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盛卫忠 刘寒 +2 位作者 纪元 吴海福 楼文晖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5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5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使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8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的双镜治疗。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0(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1±23.6)(10~200)mL,肿瘤平均大小(35.4±13.5)(10~62)mm,肿瘤切缘术中冷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均为阴性。术后病理胃间质瘤26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脉管瘤1例、胃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3)(4~10)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2~43)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应作为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叶源性肿瘤 腹腔镜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分期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国平 徐丹丹 +1 位作者 陈胜民 袁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 目的: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双重超声造影用于胃癌分期判断及胃间叶源性肿瘤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胃癌患者及3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比较不同造影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窗超声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为55.5%、66.7%、66.7%、66.7%。超声双重造影对T1期、T2期、T3期及T4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94.4%、88.9%和83.3%。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对胃间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3.5%和74.2%。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T分期诊断准确率低于双重超声造影(P<0.05),双重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胃窗超声造影(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和对胃间质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超声造影 双重超声造影 癌分期 胃间叶源性肿瘤
下载PDF
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白燕琼 李世辉 罗辉玉 《四川肿瘤防治》 2006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3例胃间叶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CD34、CD117、Desmin、SMA、S-100、NSE等标记和分类,研究胃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13例胃间叶源性肿瘤中,9例胃肠道间质... 目的:探讨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3例胃间叶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行CD34、CD117、Desmin、SMA、S-100、NSE等标记和分类,研究胃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13例胃间叶源性肿瘤中,9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3例神经鞘瘤,1例难以分类。结论:胃间叶源性肿瘤中以GIST最为多见,神经源性肿瘤次之,而真正的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采用联合标记物检测,在胃间叶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效果探究
4
作者 杨明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本院消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的病患,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病患...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本院消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的病患,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病患的治疗好转率91.3%(21/23)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9/23),P〈0.05;(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病患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3)对比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8.7%显著低于对照组7.4%,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治疗 胃间叶源性肿瘤 开腹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张登明 朱沛劲 唐廷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6期164-166,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30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30例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切口大小、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治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间叶源性肿瘤 开腹手术
下载PDF
胃常见良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红娜 彭卫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87-89,共3页
胃的良性肿瘤相对少见,发病率在胃部肿瘤的5%以下。根据其组织来源可分为上皮源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两大类,但上皮源性肿瘤少见,主要有胃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三种类型,而增生性息肉则是由于局部的胃粘膜... 胃的良性肿瘤相对少见,发病率在胃部肿瘤的5%以下。根据其组织来源可分为上皮源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两大类,但上皮源性肿瘤少见,主要有胃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三种类型,而增生性息肉则是由于局部的胃粘膜上皮炎性增生而成,并非真正的肿瘤;胃间叶源性肿瘤则相对比较多见,主要有良性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血管瘤及脂肪瘤等。随着多排螺旋CT及各种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对此类病变的认识不断提高。笔者将对上述良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 CT诊断 胃间叶源性肿瘤 上皮源肿瘤 增生息肉 多排螺旋CT 腺瘤息肉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孟鑫 杜金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615-1617,共3页
关键词 肠道质瘤 肠道质细胞瘤 胃间叶源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神经源肿瘤 超微结构特征 肿瘤 肌源肿瘤
下载PDF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二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鑫 孙艳 +3 位作者 姜增传 杨颖 王晓红 方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第1期64-66,共3页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极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胃间叶源性肿瘤,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本文报告二例胃IMT,分析其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病例1,女,3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饭...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极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胃间叶源性肿瘤,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本文报告二例胃IMT,分析其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病例1,女,3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饭后哽噎,症状反复。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瘤 潜能 病例资料 CT表现 胃间叶源性肿瘤 IMT INFLAMMATORY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多结节状胃梭形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肖峰 颜红柱 +2 位作者 邹珏 益莉娜 郭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3例胃多结节状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例1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例2胃神经鞘瘤伴有固有平滑肌累犯、例3胃多发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常规HE染色... 目的探讨3例胃多结节状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例1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例2胃神经鞘瘤伴有固有平滑肌累犯、例3胃多发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分别标记PDGFR、Dog-1、CD117、Desmin、Actin、S-100、SOX10、ALK,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例1呈多结节状,结节内富含小血管,梭形细胞散在分布于黏液基质内,个别结节呈蘑菇样、蟹足样向胃壁平滑肌穿插,可见淋巴细胞围绕。例2肿瘤由胞质淡嗜伊红色的梭形细胞构成,局部呈条束状排列。结节外围部分肿瘤细胞向胃壁侵袭生长形成多个小结,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例3肌壁间见2个结节,结节由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梭形细胞胞质丰富、强嗜伊红色。免疫组化:PDGFR、Dog-1、CD117均(-),其余均符合各自特征性表达。结论3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鉴别诊断方面均必须首先排除胃肠间质瘤。3者都属于良性肿瘤且预后良好,都能形成多结节状或多发,例1、2的多结节或多发可能与肿瘤结节的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叶源肿瘤 丛状纤维黏液瘤 神经鞘瘤 平滑肌瘤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胃内副胰3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干 许春梅 +4 位作者 朱建常 周峰 张楠 毛燕谨 沈西西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68,F0003,共2页
发生于胃的副胰,由于临床上少见,加之影像学表现与胃间叶源性肿瘤(特别是小型间质瘤)表现类似,故常误诊。自2002年以来,我院使用经体表彩色多普勒超声(低频与高频探头结合)诊断胃内副胰3例并经病理证实,为探讨其声像图特征,... 发生于胃的副胰,由于临床上少见,加之影像学表现与胃间叶源性肿瘤(特别是小型间质瘤)表现类似,故常误诊。自2002年以来,我院使用经体表彩色多普勒超声(低频与高频探头结合)诊断胃内副胰3例并经病理证实,为探讨其声像图特征,本研究选择了同期经超声检查、大小相近并由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瘤4例与之对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胃间叶源性肿瘤 病理证实 质瘤 影像学表现 声像图特征 高频探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