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和肠-肝轴的研究
1
作者 杨秀芳 曾柳钰 +5 位作者 郑铠军 邹梅玲 陈康 施尚文 丁俊彩 杨仙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 目的旨在研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和肠-肝轴在PNA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住院期间曾接收14d以上的胃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为13例患有PNAC的早产儿,对照组为24例未患PNAC的早产儿。对两组患儿不同日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的DNA情况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同时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日龄血清血炎症细胞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肝胆生化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后第1、7和14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D1)^(2)=0,χ_(D7)^(2)=1.06,χ_(D14)^(2)=6.98,P均>0.05),生后第30d的肠道菌门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D30)^(2)=16.29,P<0.05);对比两组出生后不同日龄肠道菌门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两组在生后第7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2.00、2.00,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14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24.74、6.64,P均<0.05),两组在生后第30d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8、25.88、34.63、33.36,P均<0.05),提示在生后第14d和第30d实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动态的肝胆生化和炎症指标,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上,实验组在生后第14d、第30d和第60d血清ALT、T-BIL、D-BIL、TBA、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血清PCT、IL-6水平在生后第14d和第30d高于对照组,组与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t_(D14)=16.39,t_(D30)=25.29,IL-6:t_(D14)=7.03,t_(D30)=9.65,P均<0.05)。实验组肠外营养(PN)的持续时间(22.0±3.2d)长于对照组(17.8±3.1d),两组PN的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结论患有PNAC且胃肠外营养超过14d的新生儿其在出生14d后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无合并PNAC的新生儿存在差异。患有PNAC新生儿在胃肠外营养至生后第14d和第30d时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且伴血炎症指标增高和胆汁淤积加重。PN持续时间长、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炎症指标的增高可能与PNAC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关,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炎症指标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肠肝轴
下载PDF
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宏辉 付旭峰 +4 位作者 印永祥 赵军 贾笑天 孙敏雅 张岩 《肝脏》 2024年第3期327-331,369,共6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妊娠早期围保肝生化指标和胆汁酸谱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并发ICP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测诊断效能。结果与HBV组比,HBV并发ICP组AST[(46.60±38.98)U/L比(30.97±31.49)U/L,P=0.004]、ALT[(50.80±36.81)U/L比(40.32±29.45)U/L,P=0.037]、DBil[(6.07±2.34)μmol/L比(4.73±1.83)μmol/L,P<0.001]、TBA[(16.98±2.48)μmol/L比(6.01±2.34)μmol/L,P=0.010]明显升高,CA[(0.59±0.49)μmol/L比(0.40±0.34)μmol/L,P=0.007]、GCA[(2.41±1.04)μmol/L比(1.52±0.70)μmol/L,P<0.001]、GDCA[(0.92±0.35)μmol/L比(0.67±0.37)μmol/L,P<0.001]、GCDCA[(2.14±0.89)μmol/L比(1.67±0.56)μmol/L,P<0.001]也升高,且AST、DBil、GCA、GDCA、GCDCA为HBV并发ICP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AST、DBil、GCA对HBV并发ICP诊断价值较高(分别AUC 0.747、0.725、0.761);GCDCA、GDCA的诊断价值一般(AUC 0.667、0.688)。结论胆汁酸谱GCA、GCDCA、GDCA亚型升高及AST、DBil升高均是HBV感染孕妇并发IC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GCA的预测诊断价值最高,临床应结合肝功能指标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胆汁酸谱检测 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诊断
下载PDF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表达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李佳 何霞 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与HBV DNA表达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ICP病人血清PreS1 Ag阳性表达率、PreS1 Ag D(λ)值、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病人(P<0.05)。结论 合并ICP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PreS1 Ag阳性表达率及D(λ)值水平均明显升高,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水平变化均与HBV DNA含量有关,并可能预示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乙型肝炎 慢性 HBV前基因组RNA 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相关性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钟世林 杨璈 +2 位作者 刘育祯 程威 邓玉清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血糖水平、总胆汁酸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中ICP比例显著大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合并ICP患者的OGTT-1h血糖显著高于GDM未合并ICP患者(P<0.05),两组患者OGTT-0h或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组比较,GDM组中重度ICP占ICP总体的比例显著增高(34.88%vs 9.68%,P<0.001);ICP病例中,与未合并GDM患者比较,合并GDM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中位数29.10μmol/L vs 20.65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ICP与GDM显著相关(OR=1.426,95%CI为1.011~2.011,P=0.043),这与非高龄妊娠、单胎妊娠、经产妇中的分层分析结果一致。结论:ICP与GDM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重度ICP中更明显,ICP可能是GDM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血糖 胆汁 相关性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
