sources.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ranked the top three in terms of literature quantity. “Journal of Oncology”,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ive Oncolog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journal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ive Oncolog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ll ranked the top three in terms of citation frequency. There were 280 authors of these papers. The number of signatures totaled 320 times, with a total cooperation rate of 74.3%. Li Jian and Wang Ming were the top two authors with the most signature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86 institution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72.5% of which were hospitals. Among the 21 core instit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ed for 60.87%, including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and the digestiv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two key laboratorie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umor cells ranked first and second in the number of signed literatures and the number of equivalent literatures. The study involved 231 keywords. The total number of funded articles was 20, which mention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imatinib more frequently than other studies. A total of 39 fund grants were cited in these documents, covering fund projects above the ministry and provincial level. Among the literatures with high citations, the CNKI database accounted for 70.6%.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and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ield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research in the CNKI database.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nd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are authoritative journals, mainly publishing research results of related institutions, mainly in the dir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treatme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fund is that its funded projects are mainly from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units, Li Jian, Wang Ming and other people formed the core team, but the use of keywords is not standard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CNKI 高被引 文献计量学 伊马替尼
下载PDF
Avapritinib治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外显子18突变的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昆 李洋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02-408,共7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可根据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A)突变进行分子分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是胃肠间质瘤全身治疗的基础药物,显...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可根据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A)突变进行分子分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是胃肠间质瘤全身治疗的基础药物,显著延长了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但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晚期GIST对传统的靶向药物耐药。而Avapritinib是一种有效的KIT和PDGFRA-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缓解率,为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本文对Avapritinib治疗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的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pritinib 胃肠间质瘤 PDGFRA突变 D842V突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FGL2在胃肠间质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张向莲 王兴芬 梁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58例GIST患者中FG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FGL2蛋白与GIST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58例GIST患者中FG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FGL2蛋白与GIST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CD3^(+)T、CD8^(+)T、CD20^(+)T及CD68^(+)T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FGL2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坏死及核分裂象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IST中,FGL2表达与低CD3^(+)T细胞计数相关(P<0.05),而与CD8^(+)T、CD20^(+)T及CD68^(+)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L2蛋白参与GIST的发生和发展,其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GIST的恶性潜能。FGL2蛋白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参与GIST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 胃肠 浸润相关淋巴细胞
下载PDF
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俭 张瑶 祁义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82-0089,共8页
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比较三种不同危险度分级标准在判断GIST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3例行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随访,采用SP... 探讨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比较三种不同危险度分级标准在判断GIST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3例行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随访,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比较Fletcher分级、AFIP标准、NIH2008改良版,探讨影响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因素。结果 393例GIST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4%、84.0%、73.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手术方式、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象、Ki-67指数、肿瘤破裂、危险度分级、术后靶向药辅助治疗、腹盆腔等转移影响GIST患者的术后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肿瘤破裂、危险度分级、术后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是GIST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三种分级标准,结果显示NIH2008改良版优于AFIP标准优于Fletcher分级(0.708>0.702>0.683)。结论 年龄、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核分裂象、肿瘤破裂、危险度分级、术后靶向药辅助治疗是GIST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NIH2008改良版优于AFIP标准优于Fletcher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极低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刘莎莎 孙琳 +4 位作者 李佳鑫 赵帅 刘慧敏 梁寒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1-546,共6页