5
作者 刘丽 莫惠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符合病例选择方法为电脑程序随机抽选,要求该病例患者为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人,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干预,各组含有43例患者,共计86例符合条件患者,对研究完成后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所拥有的各心理状态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为其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患者能够拥有更加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黄富娟 王茜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ICP产妇分为观察组(给予柴胡芍药甘草汤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 目的 研究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ICP产妇分为观察组(给予柴胡芍药甘草汤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和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瘙痒症状评分,随访记录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皮肤瘙痒程度量表(Ribah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血清TBA、TBIL、AST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例不良妊娠结局,对照组8例,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芍药甘草汤治疗高龄ICP的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皮肤瘙痒症状,保护肝功能,安全性良好且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芍药甘草汤 高龄产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探讨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唐红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173-174,178,共3页
目的:观察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治疗中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以胆汁淤积症酒精肝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 目的:观察酒精肝所致胆汁淤积症治疗中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以胆汁淤积症酒精肝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瘙痒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功能指标及瘙痒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7.50%),低于对照组10例(25.00%)(P<0.05)。结论: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症酒精肝,可降低肝功能指标,减轻瘙痒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酒精肝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熊去氧胆酸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ABCB11基因突变致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1例
8
作者 马丹彤 李洪杰 段雪飞 《肝脏》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患者,女性,29岁,因“间断皮肤瘙痒、纳差、尿黄10余年,加重10天”入院。现病史:患者2003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皮肤黄染,伴纳差、恶心、厌油、尿黄、大便颜色变浅,无腹痛、腹泻,无发热,于我院住院治疗。查肝功能异常(表1),血常... 患者,女性,29岁,因“间断皮肤瘙痒、纳差、尿黄10余年,加重10天”入院。现病史:患者2003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皮肤黄染,伴纳差、恶心、厌油、尿黄、大便颜色变浅,无腹痛、腹泻,无发热,于我院住院治疗。查肝功能异常(表1),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系列均阴性,诊断为“单纯性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黄疸
下载PDF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面临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
9
作者 张蕊 李霞 +6 位作者 刘太行 罗欣 李荣 文乙先 刘学庆 王应雄 耿艳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2886例ICP孕妇的临床信息,经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 99...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2886例ICP孕妇的临床信息,经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 992例进行后续分析。根据ICP孕妇的产胎个数进行分组后,分析两组的人群基线特征,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两组之间人群基线差异。随后使用χ^(2)检验分析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PSM前两组的基线特征除孕前体重(P=0.064)和吸烟(P=0.129)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SM后两组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母体结局方面,双胎ICP组的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8.40%)(P=0.004)、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10.9%)(P=0.035)、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15.1%)(P=0.004)和羊水过多(5.30%)(P=0.0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胎ICP组;单胎ICP组的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27.0%)(P=0.002)和羊水过少(12.3%)(P=0.022)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双胎ICP组。在新生儿结局方面,双胎ICP组的早产(38.9%)(P<0.001)、胎儿畸形(3.90%)(P=0.004)、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44.6%)(P<0.001)及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4.91%)(P<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ICP组;单胎ICP组的巨大儿(4.91%)(P=0.007)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ICP组。结论:双胎ICP孕妇相对于单胎ICP孕妇面临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双胎妊娠 不良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10
作者 王婉 唐小琴 +2 位作者 王琦 邱夏 李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胎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发现ICP胎儿心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孕妇67例,孕周27~40周,其中...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胎儿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发现ICP胎儿心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孕妇67例,孕周27~40周,其中ICP孕妇29例(ICP组),正常孕妇38例(对照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eart quantification,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心室收缩功能,包括纵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strain,GLS)、间隔壁应变(sept wall strain,SWS)、侧壁应变(free wall strain,FWS);横向收缩功能:左、右心室24节段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整体收缩功能:左、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etal area change,FAC)、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结果:ICP组纵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GLS、SWS、FW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横向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24节段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左、右心室F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内高胆汁酸环境下,ICP胎儿心脏左、右心室整体及纵向收缩功能明显受损,横向收缩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并且与传统心脏功能评价指标左心室EF相比,FAC可以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 纵向应变
原文传递
MicroRNA-148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李敏霞 陈红梅 +1 位作者 郭晶晶 何文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148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3例ICP患者作为IC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肝功能及microR... 目的 探讨microRNA-148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表达及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3例ICP患者作为IC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肝功能及microRNA-148a相对表达量。随访统计ICP患者妊娠结局,并依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对比不同妊娠结局ICP患者临床资料及microRNA-148a相对表达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P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icroRNA-148a对ICP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ICP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microRNA-148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组与良好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产次构成、DBIL、AST、ALT、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红蛋白、尿蛋白、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重度ICP病情占比高于良好组,TBA、TBIL、microRNA-148a相对表达量高于良好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ICP病情[OR=2.875(95%CI:1.093,7.559)]、microRNA-148a高表达[OR=3.343(95%CI:1.272,8.791)]均为影响ICP孕妇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148a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1.12,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73%(95%CI:0.496,0.884)、81.32%(95%CI:0.715,0.884)、0.798(95%CI:0.712,0.868)。结论 microRNA-148a在ICP患者中高表达,且血清microRNA-148a对ICP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microRNA-148a 肝功能异常 妊娠结局 预测
下载PDF
丁香酸调控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改善胆汁淤积肝病的研究
12
作者 罗欣 成鹏 +1 位作者 陆茵 韦忠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8,共9页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验证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mRNA的表达,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检测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变化。结果丁香酸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P<0.05,P<0.01),减轻肝脏损伤和坏死;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的淋巴细胞浸润,恢复隐窝形态。丁香酸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结肠中ZO-1、Occludin、Claudin-5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11个代谢物,下调29个代谢物,代谢产物主要涉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通路。丁香酸降低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及增加粪便总胆汁酸的排出(P<0.05,P<0.01)。结论丁香酸可以显著改善胆汁淤积小鼠肠道屏障的受损,并且促进胆汁酸的代谢,这可能是丁香酸改善胆汁淤积的关键调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酸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肠道屏障 胆汁酸代谢
下载PDF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甘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徐业茗 张娇 +9 位作者 焦艳 张双双 王鹏 黄跃阳 崔灿 张蕊 王露 王晨 陈永强 李洪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甘胆酸(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初次就诊的157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ICP组),另选择同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甘胆酸(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初次就诊的157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ICP组),另选择同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正常孕妇119例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ICP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GT和CG对ICP的诊断价值。结果(1)ICP组与对照组孕妇年龄、孕周、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GT、总胆汁酸(TBA)、CG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Exp(B)=1.006,95%CI=1.002,1.010,P=0.004]和CG[Exp(B)=1.046,95%CI=1.032,1.061,P<0.001]与ICP的发生显著相关;(3)ROC曲线分析表明:GGT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1,0.901,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17%和91.60%,约登指数为73.77;CG诊断ICP的AUC为0.95(95%CI=0.932,0.975,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45%和87.39%,约登指数为77.84。二者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98(95%CI=0.966,0.99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8%(95%CI=87.180,97.050)和94.74%(95%CI=89.890,97.700),约登指数为88.02。结论ICP患者血清GGT和CG水平明显增高,且与ICP的发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ICP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 甘胆酸 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龙胆苦苷调控PPAR-α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药效机制研究