目的分析极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内镜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3例极低、低危... 目的分析极低、低危险度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内镜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3例极低、低危GIST,进行病理和预后分析。结果与低危GIST相比,极低危GIST中胃部GIST、Ki-67指数≤3%、核分裂象0~1个/5 mm2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小肠GIST所占比例较低(均P<0.05)。118例进行了基因检测,极低危GIST与低危GIST的突变类型及KIT突变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无其他伴发疾病的87例极低危和210例低危GIST病例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6(27~158)个月。全部极低危GIST患者均未发现进展;3例低危GIST发现复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7~84个月。此3例原发肿瘤的核分裂象均为4个/5 mm2,接近低与中危险度GIST核分裂象的临界值,均检测到KIT exon11突变;首次进展后经伊马替尼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均生存,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16~155个月。结论在低危险度GIST患者中,极少数核分裂象偏高的患者存在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但复发/转移后通过靶向治疗、手术等治疗手段,仍可维持长时间、高质量的生存。极低危GIST患者术后进展的可能性极小,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以减少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极低危险度 低危险度 预后 监测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与影像学评估的一致性分析
17
作者 宋明霞 张丽娟 +3 位作者 王忠丹 阮进秋 江凡 裴界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进行生存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及Kappa检验分析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的一致性。结果:37例患者术前中位治疗时间为10(2~36)个月。Choi标准评估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6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6例;Choi标准疗效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SD+PD)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效应评估完全效应1例,高度效应11例,部分效应18例,零级效应7例;病理效应有效组(完全效应+高度效应+部分效应)与无效组(零级效应)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相关性(r=0.592,P<0.01)及中度一致性(κappa=0.566)。结论: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两者均可作为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联合应用两者评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影像学评估 病理学效应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合并肺动脉主干占位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龙要梅 李昌敏 +3 位作者 资源 张明慧 毛樟坤 刘俊永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147-150,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和腹膜,骨转移和肺转移较罕见。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郴州第一人民医院1例GIST多发转移合并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因咳嗽、胸闷入院,辅助检查... 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和腹膜,骨转移和肺转移较罕见。回顾性收集2022年4月郴州第一人民医院1例GIST多发转移合并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因咳嗽、胸闷入院,辅助检查发现肺动脉主干栓塞、盆腔巨大肿块,腹腔肿块穿刺活检提示梭形细胞瘤,免疫组化可见CD117(+)、CD34(+)、Dog-1(+),治疗上该患者予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甲磺酸伊马替尼(IM)靶向治疗,并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通过对此病例介绍及文献复习,得出GIST合并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少见,对于此类患者其栓塞无论为瘤栓还是血栓,抗凝治疗均可减轻瘤负荷和缓解栓塞,临床实践中多采取包括手术、介入、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模式,期望为今后GIST的治疗提供参考以争取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肺动脉栓塞 转移 免疫组化 梭形细胞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5年的预后因素
19
作者 何昌银 李传明 刘芸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50-756,共7页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5年的预后因素,并建立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5日~2018年6月20日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29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以5年为观察截止点,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生存组(n=2...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5年的预后因素,并建立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5日~2018年6月20日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29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以5年为观察截止点,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生存组(n=232)和死亡(或复发转移)组(n=65),联合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未辅助伊马替尼治疗、核分裂计数较高、高Ki-67指数的患者预后不佳的几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消化道出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特征与5年预后的关系:两组患者部位、大小、破裂、是否有粗大的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长方式、溃疡、钙化、上覆黏膜的一过性强化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临床病理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部位、形态、大小、肿瘤破裂、肿瘤囊腔与肠管相通、核分裂像是5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五,AUC为0.916,敏感度0.877,特异度0.802,正确率0.818。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影响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5年预后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好,为临床预后判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无复发生存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中抵抗素蛋白的表达
20
作者 许拯国 邵俊康 +4 位作者 陆世平 蒋丽静 王艳 黄必飞 王超群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340-341,359,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抵抗素(Resist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的GISTs石蜡组织标本9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GISTs组织中Re...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抵抗素(Resist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的GISTs石蜡组织标本9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GISTs组织中Resistin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蛋白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长径、组织学类型、核分裂计数、危险度分级)的关系。结果99例GISTs标本中,Resistin蛋白高表达率为49.5%(49/99)。核分裂象>5个/50HPF组的GISTs患者Resistin蛋白高表达率为76.0%(19/25),高于核分裂象≤5个/50HPF组(40.5%,30/74)(P<0.01)。结论Resistin蛋白表达与GISTs核分裂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抵抗素 核分裂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