14
作者 冯帅霞 徐莹 +1 位作者 韩涵 张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 探讨龙胆苦苷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通路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α-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熊去氧胆酸组(200 mg/kg,灌胃)以及龙... 目的 探讨龙胆苦苷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通路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α-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熊去氧胆酸组(200 mg/kg,灌胃)以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灌胃),每组8只。各组小鼠连续给予相应干预措施7 d。第5天给药6 h后,正常组灌胃给予空白橄榄油溶液,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ANIT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给药结束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记录肝脏质量,计算肝脏指数;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肝组织PPAR-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中PPAR-α、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以及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蛋白表达。(2)采用L02人肝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建立牛磺鹅去氧胆酸钠(TCDC)胆汁淤积性肝细胞损伤模型,采用10、50、100μmol/L龙胆苦苷进行干预。测定细胞上清液中AST、ALT、TBA的含量;RT-qPCR法验证肝细胞中PPAR-α、NF-κB、TNF-α、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中PPAR-α、CYP3A4、CPT2以及CAR蛋白表达。(3)另在TCDC胆汁淤积性肝细胞损伤模型基础上,采用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和抑制剂(GW6471)进行PPAR-α拮抗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中PPAR-α、CYP3A4、CPT2、CAR蛋白表达。结果 (1)龙胆苦苷可下调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ALT、TBA、TBil含量(P<0.05),并改善小鼠肝脏病变情况。(2)龙胆苦苷可上调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和模型细胞中PPAR-α mRNA水平,降低促炎细胞因子NF-κB、TNF-α、IL-1β的mRNA水平。(3)龙胆苦苷能上调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PPAR-α、CYP3A4、CPT2蛋白水平,降低CAR蛋白水平。(4)PPAR-α抑制剂可降低龙胆苦苷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细胞中PPAR-α的上调作用,并进一步影响PPAR-α对于CYP3A4、CPT2、CAR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 龙胆苦苷可通过上调PPAR-α蛋白调控胆汁酸相关蛋白CYP3A4、CPT2、CAR表达,进而降低NF-κB、TNF-α、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肝硬化 龙胆苦苷 胆汁酸代谢 炎症反应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SULT2A1、GLU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李倩睿 束俊玫 +1 位作者 唐娟 岳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例、重度ICP 5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评ICP孕妇分为结局不良44例、结局良好53例。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ULT2A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GLUT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ULT2A1、GLUT1对ICP孕妇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轻度ICP孕妇比较,重度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结局良好ICP孕妇比较,结局不良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重度ICP比例高(P均<0.05)。高水平SULT2A1是ICP孕妇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GLUT1、重度ICP是ICP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SULT2A1、GLUT1二者单独及联合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810、0.861,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二者水平变化可反映ICP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硫酸基转移酶2A1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母胎胆汁酸水平评估胎儿心功能不全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杨伟辉 郭叶青 刘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母儿胆汁酸(TSBA)水平在评估新生儿心功能不全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ICP患者(重度15例,轻度21例)和15例匹配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母儿胆汁酸(TSBA)水平在评估新生儿心功能不全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ICP患者(重度15例,轻度21例)和15例匹配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量脐静脉血清中TSBA和心室功能障碍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获得胎儿心电图,测量并分析PR间期长度和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患者分娩时的胎龄、胎儿出生体重均降低(H值分别为7.594、95.603,P<0.05),引产人数、自然阴道分娩人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Fisher)<0.05);三组母体和胎儿TSBA峰值浓度、分娩时胎儿NT-proBNP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重度ICP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值分别为75.062、8.093、4.266,P<0.05);三组胎儿PR间隔长度、主动睡眠状态下胎儿SDNN值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重度ICP患者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H值分别为4.913、4.520,P<0.05);相关分析表明,胎儿NT-proBNP与胎儿TSBA的疏水指数(HI)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7、0.54,P<0.05);母体TSBA浓度与胎儿PR间期长度、正常到正常间隔的标准差(SDNN)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0.34,P<0.05)。结论ICP中胎儿和母体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与以NT-proBNP浓度、PR间期长度和HRV增加为特征的异常胎儿心脏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胆汁 新生儿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道菌群
17
作者 黄一曼 孙凤霞 李晓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acut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AIC)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以SPF级的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4只,依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将各组随机分为24 h、48 h、72 h 3个亚组... 目的 探讨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acut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AIC)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以SPF级的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4只,依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将各组随机分为24 h、48 h、72 h 3个亚组,每组8只。模型组通过一次性予2%ANIT按100 mg·kg^(-1)·d^(-1)灌胃造模诱发AIC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肠道粪便细菌16S rRNA的V_(3)~V_(4)区进行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AIC造模后,随着时间增加,α多样性指数逐步升高,造模72 h组相比造模24 h组,Shann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β多样性发现,利用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PcoA分析或NMDS分析均显示:正常对照组、造模24 h组和造模48 h组的肠道菌群显示比较明显的聚集效应;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在造模48 h后显著下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升,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上升;LEfSe对组间差异显著的物种分析结果显示,LDA值大于4的微生物类群有35个。结论 模型组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 大鼠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微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小慧 梅洪梁 +1 位作者 张源 张海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微生物疗法如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可作为治疗ICP的新思路。本文就ICP患者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某些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与ICP的发展密切相关,并总结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P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影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吴忠安 蒋韵红 +2 位作者 路玲 崔凤静 刘冬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591-2599,共9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30天内,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 PNA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胎龄 < 32周且体重 < 1500 ...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30天内,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肠外营养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 PNA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胎龄 < 32周且体重 < 1500 g的早产儿586例,根据出生后30天内的喂养模式将早产儿分为三组,分别为母乳喂养组,母乳 + 强化剂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以PNAC发病率为主要观察对象,以谷丙转氨酶异常,住院时间为次要观察对象。结果:分析了来自430名胎龄 < 32周早产儿的数据。三组间胆汁淤积发病率(P = 0.005),有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病率(P = 1),无统计学意义。将不同组间有统计意义或可能对胆汁淤积产生影响的观察数据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配方奶相比,母乳可看成减少胆汁淤积发生的独立的保护性因素(P < 0.001),肠外营养时间、晚发败血症为胆汁淤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组与配方奶喂养组对早产儿出院时间的影响没有差异,胆汁淤积未增加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发病风险之间无差异。结论:极早产儿生后30天内,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和母乳 + 强化剂喂养胆汁淤积发病率较低,且母乳喂养可视为减低胆汁淤积发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喂养模式下,早产儿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病率及其他常见并发症发病风险无差异,住院时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胆汁淤积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程威 杨璈 +1 位作者 钟世林 邓玉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的相关性。结果(1)PE组中年龄、BMI及辅助生育受孕、ICP、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PE组(P<0.05);(2)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辅助生育受孕、ICP、双胎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与PE显著相关(P<0.05),其中ICP对PE的OR值为2.159(95%CI:1.434-3.251,P<0.01);(3)分层分析提示在孕妇年龄<35岁、体重不足(BMI<18.5kg/m^(2))、正常BMI(18.5kg/m^(2)≤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ICP与PE显著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2.871(95%CI:1.869-4.410)、3.935(95%CI:1.633-9.483)、1.954(95%CI:1.127-3.386)、2.307(95%CI:1.473-3.613)、2.424(95%CI:1.495-3.930)。结论ICP与PE显著相关,在孕妇年龄小于35岁、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尤为明显,ICP可能是PE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子痫前期 初产妇 双胎妊娠 高龄妊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